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創(chuàng)作大賽# 人類的手腳分離,從樹上下來,直立行走,使用工具,有多余獵物,留人值守,然后找樹枝掩蓋。一堆食物堆起來,圓錐體是最穩(wěn)定的,自然樹枝也堆成了圓錐體。 后來,人越來越多,剩下的食物也越來越多。食物堆也越來越大,人們就琢磨把圓錐下面挖空,變成半潛式(半穴式)住宅。 這就是以前發(fā)現(xiàn)的古代遺址中,常見下沉式房屋的原因。比如河北博物館的中山國遺址、臨汾博物館里襄汾縣陶寺堯都遺址,也包括距今八千年左右的鄭州裴李崗遺址,都能見到這種半穴式的房子。但是這時人們還主要是住在洞穴里,只有留守食物的人,住在這半穴式的住房中。 后來人多了,也沒那么多的洞穴供住,人們就搬到了這半穴式的房子里住。隨著對房子不斷進行改造,慢慢的由實用性轉(zhuǎn)到舒適性、美觀性,這都是早期人蓋房子的初衷。 所以房子的產(chǎn)生,是人類征服自然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并不是人類一開始開個會,統(tǒng)一思想,說我們來蓋個房子住吧。不是這樣的。 我想鳥兒筑巢跟人類蓋房子一樣,都是自然的產(chǎn)物,是適應(yīng)自然、改造自然和自身發(fā)展的產(chǎn)物。 我特別喜歡織巢鳥織的窩,像一個垂掛著的葫蘆 ,悠然的在風(fēng)中搖曳。 小時候,上山去抓小鳥,只要用手把窩門一蓋,小鳥在里面就無處可逃。但是它的那個窩呀,真是精美啊。我可以負(fù)責(zé)任的說,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從沒有一所建筑,它的精美程度能與織巢鳥的窩相比,真是太美了。 當(dāng)然我也更佩服冠斑犀鳥,它們常把巢筑在很高的樹洞里。雌鳥兒產(chǎn)蛋后,聰明能干的雌鳥,會在孵卵期間,利用自己吃剩下的食物殘渣和糞便,堆積在洞口,以此來縮小洞口,避免天敵進來,保證自身的安全。而雄鳥也不閑著,它們會飛去遠(yuǎn)處,用大嘴銜來泥土或者樹枝樹葉,加上各種材料將洞口持續(xù)封閉,只留一個很小的孔,便于自己投喂食物即可。 這樣就把自己的佳人和鳥蛋保護起來,有點像漢武帝“金屋藏嬌?的味道 。從此時起的三十多天,雌烏與外界隔絕,只能安心的孵蛋了,吃喝拉撒,全交給雄烏了。如果雄鳥是個負(fù)心漢可咋辦? 一直喂到小鳥可以出窩了,這個時候,雌鳥再把那個洞口的封堵物啄掉,帶著孩子心飛出樹洞,去開創(chuàng)美好生活。 我覺得,可能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坐月子了,人類就算跑到月子中心去,也沒這種幸福。因為這是雄鳥,去撿食物來喂雌鳥,喂孩子,想想這個累得半死不活的“父親”,就有滿滿的幸福和浪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