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觀察山東訊(婉瑩) 被譽為“歷史文化活化石”、“民族記憶背影”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溝通我們與遙遠祖先的橋梁紐帶,是古老文明歷經(jīng)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稀世珍寶。民族文化的振興、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讓一代又一代非遺文化傳承者身負使命、肩挑重擔、勇毅前行。 近日,我們邀請到了臨沂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與科學普及研究會會長鄭英女士,給大家講述沂蒙藍印花布的故事,一起感受傳統(tǒng)技藝帶來的古樸之美。 藍印花布是一種古老的手工印花織物,早時也稱靛藍花布,因以天然藍草制取染料印染而成,又俗稱“藥斑布”“澆花布”,制作過程全為手工操作。 它的形式有藍底白花和白底藍花兩種。距今有1300多年歷史。藍印花布源于秦漢,興盛于唐宋,在明清之際,藥斑布已普遍流行于民間。 現(xiàn)代所見藍印花布的樣式,多數(shù)為明清一代的作品。這些以藍印花布制成的蚊帳、被面、包袱、頭巾、門簾等生活用品,樸素大方、色調(diào)清新明快,圖案淳樸典麗,多以梅蘭竹菊、花草蟲鳥、龍鳳走獸為主,并帶有明顯象征諧音和美好寓意,曾深受歡迎。產(chǎn)地主要分布在江蘇南通、湖南邵陽、浙江桐鄉(xiāng)一帶。史載宋元之際桐鄉(xiāng)藍印花布極為繁榮,形成了家家有織機,街街有染坊、河上布船如織的壯觀景象。
藍印花布流行于山東這一帶也有60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隨著工業(yè)時代的發(fā)展,機器設備就代替了手工。藍印花布呢,慢慢的也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目前,藍印花布制作工藝在臨沂這一帶仍有傳承。蘭陵縣還有一個是六代傳承。 在紛雜多元、標新立異的現(xiàn)代時尚社會,有很多的人認為民族傳統(tǒng)服飾已經(jīng)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也有人對藍印花布的認知存在很多偏見與誤區(qū),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鄭會長是怎樣走上非遺文化傳承這條道路的呢? 據(jù)鄭會長介紹,她小時候就喜歡服裝,6歲的時候自己也能做一些簡單的手藝。老家七個姑姑都會做衣服,那時候她的大姑就專門給縣里的領導做衣服。到她這一代,也是第四代。 鄭會長其實是學財會的,但是源于小時候的夢想,最后還是選擇了學服裝。2000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剛開始的時候,是以日韓、歐范的服裝為主。 但是,她一直在思索,一直在考慮,服裝帶給人的到底是什么?機緣巧合,她慢慢地接觸到傳統(tǒng)文化。在學習的這個過程當中接觸了很多的貴人。在聊天的時候,說起她家從老爺爺那個時候開染坊染布。到她這里是四代傳承。朋友說,你這是非遺傳承啊,那你要把藍印花布傳承下去。對我們沂蒙來說,藍印花布,它代表的是我們的沂蒙精神。 如何把這塊藍印花布,結(jié)合服飾能更好的去發(fā)展?這個問題讓鄭會長思索很久。2015年她又重新把藍印花布,還有傳統(tǒng)服飾推了出來。
任何一個領域的事業(yè)發(fā)展都需要有一個社會團體來牽頭、來引領、來推動,2021年鄭英牽頭成立臨沂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和科學普及研究會,并擔任會長。談及成立研究會的初心,鄭會長說她一直在深思這些問題。 其實成立非研究會的初心,是想讓這些掌握著老手藝的人、傳承老手藝的人能把日子過好。但是,一件事情,真正要把它做好,是需要多元的一些因素。這些掌握技藝的人,只是低頭看我們的手藝,在動手的過程當中,很多時候啊,就會忽略很多的問題。一個人的能力是無限的,但是時間是有限的。成立研究會,也是想搭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讓更多的每一個有專長的人,大家一起來抱團,一起來把事情做好。專業(yè)的事交給專業(yè)人員來做。這樣的話,研究會是一個平臺。這樣讓這個平臺搭起來了,讓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的各個門類的專家融合起來,要把每個人的流量,變成一股力量。 打造品牌是一項艱苦的工程,也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梢韵胂螅嵱F(xiàn)在手里打造的“沂蒙藍”、“沂蒙紅”兩大品牌,付出了多少艱辛。對于未來這兩大品牌的推介、拓展,或者說不再單純的做服裝品牌,而是致力于文化品牌的打造,鄭會長在這方面有自己的主張。
鄭會長認為,生活源于舞臺,舞臺源于生活,借助舞臺的推廣,讓更多的人去認識到、欣賞到沂蒙藍印花布的傳統(tǒng)之美。所以她首先把沂蒙藍印花布設計成舞臺表演服裝。吸引了很多的藝術團隊,包括模特團隊與她合作。也得到了臨沂模特藝術協(xié)會管恩潔會長、臨沂玉墨軒旗袍趙瑞會長的支持。她們在舞臺上把沂蒙藍印花服飾展現(xiàn)給了更多的人群。 研究會成立兩年多,她一直也是在探索,如何在這個平臺,讓更多人可以在這里發(fā)揮自己的擅長和自己的價值。目前,研究會成立了一個項目,名稱叫沂蒙紅傳統(tǒng)文化傳承驛站。驛站的宗旨是通過非遺的體驗做入口,讓更多的青少年能真正的參與進來。通過豐富多彩的一些群文活動,圍繞著民生的滿意度,還有人民幸福指數(shù)做工作。研究會是一個大的平臺,每一個驛站又是一個小的平臺。沂蒙紅的品牌,就是通過驛站這樣的形式來推廣。把這個品牌真正能立足臨沂,面向全國,鏈接到世界。 沂蒙藍也是民間的一種工藝品。沂蒙紅色精神,就是一口糧做軍糧,最后一個兒子送戰(zhàn)場。一塊布料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那么,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臨沂的故事、還有沂蒙藍印花布這塊浸染了我們革命先烈士鮮血的面料的這個故事?
接下來,沂蒙藍要打造一種生活的空間,藍色的桌布、藍色的被子,藍色的收納盒……鄭會長想得更多的是用好這個品牌,能做好非遺文創(chuàng)的產(chǎn)品。真正的能實現(xiàn)讓傳統(tǒng)文化,在創(chuàng)造中轉(zhuǎn)化,在創(chuàng)新上進化,在發(fā)展中發(fā)展,把這塊面料真正的能在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者手中得到發(fā)展,然后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我們傳統(tǒng)的習俗底蘊,讓傳統(tǒng)文化進入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 從鄭英的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小女子的大能量。我們相信,沂蒙紅、沂蒙藍,在鄭英會長的帶領下,一定會走出色彩,一定會走向輝煌。
【責任編輯 劉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