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闌珊,是一個漢語成語,它的意思是說:燈火稀疏,象征著夜晚的臨近或即將結(jié)束,也指人煙稀少、比較冷清的地方。 “燈火闌珊”這一句非常有名,它出自南宋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zhuǎn)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是宋代時期的著名抗金將領(lǐng),詞人。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令人激昂的詩篇,但《青玉案·元夕》這首詞的詞風(fēng)卻和他以往的風(fēng)格有所不同。 這首詞寫的是在感情路上會遇到許多的曲折和峰回路轉(zhuǎn),有的人終其一生,也沒辦法尋找到自己心儀之人,不少人還在尋找的路上走彎路。 辛棄疾是主戰(zhàn)派,但他的主張屢受投降派的排擠打壓。但倔強的他不為所動,矢志不移,寧愿過寂寞的悠閑獨居生活,也決不與投降派同流合污。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珊處”,這一句大家都非常熟悉。意思是,我在人群中找了千百回也不見她。突然間一回頭,不經(jīng)意間卻在燈火稀疏之處發(fā)現(xiàn)了她。 作者之所以要盡力渲染元宵節(jié)那絢麗多彩熱鬧的場景,就是想襯托出一個孤獨淡泊的女性形象,她寄托了作者官場失意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貴品格。而作者塑造這樣—個不肯隨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其實就是指他自己。 仔細品味這句話:不經(jīng)意間一回頭,原來那人卻站立在燈火零落之處。驀然:不經(jīng)心地、突然,引申為內(nèi)心忽然明白,看透一切,頓時領(lǐng)深悟透。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燈火闌珊”所表達的意境是非常美妙,讀起來令人陶醉。 關(guān)于“燈火闌珊”,目前人們有兩種主要解釋,一是指燈火零落稀疏,指人煙稀少、比較泠清的地方。二是指入夜后家家戶戶掌起了燈,一直就寢才熄滅燈火,所以又指夜深、無人時分。 那么重點是“闌珊”究竟說明的是什么意思呢?在燈火闌珊這個詞中,“闌珊”的意思是衰落、將殘、將盡的意思。形容一個人興致已失的樣子,興致將盡,玩樂就快要結(jié)束 。 闌珊一詞源于古代詩文中的“闌珊處”,意思是“隱沒的地方”、“幽深的地方”。到后來,這個詞的含義才延伸到了指燈火熄滅的情景,也才有了“燈火闌珊”這個詞語。 既然“闌珊”一詞表示夜晚的臨近和結(jié)束,因此,人們常用來形容夜晚的靜謐和安寧。如,“夜色闌珊,繁華落盡,只有月光灑下,洗凈了塵世間的繁華。”這里的“闌珊”就指夜間的靜謐和安寧。 另外,闌珊一詞也可引申為“遙遠”、“漸行漸遠”的意思。比如,“他們漸行漸遠,仿佛消失在了闌珊之地”。 總之,“闌珊”有多個含義,但在“燈火闌珊”中,它其實是被用來形容兄宵節(jié)的夜間燈火漸漸熄滅的情景,突出表現(xiàn)了元宵節(jié)夜的寧靜和安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