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擒鰲拜是康熙皇帝第一次展現(xiàn)權(quán)謀手段,干凈利索的解決了權(quán)臣,為自己掌權(quán)鋪平了道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是,協(xié)助康熙智擒鰲拜的侍衛(wèi)們,究竟都有誰。歷史上有記載的,有五名侍衛(wèi),愛新覺羅赤哈、齊家明圖珠、黃順昌、佟佳揚古泰、魏寶全。這五位有滿人有漢人,基本都是貴族子弟,年紀都與康熙皇帝相仿。立下功勛之后,康熙皇帝投桃報李,他們都加官進爵,其中四位都做到省部級高官,明圖珠棄官從商,也成為東北巨富。當然康熙訓練的少年侍衛(wèi),肯定不止五位,應當有十余位之多,其他的侍衛(wèi)則沒有記載。有兩位我們非常熟悉的人物,也都隸屬八旗貴族,年輕時也都當過康熙皇帝的侍衛(wèi),年齡也都和康熙皇帝相仿。他們之后的人生軌跡,也都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與重用,不由得令人聯(lián)想,他們是否也曾是少年侍衛(wèi)團成員。一位是清代第一大詞人納蘭性德,康熙朝重臣納蘭明珠的長子,隸屬正黃旗。納蘭性德比康熙皇帝小一歲,又是正黃旗貴族,母親是阿濟格的女兒。另一位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內(nèi)務府正白旗包衣,比康熙皇帝小四歲,母親則是康熙皇帝的保母。這兩位貴族子弟,他們的父親年輕時都做過清朝皇帝侍衛(wèi),而他們也都做過康熙皇帝的侍衛(wèi)。隸屬于皇帝直屬的上三旗,正是御前侍衛(wèi)們的發(fā)祥地。只是根據(jù)史書記載,他們做康熙皇帝侍衛(wèi)時,時間都在智擒鰲拜之后。雖然沒有直接證據(jù)證明,納蘭性德和曹寅也參與康熙訓練少年侍衛(wèi),但這兩位確也都是康熙皇帝的近臣。康熙皇帝親政,并鏟除權(quán)臣之后,第一要面對的難題,就是三藩問題。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這三藩都是漢族投降的軍閥,因功封為親王,并帶兵鎮(zhèn)守一方。吳三桂的歷史我們說過,他在明朝滅亡后,以山海關(guān)投降多爾袞,并成為滿清的鷹犬,為滿清統(tǒng)一戰(zhàn)爭立下戰(zhàn)功。明朝最后的永歷皇帝朱由榔,就是吳三桂帶兵一直追殺,最終追到緬甸,并親手絞死的。吳三桂因功封平西王,鎮(zhèn)守云南,另外兩藩則來源于更早投降清朝的“三順王”。當年東江總督毛文龍被袁崇煥處死,其手下的三位大將輾轉(zhuǎn)流離,后來都投降了清朝。孔有德為恭順王,后來改為定南王。尚可喜為智順王,后來改為平南王。耿仲明為懷順王,后來改為靖南王。這三位也是隨著滿清的部隊,攻滅南明的功臣??子械赂缸釉趶V西被永歷政權(quán)的李定國擊殺,因此無人襲封,只剩尚可喜和耿仲明兩位親王,被封在廣東和福建。康熙帝親政后,實際上全國已經(jīng)宣告統(tǒng)一,除了鄭氏政權(quán)仍據(jù)守臺灣,大陸已完全沒有殘明勢力了。對于滿洲皇帝來說,這三位擁兵自重,并鎮(zhèn)守邊疆的漢族親王,就成為眼中釘肉中刺。三藩之中,以平西王吳三桂兵力最盛,權(quán)勢最大。云南、貴州督撫都受他節(jié)制,他推薦的官員,朝廷不敢不用,稱為“西選”,當時有“西選之官遍天下”之說。康熙皇帝親政后,立即著手安排削藩事宜。從歷史大勢來看,削藩勢在必行,否則尾大不掉,必有分裂風險。但削藩究竟應該徐徐圖之,還是全力剿除,就非??简灮实鄣恼沃腔?。朝廷必要削藩,三藩也知道朝廷必要削藩,但雙方仍在做底線試探。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上疏請歸老遼東,留兒子尚之信繼續(xù)鎮(zhèn)守廣東。接著吳三桂和耿精忠(耿仲明的孫子)也先后上疏請撤兵,試探朝廷。康熙皇帝組織議政王大臣會議,會上索額圖、圖海等認為不可急于削藩,但莫洛、明珠等力請借此機會全面削藩。康熙皇帝畢竟年輕氣盛,又挾剛剛剪除權(quán)臣之信心,因此乾綱獨斷,下令三藩俱撤。這一下再無回旋余地,三藩試探失敗,朝廷圖窮匕見。于是吳三桂先起兵反叛,然后耿精忠、尚之信相繼反叛,三藩之亂開啟。我們不詳述平定三藩之亂的具體過程,經(jīng)過八年苦戰(zhàn),康熙皇帝終于消滅了吳三桂之孫吳世璠,平定了三藩之亂,也徹底消除了漢人封疆裂土的歷史。平定三藩之亂歷來被認為是康熙大帝最耀眼的武勛,但實際上釀成如此大的波瀾,亂軍席卷半個中國,百姓生靈涂炭,也的確是康熙皇帝年輕冒失,缺乏政治智慧的結(jié)果。只能說清帝國的好運氣仍在繼續(xù),吳三桂年老又在進兵途中逡巡不前,給了康熙皇帝調(diào)兵遣將,終于剿滅叛亂的機遇。之后康熙皇帝的武功,如收復臺灣,抗擊沙俄,進擊蒙古,就不再詳述了。 康熙皇帝是清朝第一位太平天子,在位時間又超長,因此他的后宮肯定是枝繁葉茂的。康熙皇帝后妃眾多,光有封號姓氏的就六十多位。韋小寶娶七個老婆就把你們饞的流口水,更康熙皇帝一比,還是差著數(shù)量級呢。但康熙皇帝一生摯愛的女子,還是他的首任皇后赫舍里氏。康熙皇帝生育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女兒。三十五個兒子中,早夭的都不參與排序,參與排序的是二十四位。比如我們熟悉的“四爺”胤禛,他其實應該是老十一,只不過去除了早夭的哥哥們,他排行第四。其中皇后赫舍里氏生了兩個兒子,長子承祜早夭,次子胤礽成為嫡長子。赫舍里氏在生育胤礽后,因難產(chǎn)問題就去世了,年僅二十一歲。康熙皇帝悲痛欲絕,從此對這位嫡長子視若掌上明珠。胤礽兩歲(實際剛滿一周歲),就被冊立為皇太子。胤礽五歲時感染天花,康熙皇帝大為緊張,連續(xù)十余天全心全意看護兒子,直到太子度過危險期。至于帶著太子出席各種儀式,帶著太子打獵,安排太子讀書,自然不在話下。到太子十五歲成人后,康熙皇帝制定禮儀,諸王大臣在皇帝面前三跪九叩,在太子面前兩跪六叩。等太子大婚后,康熙出征或出巡,都命令太子監(jiān)國。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太子,卻漸漸顯露出不遜之態(tài),康熙也難逃雄主晚年昏聵的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