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2:02
講述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克蘇地區(qū)庫車市文旅局黨組書記龐秀琪 新疆的長城長什么樣? 我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克蘇地區(qū)庫車市文旅局黨組書記龐秀琪?!拔覀冃陆玫胤剑焐侥媳焙媚翀觥辈贿^,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你不知道的新疆”,比如——新疆的長城。 作為土生土長的新疆姑娘,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一首詩一直刻在童年記憶里:“寒驛遠如點,邊烽互相望。赤亭多飄風,鼓怒不可當?!边@是岑參送朋友赴安西行營前所作,詩中的“寒驛”“邊烽”“赤亭”都和新疆長城有關,這也和我從小在家鄉(xiāng)看到的完全吻合——不見連綿不絕的墻體,只見星星點點的烽燧、驛站。 克孜爾尕哈烽燧 楊東 攝 千年烽燧 品盡古道歲月滄桑 烽燧,大家更熟知的名字是烽火臺,這是中國古代長城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烽燧內(nèi),有專人日夜守候并負責隨時收發(fā)信息,一旦發(fā)現(xiàn)敵人來犯,用不同的暗號將信息傳遞出去。 庫車境內(nèi)有多座烽燧遺址,主要在卻勒塔格山南部,克孜爾尕哈烽燧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它是漢代初建、唐代再建的。克孜爾尕哈烽燧所處的鹽水溝視野開闊,是漢代玉門關西行通往古龜茲、疏勒及天山北麓烏孫的交通要道。 克孜爾尕哈烽燧 楊東 攝 夯土筑成的烽燧如同一座拔地而起的信號塔,身高超過13米,基底大致呈長方形,東西長6米多,南北寬4米多,基底往上逐漸收縮,是下粗上細的梯形。夯土的時候四周有圍板固定,然后層層上筑,層與層之間夾雜著縱橫交錯的樹枝枝杈為筋骨。上部的夯層中還夾有木骨層,頂部原本建有望樓,供登臨守望。 克孜爾尕哈烽燧 庫車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供圖 克孜爾尕哈烽燧已經(jīng)在歷史長河中屹立了兩千多年,站在遠處看這座烽燧,它就像一位背對平民百姓、只身攔阻敵人的將軍。遙想當年,它曾何等雄偉巍峨、氣勢恢宏,向東連著輪臺拉依蘇烽燧、孔雀河烽燧群和樓蘭烽燧,遠至敦煌玉門關、陽關……最終通達長安城,維護著西域的安全和古絲綢之路的暢通。 烽燧高聳 守望古韻龜茲 如今,刀光劍影、狼煙烽火都已經(jīng)遠去,克孜爾尕哈烽燧依然屹立在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上,訴說著千年傳奇。 早些年,克孜爾尕哈烽燧就已先后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絲綢之路(新疆段)大遺址保護項目。目前,庫車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正著手開展克孜爾尕哈烽燧保護利用項目,進一步加強對烽燧的保護和開發(fā)。 克孜爾尕哈烽燧介紹(楊東/攝) 我們庫車古稱“龜茲”,是古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連接南北疆的交通大動脈,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舉世聞名的龜茲文化。除了看烽燧,庫車還有石窟壁畫、樂舞、戲曲、詩詞等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chǎn)。歡迎大家來新疆、來庫車、來克孜爾尕哈烽燧遺址一睹風采! 專家解讀:“克孜爾尕哈”之名緣何而來? 克孜爾尕哈烽燧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表示,在當?shù)赜胁煌恼f法:比較通行的一種解釋是,“克孜爾尕哈”在古突厥語意為“紅色的哨卡”;也有解釋為維吾爾語“姑娘的居所”,當?shù)貍髡f龜茲國國王的女兒居住過這個高臺,所以就取了這么一個名字。 其實這是一個傳說,但今天到新疆去,在庫車看到克孜爾尕哈烽燧矗立在那兒的時候,還是令人感慨。在烽燧的周邊,還有一些過去駐人、駐兵的遺址?,F(xiàn)在,克孜爾尕哈烽燧也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除了保護之外,在周邊也要建一些展館和做研學體驗的建筑設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