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肥胖對健康的影響,減肥就會提上日程。 但近日美國學者在Cell子刊iScience雜志的一篇文章認為,降低肥胖所致的過早死亡,不應將焦點放在減輕體重,而通過加強運動,改善心肺耐力更有效。 作者指出,過去40年,肥胖患病率增加了3倍左右,但減肥項目流行并沒有阻止肥胖的趨勢。此外,反復減肥之后的體重反彈,讓體重波動,這被稱為減肥無效循環(huán)(weight loss futile cycle),全因死亡率增加,反而影響了健康。 減肥無效循環(huán) 將重點轉向運動和改善心肺耐力,而非減肥的原因有三: (1)減肥后體重往往不能維持,體重波動的危害反而更大。 (2)增加心肺耐力,能大幅降低死亡率,而減輕體重降低死亡風險不一致。 (3)通過運動,即使體重沒有降低,心臟代謝也得到了改善,效果與減肥類似。 作者認為,以體重指數(shù)(BMI)為標準定義的肥胖與健康的關系一直有爭議,有Meta分析發(fā)現(xiàn),BMI在25~30 kg/m2與18.5~25 kg/m2相比較,未增加死亡風險,肥胖(BMI:30~35 kg/m2)也與死亡風險增加無關。超重老年人則被認為死亡率最低。 這些分析的問題在于沒有包括心肺耐力。如果加入心肺耐力,與高BMI相關的死亡風險要么被消除,要么明顯降低。 有研究表明,無論BMI如何,心肺耐力差均與全因死亡風險增加2-2.5倍相關??偟目磥?,心肺耐力比BMI預測死亡更準確。 而且,即使是適量的身體活動也顯著降低了心血管病風險相關,且與BMI無關。 另外,一項對12項隊列研究的系統(tǒng)回顧顯示,調(diào)整身體活動,后BMI通常與死亡風險無關。身體活動顯著降低了與高BMI相關的全因死亡或心血管病的風險。 此外,肌力也與慢性疾病和死亡風險相關,且獨立于BMI。握力較高者,全因死亡風險較低。 在包括31項RCT生活方式干預的最新Meta分析中,超重或肥胖成年人的減肥與全因死亡率沒有關聯(lián)。一年后,對照組的平均體重減輕了3.63 kg,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差異在3年后減少到2.45公斤。死亡率在減肥程度沒有差別。 總之,與減肥相比,與增加體力活動或心肺耐力相關的死亡風險降低明顯更加一致,而且效果更好。運動具有多效性,對所有人都有好處,無論BMI多高。 美國心臟協(xié)會建議,應當在臨床實踐中測量體能,而且應視為“生命體征”。美國運動醫(yī)學學院也發(fā)動了“運動是良醫(yī)”項目。 作者指出,以體重為中心的肥胖防治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無效。如果把減肥作為成功標準,不太可能扭轉肥胖流行的趨勢。 來源:Glenn A. Gaesser, Siddhartha S. Angadi. Obesity treatment: Weight loss versus increasing fitness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reducing health risks. iScience, September 20, 2021【查看全文】 很多疑難復雜病例,一個醫(y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