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為中國哲學思想,儒、道、釋等諸家各有闡述。天指天空,也指天道,還指自然大道,道家道教所說的天,多指自然、天道。天人合一,多指人與道合而“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應。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莊子說:“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道德規(guī)范,使人喪失了原來的自然本性,變得與自然不協(xié)調(diào)。人修行的目的,便是“絕圣棄智”,打碎這些加于人身上的藩籬,將人性解放出來,重新復歸于自然,達到一種“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 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應的?!肚f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薄兑捉?jīng)》中強調(diào)三才之道,將天、地、人并立起來,并將人放在中心地位,這就說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萬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萬物”。人不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萬物”?!兑捉?jīng)》進一步說:“立天道曰陰陽,立地道曰柔剛,立人道曰仁義?!碧斓厝巳唠m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對應、相互聯(lián)系的。這不僅是一種“同與應”的關系,而且是一種內(nèi)在的生成關系和實現(xiàn)原則。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則,人之道是實現(xiàn)原則,二者缺一不可。 在道教道法中,天人關系為“天人感應”,認為宇宙和人是相互交通的,由精氣溝通天人之間的聯(lián)系,道行高深的道士能夠通過自身的修為、法術感應天道,從而祈晴禱雨,利人濟物。內(nèi)丹學中,認為天人一氣相通,可以“將無涯之元氣,續(xù)有限之形軀”,結(jié)就靈丹,點化陽神,進而煉神還虛,與道合真,合于自然無為之道,道通為一,是最為究竟的“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經(jīng)》的哲學思想,意思是“道”就是“自然而然”?!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頂真的文法,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深層規(guī)律精辟涵括、闡述出來?!暗婪ㄗ匀弧苯沂玖苏麄€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根本屬性,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自然而然”的規(guī)律。 出處“道法自然”語出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div> 大意是,有一種物體混混沌沌、無邊無際、無象無音、渾然一體,早在開天辟地之前它就已經(jīng)存在。它獨一無二,無雙無對,永遠不會改變,卻又周流于萬物永遠不會停止,它可以作為世間天地萬物乃至宇宙的根本。我不知它究竟何名,于是用“道”來作它的名,勉強的稱其為“大”。這個“大”,不停地運化,也就是說它無處不在、無遠不至,穿行于古往今來、八荒六合,到達極遠處(指萬物生成之后)又自然返回于原初。正因為道是如此無窮無盡,既生成宇宙萬物,又使萬物回歸道,所以說道很大,而順從于道的天、地、人也都很大。宇宙有四“大”,人也是其中之一。人遵循地的規(guī)律特性,地效法于天,天以道作為運行的依據(jù),而道自然而然。 哲學思想“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學的重要思想?!暗婪ㄗ匀弧边@一論題不是一個孤立性的論題,它關涉到老子形而上學的根本問題——“道”與“萬物”的關系,也關涉到老子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圣王”同“百姓”的關系。這一論題本身直接涉及到了老子哲學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道”和另一個重要概念“自然”。作為老子形而上學的“道”,它是產(chǎn)生“萬物”的根源(如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五十一章說“道生之”),是“天地之母”(二十五章)和“萬物之奧”(六十二章;帛本“奧”作“注”,即“主”)?!暗馈辈粌H產(chǎn)生“萬物”,而且也是萬物得以生存、存在的基礎和保證,這就是為什么說老子的“道”既是生成論上的又是本體論上的?!独献印匪恼抡f:“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薄暗馈彪m是萬物的根源和基礎,是萬物的母親,但它從不以萬物之主自居:“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可名于?。蝗f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三十四章)而且“道”也從不“主宰”、“控制”和“干預”萬物,它具有“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五十一章)和“善貸且成”(四十一章)的至上美德(玄德)?!暗馈钡倪@種本性老子稱之為“無為”。《老子》三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常無為”,王弼的解釋是“順自然”。可以斷定,“無為”是“道”的運行和活動方式,它無須“作為”而自然而然的化生萬物,長養(yǎng)萬物。 “道”是什么?這個“道”,依據(jù)《老子》書,我們可以總結(jié)其含義為:道是宇宙最原始最基礎的存在,是事物變化最根本的動力,是萬物的最終歸宿,是最簡明又最深邃的事物規(guī)律。老子的“德”,就是道在萬物中的具體體現(xiàn)(德者,得也),因此可以說按規(guī)律辦事,也是德的屬性之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是本原,是最原始的存在?!胺凑叩乐畡印煜氯f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則其為萬物的歸宿。人、地、天效法大道,可以稱之為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規(guī)律”。 “自然”是什么?“自然”,由自、然兩個詞構(gòu)成。然,表狀態(tài)。自然即是自己的樣子的意思,指不為外力及人為干涉的狀態(tài),即一般所說的“自己如此”。這是這個詞在古代中國哲學中的主要意義。“不要勉強和強迫”意義上的自然,就是從這里引申出來的。自然不僅是道的屬性,也是效法大道的萬物的屬性。《老子》六十四章說:“是以圣人……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很明顯,這里說的“自然”是“萬物的自然”。“圣人”遵循“道”的“無為而無不為”推行“無為政治”,現(xiàn)實中輔助和配合“萬物的自然”, 即是莊子所說“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天理、固然,這也是《道德經(jīng)》簡本說的“道,恒亡為也,侯王能守之,而萬物將自化”。 “自化”與“自然”義近,它是說“萬物”自行變化。從《莊子?應帝王》說的“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同樣可知,此處的“自然”是“物(萬物)”的“自然”。王弼注《老子》一貫以“自然”為“萬物”的“自然”,如二十九章注有“萬物以自然為性”,“圣人達自然之性,暢萬物之情”的說法。老子說過“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見之于通行本和帛本),有人懷疑“無為而無不為”的說法是后人添加的。然而郭店簡本中確有“亡為而亡不為”的說法,這證明這一猜測是不能成立的。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道”是“無為”的。但能夠生成天地萬物,長養(yǎng)萬物,又不為萬物主宰,因此它又是“無不為”的?!独献印肺迨徽抡f:“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边@里的“自然”,指的就是萬物自然而然的尊道貴德?!暗馈焙汀暗隆敝允艿饺f物的尊重和珍惜,是因為它們不對萬物施加命令和干涉,而是因任萬物的“自然”。蔣錫昌解釋說:“三十二章'民莫之令而自均’與此文'夫莫之令而常自然’誼近。'莫之命’即'莫之令’,'自然’即'自均’,可證'命’作'爵’者,決非古本,于義亦難通也。道之所以尊,德之所以貴,即在于不命令或干涉萬物而任其自化自為也。” 我們在強調(diào)萬物的自然時,千萬不要忘記賦予萬物自然的大道,否則就是無原之水、無本之末了?!蔼毩⒉桓摹?、“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無為而無不為”、“反者道之動”,是道之自然。長生久視、純精至和,歸根復命,安平泰,是物尤其是人之自然。如果人不能得其自然,即是“不道”,“不道早已”。故而當人不自然之時,則需要采取相應的對治措施,以復其自然。因此我們說,自然不僅是大道的特性,也是萬物的屬性。
大道至簡,意思是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規(guī)律)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zhèn)饕痪湓挘?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19, 110, 194);">假傳萬卷書”?!?/p> “道”在中國哲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表示“終極真理”?!暗馈边@一概念,不單為哲學流派諸子百家所重視,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出處 “大道至簡”可以追溯至五代時的《還金述》:“妙言至徑,大道至簡。” 如果不要求字面一致,《大戴禮記·小辨》中就有類似的思想:“夫小辨破言,小言破義,小義破道,道小不通,信道必簡。” 朱熹也說:“為學之道至簡至易,但患不知其方?!? 南宋楊簡《慈湖詩傳》卷六也說過類似的話:“蓋道至易至簡至近至平常,故曰中庸。庸,常也。人心即道,故曰道心。人心本體自善,自正,自無所不通,日用無非道者,顧人自不省,自不信爾,故夫日用庸平,人皆不知其為道?!?br> 萬物合一 這篇文章取材于遺失的圣經(jīng),講萬物真諦其實是“萬物合一”。 這句話與佛陀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世界原本一體,萬事萬物的本質(zhì)一樣,我們都是’無限意識——上帝,或者無限光體 ’”分裂出來的一部分。 宇宙從無到有,從整體分裂到不斷擴張,再到最后慢慢恢復合一的過程中,作為上帝意識的一部分——靈魂,分散到宇宙的各個角落,以不同的角色體驗著生命的精彩,作為上帝無限意識的一部分——地球上的一葉一樹,一花一草,一蟲一獸,地球上的萬物生靈都充滿著上帝的無限意識。我們的靈魂(our conciousness),作為上帝無限意識的一部分與萬事萬物本無區(qū)別,皆是純凈的光跟純凈的愛,無條件的愛。 我們說人類的進化史也是我們思想的進化史,但同時也是遠離上帝的進化史,從原始到“文明社會”,區(qū)別是,我們比我們的祖先多了“思考”能力。直到現(xiàn)在思想(our mind)替代了意識(our conciousness)成為了我們?nèi)祟惖囊粋€標志。思想給了我們感知世界的機會,也同時給了我們各自的身份,分割(separate)了你我。我們有感知世界的軀體,還有辯證能力的思想,卻唯獨沉睡了我們的無限意識(conciousness)——靈魂。我們通過我們不同的思考方式,將我們的生活與社會分割成不同的等級,將大自然作為低級的陪襯物踩在腳下。思考在很多方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但是也因為過度思考,讓我們的世界充滿了“業(yè)力”——單純由思想產(chǎn)生的行動,缺少了意識的參與,可以讓我們產(chǎn)生短暫的愉快,痛苦跟憤恨,但同時由于害怕身份的消失思想也給我們的靈魂制定了規(guī)則跟群眾期待,因此思想與規(guī)則產(chǎn)生的基礎根植于“害怕”——我們將完善自己的功課寄托于群眾意識與群眾規(guī)則之上,從而讓僵硬的規(guī)則束縛了我們靈活的意識,讓“缺乏安全感”主宰了我們自由的靈魂,我們不允許或者只允許部分多樣的出現(xiàn),拒絕接受生命的各種可能性,因此在僵硬的社會規(guī)則與社會文化之下潛藏不為人知的種種情緒陷阱業(yè)力——業(yè)力由我們的思想產(chǎn)生,也可以通過控制思想消失——壓力,憤恨,嫉妒,癮君子,都是“害怕”的衍生物,我們生活在由我們的思想營造的環(huán)境中,離上帝意識——無條件之愛越去越遠。 我們覺得我們無根,是因為現(xiàn)代社會的群體意識與群體文化無根。上帝之愛本無區(qū)別,萬事萬物本是一體,過度思索將我們與上帝意識隔開,我們生活在由我們的軀體與思想組成的幻想里,忘記了聆聽我們心靈的聲音。 其實我們是被愛的,與上帝意識的鏈接可以削減,但從未毀滅。回歸本心、觀察思想與脫離我們的思想,冥想:無條件之愛,我與萬事萬物本為一體,我是一葉一花,一蟲一樹,一石一沙,我愛自己,我愛萬事萬物,我是一樹菩提。 “我們”不是我們的思想,我們是觀察思想的“無限意識”。 接上來是遺失圣經(jīng)的內(nèi)容片斷,引述的是耶穌生前講述的“我們”的本質(zhì)的內(nèi)容——我們本是上帝無限意識的一部分,上帝存在于萬事萬物之中。感興趣的可以百度一下英文翻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