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譽墓志》篆額墓志蓋 2014年,曾在民間流傳過的歐陽詢石刻小楷《李譽墓志》出土了,全稱“唐故左光祿大夫上柱國德廣郡公李公墓志銘”。該石刻鐫于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呈正方形,58.5厘米×58.5厘米。四周志墻鐫12屬相圖案。銘文36行,每行36字,實存銘文1249字。 字幅約1厘米,單字極小,娟秀動人,屬小楷。約立于貞觀15年,同年歐陽詢逝世,當(dāng)前是歐陽詢存世最后一篇墓志。此楷作為歐陽詢晚年力作,在盡顯歐楷特征的基礎(chǔ)上,顯得更加飄逸,觀來大有“二王”的瀟灑風(fēng)流。 歐陽詢(公元557—641)字信本,公元557年生于湖南衡陽,祖籍湖南長沙人。官職為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楷書法度嚴(yán)謹(jǐn),筆力險峻,世所無雙,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譽初唐。后人以其書“平正中見險絕”而號稱“歐體”。 下面展示歐陽詢小楷《李譽墓志》放大欣賞,以饗讀者: 該墓志首句為“公諱譽,字安遠”,因此該志志名為《李譽墓志》,也可稱為《李安遠墓志》。墓志主人為李譽,與丘師均為大唐開國名臣,因此其二人之墓志由歐陽詢公書寫,也就順理成章、不足為奇了。 與歐陽先生最為著名的《九成宮》相比,此志書法作為歐陽詢晚年巔峰力作,更加開張、靈活、生動,愈顯老辣。 如果說《九成宮》充滿著低調(diào)理性色彩的話,那么,《李譽墓志》擁有更多的歐陽詢詮釋個人風(fēng)范的感性因子子,肆意而娟秀的小字里,充沛著險絕、古雅與遒勁。 書寫這份墓志時,歐陽詢已是耋耄老人。此刻給他人書寫墓志,內(nèi)心應(yīng)是感慨良多。 他就這般拱肩縮背地握持著毛筆,以酣暢力道寫下這份精彩書法。寫罷不久,這位被后世稱為“楷書第一”的著名大書法家,也離世了世界,享年84歲。 歐陽詢(557年—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縣(今湖南長沙市)人。唐朝大臣、書法家。歐陽紇之子。 隋煬帝即位,歐陽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竇建德,授太常卿一職。武德五年(622年),歸順唐高祖李淵,授侍中,累遷銀青光祿大夫、給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xué)士,冊封渤海縣男,主持編撰《藝文類聚》。貞觀十五年,去世,時年八十五歲。 歐陽詢精通書法,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善于書法,史稱“大歐”。書法于平正中見險絕,號為“歐體”。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