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河南老家的時候,順便去鄰居趙嬸家看望了他們老兩口。趙嬸說,“還是你好呀,時不時回來看看你媽,給你媽買這寄那的,我也跟著享點福,我親兒子5年都沒回來過,也沒給過我們兩口子錢花”。 趙嬸的兒子小軍是我們鎮(zhèn)的名人,成績優(yōu)異,名牌大學,本碩連讀,畢業(yè)之后留在大城市,買了房買了車,還娶了個漂亮的城里人。但,自從畢業(yè)之后,他從來沒有回來過,甚至結婚的時候,也沒在家里擺酒,也沒讓趙嬸老兩口去城里參加婚禮。 趙嬸說,當年家里再苦再窮,都沒有讓小軍干過一點活,受過一點累。自己衣食住行照顧的樣樣周到,寧可自己辛苦點,累點,在建筑工地多搬幾袋水泥,含辛茹苦把小軍供上大學。沒成想,小軍學業(yè)有成之后,卻一點也不知感恩回報,過年過節(jié)不回來看望,不給錢,甚至趙嬸生病住院手術的時候,小軍也沒有回來。趙叔向鄰居借錢給趙嬸交的住院費。 我問趙嬸,怎么生病缺錢的時候,不跟兒子要錢呢。趙嬸說,自古孩子伸手問父母要錢,天經地義,但讓父母跟孩子開口要錢,就感覺像是在乞討,在讓兒子作難,在給兒子增加負擔。 她說,如果孩子孝順,自然會主動回來關心我們,拿錢出來給我們花。但如果孩子不孝順,就算我們開口問他要,他也不會給,或者給個仨瓜倆棗,還甩臉子給我們看。活了大半輩子,不想腆著老臉自討沒趣。 兒子賺大錢有出息,母親生病卻不回來,也不給錢,父母:含辛茹苦養(yǎng)出白眼狼。 其實,我多多少少知道點小軍的事情,他也并非天性涼薄之人,只是從小到大,父母把他保護的太好了。他享受著理所應當的父愛母愛,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待遇,他完全沒有意識到父母會老,會需要他的照顧。他一個窮小子在大城市,想要站穩(wěn)腳跟,只能拼命工作,完全沒有時間去想其他的事情。后來娶了老總的女兒,他更加小心謹慎,怕得罪老婆和岳父,不敢跟家里聯(lián)系。 父母養(yǎng)育孩子雖然并不為反哺,但如果父母有難,多數孩子都會幫手的。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有難就應該開口告訴孩子,而不是讓孩子費心揣測,猜來猜去,傷了身,寒了心。 此外,像趙叔趙嬸一樣,很多父母把孩子保護的太好,一味的付出,讓孩子變成只會索取的利己主義者,不懂感恩,不懂體諒和關心父母,失去了做人的根本。這是教育的失敗,把孩子活生生養(yǎng)成了討債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