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八 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目標要求 1.理解動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條件,會利用不同案例驗證動量守恒定律.2.知道在不同實驗案例中要測量的物理量,會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及誤差分析. 實驗技能儲備一、實驗原理 在一維碰撞中,測出相碰的兩物體的質(zhì)量m1、m2和碰撞前、后物體的速度v1、v2、v1′、v2′,算出碰撞前的動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動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動量是否相等. 二、實驗方案及實驗過程 案例一:研究氣墊導軌上滑塊碰撞時的動量守恒 1.實驗器材 氣墊導軌、數(shù)字計時器、天平、滑塊(兩個)、重物、彈簧片、細繩、彈性碰撞架、膠布、撞針、橡皮泥等. 2.實驗過程 (1)測質(zhì)量:用天平測出滑塊的質(zhì)量. (2)安裝:正確安裝好氣墊導軌,如圖所示. (3)實驗:接通電源,利用配套的光電計時裝置測出兩滑塊各種情況下碰撞前、后的速度. (4)改變條件,重復實驗: ①改變滑塊的質(zhì)量; ②改變滑塊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5)驗證:一維碰撞中的動量守恒. 3.數(shù)據(jù)處理 (1)滑塊速度的測量:v=,式中Δx為滑塊上擋光片的寬度(儀器說明書上給出,也可直接測量),Δt為數(shù)字計時器顯示的滑塊(擋光片)經(jīng)過光電門的時間. (2)驗證的表達式:m1v1+m2v2=m1v1′+m2v2′. 案例二: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時的動量守恒 1.實驗器材 斜槽、小球(兩個)、天平、復寫紙、白紙、圓規(guī)、鉛垂線等. 2.實驗過程 (1)測質(zhì)量:用天平測出兩小球的質(zhì)量,并選定質(zhì)量大的小球為入射小球. (2)安裝:按照如圖甲所示安裝實驗裝置.調(diào)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 (3)鋪紙:白紙在下,復寫紙在上且在適當位置鋪放好.記下鉛垂線所指的位置O. (4)放球找點:不放被撞小球,每次讓入射小球從斜槽上某固定高度處自由滾下,重復10次.用圓規(guī)畫盡量小的圓把所有的小球落點圈在里面.圓心P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5)碰撞找點: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讓入射小球從斜槽同一高度(同步驟(4)中的高度)自由滾下,使它們發(fā)生碰撞,重復實驗10次.用步驟(4)的方法,標出碰后入射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M和被撞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N,如圖乙所示 . (6)驗證:連接ON,測量線段OP、OM、ON的長度.將測量數(shù)據(jù)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1·OP=m1·OM+m2·ON,看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是否成立. (7)整理:將實驗器材放回原處. 3.數(shù)據(jù)處理 驗證的表達式:m1·OP=m1·OM+m2·ON. 三、注意事項 1.前提條件:碰撞的兩物體應保證“水平”和“正碰”. 2.案例提醒 (1)若利用氣墊導軌進行驗證,調(diào)整氣墊導軌時,應確保導軌水平. (2)若利用平拋運動規(guī)律進行驗證: ①斜槽末端的切線必須水平; ②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須從斜槽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 ③選質(zhì)量較大的小球作為入射小球; ④實驗過程中實驗桌、斜槽、記錄的白紙的位置要始終保持不變. 考點一 教材原型實驗考向1 研究氣墊導軌上滑塊碰撞時的動量守恒 例1 (2022·全國甲卷·23)利用圖示的實驗裝置對碰撞過程進行研究.讓質(zhì)量為m1的滑塊A與質(zhì)量為m2的靜止滑塊B在水平氣墊導軌上發(fā)生碰撞,碰撞時間極短,比較碰撞后A和B的速度大小v1和v2,進而分析碰撞過程是否為彈性碰撞.完成下列填空: (1)調(diào)節(jié)導軌水平; (2)測得兩滑塊的質(zhì)量分別為0.510 kg和0.304 kg.要使碰撞后兩滑塊運動方向相反,應選取質(zhì)量為________ kg的滑塊作為A; (3)調(diào)節(jié)B的位置,使得A與B接觸時,A的左端到左邊擋板的距離s1與B的右端到右邊擋板的距離s2相等; (4)使A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氣墊導軌運動,并與B碰撞,分別用傳感器記錄A和B從碰撞時刻開始到各自撞到擋板所用的時間t1和t2; (5)將B放回到碰撞前的位置,改變A的初速度大小,重復步驟(4).多次測量的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
(6)表中的k2=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7)的平均值為______(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8)理論研究表明,對本實驗的碰撞過程,是否為彈性碰撞可由判斷.若兩滑塊的碰撞為彈性碰撞,則的理論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用m1和m2表示),本實驗中其值為______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若該值與(7)中結(jié)果間的差別在允許范圍內(nèi),則可認為滑塊A與滑塊B在導軌上的碰撞為彈性碰撞. 答案 (2)0.304 (6)0.31 (7)0.32 (8)= 0.34 解析 (2)用質(zhì)量較小的滑塊碰撞質(zhì)量較大的滑塊,碰后運動方向相反,故選質(zhì)量為0.304 kg的滑塊作為A. (6)由于兩段位移大小相等,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得k2====0.31. (7)的平均值為==0.32. (8)彈性碰撞時滿足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可得m1v0=-m1v1+m2v2 m1v02=m1v12+m2v22 聯(lián)立解得=,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0.34. 考向2 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時的動量守恒 例2 (2023·湖北武漢市模擬)用如圖甲所示裝置研究兩個半徑相同的小球在軌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動量關(guān)系. (1)關(guān)于本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 A.同一組實驗中,入射小球必須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 B.軌道傾斜部分必須光滑 C.軌道末端必須水平 (2)圖甲中O點是小球拋出點在地面上的豎直投影,實驗時先讓入射小球多次從斜軌上的位置S點由靜止釋放,通過白紙和復寫紙找到其平均落點的位置(A、B、C三點中的某個點),然后把被碰小球靜置于軌道的水平部分末端,仍將入射小球從斜軌上的位置S點由靜止釋放,與被碰小球相碰,并多次重復該操作,用同樣的方法找到兩小球碰后平均落點的位置(A、B、C三點中剩下的兩個點).實驗中需要測量的有________. A.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質(zhì)量m1、m2 B.入射小球開始的釋放高度h C.小球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D.兩球相碰前后平拋的水平位移OB、OA、OC (3)某同學在做上述實驗時,測得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質(zhì)量關(guān)系為m1=2m2,兩小球在記錄紙上留下三處落點痕跡如圖乙所示,他將米尺的零刻線與O點對齊,測量出O點到三處平均落地點的距離分別為OA、OB、OC.該同學通過測量和計算發(fā)現(xiàn),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兩小球在碰撞前后動量是守恒的. ①該同學要驗證的關(guān)系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進一步研究該碰撞是否為彈性碰撞,需要判斷關(guān)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成立. 答案 (1) AC (2)AD (3)①2(OC-OA)=OB?、?em>OC+OA=OB 解析 (1)本實驗只要確保軌道末端水平,從而確保小球離開軌道后做的是平拋運動即可,并不需要軌道光滑;另一方面,要確保放上被碰小球后,入射小球的碰前的速度大小保持不變,故要求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入射小球,故選A、C. (2)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必須測量質(zhì)量和速度,由于入射小球、被碰小球離開軌道后的運動都是平拋運動,且平拋的豎直位移相同,故由x=v0可知,小球的水平位移x∝v0,故可用水平位移的大小關(guān)系表示速度的大小關(guān)系,因此不需要測量H及入射小球開始的釋放高度h,H只要保持不變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測量出來,故選A、D. (3) ①由題圖乙可知,OA=17.60 cm,OB=25.00 cm,OC=30.00 cm, 代入質(zhì)量關(guān)系,可知m1·OB≠m1·OA+m2·OC 但是m1·OC≈m1·OA+m2·OB 故OC才是入射小球碰前速度對應的水平位移, 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1·OC=m1·OA+m2·OB 根據(jù)m1=2m2 解得2(OC-OA)=OB ②驗證碰撞是否為彈性碰撞,則可以驗證 m1v12=m1v1′2+m2v2′2 即m1·OC2=m1·OA2+m2·OB2 變形得m1·OC2-m1·OA2=m2·OB2 根據(jù)m1=2m2 則有2(OC-OA)(OC+OA)=OB2 解得OC+OA=OB. 考點二 探索創(chuàng)新實驗考向1 實驗裝置的創(chuàng)新 例3 如圖為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實驗中選取兩個半徑相同、質(zhì)量不等的小球,按下面步驟進行實驗: ①用天平測出兩個小球的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 ②安裝實驗裝置,將斜槽AB固定在桌邊,使槽的末端切線水平,再將一斜面BC連接在斜槽末端; ③先不放小球m2,讓小球m1從斜槽頂端A處由靜止釋放,標記小球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P; ④將小球m2放在斜槽末端B處,仍讓小球m1從斜槽頂端A處由靜止釋放,兩球發(fā)生碰撞,分別標記小球m1、m2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 ⑤用毫米刻度尺測出各落點位置到斜槽末端B的距離.圖中M、P、N三點是實驗過程中記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三個落點位置,從M、P、N到B的距離分別為sM、sP、sN.依據(jù)上述實驗步驟,請回答下面問題: (1)兩小球的質(zhì)量m1、m2應滿足m1________m2(填“>”“=”或“<”); (2)小球m1與m2發(fā)生碰撞后,m1的落點是圖中________點,m2的落點是圖中________點; (3)用實驗中測得的數(shù)據(jù)來表示,只要滿足關(guān)系式________________,就能說明兩球碰撞前后動量是守恒的; (4)若要判斷兩小球的碰撞是否為彈性碰撞,用實驗中測得的數(shù)據(jù)來表示,只需比較________與________是否相等即可. 答案 (1)> (2)M N (3)m1=m1+m2 (4)m1sP m1sM+m2sN 解析 (1)為了防止入射小球碰撞后反彈,一定要保證入射小球的質(zhì)量大于被碰小球的質(zhì)量,故m1>m2; (2)碰撞前,小球m1落在題圖中的P點,由于m1>m2,當小球m1與m2發(fā)生碰撞后,m1的落點是題圖中M點,m2的落點是題圖中N點; (3)設碰前小球m1的水平初速度為v1,當小球m1與m2發(fā)生碰撞后,小球m1落到M點,設其水平速度為v1′,m2落到N點,設其水平速度為v2′,斜面BC與水平面的傾角為α,由平拋運動規(guī)律得sMsin α=gt2,sMcos α=v1′t,聯(lián)立解得v1′=,同理可得v2′=,v1=,因此只要滿足m1v1=m1v1′+m2v2′,即m1=m1+m2. (4)如果小球的碰撞為彈性碰撞, 則滿足m1v12=m1v1′2+m2v2′2 代入以上速度表達式可得m1sP=m1sM+m2sN 故驗證m1sP和m1sM+m2sN相等即可. 考向2 實驗方案的創(chuàng)新 例4 某物理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在足夠大的水平平臺上的A點放置一個光電門,其右側(cè)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計,左側(cè)為粗糙水平面.當?shù)刂亓铀俣却笮?em>g.采用的實驗步驟如下: A.在小滑塊a上固定一個寬度為d的窄擋光片; B.用天平分別測出小滑塊a(含擋光片)和小球b的質(zhì)量ma、mb; C.a和b間用細線連接,中間夾一被壓縮了的輕短彈簧(與a、b不連接),靜止放置在平臺上; D.細線燒斷后,a、b瞬間被彈開,向相反方向運動; E.記錄滑塊a通過光電門時擋光片的遮光時間t; F.小球b從平臺邊緣飛出后,落在水平地面的B點,用刻度尺測出平臺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及平臺邊緣鉛垂線與B點之間的水平距離s; G.改變彈簧壓縮量,進行多次測量. (1)用游標卡尺測量擋光片的寬度,如圖乙所示,則擋光片的寬度為________ mm. (2)針對該實驗裝置和實驗結(jié)果,同學們做了充分的討論.討論結(jié)果如下: ①該實驗要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則只需驗證a、b彈開后的動量大小相等,即________=________(用上述實驗所涉及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②若該實驗的目的是求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則彈簧的彈性勢能為________(用上述實驗所涉及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③改變彈簧壓縮量,多次測量后,該實驗小組得到xa與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丙所示,圖線的斜率為k,則平臺上A點左側(cè)與滑塊a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大小為________(用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字母表示). 答案 (1)3.80 (2)①ma mbs ②+ ③ 解析 (1)擋光片的寬度d=3 mm+16×0.05 mm=3.80 mm. (2)①要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則應該驗證mava=mbvb,由滑塊a通過光電門可求va=,由b球離開平臺后做平拋運動,根據(jù)h=gt2,s=vbt,整理可得vb=s,因此需驗證的表達式為ma=mbs;②彈性勢能大小為Ep=mava2+mbvb2,代入數(shù)據(jù)整理得Ep=+;③根據(jù)動能定理可得μmgxa=mva2,而va=,聯(lián)立整理得xa=·,故k=,可得平臺A點左側(cè)與滑塊a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課時精練1.(2023·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檢測)某實驗小組在進行“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入射球與被碰球半徑相同、質(zhì)量不等,且入射球的質(zhì)量大于被碰球的質(zhì)量. (1)用游標卡尺測量直徑相同的入射球與被碰球的直徑,測量結(jié)果如圖甲所示,則直徑為________cm; (2)實驗中,直接測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過僅測量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間接地解決這個問題; A.小球開始釋放高度h B.小球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 D.小球的直徑 (3)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先不放B球,使A球從斜槽上某一固定點C由靜止?jié)L下,再把B球靜置于水平槽前端邊緣處,讓A球仍從C處由靜止?jié)L下.記錄紙上的O點是鉛垂線所指的位置,M、P、N分別為落點的痕跡,未放B球時,A球落地點是記錄紙上的________點;放上B球后,B球的落地點是記錄紙上的________點; (4)釋放多次后,取各落點位置的平均值,測得各落點痕跡到O點的距離:=13.10 cm,=21.90 cm,=26.04 cm.用天平稱得入射小球A的質(zhì)量m1=16.8 g,被碰小球B的質(zhì)量m2=5.6 g.若將小球質(zhì)量與水平位移的乘積作為“動量”,請將下面的表格填寫完整.(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根據(jù)上面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你認為能得到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實驗中,關(guān)于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釋放點的高低對實驗影響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 A.釋放點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誤差越小 B.釋放點越低,兩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測量的相對誤差越小,兩球速度的測量越準確 C.釋放點越高,兩球相碰時,相互作用的內(nèi)力越大,碰撞前后動量之差越小,誤差越小 D.釋放點越高,入射小球?qū)Ρ慌鲂∏虻淖饔昧υ酱?,軌道對被碰小球的阻力越?/p> 答案 (1)2.14 (2)C (3)P N (4)3.66×10-3 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可認為系統(tǒng)在碰前和碰后的“動量”守恒 (5)C 解析 (1)球的直徑d=21 mm+4×0.1 mm=21.4 mm=2.14 cm. (2)小球離開軌道后做平拋運動,因為小球拋出點的高度相等,它們在空中的運動時間相等,小球的水平位移與小球拋出的初速度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其初速度,所以C正確. (3)A球和B球相撞后,B球的速度增大,A球的速度減小,所以碰撞后A球的落地點距離O點最近,B球的落地點距離O點最遠,所以P點是未放B球時A球的落地點,N點是放上B球后B球的落地點. (4)碰后“總動量”p′=m1+m2=0.016 8×0.131 0 kg·m+0.005 6×0.260 4 kg·m ≈3.66×10-3 kg·m 則可知碰撞前、后“總動量”近似相等,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可認為系統(tǒng)在碰前和碰后的“動量”守恒. (5)入射小球的釋放點越高,入射球碰撞前的速度越大,相撞時內(nèi)力越大,阻力的影響相對越小,可以較好地滿足動量守恒的條件,也有利于減小測量水平位移時的相對誤差,從而使實驗的誤差減小,C正確. 2.某同學設計了一個用打點計時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在小車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動小車A使之做勻速運動.然后與原來靜止在前方的小車B相碰并粘合成一體,繼續(xù)做勻速運動,他設計的具體裝置如圖甲所示.在小車A后連著紙帶,電磁打點計時器所用的電源頻率為50 Hz,長木板下墊著小木片用以補償阻力. (1)若已得到打點紙帶,測得各計數(shù)點間距如圖乙所示,A為運動起始的第一點,則應選________段來計算A車的碰前速度,應選________段來計算A車和B車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兩空均選填“AB”“BC”“CD”或“DE”) (2)已測得小車A的質(zhì)量m1=0.40 kg,小車B的質(zhì)量m2=0.20 kg,由以上測量結(jié)果可得,碰前總動量為______ kg·m/s;碰后總動量為____ kg·m/s(結(jié)果保留小數(shù)點后3位).由上述實驗結(jié)果得到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C DE (2)0.420 0.417 A、B碰撞過程中,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系統(tǒng)動量守恒 解析 (1)小車A碰前運動穩(wěn)定時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選擇BC段計算A碰前的速度;兩小車碰后粘在一起仍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選擇DE段計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 (2) 碰前小車A的速度為v0== m/s=1.050 m/s 則碰前兩小車的總動量為p=m1v0+0=0.40×1.050 kg·m/s=0.420 kg·m/s 碰后兩小車的速度為v== m/s=0.695 m/s 則碰后兩小車的總動量為 p′=(m1+m2)v=(0.40+0.20)×0.695 kg·m/s=0.417 kg·m/s 由上述實驗結(jié)果得到的結(jié)論是:A、B碰撞過程中,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系統(tǒng)動量守恒. 3.(2023·福建福州市模擬)某地中學生助手設計了一個實驗演示板做“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的實驗,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①選用大小為120 cm×120 cm的白底板豎直放置,懸掛點為O,并標上如圖所示的高度刻度; ②懸掛點兩根等長不可伸長的細繩分別系上兩個可視為質(zhì)點的A擺和B擺,兩擺相對的側(cè)面貼上雙面膠,以使兩擺撞擊時能合二為一,以相同速度一起向上擺; ③把A擺拉到右側(cè)h1的高度,釋放后與靜止在平衡位置的B擺相碰.當A、B擺到最高點時讀出擺中心對應的高度h2; 回答以下問題: (1)若A、B兩擺的質(zhì)量分別為mA、mB,則驗證動量守恒的表達式為________(用上述物理量字母表示). (2)把A擺拉到右側(cè)的高度為0.8 m,兩擺撞擊后一起向左擺到的高度為0.2 m,若滿足A擺質(zhì)量是B擺質(zhì)量的________倍,即可驗證系統(tǒng)動量守恒,從而可以得出A擺碰前初動能為碰后兩擺損失機械能的________倍. 答案 (1)mA=(mA+mB) (2)1 2 解析 (1)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Agh1=mAv12,得碰前速度v1=,由(mA+mB)gh2=(mA+mB)v22,得碰后速度v2=,根據(jù)動量守恒可知需要驗證的表達式為mA=(mA+mB). (2)把數(shù)據(jù)代入上述驗證表達式可得mA=mB,即若滿足A擺的質(zhì)量是B擺的質(zhì)量的1倍,即可驗證系統(tǒng)動量守恒;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有mAv1=(mA+mB)v2,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有mAv12=(mA+mB)v22+ΔE,聯(lián)立解得ΔE=mAv12,即A擺碰前初動能為碰后兩擺損失機械能的2倍. 4.(2023·云南省昆明一中模擬)現(xiàn)利用圖(a)所示的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在圖(a)中,氣墊導軌上有A、B兩個滑塊,滑塊A右側(cè)帶有一彈簧片,左側(cè)與連接打點計時器(圖中未畫出)的紙帶相連;滑塊B左側(cè)也帶有一彈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電計時器(未完全畫出)可以記錄遮光片通過光電門的時間.實驗測得滑塊A(包括彈簧片)的質(zhì)量m1=0.310 kg,滑塊B(包括彈簧片和遮光片)的質(zhì)量m2=0.108 kg,遮光片的寬度d=1.00 cm,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的頻率f=50.0 Hz.將光電門固定在滑塊B的右側(cè),啟動打點計時器,給滑塊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與B相碰.碰后光電計時器顯示的時間為ΔtB=3.500 ms,碰撞前后打出的紙帶如圖(b)所示. 根據(jù)圖(b)中所標數(shù)據(jù),可分析推斷出碰撞發(fā)生在________間, A滑塊碰撞前的速度為________ m/s,B滑塊碰撞前的速度為________ m/s, A滑塊碰撞后的速度為________ m/s,B滑塊碰撞后的速度為________ m/s.(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 EF 2.00 0 0.970 2.86 解析 由于A滑塊與氣墊導軌間的摩擦力非常小,所以除了碰撞過程,A滑塊運動過程因摩擦力產(chǎn)生的加速度非常小,在相同時間內(nèi)相鄰位移的差值也非常小,根據(jù)圖(b)中所標數(shù)據(jù),可看出只有EF間的位移相比相鄰間的位移變化比較明顯,故碰撞發(fā)生在EF間;A滑塊碰撞前的速度為vA== m/s=2.00 m/s, B滑塊碰撞前的速度為0,A滑塊碰撞后的速度為vA′== m/s=0.970 m/s,B滑塊碰撞后的速度為vB′== m/s≈2.86 m/s. 5.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的適當位置固定好彈簧發(fā)射器,使其出口處切線與水平桌面相平; ②在一塊長平木板表面先后釘上白紙和復寫紙,將該木板豎直并貼緊桌面右側(cè)邊緣.將小球a向左壓縮彈簧并使其由靜止釋放,a球碰到木板,在白紙上留下壓痕P; ③將木板向右水平平移適當距離,再將小球a向左壓縮彈簧到某一固定位置并由靜止釋放,撞到木板上,在白紙上留下壓痕P2; ④將半徑相同的小球b放在桌面的右邊緣,仍讓小球a從步驟③中的釋放點由靜止釋放,與b球相碰后,兩球均撞在木板上,在白紙上留下壓痕P1、P3.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小球a的質(zhì)量一定要大于小球b的質(zhì)量 B.彈簧發(fā)射器的內(nèi)接觸面及桌面一定要光滑 C.步驟②③中入射小球a的釋放點位置一定相同 D.把小球輕放在桌面右邊緣,觀察小球是否滾動來檢測桌面右邊緣末端是否水平 (2)本實驗必須測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小球的半徑r B.小球a、b的質(zhì)量m1、m2 C.彈簧的壓縮量x1,木板距離桌子邊緣的距離x2 D.小球在木板上的壓痕P1、P2、P3分別與P之間的豎直距離h1、h2、h3 (3)用(2)中所測的物理量來驗證兩球碰撞過程中動量是否守恒,當滿足關(guān)系式________時,則證明a、b兩球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 答案 (1)AD (2)BD (3)=+ 解析 (1)小球a的質(zhì)量一定要大于小球b的質(zhì)量,以防止入射球碰后反彈,選項A正確;彈簧發(fā)射器的內(nèi)接觸面及桌面不一定要光滑,只要a球到達桌邊時速度相同即可,選項B錯誤;步驟②③中入射小球a的釋放點位置不一定相同,但是步驟③④中入射小球a的釋放點位置一定要相同,選項C錯誤;把小球輕放在桌面右邊緣,觀察小球是否滾動來檢測桌面右邊緣末端是否水平,選項D正確. (2)小球離開桌面右邊緣后做平拋運動,設其水平位移為L,則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時間t= 小球的豎直位移h=gt2 聯(lián)立解得v0=L 碰撞前入射球a的水平速度v1=L 碰撞后入射球a的水平速度v2=L 碰撞后被碰球b的水平速度v3=L 如果碰撞過程系統(tǒng)動量守恒,則m1v1=m1v2+m2v3 即m1·L=m1·L+m2·L, 整理得=+ 則要測量的物理量是:小球a、b的質(zhì)量m1、m2和小球在木板上的壓痕P1、P2、P3分別與P之間的豎直距離h1、h2、h3,故選B、D. (3)由以上分析可知當滿足關(guān)系式=+時,則證明a、b兩球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