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注意到?jīng)]有,旌旗明明是一種織物,但旗這個漢字卻是方字旁,和織物沒有任何關系。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個字——? ? yǎn指旗幟飄揚的樣子。 《說文解字》中說:旌旗之游?蹇之貌。從屮(chè),曲而下垂?相出入也。讀若偃。凡?之屬皆從?。 “?”屬于生僻漢字,現(xiàn)代漢語基本不用,只作為重要的意符。以“?”為意符的字,大多與旗幟有關,旗、旌、旄、旆是從?的形聲字,其聲旁分別是其、生、毛、巿;族、旋、旅等是以“?”為意符的會意字。 “?”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像一面飄揚的旗子:豎立的部分代表旗桿;旗桿頂端是一些裝飾(多為羽毛);右邊的曲線代表旗幟。金文“?”字與甲骨文大致相同。發(fā)展到小篆階段,“?”的字形結構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表示旗桿的部分變得像“方”字;表示旗子的部分變成了“人”。楷書中的“?”,就據(jù)此發(fā)展而來。 旗qí 用布、紙、綢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標識,多是長方形或方形。 「旗」初文作“?”(yǎn),像旗在竿上飄游之形。今通用之「旗」,是加上聲符「其」后的形聲字。 幟zhì 繁體寫作“旘”或“幟”,本義為旗幟?!墩f文解字》中說:旌旗之屬。從巾,戠(zhí)聲。 幡fān 古籍中寫作“旙”,意思是用竹竿等挑起來直著掛的長條形旗子?!墩f文解字》中說:書兒拭觚布也。從巾,番聲。 總結一下,方字旁的字確實都和旗幟有關系,“方字旁”是在漢字演化過程中字形產(chǎn)生訛變,和方字本身無任何關系。 那有些人不僅要問了,那“施”、“族”、“旋”也都是方字旁,和旗幟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就列舉一些方字旁的漢字來逐一解答。 施shī 從「?」,「也」聲,表示旌旗搖曳樣子。 斿liú或yóu 甲金文從「?」從「子」,或不從「子」而從「人」,象小孩子執(zhí)旌旗出行之形。本義出游,是「游」、「遊」的初文。 斿字的甲骨文 族zú 甲骨文,古字形從?,從矢。表示以旗幟招集軍隊之意,本義是聚集,一說本義為箭頭。 旋xuán或 xuàn 古字形由旗幟“?”和表示足的“止”構成,表示士兵隨著旗幟的指揮而向前后或左右轉動,引申泛指旋轉。 旆pèi 古代旗末端狀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yǎng 旌旗。 旃zhān 古代一種赤色曲柄的旗。 旄máo 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 旂qí 古代指有鈴鐺的旗子。 旌jīng 古代用羽毛裝飾的旗子。 旖y(tǒng)ǐ旎nǐ〔旖旎〕 旌旗隨風飄揚的樣子,后借指柔和美麗。 旒liú 古代旌旗下邊或邊緣上懸垂的裝飾品。 旇pī 旌旗披靡。旇bì 旌旗。 旐zhào 古代的一種旗子,上面畫著龜蛇。也指 引魂幡。 旓shāo 旗幟上飄帶之類的裝飾物。 ?yǎo?yóu〔??〕 泛指旗幟。 旚piāo 旌旗飄搖。 旞suì 古代的一種旗子,系著完整的五色羽毛,插在導車上。 旟yú 古代畫著鳥隼的軍旗。 泛指旗幟。 旝kuài 古代作戰(zhàn)時指揮用的旗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