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五軍團,是由原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部隊于“寧都起義”后改編成立的, 是全國紅軍中的主力軍團之一,有過光輝戰(zhàn)績。 第二十六路軍原系馮玉祥的西北軍之第五路軍,參加過北伐戰(zhàn)爭。后來發(fā)生蔣馮戰(zhàn)爭,馮玉祥失敗,該部被蔣介石改編為第二十六路軍。1930年6月,該軍地下黨員王超、劉振亞等受中共中央軍委指派進行兵運工作,先后發(fā)展了軍總參謀長趙博生等幾十人人黨,成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秘密支部。1931年夏, 第二十六路軍被調(diào)至江西,參加對中央紅軍的“圍剿”戰(zhàn)爭,接連被紅軍打敗?!熬乓话恕笔伦兒螅谌珖谷辗词Y浪潮推動下,該軍廣大官兵普遍厭惡內(nèi)戰(zhàn),要求抗日。經(jīng)過我黨的積極爭取,旅長董振堂、季振同和黃中岳等贊同紅軍主張。 1931年12月14日,在趙博生、董振堂等率領下,第二十六路軍部隊在寧都舉行起義 參加起義的有軍直、2個師直,6個旅直和 11個團,共17000余人,武器20000余件,起義部隊開入革命根據(jù)地后,根據(jù)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改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五軍團,歸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直接指揮。軍團總指揮季振同,政治委員肖勁光,副總指揮董振堂, 參謀長趙博生,政治部主任劉伯堅,供給部部長宋奇峰,衛(wèi)生部部長陳義厚,部隊分別編為第十三軍、第十四軍、第十五軍。中革軍委總政治部特從紅一、三軍團抽調(diào)一批優(yōu)秀政工干部, 分配到紅五軍團工作。建立了各級政治部門,建立起革命的政治工作、軍團成立以后,用2個月時間進行思想教育和組織整頓,廣大指戰(zhàn)員的革命覺悟和革命的組織紀律觀念大大提高, 1932年2~3月, 軍團第十五軍參加了“贛州戰(zhàn)役”,擔任預備隊。在緊急時刻全軍有力地打擊敵人掩護攻城部隊作戰(zhàn),3月7日, 攻城部隊撤出。3月12 日,根據(jù)中革軍委重新編組各軍團命令、周子昆擔任軍團參謀長。紅五軍團下轄第三軍(原屬紅一軍團建制)和第十三軍,該軍團原轄第十四軍被編入紅三軍團建制,但一直獨立執(zhí)行任務;第十五軍被編入紅一軍團建制。這次重編軍團、對紅五軍團原有部隊學習主力紅軍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有積極意義的。隨后,紅五軍團同紅一軍團組成東路軍 在毛澤東直接領導下,軍團部隊積極協(xié)同紅 -軍團,于4月10日攻克龍巖, 殲敵兩個團、4月20日, ·舉攻克漳州城,取得了重大成果,此役共殲敵一個師,俘敵3 300余人、5月統(tǒng)計,軍團(缺1個師) 共6600余人。 6月初,東路軍回師贛南,這時軍團調(diào)整了領導干部。季振同已被撤職(后因肅反擴大化被錯殺), 由董振堂任軍團總指揮,趙博生任軍團副總指揮。重新恢復第一方面軍組織,紅五軍團即歸紅一方面軍建制。7月上旬,軍團參加了水口戰(zhàn)役,7月8日,在水口圩過村擊潰敵軍兩個團。7月10日,軍團協(xié)同紅一軍團又擊潰敵軍9個團。這次戰(zhàn)役沉重打擊了廣東敵軍。8月初根據(jù)總部決定,紅三軍重新劃歸紅一軍團建制;第十五軍亦重新歸還紅五軍團建制。不久,軍團在毛澤東、朱德直接指揮下,參加了樂安、宣黃戰(zhàn)役,紅一、三、五軍團協(xié)同作戰(zhàn),取得了重大勝利。10月下旬至 11月中旬, 紅五軍團參加了方面軍進行的建(寧)、黎(川)、泰(寧) 戰(zhàn)役。同年12月20日,為紀念 “寧都起義”一周年,臨時中央政府向董振堂、趙博生頒發(fā)了紅旗勛章。 1933年1月5~6日,紅五軍團協(xié)同紅三軍團,進行了黃獅渡戰(zhàn)斗,消滅敵一個旅大部,俘虜1000余人。作戰(zhàn)中副軍團長趙傅生英勇犧牲。這時,紅五軍團奉中革軍委命令,取消了第十三軍軍的組織和第十五軍各師師部。肖勁光調(diào)走,由朱瑞繼任軍團政治委員,陳伯鈞繼任軍團參謀長。2~3月,在周恩來、朱德的直接指揮下,紅五軍團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的第四次反“圍剿”戰(zhàn)役。2月27日,軍團擔任右翼隊,在黃陂伏擊,協(xié)同紅一、三軍團,殲敵兩個師。3月21日,軍團與紅三軍團擔任右翼隊,在草臺岡又殲敵一個師大部,取得了重大戰(zhàn)果。 毛澤東和參加過寧都起義的部分成員合影 1933年6月,紅五軍團按照中革軍委統(tǒng)一的編制進行了整編。將原第十三軍的各師縮編成第十三師。取消了第十五軍的建制,將其余部縮編為第十三師第三十七團。另將博生、勝利、石城模范師, 改編成軍團轄第十四師。師長程子華, 政治委員朱良才,政治部主任唐天際。2師各轄3個大團,全軍團共11032人。軍團長董振堂, 政治委員朱瑞,參謀長陳伯鈞,政治部主任劉伯堅,政治保衛(wèi)局局長歐陽毅,供給部部長宋奇峰,(后)傅蘭蓀,衛(wèi)生總部長陳義厚,(后)姬鵬飛。8月, 紅五軍團第十三師同紅七軍團第二十師編為撫東支隊,策應東方軍作戰(zhàn)。此后,軍團部隊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10月22日,第十三師奉命強攻敵軍堅固設防的資溪橋, 連攻4天不克,部隊受到很大損失。10月28日,第十四師劃歸新成立的紅九軍團建制。 同年底,紅五軍團參加了東方軍第二次大閩作戰(zhàn),由曹里懷繼任軍團參謀長。軍團補充師師長劉振亞。1934年1月以后,軍團撤回江西,3~4月,軍團協(xié)同紅一、三軍團進行了廣昌戰(zhàn)役,指戰(zhàn)員同敵軍英勇拼殺,予敵以重創(chuàng)。但部隊受到很大損失。6月,紅七軍團第二十四師劃歸紅五軍團指揮師長陳樹湘,政治委員程翠林,參謀長袁良慧,政治部主任朱良才,下轄第一○○、 ○一、一○二團。軍團參謀長郭如接,政治部主任曾日三。全軍團共約11000余人 7月,第十三師在頭陂、寧都之間,抗擊敵人第五縱隊的進攻;第三十四師協(xié)同第三軍團進行了驛前戰(zhàn)役。指戰(zhàn)員浴血奮戰(zhàn),給敵人以重大殺傷,本身也受到嚴重損失、隨后,軍團又被派往西線擔任阻擊任務 8月底統(tǒng)計,軍團共12594人。 1934年10月,紅五軍團隨中共中央、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由陳云擔任駐軍團中共中央代表,李卓然擔任軍團政治委員,劉伯承擔任軍團參謀長。成立了軍團后方部,部長傅蘭蓀,政治委員劉型,衛(wèi)生部部長姬鵬飛,政治委員彭嘉慶, 隨軍中央地方工作團主任鄧振詢、軍團共12100余人、長征初期,紅五軍團擔任全軍最艱苦的后衛(wèi)任務,負責掩護全軍特別是中央和軍委縱隊轉(zhuǎn)移。一路上,部隊邊走邊同追擊敵軍作戰(zhàn), 連續(xù)沖破敵人3道封鎖線。渡過湘江時,軍團所屬第三十四師被敵人切斷未能過江,大部分損失,少數(shù)人分散轉(zhuǎn)至湘南堅持游擊戰(zhàn)爭。12月18日,紅八軍團撤銷建制,所余 1000余人大部分編入紅五軍團。這時,由羅榮桓繼任軍團政治部主任(未到職), 劉伯承調(diào)回中革軍委擔任總參謀長,由陳伯鈞繼任軍團參謀長。1935年2月,中央紅軍整編,紅五軍團取消了第十三師師部,第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團歸軍團直接指揮。5月初,紅五軍團又擔任全軍后衛(wèi), 再次掩護全軍順利渡過金沙江。5月底,軍團從瀘定橋渡過了大渡河。隨后,全軍翻越大雪山。6月18日,在懋功地區(qū)同紅四方面軍會師。 1935年7月21日,紅五軍團奉中革軍委命令改稱第五軍。軍長董振堂,代理政治委員曾日三,代理參謀長曹里懷, 政治部主任曾日三,保衛(wèi)局局長歐陽毅, 供給部部長傅蘭蓀, 衛(wèi)生部部長姬鵬飛。仍轄3個團。8月,第五軍編入左路軍向阿壩開進,執(zhí)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針。8月下旬,第五軍部隊曾自阿壩東進,向中共中央及軍委靠攏,后被張國燾強令調(diào)回。9月15日,張國燾公開分裂黨和紅軍,強令紅四方面軍和紅一方面軍建制的第五軍及第三十二軍(原紅九軍團)南下。從此,紅五軍團同中央紅軍分離。不久,南下部隊攻占懋功、丹巴等地。第五軍奉命駐防丹巴, 擔任警戒任務。由于張國燾的錯誤領導,南下部隊在天全、蘆山地區(qū)作戰(zhàn)失利,部隊遭到嚴重損失。 1936年1月, 部隊進行整編,將第五軍原有部隊縮編為第十三師; 將原紅三十三軍部隊縮編為第五軍的第十五師。每師各轄兩個團,但未建師部。第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委員黃超,副軍長羅南輝,參謀長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楊克明,保衛(wèi)局局長梁曠生。2月下旬,第五軍隨紅四方面軍轉(zhuǎn)師北進,到達甘孜地區(qū)。6月,紅二、六軍團長征到達甘孜,同紅四方面軍會師。7月,全軍揮師北上。第五軍下轄5個團:第三十七團, 團長李連祥,政治委員陳道貴;第三十九團,團長吳代朝,政治委員朱金暢;第四十團,團長郭錫山,政治委員謝良;第四十三長,團長萬漢江,政治委員何志余;第四十五團,團長葉崇本,政治委員張力雄。10月,紅二、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qū)勝利會師。第五軍由畢占云擔任參謀長全軍共4100余人。 董振堂 10月下旬,第五軍奉命西渡黃河。11月8日,第五軍歸由紅四方面軍總部改稱的“西路軍總指揮部”指揮,編入西路軍.12月下旬,西路軍向西開進,第五軍途經(jīng)臨澤,一舉攻占高臺,爭取守敵1400余人全部投降,1937年4月中旬, 敵軍集中兵力大舉圍攻高臺。由軍長董振堂率領兩個團共2000人守衛(wèi)高臺紅五軍廣大指戰(zhàn)員英勇頑強, 同比自己多6倍的敵人浴血苦戰(zhàn)。由于我援軍遭到堵截, 敵強我弱, 紅五軍守衛(wèi)高臺部隊,經(jīng)過9天9夜激戰(zhàn),慘遭失敗。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以下2000人, 幾乎全部壯烈犧牲,紅五軍另兩個團駐守臨澤,后被集中到倪家營子同西路軍總部及九軍、三十軍會合。隨即遭到敵人4~5萬兵力的圍困。我軍經(jīng)過反復拼殺, 激戰(zhàn)7晝夜,突圍轉(zhuǎn)向西北。3月中旬,紅五軍余部被編為右支隊,向東行進。不久,遭敵重兵圍攻,大部戰(zhàn)死, 一部被俘。原軍團政治部主任曾日三被俘,英勇就義。只余原軍參謀長畢占云等少數(shù)人、分散繞回陜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