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談?wù)撃骋幻T望族時,通常以堂號代替,這是中華家文化獨有的特征?!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中堂號的注釋為:“廳堂的名稱,舊時多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的名號”。作為中國姓氏文化的特征之一,堂號的產(chǎn)生既與其發(fā)源地或發(fā)祥地有關(guān),還與其先祖光榮的歷史、高尚的品德、輝煌的業(yè)績等因素有關(guān)。堂號是家族標志之一,通常寫在宗族祠堂的正門上。
彭城權(quán)氏遷徐始祖權(quán)謹是《明史》中“孝義”典范的著名人物之一,自幼以“孝”著名,永樂四年“詔舉孝廉赴部”,“授青州樂安縣令,政績居山東六郡邑之首”。因其為官清廉,以薦歷光祿寺署丞之職,后被明仁宗朱高熾召拜為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監(jiān)國南京。宣德二年以老疾乞致仕“上詔賜白金文綺,馳驛還鄉(xiāng),敕禮官旌表孝子權(quán)謹孝行之門曰:“忠孝堂”,特旨建坊,永蠲徭役。自此,彭城權(quán)氏即以“忠孝”為堂號,秉持權(quán)謹家風,弘揚忠孝美德,六百多年來,成為徐州乃至全國弘揚傳統(tǒng)文化之典型,被人們廣為傳頌。彭城權(quán)氏之郡望也因著權(quán)謹之隆譽而鵲起。 堂號一般取自于郡號名或為紀念家族史祖、名人而自創(chuàng), 主要來源有:血緣關(guān)系,地域,先世的嘉言懿行,祖上的功業(yè)勛績,傳統(tǒng)倫理規(guī)范,祖上情操雅量、高風亮節(jié),先世名人的廳堂別墅,家族中科舉功名,垂戒訓勉后人的格言禮教,封爵、謚號或旌表褒獎,祥瑞吉兆、良好祝愿,或是以祖上某一歷史名人的典故事跡、趣聞佳話為堂號等等。 與堂號密切相關(guān)的家族文化是堂聯(lián)。堂聯(lián)是對聯(lián)的一種,對聯(lián)是講究平仄、對仗的對偶語句,是中華文學藝術(shù)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堂聯(lián)也叫祠聯(lián),又不完全是祠聯(lián),而是祠聯(lián)中的一類,主要用于家族祠堂,多寫在祠堂的大門上。堂聯(lián)的內(nèi)容與堂號緊密結(jié)合,是堂號內(nèi)容的外延和升華。 (明)時人稱贊權(quán)謹曰:“相業(yè)繼三楊(三楊:指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皆以博學入翰林,明初名臣,分別為兵部、工部、與禮部尚書)孝行尤為經(jīng)義凖;文明開七子(七子:明朝著名的七位文人)淳修允是帝儲師”,可見其孝行、功業(yè)、文才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顯赫地位。 祠聯(lián)又有通用祠聯(lián)與專用祠聯(lián)之分:通用祠聯(lián)即各姓祠堂皆可通用之楹聯(lián),內(nèi)容多為反映對祖先的崇拜及紹繼祖風、光耀門閭等;專用祠聯(lián)只能用于某一特定姓氏家族的祠堂,其內(nèi)容與該姓氏的歷史淵源,家族名人的崇高業(yè)績(道德文章、文治武功等)密切相關(guān)。其文化內(nèi)涵主要有:尋根追祖崇拜故土祖根,表彰先賢顯揚光榮歷史,訓勉后人激勵家族不斷進取,以及心系華夏不忘本土文化恩澤等。 清朝乾隆皇帝南巡過徐,又賜書于權(quán)謹牌坊金字楹聯(lián),“孝以作忠,品重先朝榮宰輔;功而兼德,名垂后世耀門楣?!睓?quán)謹牌坊,又稱“權(quán)氏宗祠”,是現(xiàn)今徐州唯一保存下來的宣揚“忠孝名人”的標志性建筑物。 來源:《權(quán)氏世家文化研究》
附: 01、李—隴西堂。經(jīng)傳道德,名重謫仙。 02、王—太原堂。王明學術(shù),逸少風流。 03、張—太原堂。煙波徒釣,橫渠理學。 04、劉—彭城堂。阮稽作友,豐沛發(fā)祥。 05、陳—潁川堂。三君翊漢光喬梓,二阮扶唐駕竹林。 06、楊—關(guān)西堂。四知足畏,三喜同時。 07、趙—天水堂。風高琴鶴,圖繪麒麟。 08、黃—江夏堂。汪洋叔度,孝友庭堅。 09、周—汝南堂。軍推細柳,品合愛蓮。 10、吳—呈郡堂。人中騏驥,天上麒麟。 12、孫—太原堂。兵家祖,循史宗。 13、胡—淮陽堂。壽齊九老,名列四真。 14、朱—吳郡堂。鵝湖世澤,鹿洞家聲。 15、高—渤海堂。女中堯舜,學本程朱。 16、林—齊鄒堂。勵志禁煙,御夷留恨;血書求救,為夫解圍。 17、何—東海堂。家傳三桂,學貫六經(jīng)。 18、郭—汾陽堂。織女賜詞,汾陽壽考;郡主好禮,真定芳徽。 19、馬—扶風堂。云臺列像,銅柱標功。 20、羅—豫章堂。詩耽鄭女,曲感趙王。 21、梁—安定堂。眉齊鴻案,老踞龍頭。 22、宋—京兆堂。廣平守法,皇嗣延師。 23、鄭—滎陽堂。古之遺愛,號為司農(nóng)。 24、謝—洛邑堂。東山系望于蒼生,西堂自夸夫奇夢。 25、韓—潁川堂。名高三杰,文冠八家。 26、唐—晉陽堂。帝堯啟緒,唐叔振封。 27、馮—潁川堂。父號萬石,子通四經(jīng)。 28、于—邗城堂。當代清官,救時宰相。 29、董—隴西堂。千秋良史,一代儒宗。 30、蕭—蘭陵堂。收圖興漢,輔政匡君。 31、程—安定堂。衡陽主簿,河洛淵源。 32、曹—濟陰堂。人稱誘虎,自慶接鸞。 33、袁—陳郡堂。揚風仁政,臥雪清操。 34、鄧—南陽堂。云臺首列,諫院知名。 35、許—許昌堂。萬卷畢覽,五經(jīng)無雙。 36、傅—清河堂。蘭臺名宰,版筑肖形。 37、沈—汝南堂。四聲作譜,三善名堂。 38、曾—魯國堂。南豐撰史,西府迎親。 39、彭—大彭堂。作柱下史,封長平侯。 40、呂—南陽堂。老棄釣竿榮佐帝,少交中散喜多才。 41、蘇—河內(nèi)堂。眉山三杰,滄浪一亭。 42、盧—范陽堂。盛唐四杰,大歷十才。 43、蔣—蔣鄉(xiāng)堂。為社稷器,具文武才。 44、蔡—濟陽堂。紙造桂陽,橋留松蔭。 45、賈—武威堂。篇陳訓詁,策上治安。 46、丁—濟陽堂。飛鳧馴伏,化鶴歸來。 47、魏—鉅鹿堂。書屏志畫,圖像表功。 48、薛—河東堂。三鳳媲美,五雋齊名。 49、葉—南陽堂。書成海錄,賦就云官。 50、閻—天水堂。撫士得死力,諫役慰民心。 51、余—新安堂。靈黿負閣,釣魚列屯。 52、潘—河南堂。功推武惠,績著司空。 53、杜—京兆堂。書成通典,名列瀛洲。 54、戴—譙國堂。破琴示節(jié),學禮刪文。 55、夏—會稽堂。涂山啟瑞,梁國授徒。 56、鐘—潁川堂。詩書悅性,山水知音。 57、汪—平陽堂。壯元甘雨,童子春風。 58、田—北平堂。孟嘗好士,穰苴知兵。 59、任—任城堂。西川智士,南海名臣。 60、姜—東齊堂。平江保障,白石清歌。 61、范—高平堂。沼吳歸隱,述漢成書。 62、方—河南堂。巨山名翰,正學孤忠。 63、石—渤海堂。傳載純臣,詩歌圣德。 64、姚—吳興堂。爵封梁國,派衍桐城。 65、譚—弘農(nóng)堂。七歲能登上第,三子盡作大夫。 66、廖—汝南堂。綠荔名族,紫桂書堂。 67、鄒—范陽堂。魯郡為鐘靈地,鄒屠乃遷善鄉(xiāng)。 68、熊—鐘陵堂。西山廉士,東閣直臣。 69、金—彭城堂。惔侯世爵,仁山隱居。 70、陸—河南堂。河北三虎,洛下雙龍。 71、郝—太原堂。夫人家法,宰相襟期。 72、孔—東魯堂。東山振鐸,北海傾樽。 73、白—南陽堂。青衫司馬,紫清真人。 74、崔—清河堂。五原賢守,四皓齊名。 75、康—京兆堂。明經(jīng)登第,馳射受封。 76、毛—西河堂。捧檄而往,脫穎而來。 77、邱—河南堂。文雅希范,像立昭陵。 78、秦—天水堂。圣徒樂善,蜀吏辯才。 79、江—江陵堂??叹娉稍?,夢筆生花。 80、史—京兆堂。直躬如矢,忠諫伏蒲。 81、顧—會稽堂。姿推三絕,扇藉一揮。 82、侯—上谷堂。霓龍節(jié)度,鉅鹿經(jīng)生。 83、邵—博陵堂。種瓜高隱,修竹盈鄉(xiāng)。 84、孟—平陵堂。孝著恭武,道傳孟軻。 85、龍—武陵堂。伯高敦厚,經(jīng)德文章。 86、萬—扶風堂。忠實二字,經(jīng)史一家。 87、段—武威堂。平姜錫士,夢鳳呈祥。 88、雷—馮翊堂。帝妃后裔,石室奇緣。 89、錢—彭城堂。澤承周府,名并錢郎。 90、湯—中山堂。文廟從祀,孝感動天。 91、尹—天水堂。中興良輔,東海名臣。 92、黎—京兆堂。修沙陽志,開孝義門。 93、易—濟陽堂。通經(jīng)處士,釋褐狀元。 94、?!?。節(jié)齊蘇武,名擅儒林。 95、武—太原堂。武班尚留遺墓,皇后竟號則天。 96、喬—梁國堂。相推文惠,邑號神君。 97、賀—河南堂。四明狂客,一代儒宗。 98、賴—潁川堂。秘書歸里,御史敢言。 99、龔—武陵堂。荊楚仙范,渤海清風。 100、文—雁門堂。洛邑耆英,出將入相;廬陵正氣,取義成仁。 說明:因受篇幅所限,各姓堂號均以郡望堂號為準,一姓一個;若該姓有多個郡望堂者,只取其中較為著名的一個。堂聯(lián)也是如此,一姓只輯一幅,只擇短制,未選長聯(liá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