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8年,宰相李石上朝被刺,身邊的侍從見此,全部逃走。刺客一次未得手,又下手二次,一把利刃就迎著他砍來。李石僥幸逃過后,發(fā)誓再也不會回朝廷當官???年后,李石又再一次回到朝中。
李石雖然貴為宰相,可他也是一個“膽小”之人,在面對宦官時,只能認慫辭官離職。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來,唐文宗在位的時候,朝中宦官勢力過大,他想拿回屬于自己的政權(quán)。太過于著急的他,和身邊的親信商量之后,決定把宦官的都殺了。 此后,唐文宗開始讓宰相李訓暗中進行招兵買馬,集中訓練一批隊伍。835年的時候,唐文宗覺得蓄謀已久,是時候?qū)鹿傧率帧?br> 本以為可以順利進行,誰料,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韓約露出破綻,讓宦官仇士良發(fā)現(xiàn)他自己身后埋伏了大量的士兵。 仇士良知道后,也派遣了軍隊來對戰(zhàn)。兩軍多番對峙后,唐文宗的軍隊被徹底打敗,他還被仇士良挾持。 然而,仇士良并沒有放過唐文宗,而是把他軟禁起來。 在那之后,宦官更加肆無忌憚,連朝廷中的宰相都沒有說話的權(quán)利,宦官叫他們做什么,宰相就得去發(fā)布相關(guān)的文書。 宰相李石得知后,受不了宦官這樣的制度。畢竟,唐文宗未被軟禁的時候,他上書皇上的建議,都會被采納。 如今,要他做一個只會發(fā)布文書,而不能說出心中所想,李石又怎么會愿意呢。 于是,李石不忌憚宦官的權(quán)利,公然與仇士良等人討論朝廷的綱紀,暗示宦官應(yīng)該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越級。 主要是,李石出生唐朝宗室,又是進士出身,想來,仇士良也不敢對他做出什么過分的事情。 但是,言語激怒了一個人的時候,往往能做出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 李石的一番話,激起了仇士良的憤怒。仇士良想起,唐文宗都未敢對他說那樣的話,李石一個宰相,竟敢批評自己,他咽不下那口氣。于是,他專心謀劃了一場刺殺。 對于報仇,仇士良不敢太明目張膽,李石的勢力還是不容小覷,于是乎,他打探清楚李石上朝的必經(jīng)之路。 后來,李石上早朝的時候,去到一半路,突然被箭射傷,身邊的侍從看見后,不知道敵人躲在哪里攻擊,為了性命著想,紛紛逃走。 李石所騎的馬也受到了不小的驚嚇,他連忙拉著馬回頭,直奔自己的府中去。 他以為回到府中就會安全了,誰知,殺手知道沒有完成任務(wù),回去也不好交代。等李石經(jīng)過街巷之門時,再一次對他下毒手。 好在,殺手失誤,砍傷了馬尾,李石在不幸中撿回了一條性命。 宰相遭到遇害,鬧得滿城風雨,傳到唐文宗耳中時,他急忙派中使去詢問李石傷勢,還賜了一些藥給他,還有30多個護衛(wèi)。 即便這樣,也安撫不了李石受傷的心。李石知道是誰對他下的手,但唐文宗都沒有下令調(diào)查,他怎敢再惹怒仇士良。 為了保命,李石多次上書請辭。唐文宗曾想挽留,但看在李石去意已決,只好同意,把他改任為荊南節(jié)度使。 但好景不長,唐文宗受宦官控制,長期壓抑,最后郁郁而終。 后來,唐武宗即位,打擊宦官勢力,還把李石召回宮,封他為檢校右仆射。 唐武宗討伐昭義節(jié)度使劉稹的時候,得知李石熟悉那邊的地形,便要他隨同出征。 誰知,一番周折后,將領(lǐng)王逢請求支援,李石只得帶兵前去增援。 可是,李石的庫存不足,無法賞賜士兵。加上將領(lǐng)那邊的催促,引起了士兵的不滿,他們趁機作亂,趕走李石。為此,他不得不離開。 李石空有抱負,可他卻無力改變當時的情況。 宦官勢力膨脹,掌握兵權(quán),即便是皇上,也會被他們控制。 李石站出來替唐文宗講話,卻慘遭宦官下毒手。 萬幸,唐武宗在位的時候,沒有再走唐文宗的老路,把權(quán)利依托給宦官。越是亂局的時候,哪怕希望渺茫,也還是得在跌跌撞撞中前行,尋找新機。 然而,唐武宗在位的六年,好不容易使唐朝有了一些起色,奈何他英年早逝,明朝的王夫之曾感嘆:“武宗不夭,德裕不竄,唐其可以復興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