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luò)上有一個靈魂拷問:“假如40年后,你送走了父母最后一程,世上再無至親之人,你也沒結(jié)婚,你會干嘛?” 有這樣一個回答,瞬間讓人破防,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悲傷,或許,當(dāng)你讀到這段話,便已經(jīng)淚眼汪汪了:“如果真的那樣,那我會在活著的時候,好好活,死時爸媽會來接我,像小時候接我放學(xué)那樣。” 這樣的回答,不禁讓我們唏噓感慨:人生短暫,無論何時,我們都忘不了自己的父母,希望永遠陪在父母身邊。 無論我們長多大,也只有在父母身邊才能無憂無慮,也只有在我們童年的時候,才會懂得什么叫做幸福。 或許,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幾乎沒人希望你過得比他好。 所以,就要讓自己在活著的日子里好好活著,等我們離去的時候,也能給父母一個交代。假如40年后,你送走了父母最后一程,那么你該怎樣活呢? 那就讓自己活得有尊嚴,這才是人生美好的所在。不過,這樣的想法,也是要建立在無病無災(zāi),生活能夠自理的前提下,否則當(dāng)一個人孤立無援,一身病痛的時候,可能連基本的尊嚴都沒有,何談余生安好? 正如張愛玲的這一生,也是悲苦伶仃,最終獨自死在了出租屋里,死狀極慘,全身衣不蔽體,而且還是在化膿潰爛之后,才被人們發(fā)現(xiàn)。與其這樣度過余生,不如不擁有生命。 也有人說:世上再無親人,也沒有結(jié)婚,那就要注定要孤獨終老了。 沒錯,你想想,當(dāng)你老了,當(dāng)你病了,是否有人送你去醫(yī)院,是否有人給你喂藥端水? 當(dāng)你一個佝僂著身子,走進醫(yī)院,你的背影里,隱藏的一定是無盡的凄涼,是否如此呢? 毋容置疑,一個人若是沒有結(jié)婚,沒有兒女老了以后,父母離去,而自己注定是以一場悲劇收尾。 所以,面對現(xiàn)實,家庭和孩子才是一個人活著的尊嚴和底氣,也是一個人養(yǎng)老的堅強后盾。 或許,有的人會說:我老了,就去寺廟凈度身心與靈魂相伴。 也有人說:會選擇賣掉城里的房子,尋一處靜謐美好的地方,找一個山野小院兒,養(yǎng)只貓,養(yǎng)只狗,種花種草,種瓜果蔬菜,自給自足,安享晚年。 也有人更加浪漫,去海邊租一個房子,面朝大海,看春暖花開。 總之,這一切都是幻想,若是你老了沒有足夠的錢,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你所說的一切都是空中閣樓。 那么,當(dāng)我們老了,該怎樣的度過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的活法,不妨說一說自己如何去安排好余生的。 |
|
來自: 認知灼見 > 《心靈情感(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