▼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這是李白寫給孟浩然的詩,盡管有很多學(xué)者認(rèn)為,這首詩當(dāng)作于孟浩然晚年歸隱襄陽后,但實際上是錯誤的。 這從詩意中就可以看出來。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一句,講的是孟浩然品格高尚,愛好飲酒,寧可賞花自陶,也不侍在君王側(cè)。 如果詩中的“不事君”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那么這句話多少就有些忤逆了,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比如柳永的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還有唐伯虎的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 甚至李賀因父名“晉肅”,被誣觸諱,就被無緣無故剝奪了考進(jìn)士的權(quán)利。 而孟浩然和李白都是一心求取仕途的,說好話還怕傳不到李隆基耳朵呢,斷然不會這樣冒失。 所以詩中的“不事君”指的是唐睿宗李旦,武則天在位時,他曾媚上,甚至把“李姓”改成了“武姓”,為天下文人所不齒。 尤其是孟浩然,他是孟子的后人,孟子家訓(xùn)中有“不事不明君主”這一條,因此孟浩然在鹿門山隱居到25歲,也就是公元712年。 剛好,這一年李隆基即位,他就和張子容出山去謀求仕途了。 李白崇拜孟浩然,也正是因為孟浩然有這樣的文人風(fēng)骨,整個盛唐的文人也對他敬重有加,比如王維。 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揮金三十萬后病倒揚(yáng)州,此時孟浩然也在揚(yáng)州一帶,于是他們就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見面,把酒言歡,徹夜暢談。 李白這首《贈孟浩然》當(dāng)也是作于此間。 并且,這一次見面后,孟浩然和李白各自的命運(yùn),就出現(xiàn)了巨大偏差。 此時孟浩然已經(jīng)拜謁求官10余年,屢屢受挫,李白錢花光后,不但沒交到什么有用的朋友,反而受到李邕的譏諷,故寫下了: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揚(yáng)州一別后,孟浩然就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了,他本來是不愿意走這條路的,因為科舉無人舉薦的話,就算能中第,吏部銓選時也不會封太大的官,頂多是個縣尉。 李白就更慘,他壓根就沒資格參加科舉,所以他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娶媳婦,入贅前宰相許圉師府,娶了許夫人,攫取了大量政治資源。 孟浩然入長安后,科舉落榜,這對他的打擊很大,所以酒后大鬧太學(xué),寫下了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當(dāng)時他和王維相遇,一見如故,成為了忘年交,所以孟浩然真有一次絕佳的當(dāng)官機(jī)會,遺憾的是被他給錯過了。 有一天李隆基飯后閑著沒事,到王維府上溜達(dá),恰巧孟浩然也在王維府上小酌,聽到天子來了,嚇得直接鉆進(jìn)了床底(史實)。 王維知道孟浩然有才華,當(dāng)時他也正當(dāng)紅,就極力向李隆基舉薦了孟浩然,李隆基也知道孟浩然鬧太學(xué)的事,就讓他再獻(xiàn)詩,看看他到底有沒有真材實料。 沒想到的是,孟浩然竟然獻(xiàn)了那首《歲暮歸南山》,這是他前幾年求仕不順,又染風(fēng)寒,歸鄉(xiāng)后所作,其中有兩句為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李隆基是懂詩的,仔細(xì)一品,老孟你不地道啊,這是把科舉不中的罪名,怪到我身上來了,故言: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李隆基一生氣,就把孟浩然趕出了長安城。 所以我們前面就說,李白那句“迷花不事君”一定不是指李隆基,他也不敢。 出長安后,孟浩然心情不好,在外漂泊了兩年才回襄陽,后來不甘心,又來到長安拜謁,希望張九齡能引薦自己,但張九齡當(dāng)時正陷入和李林甫的爭斗中,無暇顧及左右。 于是,孟浩然又打道回府,徹底傷了心。 但孟浩然還有一次更接近當(dāng)官的機(jī)會,時韓朝宗為襄州刺史,他很欣賞孟浩然,所以打算聚請權(quán)貴,為孟浩然舉薦,孟浩然也欣然答應(yīng)了。 可是,但可是,到了赴宴那一天,孟浩然竟然爽約了,原因是他在家與一眾好友喝大了。席間還有好友勸孟浩然,不要辜負(fù)了韓刺史的美意,孟浩然大手一揮,高呼:我已經(jīng)在喝酒了,哪管得了其他事。 從那以后,韓朝宗與孟浩然交惡。 這不由讓我想起一個故事:一個人落水后,向上帝祈禱,希望上帝能派一艘船來救他。于是,上帝為他漂來了一根木樁,他認(rèn)為這肯定不是上帝授意的,所以錯過了第一次機(jī)會。上帝念他心善,又為他漂來了第二根木樁,他又錯過了,固執(zhí)地等待上帝的船只。 最終,他被淹死了,死后還問上帝,為何不救他。 每個人都一樣,浪費(fèi)機(jī)遇就會受到懲罰,因為這一頓酒,孟浩然徹底失去了當(dāng)官的機(jī)會,也沒有人敢再為他舉薦。 所以,孟浩然只能繼續(xù)在襄陽養(yǎng)老,期間張九齡貶荊州長史時,請他入幕府,但孟浩然只干了不到三個月就辭職了,畢竟幕府不在編。 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孟浩然患背疽,次年病情加重,許多好友都來探望他了,這其中包括李白。 但王昌齡沒來,因為王昌齡貶官去了嶺南,正經(jīng)歷宦海沉浮。 公元740年,王昌齡復(fù)官,北歸時路過襄陽,特意前來看望孟浩然,老友許久未見,就一邊吃著海鮮,一邊痛飲?;貞浧甬?dāng)年在長安的往事,甚是開懷,不知不覺就喝多了。 于是,孟浩然舊疾復(fù)發(fā),不久后就與世長辭了,終年52歲。 他和王昌齡這頓酒,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頓酒,直接要了自己的命。 孟浩然好酒,他曾在詩中寫過 待到重陽日,把酒話桑麻; 開襟成歡趣,對酒不能罷; 酌酒聊自勸,農(nóng)夫安與言; 斗酒須寒興,明朝難重持; 達(dá)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昔余臥林巷,載酒過柴扉; 何時一杯酒,重與季鷹傾; 竹引攜琴入,花邀載酒過; 列筵邀酒伴,刻燭限詩成; 壺酒朋情洽,琴歌野興閑; 酒伴來相命,開尊共解酲;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酒酣白日暮,走馬入紅塵; 醉坐自傾彭澤酒,思?xì)w長望白云天。 孟浩然詩中的酒,都是 孟浩然做人誠厚,奔放熱情,不拘小節(jié),所以知心的朋友眾多,他過世后,王維曾親赴襄陽,為其吊唁,寫下了《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 功名利祿,都是過眼云煙,唯有一世清名可萬古長存。 孟襄陽,人杰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