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蟹 紹興,一座被時間垂青的城市。 這個被山川溺愛的地方,在光陰的洗禮中保留下民族文明,將傳統(tǒng)風(fēng)俗灌注于日常生活中。 食物,就是最好的體現(xiàn)。 紹興人在日夜更替之間參悟了時間的法則,將大自然的奧秘鐫刻于食材之上,用發(fā)酵的風(fēng)味、自然的鮮味,書寫下來自山川、河流的故事。 霉與臭、糟與醉、醬與鹵、河之鮮,是紹興最為人熟知的味道。這些傳統(tǒng)味道沒有一點架子,讓人吃得暢快無比,下飯又下酒。 有人說,見過了紹興,便知道那里的人注定是要與酒過日子的。 一盞黃酒,也孕育了剛?cè)岵慕B興美食江湖。紹興物產(chǎn)豐富,它們亦無一例外地被酒香浸潤。 春夏秋冬,一日三餐,黃酒跟豐足的物產(chǎn)一起,轉(zhuǎn)化出讓人念念不忘的好滋味。 醉蝦 圖源 | Hu_Xia 擁有崇高地位的河蝦,饒是不安分,一旦浸入酒中,蓋上器皿,幾瓣蔥姜蒜與小紅辣椒撒過,只隔一條時間縫,黃酒的醇香迎上鮮物的活氣兒,一股清鮮入鼻,再沒有泥土的腥味,渾身透著一股柔美的醉意。 雖是一味冷盤,然而,被黃酒的溫厚濃郁包裹著,原本纖瘦的醉蝦仿佛多了一份腴美,近觀晶瑩剔透,入口鮮嫩無比。 醉蟹 作為生醉里的另一員大將,醉蟹的身世里,還藏著幾分紹興師爺?shù)拇猴L(fēng)得意。 傳說師爺曾以醬缸腌制緩解了淮河兩岸的蟹患,等運至家鄉(xiāng),鐘情黃酒的紹興人自然地接過腌螃蟹,轉(zhuǎn)手將其泡進了酒壇子里。 在酒精的作用下,豐腴溫潤的膏體產(chǎn)生了一種格外充盈綿密的味道,鮮嫩的肉中夾雜著一絲微甜,吃進嘴里,芳香便從鼻尖噗噗地往外冒。 醉雞 紹興人今朝有酒今“糟醉”,可真的到了吃糟食的時候,又格外地有耐心。 比如紹興人魯迅多次提到的糟雞,就是用大小老嫩適中的紹興越雞,配香雪酒糟的隔年糟,經(jīng)過煮、腌、醉糟多道工序做成。肉質(zhì)飽滿,有酒香無酒味,常跟紹興醬鴨一起,作為下酒菜里的頭盤。 糟毛豆 家常如糟毛豆,簡單樸素,另有一分市井的快樂。 紹興人將毛豆莢洗凈了,兩頭一剪,取幾粒茴香,丟鹽水中和豆子一起煮著,等大火燒沸,濾去湯水,倒入的糟鹵里,由著酥糯的豆子衍出一幅碧綠的圖景。 呷一口老酒,夾一塊糟貨的紹興人,骨子里也存著如黃酒般柔軟綿長,卻愈久濃烈的余韻。 江南的靈,或就是靠著一味鮮,滋長出味覺上的靈動和飄逸。紹興亦如是。 在紹興人的味覺體系里,如此這般的“鮮”,往往就是評判一道菜好不好味時的標(biāo)準(zhǔn)。好吃,就會說好鮮;而失掉鮮味,就好像失掉了江南的靈氣。 野菜 圖源 | 詩畫曹娥江 初春頭一茬的野菜就有一種極鮮的滋味。 這種鮮,像是攀爬在沖味之上,彌漫于口腔與舌尖的一種極致體驗。 趕這頭茬鮮的,除了野菜,自然還有紹興的茶葉。 紹興正在進行遮光的抹茶茶園 自唐代以來,紹興便是綠茶的頭號玩家。 唐代,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盛贊,“茶,越州上”;宋代,這里有名冠天下的龍井綠茶、日鑄雪芽;明代,紹興茶農(nóng)發(fā)明了炒青綠茶,它就是現(xiàn)代綠茶的雛形。 紹興的茶,哪怕不是頭采,只要是當(dāng)季的新茶,聞著都有一股子“鮮氣”;待到入喉時,氣味又變成一種鮮爽之口感,茶湯所經(jīng)之地,仿佛亦被春風(fēng)輕輕拂過一般。 圖源 | 蔡敏 紹興河、湖眾多,宛若一座漂浮于水上的城市,還有一種鮮味便是來自紹興的河、湖之上。 活蹦亂跳的小河蝦、肉質(zhì)緊實的螺螄、滑嫩柔軟的雀嘴梅魚,這些小水產(chǎn)雖常見,而口感和鮮味均在頂峰。 如果說,靈動是江南的氣質(zhì),那么,鮮就是味覺體系中的江南靈,延續(xù)在這一方被上天眷顧的水土之上。 一方土地養(yǎng)一方人,一方土地也養(yǎng)一缸醬。 古時,古人利用發(fā)酵的方法儲存食物,增添滋味,是為生存。如今,雖蔬果魚鮮一應(yīng)俱全四時不缺,卻仍舊需要醬在每個食材之間周旋。 醬在紹興菜里,永遠(yuǎn)長袖善舞,八面玲瓏。 醬園 “天下醬業(yè)無人不說紹,九州之內(nèi)司廚鮮有不知紹”,醬園文化是紹興傳統(tǒng)的“三缸文化”之一,醬是紹興人餐桌上的基礎(chǔ)味道,千百年來,獨樹一幟,彌久留香。 在老紹興年代,一到冬天大家就想著要去打醬油,來用于過年做醬貨的佐料。 南方冬天的濕冷和寒風(fēng)的呼嘯,但是依舊可以見到排著長隊打醬油的紹興人們。 醬鴨 千百年來,每逢臘月年邊,紹興尋常人家門口,都會掛起一只只醬鴨,一串串臘腸...... 當(dāng)長輩將醬貨蒸好上桌,小孩子可就坐不住了! 趁大人不注意時,小孩偷偷從盆子里面捻上一塊,塞進嘴里,便能高興個大半天。 舌尖上的安昌 圖源 | 潘偉峰 時至今日,紹興醬園依舊用最樸實的古法和最赤誠的“醬心”制造。 不僅僅在紹興本地,紹興醬文化也隨著歷史的變遷散布到了全國各地甚至于海外地區(qū)。 紹興人對“霉”食的青睞由來已久。 清代范寅在《越諺》中記述會稽和山陰(今浙江紹興)兩地風(fēng)物民俗,其中寫道:“莧菜其梗如蔗,段之腌之。氣臭味佳,最下飯?!?/p> 制作霉莧菜梗的秘訣,在于鹵水的講究。 這種由蔬菜發(fā)酵而成的鹵水中,含有豐富的優(yōu)質(zhì)乳桿菌群和產(chǎn)堿桿菌群,在下一次腌制時,風(fēng)味得以保留。 霉莧菜梗 因此,街坊之間若有哪家做霉莧菜梗特別出彩,他家的鹵水便極受歡迎。 待到制作霉莧菜梗的季節(jié),許多鄰里都會爭相上門,就為討要一瓢化腐朽為神奇的老鹵。 相比霉莧菜梗的刺激,臭豆腐更像是扮演著調(diào)和味蕾和霉食的中間人角色。 臭豆腐 在紹興的老城街道上,隨處可見臭豆腐攤。江浙這樣的富庶之地,食材向來講究新鮮,而臭豆腐卻是永遠(yuǎn)縈繞在紹興人心頭的家鄉(xiāng)味。 那豆腐并不同于其他城市,需靠自身發(fā)酵出臭的做法。紹興有“獨門秘方”,就是鹵過臭莧菜梗的陳年老鹵浸沒住白嫩的豆腐,泡好后撈出油炸,讓這臭被高溫徹底激發(fā)出來。 吃的時候不需特意調(diào)汁,最多沾些甜辣醬,要吃剛出鍋的松脆,喜歡的人一塊接著一塊,根本停不下來,而聞不了這味道的人,早繞著攤位八丈遠(yuǎn)跑走了。 圖源 | 紹興美食 霉臭是“江南”少有的滋味,但卻是另外一番倔強可愛。 它不那么年輕跳躍,但矍鑠奕奕,它不那么容易興奮,但吐露中仍有主見,仍有熱情。 /// 那些沉淀的時間都被發(fā)酵成千種風(fēng)味 將紹興的故事化作經(jīng)久不衰的味道 被風(fēng)帶給一代又一代人 本文由紹興文旅發(fā)布整理編輯 部分內(nèi)容來源:中國國家地理美食地理、 三聯(lián)美食、誰最中國、地道風(fēng)物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