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袁念琪 上海人家AB面 清人顧祿在《清嘉錄》中寫道:“除夕夜,家家舉宴,長幼咸集,多作吉利話,名曰'年夜飯’,俗稱'合家歡’?!?/p> 年夜飯前要洗手,清洗完畢不是自己上桌“啊嗚”“啊嗚”吃起來,而是要先“做年”,也就是祭祖。年夜飯的菜,首先是要敬祖先。設(shè)供桌點燭香,喝水不忘挖井人,記住先人的養(yǎng)育之恩。 圖說:年夜飯,先祭祖。這年夜飯啟動之時的祭祖活動,紀念的是祖先,祈禱的卻是讓列祖列宗保佑后人發(fā)財幸福。有上海竹枝詞寫道:“四面門窗齊關(guān)閉,碗盞盅筷擺整齊。焚燒錠帛完來送,子孫興旺有銅錢。” 在年夜飯上,不僅祭祖里蘊藏著討口彩的情結(jié),上海人的年夜飯菜,更是一個討口彩的大聚會。在辭舊迎新之際,盡情表達對新的一年綿綿不絕的美好愿望。 圖說:年夜飯是討口彩的大聚會。外公在世時,家里年夜飯是他一手操持。他拿手的是香酥鴨、糖醋黃魚、走油肉和八寶飯,還有幾樣菜是每年雷打不動的“規(guī)定動作”。葷菜必有肉燒蛋,蔬菜缺不了黃豆芽、塌棵菜和金針菜木耳等,湯里是短不了百葉包肉、蛋餃和線粉。 說來,做這些菜都是有講頭的。真可謂:寓意于菜,口彩盡在嘴巴間。這一桌菜肴里,主要是展現(xiàn)了“元寶”和“如意”這兩大主題。 圖說:蛋餃就是金元寶。“元寶”系列——“金元寶”是蛋餃,“元寶肉”是肉燒蛋等。 圖說:百葉包肉——“如意卷”。“如意”系列——“如意卷”是百葉包肉,“稱心如意菜”即是黃豆芽,也是包括黃豆芽、油豆腐、金針菜、木耳、香菇、線粉、蘿卜絲干和冬菜等的“如意八寶菜”。 圖說:如意八寶菜。此外,還有叫做“銀條”的線粉,“塌塌長”的塌棵菜、“年年高”的炒年糕等。尤其是“如意八寶菜”,不但大年夜要吃,年初一也要吃。 上海人年夜飯的其他菜,也有討口彩的精靈閃現(xiàn):“全家?!?、“龍鳳干絲”和“鴻禧乳腐肉”等。 圖說:全家福。在網(wǎng)上,也有年夜飯討口彩的菜譜介紹。譬如:“五福臨門”——豬肚、草蝦、魷魚、海參、火腿主打。 “三陽開泰”——豬肚、魷魚、雞腿唱主角。 “年年有余”——紅燒鯉魚 “鴻運當頭”——花鰱魚頭燉豆腐。 總覺得這些菜是有點偏北方。上海人是不怎么碰鯉魚的,嫌有土腥氣。而肚子與魷魚一般都是各自獨立“一陽開泰”,肚子多做白切,魷魚則牽手某一蔬菜。 改革開放后,浸潤市場經(jīng)濟人們,發(fā)財致富的向往顯得更為突出和強烈。貧窮不再是光榮,正大光明向錢看,萬眾一心奔小康。節(jié)慶中的人們,尤其不再把致富發(fā)財?shù)哪铑^深藏心底,而是借助口彩肆意張揚這面旗幟。 圖說:年夜飯上討口彩。按一社會學(xué)家的觀點:節(jié)日是日常時空外的時空,節(jié)日的生活具有時空上的相異性。因而,節(jié)日的活動不僅有著與日常不同的表象活動,而且有著更深刻的意義。在這個特定的時空中,人們通過象征性的物質(zhì)與精神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愿望與情感,是向往詩意地棲居的一個深情表達。在我們的年夜飯上,不也是如此么。 袁念琪。1978年從農(nóng)場考入大學(xué),獲法學(xué)士學(xué)位。1983年考入上海電視臺,高級編輯(專業(yè)技術(shù)二級),上海長江韜奮獎獲得者。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獲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一等獎等,入選王蒙主編《中國最佳散文》和《中國新聞年鑒》。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門檻》、《上海姻緣》、《上海B面》和《零食當飯吃》等。 原標題:《上海年俗二:年夜飯的口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