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涂了幾層護膚品,將最后一個產品抹上準備大功告成時,臉上就出現一條條的東西“起泥”~~簡直是災難!然而,詭異的是,當你吐槽使用這些產品“搓泥”,別人卻說根本不“起泥”,還堅持說“很好用”。你不由地甚至開始懷疑人生,難道自己的臉還和別人不同?首先要強調一下:「搓泥」現象在任何大牌的化妝品、護膚品都會出現的,不能因為「搓泥」就把產品一棒子打死。大多數情況下「搓泥」是產品使用和搭配問題,所以我們經常發(fā)現很多產品有人說搓泥,有人完全不會。先來了解一下「搓泥」到底是如何產生的:搓泥不是玄學,從根本來說搓泥就是某些護膚品成分沖突出現的化學垮膠現象。出現垮膠現象后會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膜,如果護膚時手法不對(來回揉搓、拉扯)就出現了所謂的“搓泥”。肌膚自身問題:皮膚表面角質層過厚,大量的老廢角質細胞附著于肌膚表面,將后續(xù)的保養(yǎng)成分屏蔽;造成護膚品中的很多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不能作用于皮膚,這就相當于將護膚品在臉上攪拌涂抹,其中的膠質成分和顆粒成分在肌膚上自行陰干而無法貼合肌膚表皮滲透角質層,產品的成膜特性被破壞繼而「搓泥」。胡亂搭配:有部分同學在使用化妝品時盲目追求保養(yǎng)效果而護理搭配是導致使用中出現「搓泥」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對于那些偏愛產品質地厚重濃醇的人來說,保養(yǎng)時多款化妝水和精華類產品疊加使用大大增加了搓泥的可能性。為了體現清爽不油膩同時質感醇厚的「使用感」,水類以及精華類產品中常添加濃度不低的增稠劑(膠質成分)和硅類成分,如果大量疊加使用,在產品中的水分蒸發(fā)之后勢必會出現「搓泥」的現象。“粉”與“膠”的正常物理結合:這種情況通常都出現在上妝過程中,當完成了保養(yǎng)步驟后上妝或者使用防曬產品時,「搓泥」現象就發(fā)現了,這是因為底妝類產品中的顆粒成分與之前的保養(yǎng)品中的膠質成分因混合而發(fā)生物理性狀的改變,這并不代表產品本身有什么問題,只是單純的不兼容。水油不兼容:護膚品中有機硅含量高也容易搓泥。硅油除了與油水不相容,其實與水也不相容,而且也有很多油脂不相容,一些產品中如果含有硅脂,硅彈性體之類的硅油類成分,后續(xù)使用的其他產品中的油脂也與硅油類成分不兼容,那么就有可能造成一層硅上面還要強行鋪一層不相容油脂的情況,這也容易造成搓泥的現象。最典型的就是雅詩蘭黛家產品。雅絲蘭黛絕對可以堪稱用硅大戶,不僅膚感假滑,還容易搓泥。尤其是面霜類產品,基本用過的都知道容易搓泥。而且這些高含量硅油類產品,特別是含硅彈性體的產品,甚至是直接硅包的產品,其受粉體的影響更大,如果后續(xù)產品含有比如滑石粉、二氧化鈦、就非常容易產生搓泥。產品自身問題:護膚品中增稠劑比較多,使得產品出現膠狀物,那么這種產品一上臉就會「搓泥」;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護膚品成分中粉質顆粒、雜質和電解質成分含量本身就高,尤其是在粉底和防曬產品中,如果在研發(fā)時沒有注意到各體系之間的相對穩(wěn)定平衡狀態(tài),那么這種產品一上臉也會「搓泥」;最后一種情況是由于護膚品保存不當引起的,膠質成分失效,水分蒸發(fā)或水油分離,這也會導致上臉就「搓泥」的情況發(fā)生。增稠劑和大分子聚合物:大多數護膚品中含有增稠劑。常見的增稠劑包括:黃原膠、卡波姆、硫酸鉀等。增稠劑的使用并不代表產品不好,應該說廠商研發(fā)產品時為了提升產品的「使用感」所以會添加增稠劑、柔潤劑這樣的成分。例如護膚品中的卡波姆與陽離子/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在PH>4時就容易與護膚品產生打架搓泥的問題,尤其是當使用了強清潔力的皂基潔面后更容易造成搓泥情況。粉體顆粒:比較常見的如二氧化鈦、氧化鋅等這些也是容易搓泥的成分。很多人用防曬會搓泥,用粉底會搓泥也是由于這一點。尤其是前面用了含有增稠劑或大分子聚合物成分的保濕精華或面膜、面霜產品后再搭配防曬霜或底妝就會大大增加搓泥概率。有機硅:護膚品中有機硅含量高也容易搓泥。硅油除了與油水不相容,其實與水也不相容,而且也有很多油脂不相容,一些產品中如果含有硅脂,硅彈性體之類的硅油類成分,后續(xù)使用的其他產品中的油脂也與硅油類成分不兼容,那么就有可能造成一層硅上面還要強行鋪一層不相容油脂的情況,這也容易造成搓泥的現象。最典型的就是雅詩蘭黛家產品。雅絲蘭黛絕對可以堪稱用硅大戶,不僅膚感假滑,還容易搓泥。尤其是面霜類產品,基本用過的都知道容易搓泥。而且這些高含量硅油類產品,特別是含硅彈性體的產品,甚至是直接硅包的產品,其受粉體的影響更大,如果后續(xù)產品含有比如滑石粉、二氧化鈦、就非常容易產生搓泥。總之,「搓泥」是一個多因素導致的護膚品使用不兼容現象。油和水是不相容的,如果使用了一些油基產品(或是油分含量非常高的產品),最好含一些固態(tài)的油脂,后續(xù)再用水劑產品,油水混在一起,也有可能導致一些泥狀物的產生。當你使用防曬產品搓泥了,除了與自身防曬產品配方有關外,還與前面的打底所用的水乳產品,以及后面的跟妝使用的產品有關,也與臉上的角質情況,使用時的手法有著重要聯系。所以,這就是使用同樣產品,人家都說好,你用了卻搓泥的原因。「搓泥」和「吸收」的關系并不大,護膚品涂在臉上「起泥」,只是說明原本應該平均分散地附著在皮膚表面的物質沒有如期附著,而是被搓下來了,或者和其他產品在皮膚上留下的物質有“沖突”,這些反應多為物理反應,與產品的滲透性無關,與不同產品使用的成分以及每個人皮膚表面的生理狀態(tài)有關。而且功效成分的吸收有時候也是很快的,等到你開始搓泥的時候,也許能吸收的已經吸收的差不多了。解決這一點,去角質并不能很好改善起泥現象,改變產品的搭配,或者涂抹護膚品之后稍微等幾分鐘,間隔時間長一點,再做后續(xù)步驟,也許能改善起泥問題。當然,如果一款產品使用感又黏膩、又搓泥、又厚重不適、也沒有必要去選,畢竟使用感太差的東西不易堅持使用,單次「吸收力」再好,沒有持續(xù)的作用力,發(fā)揮不了應有效果。護膚品搓泥后先不要急著洗臉,如果少量搓泥可以用紙巾輕柔的撣開,如果大面積搓泥可以使用化妝棉蘸取柔膚水之后輕柔擦拭面部肌膚,之后再使用護膚品補涂時也要減少用量。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已經對護膚品「搓泥」有所了解了,雖然護膚品「搓泥」問題時有發(fā)生,但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也就能避開「搓泥」雷區(qū)。這里分享幾個小技巧:搓泥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產品數量太多。尤其對于大多數看不懂成分表的人,一堆產品混合在一起疊加使用,如果使用手法也錯誤,真的很容易搓泥。想要避免搓泥,首先就要精簡產品。比如,把可能造成搓泥的產品替換掉。另外,我一直強調精簡護膚,護膚流程并不是越繁瑣越好。一層一層的護膚品疊加產品不一定都能吸收反而也可能因為過度疊加而造成搓泥問題。是白天需要化妝時盡量精簡產品。例如,可以只用一個質地很輕薄的精華液+妝前乳或面霜后續(xù)直接上妝。此外,在手法上,也不要用力去搓,這在涂防曬后再涂抹彩妝產品時尤其重要。不論是護膚還是上底妝都盡量避免搓、揉的方式,避免來回拉扯,拖拽。有時候即使已經出現垮膠問題,只要你不來回搓也無妨,就是那一搓就把一條一條搓起來了。對于護膚品來說按壓、輕拍的方式能幫助護膚品吸收。而對于粉底來說采用輕彈、輕拍、按壓的形式也能幫助底妝和皮膚更好的融合,讓底妝更服帖。從產品配方來說,大多數質地厚重的產品中都會增稠劑成分。前面說過的增稠劑就是典型容易出現搓泥問題的產品。因此,在產品搭配中盡量避免多種質地厚重的產品疊加。尤其質地厚重的精華、乳液、面霜以及粘稠的化妝水要避免過度疊加。護膚品有專門的使用順序,這個順序主要是按照它們的密度大小排序,密度最小的護膚品最先使用,因為能很好地被皮膚所吸收,反之密度最大、最不好吸收的護膚品則排在最后使用。大體是先水劑類,眼霜、精華、乳液、膏霜,最后油類,含粉類的產品最后使用這樣的順序。重點提醒:如果一些產品中含有一些粉體成分,比如滑石粉、二氧化鈦、云母等,請在最后一個使用(主要是粉底等彩妝產品)。如下圖魚兒做的一個小演示實驗:使用同一品牌的產品產生搓泥的可能性會小一些,不同品牌在一起產生搓泥的可能性增加,畢竟別人家的產品會不會與自家產品搓泥,配方工程師可沒這閑工夫去測試。吸收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一種典型的使用錯誤就是為求速度,在精華液等保養(yǎng)品還沒干之前,又擦上防曬或粉底產品,就容易有沉淀物產生。要避免沉淀物產生,最基本的方式就是等每道護膚品都完全「吸收」后,或是稍干一點后,再進行下個保養(yǎng)或上妝步驟,這樣搓泥也會減輕很多。角質層是肌膚最外層的屏障部分,而當這個部分被大量老廢角質細胞占據之后,肌膚的吸收能力以及新陳代謝力就會下降,這樣一來,護膚品吸收不進去,搓泥也就難以避免了,根據肌膚的狀況以及耐受性,使用去角質產品,每1~2周1次左右可以有效改善搓泥的尷尬。聲明:本圖文為作者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許可進行轉載屬侵權行為,本人將予以投訴!
時裝創(chuàng)意 | 互聯網運營| 品牌策劃 在這些地方也能找到我 微博:@咸魚私房菜 微信自媒體:咸魚愛美麗 商務合作:xianyupian88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