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59 精準辨析選擇題——聚焦詩意,洞悉陷阱 復(fù)習任務(wù) 了解古詩選擇題設(shè)誤的手段,遵循答題步驟,做到精準選擇。 考情微觀
知識圖要 活動一 遵循答題步驟和方法答好選擇題,應(yīng)遵循以下步驟和方法: 第一步,細讀選項,看清指向 在整體閱讀詩歌的基礎(chǔ)上,仔細閱讀選項,看清其指向:有的選項是針對詩歌局部,有的是針對整首詩歌;有的是針對詞句理解,有的是針對情感主旨,有的是針對語言、手法等。 第二步:定位詩句,逐一比對 答題時,要在通讀全詩的基礎(chǔ)上,依據(jù)選項內(nèi)容來定位其所對應(yīng)的詩句,對比原詩句在意象、意境、語言、手法、情感、主題以及涉及的文化常識等方面的賞讀解析是否正確。要做到細心、逐一地比對,同時要學會綜合分析、辯證思考。 第三步:聚焦詞句,排除陷阱 命題者往往在選項中巧妙地設(shè)置若干陷阱,以此來干擾考生。常見的陷阱集中在詩歌的意象、意境、語言、手法、情感以及文化常識等要素上。但是,考生最應(yīng)關(guān)注的是選項中對關(guān)鍵詞句、重要句子的理解,看看選項有無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是命題者最常用的干擾手段)。應(yīng)全力應(yīng)對詞句理解問題,全力排除曲解文意這一陷阱。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任務(wù)。 吳中書事 楊乘① 十萬人家天塹東,管弦臺榭滿春風。 名歸范蠡五湖上,國破西施一笑中。 香徑②自生蘭葉小,響廊③深映月華空。 尊前多暇但懷古,盡日愁吟誰與同。 注 ①楊乘:唐朝詩人。同州馮翊(今陜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進士第,官終殿中侍御史。②香徑:蘇州香山旁的小溪,傳說吳王種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響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長廊。相傳是吳王夫差為西施而造。 鑒賞 這是一首即景抒懷詩或懷古詠史詩。楊乘為晚唐詩人,因此詩歌中可能含有國勢衰頹之嘆。首聯(lián)中,“天塹”指長江,“天塹東”交代了吳中的地理位置;“十萬人家”極寫吳中的繁華,“管弦”為借代,代指音樂;“臺榭”為泛指,意為亭臺樓閣;“滿春風”指滿面春風之意,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首聯(lián)以景寫古,寫出了當年吳國歌舞升平,一片繁華的景象。 頷聯(lián)用典,用范蠡助越滅吳,后攜西施歸隱的典故。范蠡歷來為中國的知識分子所推崇,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是功成名就又急流勇退的典范。因此,運用范蠡的典故,蘊含著詩人對他的羨慕之情,同時也有自身不能自主的無奈。 頸聯(lián)寫景。懷古詠史詩多為“懷古事,寫現(xiàn)景”,景色應(yīng)為詩人眼前所見。本聯(lián)著重于“自”“空”二字,“自”,獨自;“空”,徒勞的,“自”“空”二字寫盡了景色雖好,可無人賞識之意。香徑自生,回廊空響,當年的繁華已成往事,讓人陡生世事變遷、物是人非之感。 尾聯(lián)中,“尊”為樽,酒器;“暇”,空閑;“但”,只,只能。前句意為多有空閑時間,只能喝喝酒,懷懷古,空閑苦悶、無人賞識、無可奈何之感油然而生。后句卒章顯志,直抒胸臆,點出了“愁”字,“誰與同”意為“與誰同”,這份悲愁有誰能夠理解呢? 這首七言律詩,以景起筆,以愁收結(jié),感情深沉,語言含蓄;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工整,韻律和諧。全詩表達了詩人不為所用、無人理解的傷感,以及對國運漸衰、世事難測的感嘆。 1.下面是本詩的思路導圖,請結(jié)合文本填出空缺內(nèi)容。 答案 美景雖在,無人欣賞 2.懷古詩(見課時58“活動一”)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以“十萬人家”寫出了當年吳中(江蘇蘇州)的繁華,以“管弦臺榭”代指當年吳國歌舞升平的景象。 B.頷聯(lián)“名歸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獻計于勾踐,把西施獻給吳王夫差,吳被滅之后歸隱一事。 C.頸聯(lián)描寫想象之景,意蘊豐富,“自”重在表現(xiàn)香徑荒涼冷落,“空”意在渲染響廊空寂無人。 D.尾聯(lián)寫詩人神游歷史之后,最終由古人聯(lián)系到今人,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如今每日無所事事,無人能理解自己的憂愁心情。 答案 C 解析 頸聯(lián)描寫的并非想象之景,而是實景,寫出了吳中如今的荒涼破敗。 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七言律詩,以景起筆,以愁收結(jié),感情深沉,語言含蓄;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工整,韻律和諧。 B.詩中引用典故,通過范蠡幫助勾踐滅吳,而后名成歸隱的典故,表達了詩人的羨慕之情。 C.詩中將吳中當年的繁華熱鬧和眼前的荒涼衰敗、凄清冷落進行對比,表現(xiàn)出了詩人對歷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詩人內(nèi)心的悲傷。 D.尾聯(lián)“誰與同”和范仲淹的“吾誰與歸”意蘊相同,表現(xiàn)了詩人欲辭官歸隱卻無人理解的無奈。 答案 D 解析 尾聯(lián)“誰與同”與范仲淹的“吾誰與歸”意蘊不同,詩人“尊前多暇”,無事可做,只能慨嘆誰能陪他一起借酒消愁呢,表達了詩人不為所用、無人理解的無奈和傷感。范文意為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能和誰一道歸去呢?蘊含歸隱之意。 活動二 聚焦詩意,洞悉陷阱古詩選擇題是考生考場上極易失分的題目。很多考生由于文本閱讀能力不強,只能過度依靠選擇題的文字信息來讀詩,做題時極易掉入命題者所設(shè)陷阱。要提升選擇題的準確率,就必須在認真仔細閱讀文本和選項的基礎(chǔ)上,對選項進行合乎閱讀規(guī)律的科學辨析。在閱讀選項后,針對選項涉及的文本區(qū)間、說話對象、關(guān)鍵用詞、前后邏輯進行相關(guān)信息提取和比對分析。這是對詩歌文本進行再次精細閱讀的過程,更是在選項情境下的指向閱讀。 1.關(guān)注選項對詩句重點字詞的解釋,在文言語境中發(fā)現(xiàn)選項錯誤。 在古代詩歌閱讀的必備知識中,正確理解文言字詞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對詩歌中的重點字詞有合乎語境的正確理解,是學生解讀詩歌的重要一環(huán)。高考詩歌選擇題選項的設(shè)誤,經(jīng)常從這個角度設(shè)題。所以,學生在閱讀古代詩歌時,首先要將自己置身于文言語境中,不能簡單地以現(xiàn)代漢語的常用解釋來代替文言語境下字詞的理解。其次要加強文言字詞基本功,對文言字詞的古今義、通假義、一詞多義以及特殊的語境義都要特別敏感。只有具備了對文言字詞敏銳的感悟能力,才能在選項中快速判斷出設(shè)置在字詞理解上的錯誤點。 2.關(guān)注選項對詩句句意的理解,做到與前后詩句勾連思考,在上下文語境中發(fā)現(xiàn)選項錯誤。 不少考生閱讀時最容易犯片面閱讀、孤立閱讀的毛病,很多學生閱讀古代詩歌時,更是習慣將詩句割裂成一句一句地閱讀,也就自然不能將整首詩前后勾連的語意、語境完整地品讀出來。這說明在閱讀時缺少對詩句解構(gòu)、延伸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對閱讀語句精煉、留白空間較大的古代詩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理解詩句句意時,既要著眼于詩句內(nèi)部的語意理解,看看有無漏譯或添加無中生有的內(nèi)容,陳述對象是否正確等,更要著眼于該詩句上下文,乃至全詩,只有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選項中詩句理解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3.將選項內(nèi)容與詩歌標題比照閱讀,于前后呼應(yīng)中發(fā)現(xiàn)選項的錯誤。 都說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對于短小精悍的古代詩歌來說,更是如此。很多學生在做題時心中無標題,殊不知,很多古代詩歌都是以標題為眼,一脈貫穿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者在標題中會交代創(chuàng)作緣起、創(chuàng)作目的、寫作對象、寫作特殊的時間地點等重要信息,如果閱讀時忽視這些信息點,也許在對詩句內(nèi)容進行分析時,就會出現(xiàn)考慮不周全的問題,也就容易對文本產(chǎn)生錯誤的理解。 (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任務(wù)。 春題湖上[注] 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 白居易原在長安任中書舍人,面對國事日荒、民生益困的現(xiàn)實,屢屢上書言事但不被采納;眼見時局日危,朋黨傾軋加劇,便自求外任,來到杭州。這首詩是白居易在杭州任期將滿,回京之前所作。 下面是本詩的思路導圖,請結(jié)合文本填出空缺內(nèi)容。 答案?、偎氯缰椤、谄讶缜嗔_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中,作者在滿心的愉悅中對春天的西湖,作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紹。 B.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中,作者將遠望近觀、仰視俯瞰訴諸筆端,對西湖全部景點作了細致描繪。 C.尾聯(lián)中,作者借“一半勾留”來表達自己對西湖春色的喜愛,對西湖、對杭州的依戀。 D全詩以“湖”字開頭,以“湖”字作結(jié);以“湖”為中心,繪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圖。 答案 B 解析 “西湖全部景點”錯,概括不當。 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前六句寫景,突出西湖景色之秀美;后兩句寫情,突出一個“戀”字,做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B.頷聯(lián)中“排”字形象、生動,用擬人的手法寫山巒起伏,環(huán)湖而繞,且排列整齊。 C.這首詩善用比喻,如頸聯(lián)寫早稻初生,似一塊巨大的綠色地毯,上面鋪滿厚厚的絲絨線頭,貼切又新穎。 D.“青羅裙帶展新蒲”一句,寫在稻田里勞作的少女飄曳的裙帶,以少女勞動之美映襯春日的西湖之美。 答案 D 解析 “以少女勞動之美映襯春日的西湖之美”錯。這一句是比喻,寫新生的蒲草在風中搖曳,就像是少女衣服上的裙帶,并非實寫少女的勞作之美。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任務(wù)。 蝶戀花·密州上元① 蘇 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②,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③,更無一點塵隨馬④。 寂寞山城⑤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nóng)桑社?;鹄錈粝∷断拢杌柩┮庠拼挂?。 注 ①此詞作于公元1075年,詞人在杭州做了三年官后,剛來密州任知州兩個月。上元: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也叫上元節(jié)。②錢塘三五夜:錢塘即杭州。三五夜即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夜,此處指元宵節(jié)。③香吐麝:富人家的帳底吹出的麝香氣。④塵隨馬:出自蘇味道《正月十五夜》“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此處指行馬無塵,氣清土潤。⑤山城:密州。 鑒賞 這首詞題目為“密州上元”,卻從錢塘的上元夜寫起。錢塘也就是杭州,蘇軾曾在那里過了三個元宵節(jié)。元宵的特點,就是“燈火”。蘇東坡用一句“燈火錢塘三五夜”,點出了燈夕的盛況。“明月如霜”,寫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圓,燈月交輝,引來滿城男女游賞,是宋代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日。這一天街上游人如織,男子歌嘯而行,好盛裝而出。難怪蘇東坡要寫月光“照見人如畫”了。這還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貴人家慶賞元宵,又另有一種排場。詞人一句“帳底吹笙香吐麝”寫盡了杭州城官宦人家過節(jié)的繁奢情景。“更無一點塵隨馬”,化用蘇味道《正月十五夜》中的“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兩句,進一步從動態(tài)寫游人,“無一點塵”,更顯江南氣候之清潤。 上闋描寫杭州元宵景致,詞人此時剛來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節(jié),是在街上看燈觀月時的情景和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感想。詞句雖不多,卻也“有聲有色”。寫燈、寫月、寫人,聲色交錯,充分展現(xiàn)了杭州元宵節(jié)的熱鬧、繁榮景象。 下闋描寫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過片,使情調(diào)陡然一轉(zhuǎn),用“寂寞”二字,將前面“錢塘三五夜”那一片熱鬧的景象和密州上元形成鮮明的對比,寫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無須多著一字,便覺清冷蕭索。結(jié)句“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不但寫出了密州氣候的寒冷,而且也讓人感覺到環(huán)境的空曠蒼涼。 詞人“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見過了杭州上元的熱鬧,再來看密州上元自覺凄清。更何況他這一次由杭州調(diào)往密州,環(huán)境和條件出現(xiàn)了很大的變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貧窮、勞頓又粗陋,再無江南之詩情。而更讓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樂的是這里連年蝗旱,民不聊生。作為一個愛民之官,他又怎能快樂開懷呢?這位剛到任年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嘆。他在這上元之夜,隨意閑行,聽到簫鼓之聲,走去一看,原來是村民正舉行社祭,祈求豐年。這里農(nóng)民祈年的場面和簫鼓之聲,讓詞人久久不能離去。直到夜深“火冷燈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陰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慘,卻寫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種“瑞雪兆豐年”的喜悅之情。 蘇軾這首《蝶戀花》,確是“有境界”之作,寫出了他對“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實感受,抒發(fā)了他對國計民生的憂患之情。內(nèi)容、筆墨不囿于成規(guī),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筆亦隨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詞運用了轉(zhuǎn)折、反襯等章法技巧,體現(xiàn)出了他當時的境遇和心情。 下面是本詞的思路導圖,請結(jié)合文本填出空缺內(nèi)容。 (說明:該詞也可看作節(jié)令詩。) 答案?、俅迕裆缂?,擊鼓吹簫?、诩拍?/p>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燈火錢塘三五夜”,點出了燈火的盛況。“明月如霜”,寫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圓,燈月交輝,引來滿城男女游賞。 B.“更無一點塵隨馬”,化用蘇味道《正月十五夜》中的“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兩句,進一步從動態(tài)寫游人。“無一點塵”,更顯江南氣候之清潤。 C.“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卻寫出了詞人心中的希望,有一種“瑞雪兆豐年”的喜悅之情。 D.“擊鼓吹簫,卻入農(nóng)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節(jié)熱鬧非凡,盡管詞人只看到了農(nóng)家桑社的鼓簫奏樂,卻久久不愿離去。 答案 D 解析 “密州的元宵節(jié)熱鬧非凡”錯,應(yīng)該是“凄涼孤寂”。 2.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詞的上闋寫燈、寫月、寫人,聲色交錯,充分展現(xiàn)了密州元宵節(jié)“有聲有色”的熱鬧、繁榮景象。 B.本詞內(nèi)容不囿于成規(guī),“寂寞山城人老也”一句是過片,使情調(diào)陡然一轉(zhuǎn),意之所到,筆亦隨之。 C.與《江城子·密州出獵》相比,本詞語言更顯雋秀,至情深婉,這是與本詞的思想情感密切相關(guān)的。 D.末句“昏昏雪意云垂野”,不但寫出了密州氣候的寒冷,而且也讓人感覺到環(huán)境的空曠蒼涼。 答案 A 解析 上闋寫“錢塘”的上元節(jié),熱鬧非凡,錢塘是杭州,不是密州。下闋寫密州的上元節(jié),突出冷清。 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詞人到密州任知州兩個月,正值元宵節(jié),不由想起杭州的元宵景致,有感而發(fā),寫作此詞。 B.上元之夜,詞人隨意閑行,聽到簫鼓之聲,走去一看,村民正舉行社祭,祈求豐年。 C.密州的元宵節(jié)遠沒有杭州的元宵節(jié)熱鬧,火冷燈稀,云垂曠野,使人感覺空曠蒼涼。 D.全詞抓住杭州、密州兩地氣候風俗的不同特點,書寫人生志趣,意之所到,筆亦隨之。 答案 D 解析 “書寫人生志趣”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