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是我國劉氏分布較多的地方之一。據(jù)統(tǒng)計,劉姓是該省第4大姓。 四川劉氏歷史悠久,當(dāng)年中山劉氏的最著名支派三國蜀漢劉氏,就是在四川地區(qū)建立起蜀漢王朝。但在漢魏以后、近代以前這段歷史上時期內(nèi),就宗族興旺和人才發(fā) 展來看,四川劉氏相對弱于他省。近代以后,四川劉氏整體崛起,大盛于世。因而孕育了劉伯承、劉湘、劉文輝、劉伯堅等大批叱咤風(fēng)云的名人。 今日的四川劉氏,土著較少,大部分是在明清時期的'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中從湖南、湖北、廣東等省遷來的。 四川富平劉氏: 四川富平劉氏形成于清代,來自福建,以劉琳為開基始祖。 本支劉氏開基始祖劉琳,原籍福建武平,清初由武平遷四川富順縣,是福建五忠八賢劉氏派子孫。 富平劉氏到近代,因產(chǎn)生了一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劉光第而聞名中外。劉光第,號裴村,是富平劉氏開基始祖劉琳的五世孫。 四川平昌劉氏: 平昌劉氏形成于清朝,原籍江西省灌州郡青華山,在'湖廣填四川'的移民運動中于清乾隆年間遷來四川。始祖經(jīng)商為業(yè),輾轉(zhuǎn)求生,后來定居在大巴山南麓的巴州 趙家園(今四川平昌縣境內(nèi))。 平昌劉氏因出了一位紅色將軍而聞名于世。 大約在公元1875年,劉氏遠祖劉芳言和弟弟劉芳遠又從巴州趙家園攜妻挈子回老家,途經(jīng)平昌城南九十華里的龍崗寺附近時,遭土匪推動。被搶*劫一空之后,劉 芳言只好率家人返回趙家園安居。他生了4個兒子:劉奇爵、劉奇祿、劉奇高、劉奇升。其中,老大劉奇爵又遷居龍崗寺立業(yè),經(jīng)經(jīng)營雜貨為生。 劉奇爵的子孫輩有個劉貴顯。劉貴顯,字尊山,號天一,曾讀過么塾,但沒有考取功名。他為人正直,待人誠厚,他的夫人茍繼顯,也是一位心地善良,勤勞樸實的 婦女。他們的兒子,就是一代名將劉伯堅。 劉伯堅(1895--1935年),原名劉永福,后改名劉永錮,又名劉鑄,學(xué)名劉伯堅。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xué),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3年 赴蘇聯(lián)學(xué)習(xí)。1926年回國后,任西北軍馮玉祥部國民聯(lián)軍政治部副主任。大革命失敗后再去蘇聯(lián),入伏龍芝軍事學(xué)院學(xué)習(xí)。1930年回國去江西中央革命根據(jù) 地,次年當(dāng)選為中華全國蘇維埃共和國政府執(zhí)行委員。曾領(lǐng)導(dǎo)寧都起義,任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五軍政治部主任。1934年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他留在贛南堅持對國 民黨的斗爭,并任江西軍區(qū)政治部主任。1935年在與國民黨作戰(zhàn)中負傷被捕,同年英勇就義,享年41歲。江西大余縣金蓮山現(xiàn)有劉伯堅烈士陵墓。 劉伯堅夫人王叔振,也是一位名列《中共黨史人物傳》的優(yōu)秀人物。劉伯堅與王叔振共生有個兒子:劉虎生、劉豹生、劉熊生。 四川墊江劉氏: 四川墊江劉氏是江西水部劉氏的分支,該劉氏形成于清朝,遷自湖南,以劉承才為本族入川開基始祖,以江西水部劉氏始祖劉德言為族譜第一世祖。 據(jù)1995年(上湘劉氏四川省墊江縣界尺場白巖寨支派)《劉氏族譜》(九修)記載,墊江劉氏屬于劉姓中的長沙劉氏大宗南派,是安成思侯劉蒼的后裔。源出廣 平,始祖劉德言在五代時始遷江西安成(今江西安福),他的兒子劉稅從安成遷安成叢桂,;四世祖劉常,又從叢桂遷廬陵水口,五世祖劉公初,再由水口遷江背中 洲。十八世祖劉宣,本名劉瑄,字心達,號紫云,在明成祖永樂二年甲申(1404年)又從江西廬陵江背中洲移民湖南,落籍上湘托上竇溪(今湖南湘鄉(xiāng)),后裔 形成上湘竇溪劉氏。 入湘始祖劉宣生1子劉忠祥,劉忠祥生1子劉志高。劉志高生3子:劉洪、劉江、劉仁。劉洪生2子:劉思琥、劉思瑞。劉思琥生4子:劉楚金、劉楚玉、劉楚堯、 劉楚舜。劉楚堯生2子:劉大忠、劉大義。劉大義生2子:劉顯宦、劉顯宿。劉顯宦生6子:劉文臣、劉文質(zhì)、劉文明、劉文元、劉文星、劉文旦。劉文星生8子:劉養(yǎng)璞、劉養(yǎng)恂、劉養(yǎng)恢、劉養(yǎng)恒、劉養(yǎng)怡、劉養(yǎng)*(忄 舀)、劉養(yǎng)登、劉養(yǎng)悌。劉養(yǎng)*(忄 舀),字葵若,生于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死于乾隆十三 年(1748年),與夫人彭氏同葬上湘托上呂家塘老屋灣宅后。他生有5子:劉承仁、劉承智、劉承舉、劉承才、劉承振。 墊江劉氏入川開基始祖劉承才,是上湘劉氏開基始祖劉宣的第十一世孫,江西始祖劉德言的第二十八世孫。因空境貧苦,生計困難,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左 右,劉承才兄弟3人一同入川經(jīng)商。后來,劉氏兄弟一人遷居四川江津落戶,一人返回湖南上湘托上呂家塘,而劉承才則率妻子家人留居四川,落籍墊江縣界尺場白 巖寨洪家?guī)X杠坎下鳳凰嘴右側(cè)彈花匠灣。劉承才去世后葬在洪家?guī)X杠山下,至今墳?zāi)躬q存。 劉承才生有6子:劉士泰、劉士泉、劉士賢、劉士秦、劉士音。其中,長子劉士泰一支和第五子劉士秦一支都留居界尺白巖寨;第四子劉士賢則由由白巖寨遷居同縣 沈家場龍?zhí)翂紊蠟?;第六子劉士音相傳遷往高安區(qū)沙河鄉(xiāng)由尾村;劉士泉、劉士錦的情況則不詳。 劉士泰、劉士賢、劉士秦兄弟的后裔,分別構(gòu)成墊江界尺劉氏的第一房、第四房和第五房共3大支系。 墊江界尺劉氏自開基始祖劉承才入川以后,族人以農(nóng)業(yè)加經(jīng)商為主,家族興旺發(fā)達,早在清代就是當(dāng)?shù)赜忻母患邑旈y。民國時期,墊江劉氏有劉永鈿,曾任四川鹽 源縣(今四川涼山彞族自治區(qū))縣長;劉漢陽,黃浦軍校重慶分校畢業(yè),曾在劉湘手下任師長,后以行醫(yī)為業(yè);劉世烈,民國時期國家著名愛國藍球運動員,曾在 1941年中日藍球賽上代表中國隊大挫日本隊,為國爭光。據(jù)統(tǒng)計,該族現(xiàn)已發(fā)展到劉承才的第12代,本支初祖劉德言的第39代,有人口1177人。其中, 僅第35--37代,就有大專以上19人,中專生20,國家干部和工人75人。墊江劉氏族人主要分布在墊江縣界尺、沈家場、嚴(yán)家鎮(zhèn)等地,也有部分族人遷居 四川各縣和貴州、內(nèi)蒙、新疆等外省。 墊江界尺劉氏以'彭城堂'為堂號,一直沿用上湘劉氏的字派。從劉德言第十九世'宗'字派開始,使用如下20字的五言派詩:'宗志洪思楚,大顯文養(yǎng)承。士伯 庠開遠,永世萬代興'。乾隆元年七修譜時,又訂立28字七言派詩一首如下:'慶衍華簪遺澤長,弘蒸燕翼仰名揚?;秘д窦衣暿?,奕*(礻 翼)云礽姓字 香。' 附墊江劉氏世系表: 1劉德言……→18劉瑄……→28劉承才→29劉士泰→30劉伯綬→31劉庠灝→32劉開祿→33劉任遠→34劉永苑→35劉世林→36劉萬國→37劉代 文→38劉淼 四川榮昌縣羅漢橋劉氏(客家劉氏): 榮昌劉氏屬于中山劉氏大宗,形成于清朝,遷自廣東,以有慶公為開基始祖。 據(jù)彭俊修先生提供的民國三十年劉棟臣主修四川榮昌敦睦堂《劉氏歷代族譜》記載,榮昌劉氏是中山劉氏大宗中的客家劉氏分支。開基始祖有慶公,是客家近代肇基 始祖開七公的第14世孫。族譜所載自開七公到榮昌始祖有慶公的傳遞世系如下: 1開七公→2廣傳公→3巨源公→4宗遠公→5貌梧公→6福公→7榮公→8應(yīng)紀(jì)公→9法越公→10子厚公→11勝元公→12繼舜公→13登祚公→14有慶 公。 榮昌羅漢橋入川開基始祖有慶公(1668--1744年),原籍廣東長樂縣潭溪,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從廣東遷入 四川,落籍四川榮昌縣羅漢橋。有慶公去世后葬于榮昌古橋里梁橋椏。他的后代世代居住于此,形成榮昌羅漢橋劉氏。 榮昌劉氏后裔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族人除榮昌外,還分布在四川隆晶、瀘州、永川等縣。現(xiàn)已傳到開基始祖有慶公的第12代,全族人口約3000人。 榮昌劉氏堂號為'敦睦堂'。自開基始祖'有'字派有慶公開始,該支劉氏使用如下40字的四言派詩:'有俊賢士,昌邦定國。佐君作相,獻道陳策。遠肇熙康, 功崇纘述。芳騰奕世,天啟明德。紹建宏化,永承福澤。' 附榮昌劉氏世系: 1劉有慶→2劉俊肖→3劉賢壅→4劉大勛→5劉昌宗→6劉邦瓚→7劉定新→8劉國壽→9劉佐?!?0劉君財→11劉作?!?2劉相波。 四川省寧南縣西瑤鄉(xiāng)劉家灣劉氏: 據(jù)四川福鑫宗親介紹:劉家灣劉氏屬開七公妣馬氏之后,1800年以前居于云南省曲靖市柳樹桃灣劉家水井,有祖劉興貴,劉興國,劉興榮三人。其中劉家灣劉氏 為興國公派下,興貴公和興榮公可能仍居于云南省曲靖管轄柳樹桃灣劉家水井.祖興國公1800年左右由上址遷至四川省劍南道寧遠府會理州管轄洼烏場小地名劉家灣居住(現(xiàn)址為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西瑤鄉(xiāng)大水溝村),自興國公開始,本族已經(jīng)傳下9代。 字輩為:興正發(fā)有國,順應(yīng)福得貴(其中'興正發(fā)有國'可以確定為曲靖帶來的,故應(yīng)于興榮公和興貴公派下的字輩相同)。 重慶市云陽縣劉氏: 據(jù)劉綱舉宗親介紹:根據(jù)本族族譜記載,先祖原籍湖北荊州府江陵縣、公安縣一帶,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間從荊州府遷往原四川省(川東)現(xiàn)重慶云陽縣定居,形成 云陽劉氏。本族的非名有:“天朝永治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