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cosystema DOI: 10.13346/j.mycosystema.190354 藥用真菌桑黃的種類解析 吳聲華,戴玉成 發(fā)表于2020年第5期 被引31次 01 全國古籍記載的桑黃 桑黃的藥用記載最早源自兩千多年前中國最早的中藥學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的“桑耳”?!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是累積秦漢以來諸多人之集體論述,因此該書中對于桑耳的說法可能混合了桑黃和木耳,或其他真菌(吳聲華 2012)。桑黃這個名稱最早出自唐初甄權(quán)所著的《藥性論》,其主要功效為治療婦科疾病。該功效也見于唐朝所頒布全世界最早的官方編修藥典《新修本草》。明朝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也記載桑黃療效?!侗静菥V目》把桑黃列于「菜部」,并說明菌質(zhì)硬者為「臣」、「黃」,菌質(zhì)軟者為「雞」、「娥」或「莪」、「鵝」。故桑黃的「黃」或指顏色或指質(zhì)地,其中「桑臣」和「桑黃菰」可能為桑黃,但「桑耳」、「樹雞」、「樹鵝」和「桑鵝」等可能是木耳類(吳聲華 2012;包海鷹等2013,2017)。 日本及朝鮮半島也有桑黃分布,兩百多年前日本江戶時代即把產(chǎn)于長崎縣男女群島之女島,以及伊豆群島之八丈島桑樹所長出的桑黃蕈當成漢方藥。當?shù)厝毡救税焉|S稱為“Meshimakobu”(meshima指女島,kobu指瘤),即女島桑樹上生長的黃色瘤狀物真菌。朝鮮的古代醫(yī)書《鄉(xiāng)藥集成方》和《東醫(yī)寶鑒》均稱桑黃如靈丹妙藥。韓國人稱桑黃為“sanghuang”,和中文的發(fā)音類似。中國臺灣山區(qū)民眾則稱桑黃為“桑仔菇”(吳聲華 2012)。 桑黃長期以來存在種類認知的爭議,是藥用真菌中少見的。原因是這類黃黑褐色、硬質(zhì)的大型多孔菌種類頗多,且不易從外觀來鑒別種類。近數(shù)十年來學者們對于桑黃這類真菌的分類屬性達成共識,認為它們是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蘑菇綱Agaricomycetes、銹革菌目Hymenochaetales、銹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的大型多孔菌。 有學者試圖從中國古籍的記載進行種類考證,如包海鷹等(2013,2017)進行了深入、詳盡的考證,根據(jù)歷代本草文獻所記載桑黃的特點,進行了生境、形態(tài)特征和藥用功效等方面的分析比較,認為古代本草文獻所記載的中藥桑黃種類,最符合粗毛纖孔菌Inonotus hispidus (Bull.) P. Karst.。然而,中國多本古籍的桑黃記載歷經(jīng)兩千年,對于桑黃生境、形態(tài)特征和藥用功效的說法出自歷代許多不同的人,他們所講述的桑黃并非單一種類,而是包含許多外觀類似的不同真菌種類。古代沒有顯微鏡可觀察顯微特征,也沒有DNA鑒定技術(shù),沒有能力把這些桑黃相似種類區(qū)分明白。民眾在野外見到的外觀類似桑黃的種類,依據(jù)現(xiàn)代真菌分類學,它們可能屬于Fomitiporia、Fulvifomes、Fuscoporia、Inocutis、Inonotus、Phellinus、Phylloporia、Porodaedalea、Sanghuangporus、Tropicoporus等相當多不同屬的成員(Dai 2010)。可見這些相似種類鑒定不易,更遑論古人。因此,古籍中對桑黃的記載是不同人對于不同種類的各說各話,無法作為桑黃種類分類研究的依據(jù)。 粗毛纖孔菌在歐洲各國普遍分布,在中亞及中國西北及華北地區(qū),以及北非和北美洲亦有分布。其子實體由生殖菌絲組成,質(zhì)地相對較松軟,且為一年生。雖然在桑樹有發(fā)現(xiàn),更多是生長在其他類別的闊葉樹樹種,例如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上等,對寄主樹種的專一性不強。然而,多數(shù)的桑黃相似種類,子實體除了有生殖菌絲,還有骨骼菌絲,因此質(zhì)地堅硬,為多年生。粗毛纖孔菌在野生藥用菌行業(yè)中經(jīng)營者不多,價格不高。 02 現(xiàn)代學術(shù)研究所認知的桑黃種類 2.1 現(xiàn)代桑黃的再興 桑黃的故事在中國源遠流傳兩千年,然而,桑黃在中華文化長流中卻是若有似無般,始終不是中藥的主流?,F(xiàn)代桑黃引發(fā)的研究與興起則是近半世紀的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由于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后,導致當?shù)匕┌Y病例增加,但戰(zhàn)后發(fā)現(xiàn)長崎女島居民的健康情況明顯好于其他地方,其主要原因是服用了島上桑樹生長的桑黃,1968年日本學者發(fā)表了桑黃的抗腫瘤研究功效,發(fā)現(xiàn)桑黃具有明顯的抑制腫瘤的效果(Ikekawa et al. 1968;Shibata et al. 1968)。 日本首先以現(xiàn)代科技發(fā)現(xiàn)桑黃神奇的抗癌效果,后來韓國也加大了對桑黃的研究和開發(fā),并于20世紀90年代將桑黃菌絲體列為抗腫瘤輔助藥品。日本承認桑黃為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中國臺灣也認可桑黃菌絲體為可食用真菌。桑黃在中華文化中流傳兩千多年,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卻是近數(shù)十年來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得到認可,并得以合法商業(yè)生產(chǎn)與銷售。反而在中國大陸,桑黃仍停留在野生農(nóng)產(chǎn)品的經(jīng)營方式。近幾年隨著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楊黃子實體,幾個省區(qū)開始進行中藥飲片的申報,試圖在產(chǎn)業(yè)形式上有所突破。 桑黃名稱在中國流傳了近兩千年,且后期在日本和韓國流傳和使用,但學術(shù)界對桑黃種類的認識和拉丁學名使用模糊。雖然從古代文獻的記載中很難說明桑黃是哪個物種,但從東亞千百年來的民間使用經(jīng)驗以及日本學者在上世紀60年代的研究,可以判斷桑黃為生長在桑樹上、質(zhì)地較硬、背面黑褐色、腹面黃色的一種多孔菌。中國高等真菌的現(xiàn)代研究開始于鄧叔群先生在1939年發(fā)表的《中國高等真菌》(Teng 1939),2010年戴玉成發(fā)表了中國銹革菌科研究(Dai 2010)。在2012年前,沒有任何學術(shù)記載及標本館標本記錄顯示中國境內(nèi)有長在桑樹上的桑黃真菌。在本世紀初,中國大陸與中國臺灣相關(guān)分類專家們共同的想法,仍認為桑黃可能是一些外觀相似的種類,認為可能并非存在真正的單一桑黃種類。 根據(jù)日本學者Ito(1955)的說法,100多年前在日本即以Fomes yucatanensis (Murrill) Sacc. & D. Sacc.或F. rimosus (Berk.) Cooke作為桑黃的拉丁學名。Imazeki(1943)把Fomes yucatanensis改名為Phellinus yucatanensis (Murrill) Imazeki。Teng(1939)把P. yucatanensis處理為Phellinus linteus (Berk. & M.A. Curtis) Teng的同義名,因此日、韓學者曾經(jīng)有半世紀多采用Phellinus linteus(裂蹄木層孔菌)作為桑黃的學名,Dai & Xu(1998)的研究發(fā)現(xiàn)P. linteus分布于中美洲,不產(chǎn)于東亞地區(qū),當時他們認為中、日、韓所產(chǎn)的桑黃應(yīng)該是Phellinus baumii Pilát(暴馬桑黃),之后韓國Lim et al.(2003)認同了這個結(jié)論,并在以后的10多年間P. linteus或P. baumii被普遍當作桑黃的學名。但顧名思義,暴馬桑黃僅生長在東亞地區(qū)的暴馬丁香樹上而不生長在桑樹上。 Teng(1939)首次報道Phellinus linteus在中國的分布,在多個省區(qū)的許多種闊葉樹上有發(fā)現(xiàn),但沒有提到桑樹,也沒有提到這個種與藥用菌桑黃有何關(guān)聯(lián)。劉波在1974年出版的《中國藥用真菌》一書中把桑黃的拉丁名稱列為Phellinus igniarius (L.) Quél.。因此上世紀不少中國學者把火木層孔菌P. igniarius當做桑黃。后來劉波在1978年第二版的《中國藥用真菌》中雖然把桑黃的拉丁名稱依然列為P. igniarius,但也參考了日本學者對桑黃種類的研究,在附注中說明桑黃真正的拉丁名稱應(yīng)該是Pyropolyporus yucatanensis Murrill(即Phellinus linteus)(Liu 1978)。廣義的火木層孔菌是一個復合種,目前知道有15種,在中國有10種(Zhou et al. 2016b),長在許多種類的闊葉樹,但沒有報道長在桑樹上。火木層孔菌在中國的野生藥用菌中不特別受到重視,經(jīng)營者不多。 2.2 發(fā)現(xiàn)桑黃是新種 由于真正的桑黃種類仍未清楚,吳聲華邀請國內(nèi)外諸多多孔菌分類專家,對可能涉及的桑黃種類的標本材料進行了形態(tài)和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Wu et al. 2012),發(fā)現(xiàn)真正的桑黃是一個以前未描述的種類,為一個新種,命名為Inonotus sanghuang Sheng H. Wu, T. Hatt. & Y.C. Dai,該種主要分布于中國、日本、韓國和緬甸等,且只生長在桑屬Morus活立木上。這項研究證實了中國確實有野生正宗桑樹桑黃的分布,也驗證了2 000年來中國藥用真菌桑黃醫(yī)藥傳奇的真實性(吳聲華 2012)。 真正的桑黃種類如此晚才被學術(shù)界發(fā)現(xiàn)與確認,是因為野生桑樹桑黃數(shù)量少,過去數(shù)十年來中國學者又沒有和使用桑樹桑黃的山區(qū)民眾接觸和交流。韓國學者在2000年初進行桑黃種類研究(Kim et al. 2001;Jeong et al. 2005),其研究材料包括了真正的桑樹桑黃,但他們僅做了分子數(shù)據(jù)分析,沒有進行形態(tài)特征差異與寄主樹種的關(guān)系分析。此外,他們的系統(tǒng)分析研究使用的相關(guān)種類太少,把桑樹桑黃與楊樹桑黃當成了同一種。 2.3 發(fā)現(xiàn)桑黃是新屬 桑黃過去長期列為木層孔菌屬Phellinus Quél.的種類,而2012年桑黃被以新種發(fā)表時被認為是纖孔菌屬Inonotus P. Karst的種類,這是因為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表明桑黃及其相近種類與纖孔菌屬近緣。但纖孔菌屬為一系菌絲系統(tǒng),即子實體全部為生殖菌絲,故質(zhì)地較軟;木層孔菌屬為二系菌絲系統(tǒng),子實體由生殖菌絲和骨骼菌絲組成,故質(zhì)地堅硬。然而,桑黃及其相近種類也為二系菌絲系統(tǒng),因此其質(zhì)地堅硬,故早期的分類研究依據(jù)形態(tài)特征將桑黃及相近種類列為木層孔菌屬。 雖然桑黃及相近種類與纖孔菌屬近緣,但在系統(tǒng)發(fā)育中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分支(Wagner & Fischer 2002),而形態(tài)特征與纖孔菌屬不同(桑黃為二系菌絲,纖孔菌為一系菌絲),因此桑黃及相近種類可能為一獨立的屬。Zhou et al.(2016a)收集了更多的銹革孔菌科種類,進行了多基因片段分析,該研究結(jié)果證實了桑黃及相近種類既不屬于纖孔菌屬,也不屬于木層孔菌屬,而是一個新屬,并建立了桑黃孔菌屬Sanghuangporus Sheng H. Wu, L.W. Zhou & Y.C. Dai,桑黃的拉丁名稱也組合為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Sheng H. Wu, T. Hatt. & Y.C. Dai) Sheng H. Wu, L.W. Zhou & Y.C. Dai。過去認為和桑黃近緣的I. linteus(日本和韓國學者過去誤以為I. linteus是桑黃)等種類也不屬于纖孔菌屬和木層孔菌屬,也為一個新屬,命名為熱帶孔菌屬Tropicoporus L.W. Zhou, Y.C. Dai & Sheng H. Wu。桑黃孔菌屬和熱帶孔菌屬種類通常與其寄主樹木之間具有?;?,例如S. baumii (Pilát) L.W. Zhou & Y.C. Dai長在丁香屬Syringa,S. lonicericola (Parmasto) L.W. Zhou & Y.C. Dai長在忍冬屬Lonicera,S. lonicerinus (Bondartsev) Sheng H. Wu, L.W. Zhou & Y.C. Dai也長在忍冬屬,S. sanghuang長在桑屬Morus,S. vaninii (Ljub.) L.W. Zhou & Y.C. Dai長在楊屬 Populus,S. weigelae (T. Hatt. & Sheng H. Wu) Sheng H. Wu, L.W. Zhou & Y.C. Dai長在錦帶花屬Weigela。目前世界范圍內(nèi)桑黃孔菌屬有14種(Wu et al. 2019),其中長在桑樹的只有桑樹桑黃S. sanghuang這一種。 2.3.1 桑黃孔菌屬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桑黃孔菌屬Sanghuangporus Sheng H. Wu, L.W. Zhou & Y.C. Dai 目前已知有14種,見圖1。 圖1 桑黃孔菌屬Sanghuangporus 14個種的親緣關(guān)系圖 Fig. 1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14 species of Sanghuangporus. 2.3.2 桑黃孔菌屬 高山桑黃(圖2) Sanghuangporus alpinus (Y.C. Dai & X.M. Tian) L.W. Zhou & Y.C. Dai 生長在忍冬屬Lonicera活立木上。分布于中國西南地區(qū)高海拔山區(qū)。 圖2 高山桑黃Sanghuangporus alpinus子實體 Fig. 2 The fruiting bodies of Sanghuangporus alpinus. 暴馬桑黃(圖3) Sanghuangporus baumii (Pilát) L.W. Zhou & Y.C. Dai 生長在暴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var. amurensis活立木上。分布于中國華北和東北,以及韓國、日本和俄羅斯遠東地區(qū)。 圖3 暴馬桑黃Sanghuangporus baumii子實體 Fig. 3 The fruiting body of Sanghuangporus baumii. 木質(zhì)桑黃(圖4) Sanghuangporus ligneus Ghobad-Nejhad 生長在高加索忍冬Lonicera caucasica活立木上。分布于伊朗。 圖4 木質(zhì)桑黃Sanghuangporus ligneus子實體 Fig. 4 The fruiting body of Sanghuangporus ligneus. 小孔忍冬桑黃(圖5) Sanghuangporus lonicericola (Parmasto) L.W. Zhou & Y.C. Dai 只生長在忍冬屬Lonicera的活立木上。分布于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qū)。 圖5 小孔忍冬桑黃Sanghuangporus lonicericola子實體 Fig. 5 The fruiting bodies of Sanghuangporus lonicericola. 大孔忍冬桑黃(圖6) Sanghuangporus lonicerinus (Bondartsev) Sheng H. Wu, L.W. Zhou & Y.C. Dai 只生長在阿特曼忍冬Lonicera altmanni活立木上。分布于中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 圖6 大孔忍冬桑黃Sanghuangporus lonicerinus子實體 Fig. 6 The fruiting body of Sanghuangporus lonicerinus. 小囊桑黃(圖7) Sanghuangporus microcystideus (Har. & Pat.) L.W. Zhou & Y.C. Dai 寄主不明確。分布于非洲的坦桑尼亞等。 圖7 小囊桑黃Sanghuangporus microcystideus子實體 Fig. 7 The fruiting body of Sanghuangporus microcystideus. 皮氏桑黃(圖8) Sanghuangporus pilatii (?erny) Tom?ovsky 生長在楊樹上。分布于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等。 圖8 皮氏桑黃Sanghuangporus pilatii子實體 Fig. 8 The fruiting body of Sanghuangporus pilatii. 櫟樹桑黃(圖9) Sanghuangporus quercicola L. Zhu & B.K. Cui 生長在櫟樹。分布于河南省和重慶市。 圖9 櫟樹桑黃Sanghuangporus quercicola模式標本 (引自Zhu et al. 2017) Fig. 9 Type specimen of Sanghuangporus quercicola (Zhu et al. 2017). 桑樹桑黃(桑黃)(圖10–圖13) 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Sheng H. Wu, T. Hatt. & Y.C. Dai) Sheng H. Wu, L.W. Zhou & Y.C. Dai 生長在雞桑的活立木或半活立木,偶爾也生長在家桑活立木上。分布于中國暖溫帶和溫帶多個省區(qū)省市,以及韓國、日本和緬甸。 圖10 桑樹桑黃Sanghuangporus sanghuang模式標本 Fig. 10 Type specimen of 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圖11 桑樹桑黃Sanghuangporus sanghuang子實體 Fig. 11 The fruiting bodies of 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圖12 桑樹桑黃Sanghuangporus sanghuang幼子實體 Fig. 12 The young fruiting bodies of 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圖13 桑樹桑黃Sanghuangporus sanghuang成熟子實體 Fig. 13 The mature fruiting bodies of 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漆樹桑黃(圖14) Sanghuangporus toxicodendri Sheng H. Wu, B.K. Cui & Guo Z. Jiang 生長在漆屬的活立木上。分布于中國湖北。 圖14 漆樹桑黃Sanghuangporus toxicodendri子實體 Fig. 14 The fruiting bodies of Sanghuangporus toxicodendri. 楊樹桑黃(楊黃)(圖15) Sanghuangporus vaninii (Ljub.) L.W. Zhou & Y.C. Dai 只生長在楊屬Populus的活立木和倒木上。分布于中國東北,以及韓國、俄羅斯遠東、日本和美國。 圖15 楊樹桑黃Sanghuangporus vaninii子實體 Fig. 15 The fruiting bodies of Sanghuangporus vaninii. 錦帶花桑黃(圖16) Sanghuangporus weigelae(T. Hatt. & Sheng H. Wu) Sheng H. Wu, L.W. Zhou & Y.C. Dai 生長在錦帶花屬的活立木或倒木上。分布于暖溫帶多個省區(qū),以及韓國和日本。 圖16 錦帶花桑黃Sanghuangporus weigelae子實體 Fig. 16 The fruiting bodies of Sanghuangporus weigelae. 韋爾桑黃(圖17) Sanghuangporus weirianus (Bres.) L.W. Zhou & Y.C. Dai 生長在胡桃屬Juglans的活立木或倒木上。分布于美國。 圖17 韋爾桑黃Sanghuangporus weirianus子實體 Fig. 17 The fruiting bodies of Sanghuangporus weirianus. 環(huán)區(qū)桑黃(圖18) Sanghuangporus zonatus (Y.C. Dai & X.M. Tian) L.W. Zhou & Y.C. Dai 生長在活闊葉樹立木上。分布于中國海南、云南,斯里蘭卡。 圖18 環(huán)區(qū)桑黃Sanghuangporus zonatus子實體 Fig. 18 The fruiting bodies of Sanghuangporus zonatus. 2.4 何以Sanghuangporus sanghuang是真正的桑黃種類 如本文前面所述,現(xiàn)代桑黃的再興起因于1968年日本科學家研究證明了桑黃的卓越抗癌能力。他們所研究的材料即是采自日本桑樹樹干上所長出的桑黃,這點說明了桑黃產(chǎn)自桑樹是有根據(jù)的。日本的分類專家及標本館也保存有日本產(chǎn)的真正野生桑黃(即當時所謂的Phellinus linteus)標本,這些標本經(jīng)由日本多孔菌首席專家Hattori安排之下,納入2012年發(fā)表的桑黃新種研究。這些日本標本的形態(tài)及DNA特征顯示它們與2012年發(fā)表的桑樹桑黃新種是相同種類,而非Phellinus linteus。Hattori也是2012年桑樹桑黃新種發(fā)表的共同作者,他所提供研究的標本(圖19)就是日本產(chǎn)的正宗桑黃種類,對這項研究具有權(quán)威性參考價值。 圖19 日本產(chǎn)的桑樹桑黃Sanghuangporus sanghuang子實體標本 Fig. 19 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fruiting bodies specimen from Japan. 此外,分析國際基因庫(GenBank)過去日、韓普遍使用的桑黃學名Phellinus linteus的標本或菌株的DNA序列(多數(shù)資料是韓國學者投送的),發(fā)現(xiàn)使用這個學名的標本或菌株主要是楊樹桑黃、暴馬桑黃及桑樹桑黃這3個親緣性相近的種類(同為桑黃孔菌屬)。其中有幾株菌,文獻記載其寄主是桑屬樹種,DNA序列顯示這幾株菌與2012年發(fā)表的桑樹桑黃新種是相同種。亦即,國際上近幾十年再度興起的桑黃熱潮,主要是日本及韓國學者投入的研究,雖然當時真正的桑黃種類還沒有分辨清楚,但現(xiàn)在知道他們的研究材料基原主要包含了桑黃孔菌屬中的楊樹桑黃、暴馬桑黃及桑樹桑黃。Wu et al.(2012)的桑黃分類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桑樹桑黃代表了真正的桑黃種類。 齊欣等(2010)研究了包括桑樹桑黃在內(nèi)的多種桑黃子實體中多糖、黃酮和三萜成分含量,發(fā)現(xiàn)桑樹桑黃子實體中的這3種活性物質(zhì)的含量均明顯高于其他種類。Lin et al.(2017)的研究也證實了桑樹桑黃的幾項保健功效均優(yōu)于楊樹桑黃及暴馬桑黃。 韓國是桑黃研究大國,在桑黃新種、新屬發(fā)表之后,韓國學者Han et al.(2016)承認韓國著名的藥用真菌桑黃的拉丁學名是Sanghuangporussanghuang,而非過去長期使用的Phellinus linteus。最近韓國學者Han et al.(2018)發(fā)表了桑黃線粒體全基因組,也將S. sanghuang定為桑黃正式學名。在桑黃新種、新屬相繼發(fā)表后,日本及韓國學者均接受桑黃的學名是S. sanghuang,無人提出質(zhì)疑。因此,藉由分類學研究厘清了桑黃相似種類間的區(qū)別,再根據(jù)日、韓學者過去的桑黃研究材料基原種類分析,以及桑黃相似種類間功效高下比較結(jié)果,加以日、韓學者的承認,可以確認真正的桑黃種類就是桑樹桑黃: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圖20 雞桑Morus australis的葉片 Fig. 20 The leaves of Morus australis. 2.5 桑樹桑黃的分布及生長環(huán)境 真正的桑黃在野外只生長在桑屬Morus活立木樹干上,根據(jù)憑證標本的寄主記錄、采集者的說明以及發(fā)表的文獻,可以歸納出野生桑黃主要生長在雞桑Morus australis(中國臺灣稱為「小葉?!梗┻@個樹種上。雞桑與其他桑樹的不同在于葉片有時呈掌裂狀(圖20)。但依據(jù)日本的文獻以及近幾年在我國浙江、四川、云南、陝西等地發(fā)現(xiàn)桑黃也生長在家桑(主要是Morus alba)上。雞桑廣泛分布在中國、東北亞和南亞。我們的調(diào)查表明已經(jīng)在中國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山東、山西、河南、甘肅、陜西、吉林和臺灣等地發(fā)現(xiàn)野生桑黃。韓國、日本和緬甸也發(fā)現(xiàn)了野生桑樹桑黃。野生桑黃的分布與雞桑的分布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因此可以推測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南亞地區(qū)也可能有野生桑黃,因為雞桑在這些國家有分布。桑屬中其他的種類也可能生長野生桑黃,有待今后的研究確認(吳聲華等 2016)。 野生桑黃雖然分布廣泛,通常散生在喜光的山區(qū),故產(chǎn)量并不多。桑黃生長于較低溫環(huán)境,在華南通常生長在中海拔山區(qū),不生長在極低溫的高山或高溫的平原;在華北通常生長在低海拔丘陵,不生長在高海拔的山區(qū);在中國臺灣桑黃通常生長在海拔約1 000m左右的山區(qū),產(chǎn)量很少。在日本野生桑黃主要分布在中部及南部地區(qū),然而目前日本的野生桑黃也很難找到。 2.6 野生桑樹桑黃現(xiàn)況 由于日、韓野生桑黃日漸稀少,因地緣接近,20年前他們到中國東北地區(qū)尋找野生桑黃,后來因為日、韓能夠栽培桑黃(其實是楊黃),最近不來中國找野生桑黃了。然而,這幾位早期受托尋找桑樹桑黃者,多年來仍在持續(xù)收集及銷售野生桑黃。2012年桑樹桑黃新種發(fā)布后,桑黃在中國的知名度逐年提高,也帶動桑黃采集活絡(luò),從早期中國年采收約1–2噸,前幾年3–5噸,這幾年每年采集量達到5噸以上。野生桑黃在西藏南部及東南部產(chǎn)量較多,云南、四川、湖南、湖北、陜西山區(qū)也有些產(chǎn)量,河南、甘肅、浙江最近也零星采獲。野生桑黃在中國經(jīng)過多年的采收后,產(chǎn)量逐年減少,較大型的子實體需要10年以上長成,目前中國老產(chǎn)區(qū)的野生桑黃子實體多為較小型的。5年前在緬甸發(fā)現(xiàn)大量野生桑黃,因此近5年來在中國營銷的野生桑樹桑黃,約5成是來自緬甸。桑黃新發(fā)現(xiàn)的產(chǎn)區(qū)才能采到大型的子實體。 2.7 市售仿桑黃的主要種類 桑樹桑黃以外的各種仿桑黃種類一般在市面上稱為雜樹黃。在中、日、韓等國市場上銷售最普遍的仿桑黃是野生或栽培楊樹桑黃(簡稱楊黃),該菌生長在山楊Populus davidiana活立木或倒木上,主要分布在東北亞地區(qū),野生年產(chǎn)量約有十幾噸,大概是桑樹桑黃兩倍。楊黃的簡易識別特征是子實體背面邊緣有一明顯黃色寬帶,質(zhì)量較桑樹桑黃輕,質(zhì)地也比較軟。野生桑樹桑黃的價格約是野生楊樹桑黃的8–12倍。暴馬桑黃也分布在東北亞,通常長在暴馬丁香樹活立木上,該種的野生數(shù)量較多。暴馬桑黃的特征是子實體略呈貝殼型,孔口面凹陷且褐色,而桑樹桑黃和楊黃的子實體的孔口面通常為黃色。野生暴馬桑黃的市價較野生楊樹桑黃更低。大孔忍冬桑黃和小孔忍冬桑黃都生長在忍冬活立木上,孔口面也比桑樹桑黃顏色更深,這兩種也有少量野生子實體出售。大孔忍冬桑黃分布在中亞地區(qū),而小孔忍冬桑黃分布在中國東北及西伯利亞遠東地區(qū),其子實體孔口是桑黃孔菌屬中最小的。錦帶花桑黃在中國分布地區(qū)較廣,長在錦帶花樹活立木樹上或基部,子實體通常平伏反轉(zhuǎn),孔口面淺褐色,目前市場也有少量出售。高山桑黃的外觀也很像桑黃,但邊緣較銳。上述提及的幾種仿桑黃種類,子實體幾乎不會像桑樹桑黃可以長到1公斤(甚至5公斤)以上。 還有一種子實體外觀與桑樹桑黃很像的仿桑黃,孔面顏色較桑樹桑黃略深一些,也可以長得相當大型,可達到1公斤以上。該種由于長在紫油木(又稱清香木)樹干,民間稱之為紫油黃或清香黃(圖21)。不同的紫油黃子實體外觀亦有差異,有些跟桑黃非常相像。紫油黃雖然具有與桑樹桑黃非常像的外觀,卻不是桑黃孔菌屬的種類,而是黃層孔菌屬Fulvifomes最近將發(fā)表的一個新種。紫油黃與桑樹桑黃最主要的差別是子實層無剛毛。野生紫油黃的產(chǎn)量較桑樹桑黃多。 圖21 紫油黃子實體 Fig. 21 The fruiting bodies of a Fulvifomes sp. 經(jīng)驗豐富的專家對于具有典型外觀的野生桑樹桑黃子實體可以從外觀鑒定種類,但是不典型的野生桑樹桑黃子實體的肉眼鑒定存在相當?shù)碾y度。一些仿桑黃種類的子實體如果外觀長的像桑樹桑黃,也是可以亂真。 2.8 桑黃的栽培 桑樹桑黃目前還很難栽培,該種生長于活桑樹上,雖然桑樹桑黃對于桑樹生長有一定的危害,但兩者可以共同生活多年,甚至100年,一旦桑樹死了,生長其上的桑黃失去特定養(yǎng)分條件的支持而無法維持生存。因此,由段木或袋料培養(yǎng)桑黃子實體比較困難。接種桑黃菌種于活桑樹上長出子實體,理論上可行,技術(shù)的突破只是早晚的問題。最容易栽培出子實體的是楊黃,以袋料栽培長出子實體較快(圖22),但子實體外觀較不完整且質(zhì)地較軟。段木栽培的子實體生長緩慢,外觀接近野生的子實體(圖23)。中、日、韓皆有栽培楊黃子實體,市面上所謂的栽培桑黃子實體,大都是楊黃,并非桑樹桑黃。過去由于學者對桑黃和楊黃種類認識模糊,普通人更是無法辨別,楊黃成功栽培后,得到了廣泛推廣。栽培楊黃子實體不必然需要楊樹的段木或木料,許多闊葉樹種皆可作為栽培材料。目前北方常用殼斗科的柞樹、南方常用桑枝作為楊黃的栽培材料,主要是這些樹種來源充足且成本較低。野生楊黃主要生長在中國東北山區(qū),生長溫度低。北方適合以段木栽培多年生楊黃子實體。南方較高溫,并非楊黃的適宜生長環(huán)境,用段木栽培多年期生長的子實體較不宜,比較適合以袋料方式生產(chǎn)一年生長期以內(nèi)的楊黃子實體。 圖22 楊樹桑黃Sanghuangporus vaninii袋料栽培子實體 Fig. 22 The bag-cultivated fruiting bodies of Sanghuangporus vaninii. 圖23 楊樹桑黃Sanghuangporus vaninii段木栽培子實體 Fig. 23 The wood-cultivated fruiting bodies of Sanghuangporus vaninii. 03 中國桑黃產(chǎn)業(yè)的困境 桑黃在中國流傳近兩千年,古代諸多醫(yī)藥書籍均有桑黃的記載。但由于野生桑樹桑黃稀少,仿桑黃種類多且野生產(chǎn)量多,由于不同種類的功效與安全性有異,無法建立效果與用藥標準。古代存在桑黃相似種類鑒別困難的客觀事實,使得桑黃難以作為傳統(tǒng)漢藥使用。部分古籍記載桑黃有毒或有微毒(包海鷹等2017),雖然有安全疑慮的種類并非是當前中、日、韓主要使用的桑黃及楊黃,卻是影響中國未能接受桑黃產(chǎn)品的原因之一,此乃古代的科技水平無能力解決桑黃相關(guān)種類的區(qū)別而導致的遺憾。桑黃目前仍非中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衛(wèi)生健康部、以及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所認可的保健食品原料,也沒有列入中國藥典。桑黃在中國大陸因此無法開發(fā)為保健食品及醫(yī)藥品使用,無法生產(chǎn)制造及銷售。桑黃是中國千年祖?zhèn)鞯膬?yōu)良保健真菌,自己卻沒能開發(fā)使用。反而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省等地已經(jīng)將桑黃列為食品、健康食品,甚至是藥品,而且沒有生產(chǎn)與銷售的限制。桑黃在中國能成為新資源食品原料、中藥飲片及列入藥典,是桑黃商品化必須踏出的第一步。 04 中國桑黃產(chǎn)業(yè)開發(fā)必須正視種類及其名稱標示問題 我們支持中國應(yīng)該積極發(fā)揚桑黃大健康產(chǎn)業(yè)??紤]民間使用的傳承性及普及性,建議政府及產(chǎn)業(yè)界在桑黃類藥用真菌中首先共同接受桑樹桑黃與楊樹桑黃這兩種。桑樹桑黃是正宗桑黃,野生于桑樹上,是1968年日本學者發(fā)現(xiàn)具有杰出抗癌效果的桑黃種類,相較其他相似種類具有更好的保健功效。然而野生桑樹桑黃數(shù)量不多又難以栽培出子實體,無法滿足健康產(chǎn)業(yè)所需要的產(chǎn)量。幸而桑樹桑黃的發(fā)酵培養(yǎng)菌絲體具有優(yōu)良保健功效,口感亦佳,可以朝保健食品等方面開發(fā)(吳聲華等 2016)。在中、日、韓的楊樹桑黃商業(yè)栽培子實體有20年歷史,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可以朝中藥飲片等方向發(fā)展。 目前中國幾個省區(qū)申報桑黃中藥飲片,申請的中文名稱是桑黃,申報的材料是楊樹桑黃,使用的拉丁學名是幾個不同種類,在申報的起點就出現(xiàn)種類名稱使用混亂。所有中藥材以及保健食品的基原種類,必須辨別清楚,因為不同種類的功效與使用方法并不相同。比如按照國家規(guī)定,標示冬蟲夏草者只能是冬蟲夏草那個種,標示蛹蟲草者亦只能是蛹蟲草那個種,兩種不容混淆。又如中國藥典列入赤芝與紫芝兩種,這兩種亦不能混淆。在辦理桑黃相關(guān)種類的學術(shù)或產(chǎn)業(yè)活動時,可以概括使用桑黃兩字,如同可以用靈芝之名概括使用在靈芝相關(guān)種類的學術(shù)會議及產(chǎn)業(yè)活動,又如可以用蟲草之名概括使用在蟲草相關(guān)種類的學術(shù)會議及產(chǎn)業(yè)活動。但是在產(chǎn)品包裝及標示上,種類必須分別清楚。拉丁學名為Sanghuangporus sanghuang的桑樹桑黃產(chǎn)品,我們建議中文名稱是「桑樹桑黃」,或可簡稱“桑黃”;拉丁學名為Sanghuangporus vaninii的楊樹桑黃,我們建議中文名稱是“楊樹桑黃”,或可簡稱“楊黃”,但不應(yīng)簡稱“桑黃”。中國對于桑黃產(chǎn)業(yè)的推動,我們建議首先認可并推廣桑樹桑黃及楊樹桑黃,并且正確使用這兩種的拉丁學名及中文名稱,相關(guān)的學術(shù)研究及產(chǎn)業(yè)發(fā)展才能正確、正常及正向發(fā)展,也才可能有成功的基礎(chǔ)。 《菌物學報》 Mycosystema 《菌物學報》英文刊名Mycosystema,月刊,1982年創(chuàng)刊,曾用名《真菌學報》《菌物系統(tǒng)》,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國菌物學會聯(lián)合主辦,主要刊登我國菌物學(包括真菌、粘菌、卵菌)研究領(lǐng)域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報道內(nèi)容包括菌物多樣性、系統(tǒng)分類學、起源與進化、 菌物區(qū)系地理學、生態(tài)學、遺傳學、生理學、生物 化學、瀕危菌物物種保護生物學以及食藥用真菌、 有毒真菌、真菌毒素、人類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真菌、獸醫(yī)真菌、互惠共生菌物等方面的研究論文、簡報和綜述。 《菌物學報》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北大核心、中信所核心、CSCD核心、RCCSE A類),第四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入選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shù)論文F5000項目;曾五次被評為“中國具國際影響力優(yōu)秀學術(shù)期刊”;2020年科普專欄入選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平臺(大自然-自然科普和每日物種故事);2021年入選中國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第六屆中國科協(xié)優(yōu)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在CNKI《中國學術(shù)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21)》中影響因子1.912;在《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shù)(WJCI)報告(2021)》中世界影響因子1.338。 期刊收錄:CABI(英國“國際應(yīng)用生物科學中心”)《農(nóng)業(yè)與生物科學研究文獻》《公共衛(wèi)生數(shù)據(jù)庫》;Abstracts of Mycology (美國“菌物學文摘”);Index of Fungi (英國“菌物索引”);Index Copernicus;Review of Plant Pathology(英國“植物病理學文摘”);Bibliography of Systematic Mycology(英國“系統(tǒng)菌物學文獻目錄”);Bibliographie der Pflanzenschutzliteratur(德國“植物保護文獻目錄”);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Ulrich IPD,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大核心);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shù)據(jù)庫(CSTPCD核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CSCD核心);中國知網(wǎng)(CNKI);RCCSE中國核心學術(shù)期刊(A類)。 微信制作:張日鵬 ——期刊新媒體部出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