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自媒體/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圖/ 中貿圣佳古籍善本的收藏,近來尤受關注。在剛結束的嘉德2023春拍中,汲古閣影宋抄本《古文苑》九卷三冊,以4600萬成交,成為有史以來最貴明版古籍,引發(fā)熱議。所謂“斯文在玆”,亙古以來,古籍善本即是宮廷亦或文人最重要的收藏門類之一。以宮廷藏書而言,如周“守藏室”、漢“天祿閣”、唐“弘文館”、宋“崇文院”、明“文淵閣”、清“四庫七閣”等,卷帙浩繁,囊括古今。而文人藏書則如毛晉“汲古閣”、范欽“天一閣”、黃丕烈“百宋一廛”、陸心源“皕宋樓”等,亦是縹緗美備,珍槧滿架。去年,為彰顯民族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明,賡續(xù)文脈,作為重大文化工程“中國國家版本館”的建設落成,以版本為載體,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亦被稱為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此亦可見“古籍善本”于國家、民族意義之重。而在文化日益繁榮的“新時代”,“古籍典藏”亦將在諸多收藏門類中,脫穎而出,煥發(fā)新機。古籍善本,分原刻本、翻刻本、影刻本、寫刻本、套色本、抄本等多種版本。“版本”與“板本”,大意相同。宋代葉夢得《石林燕語》有言“世既一以板本為正,而藏本日亡,其訛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奔词顷P于“版本”的學術、文獻重要價值。而“善本”則廣義指具有文獻價值或文物價值的古籍。目前而言,古籍善本的收藏,以宋元刻本、天祿琳瑯最為難得,亦倍受藏家寶存。其中,“宋元刻本”因年代久遠,存世鮮少,又不乏稀見本或孤本,且多經名家遞藏或題跋等,舊時更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之說,文獻、學術、藝術、文物等價值均是不可估量。而天祿琳瑯則是清代皇室典藏珍籍的代稱,所藏各類“宋元名刊、內府刻本”等,可謂瑯嬛秘笈,丹菡翠蘊,亦無疑是清宮最菁華的藏書,價值亦是不言而喻。此次,中貿圣佳2023春拍,幸而征得“海內外孤本 宋版《活人事證方》”、“宋刻本 《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六至三十七”以及“天祿琳瑯《宋名臣言行錄》”、“天祿琳瑯目外書《文選類林》”,玉楮流芳,件件稀珍,前二宋刻,都為福建刻本,后二則天祿琳瑯,皆屬重器,幾乎代表著古籍收藏的“天花板”,令人尤是期待。事實上中貿圣佳在古籍門類的耕耘,備受業(yè)界贊譽。其古籍部門成立于2016年,短短數年間,成績斐然,以“天祿琳瑯”為例,累已經手近二十部,而自九十年代有古籍拍賣以來,國內現(xiàn)身各大拍場的天祿琳瑯舊藏僅有36部而已。 ▼ Lot 653 海內外孤本 宋版《活人事證方》 南宋建安余恭禮宅刻本 1冊 黃麻紙 蝴蝶裝 26.2×16.2cm 鈐?。?/span>吉田氏藏,稱意館藏書記,伊澤氏酌源堂圖書記,芳櫻書院,淳化館主珍藏,譚騊,陳大海外搜奇印記,周暹,鄺兆鴻
著錄: 1.森立之、澀江全善《經籍訪古志》補遺。 2.楊守敬《留珍譜初編》。 3.傅增湘《藏園訂補郘亭知見書目》卷八子部醫(yī)家P568。 4.莫伯冀《五十萬卷樓藏書目錄初編》卷十P478。 5.莫伯冀《五十萬卷樓群書跋文》子部一P313。 《活人事證方》,又稱《活人事證藥方》,為南宋儒醫(yī)劉信甫編著的方書類中醫(yī)文獻,并由當時的醫(yī)官葉棠伯作序,成書于南宋嘉定九年(1216)。劉信甫,南宋時期醫(yī)家,自號桃溪居士,桃溪(今福建龍巖)人。先習儒,后改攻醫(yī)學。以其技游醫(yī)四方,另撰有《活人事證方后集》二十卷、《新編類要圖注本草》四十二卷。“既而思之,囊有妙劑,僅可以濟一隅,曷若鳩千金之秘方,足以惠天下之為博也”。為更好的懸壺濟世,劉信甫將臨證用藥取效及秘傳方隨手抄錄,并總結臨證心得體驗集成部帙,稱“先原其病候,次引事以證之,使用者無疑,服者必效”、“每方各有事件引證,皆可取信于人”,并以此廣為傳布,濟世活人,故名。全書共分諸風、諸氣、傷寒、虛勞、補益、婦人、脾胃、水腫、瀉痢等二十門,每門一卷,卷首簡述病因病機并例舉病例,然后列方。共載方五百余首,計二十卷。全書首列總目,繼列分目。分目以歌訣形式,每旬一方及其主證。后記藥性相反歌、六陳歌、十八反歌等,并載草木部、金石部、禽獸部共一百二十四種中藥的性味主治。國內僅存此書日本抄本,現(xiàn)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日本尚存據此書南宋建安余氏刻本的影抄本。而本拍品即為南宋建安余氏刻本,存一冊,黃麻紙,蝴蝶裝,是海內外孤本,含卷首總目、著者牌記、序言、刻書牌記、目錄、歌訣、藥性解說等。三處牌記甚為詳細敘述了編著緣由、刊刻目的、目錄、體例等,在宋版書中亦屬少見,而書品亦保存良好,著錄詳盡,極具收藏價值。是書為早年流傳至東瀛之中土佚書 ,清末楊守敬在日本訪書時發(fā)現(xiàn),后由國人購歸。書中“薏苡人”“郁李人”等,“人”字不作“仁”,與傳世的宋代醫(yī)書相符。全書刻印精湛,字風冷峻,為南宋“建安本”典型,無論是文物價值或版本、醫(yī)藥等價值,均彌足珍貴。收藏印亦是累累,上有“吉田氏藏”“稱意館藏書記”“伊澤氏酌源堂圖書記”“芳櫻書院”“淳化館主珍藏”“譚騊”“陳大海外搜奇印記”“周暹”“鄺兆鴻”等鈐印,著錄于楊守敬《留珍譜初編》、傅增湘《藏園訂補郘亭知見書目》、莫伯冀《五十萬卷樓藏書目錄初編》等,民國期間曾經著名藏書家周叔弢、莫伯驥等人遞藏。其一牌記“建安余恭禮宅刻梓”,知為南宋建安余恭禮宅刻本,此牌記或應為存世孤證。南宋時期,建陽為全國三大印刷中心之一,享有“圖書之府”“建本之鄉(xiāng)”美譽,建陽雕版刻印書籍“建本”亦與“浙本”“蜀本”齊名,流行甚廣。在“建本”研究中,可見“建安、建寧、麻沙、富沙、東陽、閩建、建邑、潭陽、潭邑”等刊刻地名,又以“建安”尤為建陽歷代刻書家所常用。方彥壽《宋代“建本”地名考釋》指出,冠以“建安”之名的刻本,實際刊刻地實為“建陽”。究其緣由,蓋因古代福建建制的改變,而書坊依照習慣,沿用古建安或建安郡名。“建安余氏”是中國古代著名坊肆刻書家族,由北宋(960-1127)至明代(1368-1644),累世從事雕版印刷事業(yè)。清人葉德輝《書林清話》有言“夫宋刻書之藏,首推閩中,而閩中尤以建安為最,而建安尤以余氏為最?!倍喙ФY為嘉定年間刻書名家,與“余仁仲、余唐卿”等稱“諸余”,以經營刻書為業(yè)傳予子孫。葉德輝《書林清話》亦載“宋時有建安余恭禮宅,于嘉定九年刻《活人事證方》二十卷”。[1] “始于宋代……大亨公生繼祖、同祖公,次同祖公宣廣西安撫使,任滿致政而歸,欲囗山泉禽魚之樂,以養(yǎng)高年。繼崇政,蹈書林,見其真山真水之勝概,又為圣賢過化之邦,于是遂家焉。入書林之始祖也?!薄稌钟嗍献谧V序》傳世的宋刻本中以余仁仲萬卷堂最有名,刻有《春秋公羊經傳解詁》、《尚書精義》、《禮記》等。又有勤有堂,為余靖安經營,以宋理宗時有余文興,其人號勤有居士之故。方彥壽《增訂建陽刻書史》亦考證,根據《余氏總譜志》,建陽令余青八子分居各處,而《書林余氏宗譜序》僅記載其中一支譜系(即勤有堂余文興一脈),其余支脈因戰(zhàn)亂等則記載簡略,以致清代修譜時,已難考察繁衍情況。因此,可能造成余恭禮、余仁仲、余唐卿等諸人事跡在《書林余氏宗譜序》中不見記載。楊守敬以長于考證著名于世,是一位集輿地、金石、書法、泉幣、藏書以及碑版目錄學之大成于一身的大學者。光緒六年(1880),楊守敬應駐日公使何如璋的邀請,以隨員身份,出使日本,并負責館內文化事務。彼時,日本正值明治維新,提倡新學,摒棄舊學,諸多珍貴古典漢籍隨意散出。借此良機,楊守敬得以購進大量國內早已散佚的古籍善本。在《日本訪書志·緣起》中,楊守敬亦言“日本維新之際,頗欲廢漢學,故家舊藏,幾于論斤估值。爾時販鬻我土者不下數千萬卷?!逼溆指鶕@些宋元秘本樣張刻版著成《留珍譜》,開古籍記錄并留影之創(chuàng)舉。而關于醫(yī)學典籍的??焙涂加?,楊守敬尤為警惕,并言“校訂之學,以醫(yī)籍為最要,一字訛謬,充其量可以殺人,而后知精醫(yī)術者,仍從一字一句做起?!?/span>[2] 其余遞藏者,亦是名家。莫伯驥(1878-1958),字天一,廣東東莞人,著名藏書家。其藏書最多時達五十多萬卷,自稱“五十萬卷藏書樓主”。藏書之富,版本之精,為當時羊城諸書樓之冠。容肇祖《五十萬卷樓群書跋文序》中,曾言“先生與援庵師(案指陳垣先生)早有三同之目:一同為案首秀才,二同習西洋醫(yī)學,三則同精國學也?!?/span>周叔弢(1891-1984),原名暹,字叔弢,以字為行,著名藏書家、文物鑒藏家、民族工商業(yè)者。出身官宦書香之家,畢生搜羅善本古籍達4萬余冊。其亦精???,傅增湘贊言“若吾叔弢者,既如任肪之多藏異本,復兼子才之善思誤書,墨莊藝圃之中英絕領袖者,非子而誰屬耶?”考部分鑒藏印,其中“吉田氏藏”(應作“吉氏家藏”)、稱意館藏書記”為日本醫(yī)學家吉田宗恂(1558-1610),藏書之所曰稱意館,好藏書,身后大部分漢籍歸多紀家醫(yī)學館。“伊澤氏酌源堂圖書記,芳櫻書院”則應為伊澤蘭軒(1777-1819)藏書印。富有醫(yī)學典籍藏書,如宋版《諸病源候論》等。據此鈐印,亦可探實中日書籍交流史、中日醫(yī)學交流史。而“陳大海外搜奇印記”,考安徽大學藏“說文解字十五卷,標目一卷”(日本文政九年刻本),鈐有“陳大海外搜書寶藏印”。另考周叔弢舊藏《自警編五卷》,亦鈐“陳大海外搜奇印記”。五倫拍賣2021春拍“LOT8 紺紙金字《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百卅四全帙”日本平安時代寫經,卷中鈐印“鈐?。宏惔蠛M馑哑嬗∮洠ò祝?、明遠鑒定(朱)、寶拙庵藏(白)、泉石粼粼居圖書(朱)”。故結合可揣知,此“陳大海外搜奇印記”或為陳明遠(?—1920),字哲父,浙江海鹽人,廩貢生,以道員候補廣東,曾隨徐曾祖、黎庶昌兩使充日本使館參贊六年,又督辦黔南礦務。工詩文,學顏真卿,結體近吳退樓,后改宗北魏。《境外浙江舊志存藏現(xiàn)況研究》載,陳明遠作為駐日參贊時,曾將《墨花吟館輯志圖記》攜往日本,分贈海東朋好,并征題詠。當請日本石川君鴻齋繪輯志圖四,乞中外同人題詞,得十余家。而其與楊守敬同時期在日本使館任職,又皆好詩文書法、典籍收藏等,故存在交集合乎情理,亦因空間便利,海外搜書,所獲諸多。李國慶編著 《弢翁藏書題跋 年譜 增訂本》P210是書作序者葉棠伯曾任從政郎并新監(jiān)行在惠民和劑局?!盎菝窈蛣┚帧睘樗未幨聶C構,后世或稱之為官藥局,具有權威。而葉棠伯序中盛贊劉信甫,亦言此書為千金秘方,足以惠天下。“桃溪居士劉君信父,本儒家者流,履擯名場,而壯志弗就。乃斂活國之手。而為活人之謀。既而思之。囊有妙劑。僅可以濟一隅。曷若鳩千金之秘方。足以惠天下之為博也?!薄~棠伯序言此亦可見此《活人事證方》,具有甚高的醫(yī)學價值。尤是作者在每方后詳列了主治證,同時還具體說明了有關藥物的炮制法和藥劑的修制法,不但在理論上具有參考意義,而且便于臨床上實踐操作。而《活人事證藥方》中有一些較有價值的方藥,如取痔用砒、礬、草烏、蝎梢等外治,亦是歷史上較早的枯痔療法。及今前后歷時約八百年,仍舊臨床價值。同時,《活人事證藥方》中的歌訣,具有“類文學”形式,其中也有一些作品文學性較為明顯,可以歸為詩歌,具有一定的文學審美價值,可補《唐五代詩歌》之闕,亦可視作中醫(yī)文學作品。而劉信甫“儒而為醫(yī)”,從“活國之手”轉為“活人之謀”,其普濟蒼生的醫(yī)者仁心,將“活人”與“活天下”并重,對于彼時社會階層的貴賤觀念改變的人文現(xiàn)象,亦有直接參考意義。[3]近日,“海內外孤本 宋版《活人事證方》暨天祿琳瑯 足本《宋名臣言行錄》專家研討會”亦順利舉行。與會專家分別為李致忠(中國古籍版本學界泰斗、曾任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主任)、翁連溪(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中國古籍保護協(xié)會古籍鑒定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辛德勇(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古地理與古文獻研究中心主任)、趙前(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研究館員、高級咨詢館員)、羅時進(蘇州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劉薔(清華大學科技史暨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文學博士)、金程宇(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鴻壽(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藥信息研究所/圖書館古籍資源研究室主任)。專家合影:左起任國輝、薛世清、李鴻濤、辛德勇、李致忠、翁連溪、趙前、劉薔、金程宇,場外專家:羅時進 此宋版《活人事證藥方》,南宋建安余氏刻本,海內外孤本,而“建安余恭禮宅刻梓”牌記,亦應為存世孤證。存世宋版中醫(yī)古籍只有十余種,此為其一,及今歷時約八百年,仍舊臨床價值,所錄歌訣亦可補《唐五代詩歌》之闕,并可視為中醫(yī)文學作品,可謂具有極為重要的文獻、版本、藝術、文物、醫(yī)學、文學等多重價值,殊為難得。又其鈐印累累,經多位名家遞藏,可探實中日書籍交流史、中日醫(yī)學交流史,同時著錄亦詳盡,且保存良好,其之稀珍,可知矣。▼ Lot 650 宋刻本《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六至三十七 1函2冊 黃麻紙 蝴蝶裝 32.5×21.5cm
鈐?。?/span>康生(朱文)﹑康生(白文) 著錄: 1.《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史部編年 P264 2.《中國善本書提要》史部編年類 P93 3.《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第 00455 號 4.《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第 02801 號 5.《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第 07090 號 6.《歷代珍稀版本經眼圖錄》P33 7.《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卷四史部二 P242 北宋司馬光所撰《資治通鑒》堪稱中國古代編年體史學巨著,宋神宗趙頊為之賜名。其自《周紀》迄《五代紀》,載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至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共一千三年六十二年之歷史。其協(xié)修者,有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皆杰出之史學家,而司馬光覽其長編,總其大成,考其同異,刪其繁冗,歷時十九年乃成,規(guī)??芍^空前。又如其書名所寓“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可稱“帝王之教科書”也。 宋乾道九年,朱熹在其門人蔡元定、李伯諫、詹體仁等人的協(xié)助下,據司馬光《資治通鑒》《資治通鑒綱要》和胡安國《舉要補遺》等書,撰成《資治通鑒綱目》五十九卷。體例仿《春秋左傳》,大書以提要者為綱,分注以備言者為目,綱如經,目如傳。所創(chuàng)綱目體裁,對史書編纂具有較大影響。 局部 相較于《資治通鑒》,《資治通鑒綱目》參考其他史書,更正《資治通鑒》的謬誤,補充其缺漏,刪繁就簡。如在保留史實的基礎,刪去次要文句,文辭更為精煉,同時對漏記又作補充,并更正《資治通鑒》紀年方式的不當之處等,更便于快速閱讀。明憲宗朱見深稱“是書誠足以繼先圣之《春秋》,為后人之軌范?!?/span> 朱熹生前《綱目》尚未定稿,故此未能付梓。宋寧宗嘉定三年 (1210)李方子得《綱目》書稿。嘉定九年,真德秀以右文殿修撰知泉州,時李方子任泉州觀察推官,遂以此書呈真德秀。嘉定十一年,真德秀以泉州府之余財,募工刻印,閱歲而書成,囑陳孔碩、李方子作序,是為嘉定己卯 ( 十二年 )泉州刻本,亦即陳振孫所稱之“溫陵本”( 泉州別稱溫陵 )。此為《綱目》之初刻本。 局部 另據《中國古籍善本總目》著錄,現(xiàn)存?zhèn)魇馈顿Y治通鑒綱目》宋刻本有三種:“8行15字本,8行17字本和10行16字本”。此刻本與國圖8行17字本相符,是為最早的溫陵初刻本,存世寥寥。 又《總目》著錄溫陵本總計亦僅六批次,分別為:1.270 國圖、五十九卷(46 配 /47-51 配)(第一批珍貴古籍 00455 號);2.271 國圖、零頁;3.272 吉林省圖、卷三十七(第三批珍貴古籍 07090 號);4.273哈爾濱市圖書館、卷三十六(第二批珍貴古籍02801號);5.279 社科院、宋刻元修本、卷三十四 四十六 四十七(第二批珍貴古籍 02800 號);6.280(0101)國圖、宋刻元修本(存二十九卷 1 ~ 11、18 ~ 28、31 ~ 35、40、41)。其之難得,可知矣。 局部 此帙存兩冊,其中卷三十六、六十頁;卷三十七、五十七頁。蝴蝶裝,書口有刻工“可原、文、蘇、虞全、虞文、余五、熊仁、蔡仲、余才”等,多見《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著錄。 《歷代珍稀版本經眼圖錄》P33(2003 年中國書店出版)著錄康生舊藏即為此本,其文:“宋朱熹撰。南宋乾道壬辰年(1172)四月刻本。黃麻紙。存三十六、三十七兩卷。原書影半頁板框尺寸高二一七毫米,廣一四〇毫米。半頁八行,行十七字,注雙行。白口,雙魚尾,左右雙欄。版心上方刊字數,版心下方刊刻工姓名。鈐有'康生’印。” 《歷代珍稀版本經眼圖錄》P33(2003 年中國書店出版) ▼ Lot 652 天祿琳瑯 宋名臣言行錄六十二卷 明崇禎十一年(1638)張采刻本 2函14冊 竹紙 線裝 26.2×18.2cm
鈐?。?/span>五福五代堂寶,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乾隆御覽之寶,天祿琳瑯,天祿繼鑒,王康侯圖書記,籌隱堂,籌隱草堂 著錄: 1.《欽定天祿琳瑯書目后編》卷十五明版史部。 2.《賞溥杰書畫目》宣統(tǒng)十四年七月二十日。 3. 劉薔《天祿琳瑯知見書錄》P453。 在《御制詩初集》卷四十四《御制題昭仁殿詩序》中,乾隆皇帝曾言:“乾清宮之東簃為昭仁殿,皇祖在御時,日夕寢興之溫室也。朕弗敢居焉。乃貯天祿琳瑯,宋、元鐫本于內,時一徘徊,曷勝今昔之思。”說的是乾清宮的東側“昭仁殿”,原是康熙皇帝的讀書起居之所。乾隆皇帝即位以后,不敢將之作為專屬居室,而是命內廷翰林擇選清宮所藏的“宋元珍本”于此,并賜名“天祿琳瑯”,又親筆題寫匾額及對聯(lián)。作為“皇家藏書樓”,“天祿琳瑯”也是第一個內府善本特藏書庫。室內所藏,皆為清宮最為名貴的古籍,殊為可珍。自乾隆皇帝始,清朝歷代帝王亦時常在“昭仁殿”閱覽編著于“天祿琳瑯”的珍本古籍。其中,“天祿”一詞取自漢朝天祿閣的藏書故事,“琳瑯”則為美玉之稱,故“天祿琳瑯”即意謂內府藏書琳瑯滿目。 “天祿琳瑯”的善本藏書,至晚自乾隆九年(1744)始,而后藏書愈豐,規(guī)??捎^。乾隆四十年(1775),乾隆皇帝敕命大臣于敏中、王際華、彭元瑞等十人整理入藏昭仁殿的善本書籍,“詳其年代、刊印、流傳、藏棄、鑒賞家采擇之由”,編成《天祿琳瑯書目》,即《書目前編》。 該書目共十卷,按經史子集四部詳記“天祿琳瑯”藏書情況,每部又以宋、金、元、明本及影印本時間先后為序,計有宋版71部、金版1部、影宋抄本20部、元版85部,明版252部,總共著錄善本書429部。 不過,嘉慶二年(1797)十月二十一日,因太監(jiān)郝士通取暖滅炭不慎,導致乾清宮的交泰殿突發(fā)大火,火勢猛烈,殃及“昭仁殿”,《書目前編》內藏書悉數被焚毀。此時,已是“太上皇”的乾隆皇帝,面對廢墟,十分痛惜,引為己過。 為賡續(xù)國家文脈,恢復“天祿琳瑯”舊觀,當年乾隆皇帝又敕命另擇吉日復建“昭仁殿”,重匯善本,庋藏其中,“天祿琳瑯”名亦存,此即《天祿琳瑯書目后編》。《書目后編》的藏書較之先前更為豐富,共計二十卷,其中收錄宋、遼、金、元、明五朝善本書663部,包括宋版241部、178種。 欽定天祿琳瑯書目 大臣彭元瑞先后參加《書目前編》《書目后編》的編撰。據其《天祿琳瑯書目后編識語》中稱,《后編》所輯“鑒別精詳,考證明確”,可謂是集中了當時清宮珍藏的歷代善本的精華,又從全國各地搜集,更勝于《前編》。 由于《書目前編》所著錄善本皆毀,因此迄今所見“天祿琳瑯”善本,皆為《書目后編》所著錄,亦是今人據此鑒定善本的一大依據。2007年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即有51部宋元明版書曾經清宮天祿琳瑯舊藏?!稌亢缶帯匪票景姹疽嗫甲C詳實,所收圖書規(guī)模既富且精。 此“天祿琳瑯 宋名臣言行錄六十二卷”即著錄于《欽定天祿琳瑯書目后編》,兩函14冊,足本,明崇禎十一年張采刻本,竹紙線裝,品相潔凈完好,仿宋錦函套,鈐蓋乾隆御用“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朱)、八徵耄念之寶(朱)、太上皇帝之寶(朱)、乾隆御覽之寶(朱)、天祿繼鑒(白)、天祿琳瑯(朱)”等諸寶璽,印跡清晰,印色濃郁,彰顯皇家藏書氣派。為“敬謹什襲,以示子孫”,亦為“俾后人披籍而知其所在”,“天祿琳瑯”中,鈐印亦有一定規(guī)制。如每一冊書籍的首末頁分別加蓋“乾隆御覽之寶”印章,首末頁文字框外則分別加蓋《天祿繼鑒》和《天祿琳瑯》印章。前后副頁上則是鈐印“乾隆三璽”。此部“天祿琳瑯 宋名臣言行錄六十二卷”亦是如此,宮廷珍本的雍容華貴,一覽無遺。局部 《宋名臣言行錄》宋朱熹、李幼武輯,“言行錄”作為一種歷史著作體例,為朱熹首創(chuàng)。其經詳細考訂、去取,編《五朝名臣言行錄》十卷、《三朝名臣言行錄》十四卷,合稱《八朝名臣言行錄》,包括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后李幼武踵武其例,將南北宋之交及南宋時期人物的言行加以纂集,又首次專為道學人物立傳,編《皇朝名臣言行續(xù)錄》八卷、《四朝名臣言行別錄》上下集各十三卷、《皇朝道學名臣言行外錄》十七卷,合朱熹所編《八朝名臣言行錄》,遂成《宋名臣言行錄》。 《宋名臣言行錄》共輯錄二百三十五人(不包括附傳人物)的事跡材料,涉及人物史事從宋初到南宋中期二百多年。該書摘錄大量的北宋官私著作,計有國史實錄、別史雜史、文集筆記等百余種,碑志行狀等兩百余種。其中有的早已失傳,有的雖有傳本,而闕佚甚多,所引可補今本之闕,具有重要文獻史料價值。[4] 局部 李幼武輯《宋名臣言行錄》初刊于宋末,今存最早而又較完整者是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元刊本。明代有崇禎十一年張采刻本,清有乾隆《四庫全書》本。嘉道間洪瑩刊顧廣圻校本,行款與元刊本一致。[5] 而本拍品即為崇禎十一年張采刻本。張采,字受先,號南郭,江蘇太倉人,與同里張溥齊名,號“婁東二張”,崇禎元年進士,另著有《知畏堂文存》十一卷、《詩存》四卷,《明史藝文志》傳于世。朱熹是中國思想界標志性人物,有“朱子”美譽,作為其重要的史學著作,《宋名臣言行錄》集中體現(xiàn)其史學思想、治史方法,對于宋代史、朱熹的經學成就等研究,有直接參考作用。序中,朱熹亦言“予讀近代文集及記事之書,觀其所載國朝名臣言行之跡,多有補于世教?!瓟z取其要,聚為此錄,以便記覽?!笨芍菚嗑摺坝醒a于世教”的史學功用。此外,是書對于元修《宋史》亦有重要影響,且“言行錄”作為史書體裁,亦為后世所效仿,如張采《名臣言行錄新編》、王宗沐《皇朝名臣言行錄》等。除了作為可信的史料外,是書所涉人物,亦可作為后世君臣的借鏡。清末時期,時局動蕩。1912年清帝溥儀遜位,成為“末代皇帝”,不過其仍留住紫禁城達十三年之久。1922年,溥儀為籌措出洋經費,以賞賜為名,將宮內最珍稀的書畫古籍,賞賜弟弟溥杰,并帶出宮內,運至天津英租界。此后,這些珍寶又陸續(xù)輾轉于天津的張園和靜園。 據溥儀自己回憶,存在昭仁殿的全部宋版、元版書的珍本,約二百種,皆運走。這些“精中取精”的“天祿琳瑯”的珍本,少量在天津被售賣,其余則之后又被運至偽滿“皇宮”??箲?zhàn)勝利后,溥儀逃離長春,這批藏書因無人管理,開始大量散失。考《賞溥杰書畫目》,可知宣統(tǒng)十四年七月二十日賞賜溥杰一套宋板名臣言行錄,當為本拍品。 《賞溥杰書畫目》宣統(tǒng)十四年(1922)七月二十日 《天祿琳瑯》是經皇室典藏稀世珍品,每部每冊皆有傳奇的流傳故實。其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等亦是獨一無二。其獨特的版本、藝術、文物價值之高,更是無須贅言。尤是《天祿琳瑯書目后編》所輯,亦見證了近代中國的動蕩與屈辱,可謂是中國近代社會榮辱興衰的縮影。而自90年代有古籍拍賣以來,至今所出現(xiàn)的36部天祿琳瑯藏書中首尾俱全的完本僅有10部,如清版《尚書詳解》、清版《佩觿》、明版《六經圖》、宋版《纂圖互注揚子法言》、元版《孔叢子》、清版《帝學》、明版《詳注東萊先生左氏博議》、明版《宋名臣言行錄》、明版《國語》等。而此“天祿琳瑯 宋名臣言行錄六十二卷”即為其一,亦更可知其之難得可珍也。▼ Lot 3170 天祿琳瑯目外書 文選類林卷二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新安吳思贒刻本 1函1冊 棉紙 線裝 26.3×17.5cm 鈐?。?/span>乾隆御覽之寶,天祿琳瑯,天祿繼鑒,石壺精舍圖書,政和,錫山邵氏家藏 著錄: 1.《賞溥杰書畫目》宣統(tǒng)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2.《收到書畫目錄》宣統(tǒng)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 3.劉薔《天祿琳瑯知見書錄·天祿琳瑯目外書》P675。 “天祿琳瑯目外書”指鈐蓋“乾隆御覽之寶”、“天祿琳瑯”、“天祿繼鑒”諸璽,卻不著錄于《天祿琳瑯書目》前、后編的清宮昭仁殿舊藏古籍。清華大學科技史暨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劉薔《天祿琳瑯“目外書”輯考》曾有專文論述,將“目外書”產生的原因,分為“選余”、“續(xù)入”。“選余”即那些被同時擇善入藏昭仁殿的書,雖然也被鈐蓋了天祿諸璽,卻因為殘缺或僅僅是失檢漏查,而未被于敏中、彭元瑞等編纂官收入《天祿琳瑯書目》。其中《前編》之選余,有再被收入《后編》的可能。如《天祿后目》卷四宋版《諸臣奏議》?!袄m(xù)入”則是《天祿琳瑯書目》的編著過程,大致應為“入藏——選書——編目——再入藏”同時進行。如前編書目雖已編定,而選書入藏昭仁殿的工作卻并未結束。[6] 天祿琳瑯目外書 文選類林卷二 關于“目外書”,劉薔亦舉數例,如民國五年(1916)三月三十日,袁克文得宋槧《韋蘇州集》,南宋書棚本,“每冊首尾皆有'天祿琳瑯’朱文小印、'乾隆御覽之寶’朱文闊邊大璽,與歷來所見聞天祿琳瑯藏書不同。傅增湘在元刊本《山堂先生群書考索》條下云:“御覽、天祿二璽俱真,而《天祿前后目》均不載,或以其殘缺太甚未著錄耶!”民國間清點故宮各殿文物,圖書館張允亮將散庋各宮、而《天祿琳瑯書目》未錄者,以其“簡冊實繁,舊槧名鈔,往往而在”,編為《天祿琳瑯錄外書目》,計有543部,張允亮亦推測這些書“或當時檢擇所未及,或《后編》既成而續(xù)進也”。 [7]“目外書”依書上鈐印不同,分為“前編目外書”與“后編目外書”。“前編目外書”與《天目前編》凡例所記鈐印制度相符,每冊書首末頁皆鈐有“乾隆御覽之寶”闊邊朱文大方印或橢圓朱文印,并鈐“天祿琳瑯”朱文小方印,且均無前后副葉之三璽。“后編目外書”,如同存世的天祿繼鑒書一樣,每冊首頁鈐“乾隆御覽之寶”橢圓朱文印及“天祿繼鑒”白文方印,末頁鈐“乾隆御覽之寶”橢圓朱文印及“天祿琳瑯”朱文小方印。[8]天祿琳瑯目外書 文選類林卷二 此“天祿琳瑯目外書 文選類林卷二”,存一冊,棉紙,據首頁鈐“乾隆御覽之寶”和“天祿繼鑒”二印,末頁鈐“乾隆御覽之寶”和“天祿琳瑯”二印,無副葉三璽,可知即為“后編目外書”。是書每半葉九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左右雙邊,單魚尾。魚尾上刻書名,下刻卷數、葉數。首葉署“宋清江劉攽貢父類編”,然宋時刻書無特標“宋”字者,書衣原題“宋版”,以字體板式考之,實系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新安吳思贒刻本。《文選類林》存世無宋元刻本,此嘉靖新安刻本即刊刻最早之本。尤為難得的是,此書其余卷帙,卷一、三至十八,計十七卷,十七冊,現(xiàn)藏中國國家圖書館,由沈陽故宮撥交北京故宮,1959年再經北京故宮轉交北京圖書館者。與此上拍一冊合之,即為全本。《文選類林》十八卷,宋劉攽(1022-1088)撰。是編取《文選》字句,分門標目,共五百四十九類,然攽兄弟以文章學問與歐陽修、蘇軾諸人馳騁上下,未必為此,疑為南宋時業(yè)詞科者所依托。在提取詞條、詳列正文與注釋時,書中采用奎章閣本正文之音注的五臣注為底本。本書不僅是《文選》語詞研究的重要著作,亦是宋人頗為實用的文學工具書。陸游即曾贊言“先世遺書至富,其工夫浩博而有益于子孫者,惟《文選類林》,所以某等和墨行筆有寸進之得者,皆此書是賴。誠傳家之至寶,未嘗輕示于他人。”劉攽,字貢夫,臨江新喻(今屬江西?。┤耍彼沃穼W家。劉敞之弟,與其兄劉敞同登進士第,亦與兄劉敞,侄劉世奉并稱“墨莊三劉”。歷任曹州、兗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書舍人。一生潛心史學,治學嚴謹。助司馬光纂修《資治通鑒》,充任副主編,負責漢史部分。天祿琳瑯目外書 文選類林卷二 書中鈐印“政和”、“石壺精舍圖書”當系偽印。而“錫山邵氏家藏”,考《天祿琳瑯書目》卷七“明邵寶藏本,有'錫山邵氏家藏’印,寶見前,余印無考”。邵寶(1440-1523),成化二十年進士,官戶部侍郎兼左僉都御史,卒贈太子太保,謚文莊。藏書萬卷。而此《文選類林》刊刻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故可知“錫山邵氏家藏”亦應系偽印。查《賞溥杰書畫目》宣統(tǒng)十四年九月十九日,賞賜溥杰“翻宋板《文選類林》一套”。宣統(tǒng)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收到書畫目錄》亦載。此“天祿琳瑯目外書 文選類林卷二”與“天祿琳瑯”并無多大區(qū)別,從書中“天祿繼鑒”亦可揣知乾隆皇帝應有繼續(xù)甄選善本入藏天祿琳瑯的意愿。另據乾隆《圣制五經萃室記》所言“天祿琳瑯之書久成,所錄諸書皆以四庫分類,架貯昭仁殿。其丙申以后所獲之書,則別弆于御花園之養(yǎng)性齋,以待續(xù)入?!逼渲小氨辍睘榍∷氖荒辏?776),恰為書目前編書完成入藏的第二年。此亦可見乾隆的目的是待成一定規(guī)模之后再行“續(xù)入”天祿琳瑯。[9]▼ 結語 此次中貿圣佳2023春拍,“宋版《活人事證方》”系海內外孤本,南宋建安余氏刻本,彌足可貴,“宋刻本 《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六至三十七”為嘉定十二年(1219)泉州刻本,亦是初刻本,存世寥寥。而“天祿琳瑯 宋名臣言行錄六十二卷”為足本,亦是罕有,至今所出現(xiàn)的36部天祿琳瑯藏書中首尾俱全的完本僅有10部,此為其一?!疤斓摿宅樐客鈺?nbsp;文選類林卷二”亦等同于“天祿琳瑯”,皇家寶藏,同樣是極珍稀典籍。 另有其余佳制,不一一而足,屆時,方家可蒞往預展現(xiàn)場,一窺究竟為宜。[3] 羅時進:宋代醫(yī)學典籍歌訣類作品探論[4] 董衛(wèi)國:《宋名臣言行錄》初探[5] 張麗娟:《儒藏》精華編第151冊介紹:《宋名臣言行錄》[6] [7] [8] 劉薔:天祿琳瑯“目外書”輯考
▲ 同古堂堅持原創(chuà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