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陽現(xiàn)轄行政區(qū)域圖鄖陽府古城建于明成化年間,距今有500余年的歷史。古城有70余條大街小巷,東西大街商賈云集,鐘鼓樓、府學宮、會館、戲樓、寺廟、庵堂等眾多明清古建筑縱橫有序。鄖史有“鄂之屏障、豫之門戶、陜之咽喉、蜀之外局”之稱。漢江自古被人稱為“黃金水道”,而鄖陽則擁有“黃金碼頭”,鄂、豫、渝、陜各類土特產均在此地集散。1969年,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合龍截流蓄水,這座有著500余年歷史的鄖陽府城也隨之淹沒于倒流的江水之中。鄖陽府古城鐘鼓樓(左為城隍廟大門)鄖陽鐘鼓樓,建于明朝弘治年間,由時任鄖陽撫臺陳清主持修建,原名譙樓,內置“雙龍銜頂八卦鐘”,也稱弘治大鐘,還有皮鼓,用于全城報時和以″東三西四南五北六”的規(guī)矩報火警。因其為城內最高建筑,遇敵情兼有瞭望作用,故明正德九年(1514年)更名為鎮(zhèn)遠樓,俗稱鐘鼓樓。樓屬磚木石結構,在一米見方的青石壘砌的基座上,建起了25米高的的宏偉建筑,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上為雙層四坡重檐磚木結構樓,底層為連接東西主街的石拱門洞,南側有石階,建筑宏麗,莊嚴之至。鄖陽府古城山陜會館大門山陜館 與江西館相鄰,建于清乾隆年間,由旅鄖的山西和陜西兩省客商出資興建,是八方商家云集之地。鄖陽府古城山陜會館大殿鄖陽府古城江西會館正殿江西館 地處最繁鬧的西城門內,清乾隆年間,由旅鄖的江西客商共同出資興建,占地10畝。鄖陽府古城江西會館戲樓——儀鳳樓鄖陽府古城江西會館二門鄖陽府古城中大街中大街,南北向,雖長不足0.5公里,卻扼府城街道之咽喉,素稱“中卡子”。以與西大街和小南門的交匯處最熱鬧?!泵烧d”、“久新”、“中西大藥房”和“王義大”等店鋪集中于此。鄖陽府古城東大街東大街西起椿樹巷口,東至東城門,全長約1.5公里,鐘鼓樓橫臥中段,西有城隍廟,菜市場、東有“王義茂”、“銀匠爐”等有名商家,屬府城內最繁鬧的街段之一。鄖陽府古城西大街西大街是城內最長最繁華的街道。有名的廣貨鋪、綢緞鋪、布店、客棧多聚于此。江西館、山陜館、府學宮、福音堂等建筑物也分布其中。鄖陽府古城北門街北門街 又稱“青年路”,起自“過風樓”,止于東大街交匯處,著名的“體育場”、“青年館”分布于此,下街頭兩邊的墻壁寬闊,多有壁報張貼。鄖陽府古城南角樓南角樓 又名魁星樓,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是人們登高賞景的觀賞樓,常有文人墨客聚會。鄖陽府古城府井(大井)府城內百姓素飲井水,井水清澈透明,馨香可口。明撫治沈暉曾撰寫《十井記》一文,記錄了古井開鑿的緣由及經過:“鄖在襄漢萬山中,古無井,民惟飲江水然,江去廓一里許,男女出汲,往返甚勞,況飲之者多生癭疾,民深以為患。國朝成化中,設行都司府衛(wèi),知府吳遠于府廨中鑿一井……城中人乃得井飲,至今賴之?!备缘谝豢诰劽?。鄖陽府古城三眼井三眼井以三井相通而稱奇。鄖陽府古城西關關門坎上世紀五十年代前鄖陽漢江流域的纖夫鄖陽府古城漢江西河碼頭西河碼頭 漢水自西向北流來,于西關頭折向東去,為鄖陽古城構成了一道護城天塹,這兒西通陜西,東接襄陽、武漢,常年都有上百船只???。漢水地標鎮(zhèn)江塔鎮(zhèn)江塔又名“極星塔”,取太極玄武之意,俗名雞心塔。它興于盛世毀于動亂,源于明代洪武年間,始建于明宣德一年(1426)。清康熙年間知府朱寀(音cai)復建,1966年文革初期被炸毀。鎮(zhèn)江塔左有天馬山,次有掛榜崖,下有龍滾灘。塔下的赤壁山也因明、清時期懸掛皇榜而被鄖人譽名“掛榜山”。楚莊王出征雕塑(鄖陽五峰莊王廟) 鄖陽歷史文化素以“巴俗、秦風、楚歌、豫音”特色聞名,府志中有 “鄖陽民風古樸、民多秦章,男子燒畬為田,女子揖麻為布,唯知務農好學,但信巫而不藥”之記載。 主要民間藝術有花鼓戲、鳳凰燈舞、代詩歌、曲劇、豫劇、二棚子戲、打鑼鼓等具有鄂豫陜渝四省邊沿地方風情特色的民間藝術,既有“孔子滄浪聽山民唱歌,屈原大夫長嘯《桔頌》,秦始皇東巡撫鄖陽撫歸,原杰三省都御使開疆置鄖”的皇家風范。鄖陽城區(qū)東郊漢江流域鄖陽境內共有大小河流766條,河流總長3351公里,主要河流有漢江、滔河、堵河、曲遠河和將軍河。漢江自陜西白河縣入境,流經鄖陽9個鄉(xiāng)鎮(zhèn)后進入丹江口市,將鄖陽分為南北兩部,境內全長136公里;堵河自房縣進入鄖陽葉大鄉(xiāng),從柳陂鎮(zhèn)匯入漢江,境內全長55公里;滔河從陜西商南入境,流經鄖陽3個鄉(xiāng)鎮(zhèn),在梅鋪注入丹江河,境內全長84公里;曲遠河發(fā)源于鄖陽區(qū),流域面積155平方公里,河流長度57公里,從青曲鎮(zhèn)匯入漢江;將軍河發(fā)源于鄖陽,流域面積555平方公里,河流長度55公里,從胡家營鎮(zhèn)匯入漢江。鄖陽漢江水面的行船鄖陽現(xiàn)有版土面積3863平方公里。東北部與河南省淅川縣相依,西南部與竹山縣毗連,西部與陜西省白河縣交界,西北部與鄖西縣相交,北部與陜西省商南縣相接,南部與分割出去的十堰市相依。古城被淹沒后,遷建城區(qū)位于漢江北岸,距省會武漢市535公里,現(xiàn)城區(qū)擴展至漢江南岸,距十堰市中心僅27公里。鄖陽江北城區(qū)鄖陽江北城區(qū)鄖陽江北城區(qū)鄖陽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鄖陽城區(qū)楊家山的鄖陽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51年。主要景點有:革命英雄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館、鄖陽歷史紀念館、楊獻珍紀念館、宮立章紀念廳、155級瞻仰臺階、瞻仰長廊、綠色園林、花卉等。在仿古碑亭長廊里,篆刻著二七大罷工領導之一的施洋烈士,鄖縣籍共產黨員、百色起義組織者、紅8軍政治部主任何世昌。陳列室29塊展板上詳記著丹江口、鄖縣、鄖西、房縣、竹山、竹溪等縣市革命斗爭史,是鄂西北地區(qū)史料最完備、囊括面最廣的革命史館。鄖陽革命烈士陵園1988年被湖北省政府批準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16年9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被列為國家級革命烈士紀念設施。江南長嶺濱江新城區(qū)2017年,在重點項目建設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上,鄖陽將重點推進中華水園(環(huán)鄖陽湖生態(tài)建設)、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環(huán)鄖陽湖林苗一體項目、石漠化綜合治理、城區(qū)垃圾處理、城中空地造林綠化、濱江庫岸綠化、農村環(huán)境綜合整治、水污染防治、綠美荊楚、景觀綠化及邊坡治理等25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3.74億元。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鄖陽將突出抓好漢十高鐵青山段、十巫高速鄖陽段、漢十高鐵十堰北站至鄖十高速鄖陽南公交專用通道、城關雙慶橋至楊溪公路改擴建工程、城關雙慶橋至大堰公路改擴建工程、鄖陽滄浪洲漢江大橋、柳五路、337省道楊溪至安陽新建工程、281省道南化至白浪改擴建工程、鄖十高速鄖陽北互通工程、446省道鄖陽漢江四橋新建工程、丹江口油坊坪至鄖陽長嶺公路、五峰至將軍河公路、城關至譚家灣一級路、劉洞鎮(zhèn)至白浪鎮(zhèn)改擴建工程、鄖陽島南湖路、開發(fā)區(qū)安陽路地下綜合管廊、滄浪大道地下綜合管廊等109個項目建設,年度計劃投資82.31億元。在現(xiàn)代服務業(yè)方面,鄖陽將著力推進鄖陽島、子胥湖、安陽湖(漢江)綠谷生態(tài)旅游體驗區(qū)、月亮湖生態(tài)農業(yè)觀光園、胭脂谷景區(qū)、濱江風情小街、電商產業(yè)物流園、鄖陽產業(yè)扶貧示范園、國際汽車貿易城三期、秀山元明生態(tài)示范園、玥瓏山生態(tài)旅游、青龍山國家地質公園二期、櫻桃溝旅游度假區(qū)等73個項目建設,年度計劃投資61.35億元。 在先進制造業(yè)上,鄖陽將重點推進大運新能源汽車、佳恒車間升級改造、華林杭蕭鋼構產業(yè)基地建設、萬潤新能源材料等45個項目建設,年度計劃投資22.45億元。 在農業(yè)水利上,鄖陽將重點實施環(huán)水有機農業(yè)示范區(qū)等44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8.49億元。 在社會事業(yè)方面,鄖陽將重點推進建設南水北調博物館、鄖陽府、市人民醫(yī)院濱江醫(yī)院、湖北醫(yī)藥學院長嶺校區(qū)、奧體公園、解放公園改擴建、生態(tài)濱江新區(qū)核心安置區(qū)、城關二小改擴建、民政福利中心、微電影小鎮(zhèn)、義務教育標準化、學前教育、梅鋪猿人遺址保護工程等42個項目建設,年度計劃投資56.54億元。 雨過天睛后的鄖陽開發(fā)中的鄖陽南岸濱江新區(qū)立交橋全貌鄖陽濱江新區(qū)天馬大道鄖陽江南濱江新區(qū)鄖陽南岸濱江新城區(qū)鄖陽自行車騎行專道在已有的鄖陽大道、天馬大道、滄浪大道及濱江大道等多條大道的基礎上,鄖陽目前致力于地方交通建設的重點是建成1個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的現(xiàn)代化港區(qū):鄖陽綜合港;新建2座跨江(河)大橋:鄖陽漢江四橋、葉大堵河大橋;建成3條省道:S280譚山至梅鋪段、S281南化至白浪段、S446西溝至葉大段;建成4個客運站:十堰濱江新區(qū)長嶺客運站、白桑高速客運站、柳陂客運站、鄖陽公交客運站;新建5條一級公路:鄖陽漢江三橋至張灣區(qū)工業(yè)新區(qū)一級公路,鄖陽漢江四橋至茅箭區(qū)鴛鴦(武當山機場)一級公路,鄖十高速鄖陽南互通至鄖陽漢江四橋一級公路,S337鄖十高速鄖陽北互通至安陽一級公路,武西高鐵十堰北站至鄖十高速鄖陽南互通一級公路;升級改造一條公路:將209國道鄖陽柳陂至張灣區(qū)凱旋大道段升級改造為一級公路。鄖陽城區(qū)漢江流域航拍圖鄖陽漢江一橋(索拉橋)鄖陽漢江大橋(二橋)于2008年9月開工建設的鄖陽漢江大橋(二橋),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補償替代項目,也是丹江口庫區(qū)的最長跨江大橋。大橋全長2102米,項目總投資2.55億元。鄖陽漢江大橋位于209國道線上,鄖陽城關旁,它飛跨漢江,溝通南北。處在長江最大支流漢水上游丹江口水庫回水變化段上。它的開通,徹底解決了鄖陽城區(qū)擴展的瓶頸,成為開發(fā)建設漢江南岸濱江新城區(qū)的坦途,同時使鄖陽與十堰交通、工業(yè)和商品流轉實現(xiàn)了無縫對接。鄖陽漢江大橋(二橋)夜景鄖陽滄浪洲漢江大橋(三橋/水相依攝影)。鄖陽漢江四橋將于2018年開建,位于鄖陽區(qū)青山鎮(zhèn)和安陽鎮(zhèn)之間,預計2019年完工。呼北、滬陜高速公路及出入匝道貫穿南岸新城區(qū)鄖陽境內環(huán)庫區(qū)公路鄖陽城區(qū)寬闊的沿江路鄖陽漢江江岸鄖陽漢江水景鄖陽金沙灣天然泳場鄖陽江岸景觀鄖陽外灘景觀鄖陽漢江岸邊的走廊鄖陽外灘夜景鄖陽漢江南岸的漁船鄖陽天馬崖下江面的漁民鄖陽漢江西河垂釣鄖陽漢江白鷺鄖陽漢江的晚霞鄖陽漢江水域回潮鄖陽漢江夜景鄖陽北岸景觀夜景鄖陽濱江公園景觀綠化子胥文化公園子胥湖生態(tài)新區(qū)沿江區(qū)域設為“鄖陽外灘”和“十公里文化旅游長廊”,是環(huán)鄖陽湖5A級景區(qū)和“綠美鄖陽”、“美麗鄖陽”建設的核心節(jié)點,以“鄖陽文化目錄”為底蘊,建設高品質的綠化及景觀工程。子胥湖內包括龍舟廣場、景觀綠化、拜水廣場、文化雕塑、圣火廣場、旱噴廣場、親水棧道、游步道、生態(tài)自行車道等。還在完善中的鄖陽子胥湖子胥湖汽車露營地(在建)即將在子胥湖生態(tài)核心區(qū)歡樂半島打造的鄖陽版袁家村文化旅游勝地鄖陽漢江碧水吻岸鄖陽南湖風光鄖陽仿古景觀橋國家5A級環(huán)鄖陽湖生態(tài)文化旅游區(qū)。官方網站2017年2月7日公布,國家林業(yè)局下發(fā)通知,同意建立鄖陽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鄖陽湖濕地公園經國家林業(yè)局組織專家實地考察,并于2016年12月進行了公示,最后正式批準為國家級濕地公園。鄖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1743.6公頃,即將建設的主要景點有:亭塔5處,公園房屋500平方米,水面橋墩2000米,碼頭3處,濕地公園四周設置圍欄并建鳥類標本、水陸野生動物標本及植物標本三個博物館。濕地是地球獨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與人類的生存、生活、繁衍、發(fā)展息息相關,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tài)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huán)境之一,它不僅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環(huán)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調節(jié)徑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調節(jié)氣候、控制土壤侵蝕、促淤造陸、美化環(huán)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統(tǒng)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譽為“地球之腎”。南岸解放軍青年林景區(qū)鄖陽恐龍蛋化石群地質公園鄖陽滄浪山國家森林公園鄖陽南岸新城郊區(qū)櫻桃溝入口櫻桃溝村位于鄖陽茶店鎮(zhèn)(濱江新區(qū)城郊,原名鷹臥溝村),史有“五丁於蜀道,武陵之桃源”之稱。這里最迷人的就是春季那漫山遍野的櫻桃花。三月份,整個村子在花團錦簇中層次分明,形成非常唯美的鄉(xiāng)村田園畫面。處處是景的櫻桃溝村以及熱情友善的村民讓人感受到世間的美好。鄖陽南岸新城郊區(qū)櫻桃溝櫻桃溝因漫山櫻桃樹得名,村莊散落于櫻桃樹之間。櫻桃樹遍布山坡上、小路邊、房前屋后,到處綴滿潔白勝雪的櫻桃花,散發(fā)出清秀誘人的芳香。復建的古鄖陽府學宮建筑群主體完工鄖陽明代府學宮是鄖陽文化的瑰寶,始建于600多年前的明洪武年,明成化十二年設府為府學,明清兩代多次重修??谷諔?zhàn)爭時期為國立湖北中學,湖北省聯(lián)合中學鄖陽分校,湖北省立第八高級中學,是鄖陽中學和漢江師范學院的前身,由此地開始,鄖陽的文脈枝開葉散。鄖陽府學宮分為文廟、鄖山書院、鄖陽考試院三個部分。復建的明代鄖陽府老街一角復建的鄖陽府古城建筑物復建中的鄖陽府城已初具規(guī)模,青磚雕梁、亭臺軒榭,處處散發(fā)著悠遠的古韻。近年來,鄖陽把挖掘鄖陽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和鄉(xiāng)村旅游開發(fā)結合,通過對歷史文化遺產資源整合,精心打造融合鄖陽多元文化特點,集明成化年間鄖陽府城建筑風格特征的歷史文化街區(qū),濃縮再現(xiàn)了一座氣韻悠遠、歷史文化厚重的古鄖陽府城。復建的明代鄖陽府街區(qū) 規(guī)劃有品質生活區(qū)、文化創(chuàng)意區(qū)、民俗特色區(qū)、養(yǎng)生度假區(qū)四大功能區(qū),占地61畝,37棟仿古建筑的復建鄖陽古城老街,融合鄖陽多元文化特點,以明成化年間鄖陽府城建筑風格,生動展現(xiàn)出厚重的歷史氣息,集生態(tài)自然景觀與民俗風情為一體的鄉(xiāng)村畫卷,圓一個記憶中關于“鄖陽”的夢。 柳陂月亮湖生態(tài)農業(yè)觀光園鄖陽仙女洞風景鄖陽龍吟峽旅游景區(qū)峭壁通道鄖陽九龍瀑自然風景區(qū)瀑布鄖陽馬臉河風景區(qū)瀑布鄖陽虎嘯灘自然景區(qū)鄖陽虎嘯灘自然景區(qū)紅葉鄖陽漢江綠谷鄖陽文化積淀深厚,內涵豐富。鄖陽出土的一億四千萬年前的恐龍蛋與恐龍蛋化石和240萬年前的“鄖縣人”頭蓋骨、75萬年前的“梅鋪猿人”等,都證明了鄖陽是生命起源、物種起源和人類起源的重要地域之一。地質考古和文物考古也同時證明了這片地域人類沒斷代,文化沒斷層,可謂“人類通史地域”和“百科全書地域”。鄖陽文化的構成:1、大河文化。目前,僅在鄖陽發(fā)現(xiàn)的文化遺址就有500多處,其中舊石器時期遺址有30處。 2、青銅文化。在鄖陽,夏商時代的文化遺址中有大量的陶器出土,青銅器從夏商到唐宋,形制齊全、文化完整、層次清晰、發(fā)展序列健全。 3、方國文化。鄖陽一帶在遠古時期是人類的居住區(qū),聚落密集,故而有諸多的氏族部落。 4、商埠文化。春秋時期水上運輸已成規(guī)模,出現(xiàn)大小商埠。南北朝時期商業(yè)空前發(fā)達,漢江的水上運輸進入空前繁榮時期。明成化十二年,鄖陽府設立,并實行撫治,鄖陽古城成為漢江上最大的商埠。 5、移民文化。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濮恭王李泰被流放徙居今天的鄖陽;宋末金初,明朝又有10萬流民落戶鄖陽;明成化年間,流放到鄖陽的移民高達15萬。 6、撫治文化。1476年,在鄖陽府建立撫治,轄鄖陽府、漢中府、西安府、南陽府、襄陽府、安陸府、荊州府等11州,共60余縣。有120位巡撫在鄖陽供職。撫治204年,是鄖陽發(fā)展的鼎峰輝煌時期。 鄖陽被許多專家學者稱為人類文化的發(fā)祥地,漢水文化的源頭,楚文化的濫觴。 鄖陽傳統(tǒng)文化舞龍燈鄖陽傳統(tǒng)文化鳳凰燈舞鄖陽傳統(tǒng)文化賽龍舟鄖陽文化公園的票友鄖陽廣場舞鄖陽子民,自古秉承“五常之性”,盡管剛柔緩急、好惡取舍有所不同,但美教化、移風俗,卻一直在祖先和子孫的血脈中產生、發(fā)展、積淀、傳承。古人未曉今日事,今人卻識古人心。引領社會向前的習俗,不斷在大眾土壤中發(fā)酵、創(chuàng)新。鄖陽美食文化以其豐富的地產和精妙的制作而構成美味特色。秦巴山區(qū)、漢江之濱的鄖陽是一片神奇的沃土,鄉(xiāng)土名吃種類繁多。胭脂米、鮑溝貢米、鄖陽紅薯粉條、大柳苞谷糝、鄖陽天麻、三黑雞等,流傳了五百余年舌尖上的鄖陽。央視上榜名吃 三合湯鄖陽三合湯因其起源于同治年間的鄖陽而得名,屬伊斯蘭教風味美食。三合湯是三種主要食品成分的組合,因此叫做“三合”,鄖陽流傳著幾句順口溜:“天下香客朝武當,必吃萬歷三合湯”,“鄖陽萬歷三合湯, 一頓不吃想的慌'。一碗正宗的三合湯中都含有當地農戶的紅薯粉,牛肉片以及碗中幾個小餃子。三合湯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屬鄖陽風味美食。鄖陽美食酸漿面 酸漿面是鄂西北重鎮(zhèn)鄖陽的傳統(tǒng)小吃,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因其勁利爽口、面白味美、酸辣開胃而膾炙人口。夏天食之能祛油膩助消化、消暑開胃;冬天食時多調些辣子油、胡椒粉,能開胃祛寒、增強食欲。 酸漿面的烹食有一套傳統(tǒng)的烹制方法。從清末至今,真正繼承和發(fā)揚了正宗鄖陽酸漿面風味的僅有四家:一是宣統(tǒng)年間開業(yè)的高家酸漿面館;二是民國時期的劉家酸漿面館;三是解放后的張狗娃酸漿面館;四是而今在鄂西北一代久負盛名的張師傅的徒弟彭記酸漿面館。 鄖陽名點烤餅 烤餅是鄖陽的傳統(tǒng)名點。傳說起源于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楚平王之子太子建看到別人吃燒餅,吃得津津有味,很想嘗一嘗。但又想到那些燒餅是在低爐灶內烘烤出來的,是“下人之食”,自己身為太子,吃了有失身份。一家燒餅鋪聽到風聲,便請木匠做了一個五條腿的木架,其中的四條腿把爐灶架得高出人頭,剩下的一條搭上潔白的毛巾。爐灶上覆鐵鍋,下面生火。做餅前,先用潔白的毛巾把手揩干凈,然后把做好的餅坯放在手背上,舉過頭頂,貼上鍋底烤熟,謂之高爐燒餅。太子建聽說它是這樣烤制出來的,便欣然品嘗。其他人看到這種別致的辦法做出的烤餅醇香撲鼻,也都爭相購買。高爐烤餅既不同于燒餅,也不同于炕餅,它色黃味香、外酥里泡,老少皆宜。熱的、冷的都好吃。正是由于高爐烤餅這種古老的制作方法和獨特的香味,深受廣大百姓喜愛,才使這一絕妙的食品流傳至今。鄖陽美味白羽烏雞 鄖陽白羽烏雞主要產區(qū)在漢江兩岸的20多個鄉(xiāng)鎮(zhèn)(場),地處東徑110°49′,北緯32°51′,境內海拔175-410米之間,山巒起伏,是防止傳染病的天然屏障。年平均氣溫16℃,無霜期220-250天,年日照總時數為2000小時左右,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之間,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少奇寒,夏少酷暑,山場遼闊,林木繁多,植被茂盛,適宜群眾養(yǎng)雞,多采取自由放牧,使其得到充分的活動,并獲得較多的青綠飼料、礦物質及蟲類等天然飼料。產區(qū)土壤以黃土、砂壤土為主。農作物以玉米、小麥、甘薯及水稻為主,間作套種豆類及芝麻等。烏雞的來源無據可考,據產區(qū)群眾反映,解放前當地農村已普遍飼養(yǎng)烏雞。由于過去山區(qū)缺醫(yī)少藥,群眾多用烏雞入藥治療疾病,因而十分珍惜。通過親友相傳,自繁自養(yǎng),長期選育,世代相傳,保存至今。鄖陽美味瓦塊魚 瓦塊魚是鄖陽最具特色的一道漢族名菜,因魚塊似土瓦而得名。相傳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瓦塊魚有清蒸、炸燴兩種吃法,風味各異。清蒸瓦塊魚魚色白、肉嫩,味鮮。焦炸灌汁瓦塊魚色黃。肉嫩,鮮美可口。都具有色、香、味、形均佳的特點。主料:青魚350克。輔料: 淀粉(玉米)75克。調料:豆瓣醬18克、白砂糖8克、醋8克、醬油15克、料酒8克、鹽10克、味精5克、姜5克、大蔥8克、大蒜(白皮)10克、植物油100克。鄖陽美味小吃網油砂 網油砂為鄖陽的一道高貴名菜,據說其始于北宋時的汴京,是當時皇親國戚盛宴上的佳品。 網油砂的用料和做法非??季?,它的里餡選用上好的紅豇豆,經大米煮、小火煨,剝殼去水用其泥。做一次用一年,不變色,不走味,一年四季清香四溢。它的膚面是潔白、無破綻的豬網油皮,將里餡卷成條狀,再涂以鮮雞蛋清加黃粉,經麻油溫炸,刀切成形,白糖撒面,再輔以青紅絲點綴,擺在盤里,像是一朵朵盛開的雪蓮,又似雪地上的點點梅花。 網油砂外層香脆,中層柔軟,吃到嘴里餡味醇甜。鄖陽糊辣湯糊辣湯是鄖陽獨有的一種經濟實惠的風味小吃。糊辣湯用料講究,佐料齊全。主要有:本地紅薯粉、面筋、山藥、黃花、木耳、海帶絲、牛肉丁等。佐料有:胡椒、丁香、肉桂、草果、西茴、辣椒粉等,混合碾碎備用。糊辣湯的做法是:先將主要用料煮熟,再用糖醬加色,并用洗面筋的水粉打黃,加入一口大鍋里煮,30分鐘左右即可。做好后的糊辣湯呈粉紅透明的糊狀,熱乎乎的,香氣撲鼻,味美可口,微辣而味長。喝糊辣湯加燒餅(或油條)是鄖陽人冬季最愛吃的早餐。它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容易消化。也是病人最好的營養(yǎng)滋補食物。鄖陽糊辣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由居住在青年路大井、人稱江二媽的辛天珍老人創(chuàng)獨門絕技,江家所做的糊辣湯在鄖陽老城最為正宗。鄖陽傳統(tǒng)釀造老黃酒近年來鄖陽移民將老黃酒帶到武昌、嘉魚、漢陽、京山、宜城等地,當地人品嘗后,無不叫佳,爭先學制黃酒。鄖陽老黃酒制作不難,家庭主婦,人人會制,但在制曲配料、釀酒方面均有一套世襲相傳的獨特技藝,制作黃酒曲的主要原料是全麥面,或麩皮及花色草。制作方法是采夏伏天新鮮花色草,凈水浸光至發(fā)粘后將草揮出,用浸過花色草的水拌料,以能捏合為宜,將料放入模子內壓成磚塊狀,俗稱“踩曲”。將做好的曲塊覆蓋發(fā)酵至散酒香味,取出晾干即成。黃酒曲以存放時間越長越好。釀酒原料有糯米、糯粟米、玉米等,以糯米為佳。因拌曲方式不同,分過曲酒、混曲酒兩種。其作法:取糯米少量,將其蒸熟,夏天晾冷拌曲,冬天趁熱拌曲,拌曲前先將磚曲砸碎放入凈水中浸泡數小時,過濾后用曲水拌料,涼甕,封口,半月后開甕,酒香撲鼻,即成黃酒。黃酒一年四季均可釀制,以農歷9月9日隔年的臘水釀制為最佳。清同治《鄖陽志》記載:“凡釀酒家家必取臘水為之,經歷不壞?!?br>鄖陽,正在開足馬力前行!在此借用本篇回復中的一首詩,以慰對古老鄖陽的思念。天地風水輪流轉,撤縣設區(qū)又變遷。三十年后君再看,只有鄖陽無十堰。后記:我的高中同學“水相依”看見此美篇后,在微信群里說:”張張老照片喚醒了腦海里沉睡的鄖陽,我記憶猶新,仿佛身臨其境,老鄖陽城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大南門、小南門、南門街、北門坡、青年路、中卡子、察院巷子、新街兒、十字街兒、西寺巷子、三眼井兒、娘娘廟 ……兒時到處玩耍嬉戲無所顧忌,夏天上小南門城墻看大河漲水,端午節(jié)到鄧家灣看劃龍船放鴨子,印象深刻的是西河趴碼頭卸貨原始纖夫人工拉上岸,進步到后來把纜繩栓到大鐵輪子上人工轉動牽拉上岸。社會進步,時代發(fā)展,身為鄖陽人親歷見證鄖陽解放后的變化,倍感親切。十分懷念鄖陽老城那片天——藍天白云和四合院。”而我能記起并且終身難以忘懷的,就是我媽做的水花面頁、面魚子和炒的蘿卜繭,最高級的就是糊辣湯了。至今仍然是我喜歡的食物。作者:姓王,名在斌,字孞壬,號竹隱散人(部分圖片采自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