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誕生于世的那一刻開始,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個難題:如何活好這一生?早年,由于沒有經(jīng)驗,所以我們會糊里糊涂做人。中年,由于經(jīng)歷半生,所以我們知道方向在哪,可還是時不時迷茫。特別是在55歲之后,臨近退休了,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遇到問題。對于普通人來說,55歲到65歲這十年,最精明的活法,是這10種。上了年紀(jì)的老人,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管身邊人的閑事。尤其是孩子的閑事,老人都會插足其中。在這些老人看來,我是家中的長輩,你們這些后輩就該聽我的話。于是乎,老人就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的身上。你越是多管閑事,身邊人越是嫌棄你。既然如此,只需要記得一句話就好: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在心理學(xué)當(dāng)中,有這么一個說法:維系關(guān)系和感情最有效的做法,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之所以要保持神秘感,并不是因為虛偽,而是因為人與人之間靠得太近,就會鬧出矛盾。唯有保持距離,這關(guān)系才能長久。孩子摸不清你的底細(xì),自然就不敢對你做什么。身邊人知道你有底牌,自然就會尊重你。這,就是一種人心的“博弈”。所有的關(guān)系,都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你對家人好,而家人對你不好,那你的付出就白費了。反之,也是如此。唯有家人尊重你,你也尊重家人,讓家庭的局勢維持在一個“均勢”當(dāng)中,每個人都各退一步,做好自己的本分,家庭才會和諧。人老了,沒有誰希望家庭爭吵連天,永無寧日。真正的幸福,不是一個人的幸福,而是全家人一條心的幸福。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strong>現(xiàn)代人最缺乏的,就是“靜”的智慧。永遠(yuǎn)都暴躁不堪,火急火燎,就會壞了別人的事兒,也壞了自己的事兒。保持一顆安靜的內(nèi)心,不為了什么,只為了能夠平息躁動的情緒,盡量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道當(dāng)中,過點舒心安然的小日子。有人提出過一個觀點,五十歲之前,要做人生的加法。五十歲之后,要做人生的減法。未曾接觸過這個世界,那就去做加法,讓自己看清楚這個世界的真相。已然接觸過這個世界,那就做減法,將不屬于自己的人與事兒,統(tǒng)統(tǒng)剔除。每個人生命中的空間,都是有限的。與其被垃圾圍城,不如主動減少生命中的垃圾,還自己一個清靜的生活空間。人,越是上了年紀(jì),越明白一個道理: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命中注定你擁有什么,那你就能得到什么。命中注定你得不到什么,那你就會失去什么。有些事兒,不是你能決定的。做個不貪不求,不爭不怨的人,不要過分計較,隨遇而安地過日子,那你會發(fā)現(xiàn),人生多了美好,而少了不幸。親生的孩子,不夠忠誠,可能會背叛父母。而冰冷的錢財,雖然沒有生命,但它無限忠誠,只要在你手中,它就會聽你的話。縱觀這個世道,能夠救人一命,讓人晚年安好的,并不是親人,而是單純的錢財物質(zhì)。有錢,才能活得有尊嚴(yán)。人到晚年,到底是合群好呢,還是獨處好呢?答案只有一個,兩者合一最好。該獨處的時候獨處,該合群的時候,要維系自己的人脈圈。這些所謂的人脈圈,有可能在關(guān)鍵的時候,救你一命。更重要的是,人老了,如果身后沒有人脈圈,愈發(fā)勢單力薄,就容易被家里人看不起。有人在網(wǎng)絡(luò)上提出了一個問題:人,到底該如何活,才算活得有價值,有意義呢?就四個字,聽從本心。你的心想做什么,那就順著心意去做什么。比如說,你想到處旅游,倘若你有錢,那就到處走走,去擁抱這個偌大的世界。人越老,不該越被束縛,而應(yīng)該越自由。正如當(dāng)年明月所言,最大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過好這一生。很喜歡這么一句話:時也命也,慎始善終,盡人事而聽天命。人活著,能夠謹(jǐn)慎的開始,最后完滿的結(jié)束,那就足夠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所能做到的,不過是“盡人事”這三個字而已。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將自己的使命完成,那就真的人間值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