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9年孔尚任所著的《桃花扇》完稿,1708年首刊問世。 這部傳世精品所講述的就是李香君和侯方域的凄慘愛情故事。李香君也隨之聞名于世,幾乎達(dá)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 李香君(1624—1654),原姓吳,號“香扇墜”,江蘇蘇州人。其父原是一位武官,東林黨人,被魏忠賢閹黨治罪后家道中落,八歲時隨養(yǎng)母李貞麗改姓李。 李貞麗年輕時候也是秦淮河畔當(dāng)紅的妓女,年老后拿出全部家當(dāng)開了一家叫“媚香樓”的妓院。收養(yǎng)了幾個干女兒,以詩酒歌舞待客。這妓樓里的姑娘多是賣藝不賣身。因此李香君自幼習(xí)得藝家諸藝,她歌喉圓潤,擅長南曲,絲竹琵琶、音律詩詞亦無一不通,深得四方游士追慕。 李貞麗頗有男子一般豪俠之氣,為人磊落大方,不拘小節(jié)。常與往來客人把酒演歌,擼袖豪賭,輸千金而不動聲色。所以往來“媚香樓”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俠義之臣。李香君授母言傳身教,勢必也會變得堅毅勇敢,氣度不凡。此時,男主侯方域登場了。 侯方域,字朝宗,生于1618年,明歸德府(今河南商丘)人,祖父曾任明朝的太常卿,父親做過戶部尚書,侯方域從小跟隨名士學(xué)習(xí)詩書禮儀,天資聰敏,滿腹經(jīng)綸,學(xué)時淵博。與陳貞慧、方以智、冒辟疆合稱“明末四公子”。 戲曲《桃花扇》劇照 崇禎十二年(1639年),二十二歲的侯方域來南京參加江南貢院會試。通過友人楊龍友的介紹,他慕名來到了一河之隔的媚香樓,此時李香君十六歲,出落得素麗清雅,“能歌'玉茗堂’詞,尤落落有風(fēng)調(diào)”。 李香君對侯方域的大名,是早有耳聞。從養(yǎng)母和來往行客處知其家世清正,又儒雅有才學(xué),是個儀表堂堂的君子。沒有料到的是,幾番相處下來,她竟動了真心,侯方域待她也不似旁人,處處顯露出一種仿佛是要與之山盟海誓的愛顧。 贖身不易,但“梳攏”不難。所謂“梳攏”,形同不正式的嫁娶。男方下彩禮,女方接受之后,邀請當(dāng)?shù)孛繑[宴相告,自此此女在妓館便只為男方一人所有,不再迎接其他客人,直待攢夠銀兩,替其贖身。當(dāng)然,這種方式肯定會有期限,妓院老鴇不會做賠本生意。 電視劇劇照 當(dāng)時侯家因受閹黨迫害,家道已經(jīng)敗落,侯方域囊中羞澀,“梳攏”李香君的錢財一時間沒有著落?!短一ㄉ取返闹饕浣侨畲箐叺弥舜耸?,便借侯方域友人楊龍友之手,送去了足夠侯方域“梳攏”李香君的銀兩。至于緣由,侯方域蒙在鼓里。 阮大鋮出生于1587 年,安徽桐城人。以進(jìn)士居官,頗有幾分才氣,所作戲劇《春燈謎》《燕子箋》《雙金榜》和《牟尼合》,合稱“石巢四種”。但人品不佳,先依附東林黨,后投向魏忠賢閹黨,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書,對東林、復(fù)社文人大加迫害。 有了好友的雪中送炭,“梳攏”儀式很快得以完成。侯方域?qū)⒁槐系鹊溺U花象牙骨白絹面宮扇送給了李香君作為定情之物,上面系著侯家祖?zhèn)鞯溺晟葔?。李香君深察候郎的真心誠意,待在媚香樓靜聽佳音。 隨著侯方域此后往來的言談舉止和出手萎縮情形,李香君看出一些端倪。在逼問楊龍友,得知阮大鋮此舉是想拉攏侯方域入撩迫害異黨的真相后。李香君怒道“公子讀書萬卷,所見豈能落后于賤妾?”于是,變賣首飾,四處借錢,替侯方域還清了阮大鋮的錢財??梢娖淠伺泻澜芤?,舉止絕對不輸須眉。 不久后,侯方域會試落第,鎩羽而歸。兩人灑淚別離。侯方域在他的《李姬傳》中記載如下:未幾,侯生下第。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中郎學(xué)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復(fù)歌矣!” 李香君自與侯郎相別,便閉門謝客。盼望侯郎早日回來贖身迎娶。聽聞李香君為侯方域守身,阮大鋮便唆使同黨淮陽巡撫田仰送重金彩禮上門,為李香君贖身納妾。李香君不為所動,堅辭拒絕。田仰見求親不成,便仗勢搶親,不料李香君手持詩扇,一頭撞向欄桿,立刻血濺團扇。搶親眾人眼看鬧出人命,抬轎倉狂而逃。 電視劇劇照 侯方域好友楊龍友心生惻隱,用李香君灑落血跡在扇面勾勒出一樹桃花。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桃花扇”形成的緣由。成就一段后世佳話。 近代文學(xué)大家林語堂說到李香君也是贊不絕口?!八且粋€以秉節(jié)不撓、受人贊美的奇女子,雖為弱女子但不畏強權(quán),豈非愧煞須眉?”。 阮大鋮一計不成又施一計,待李香君傷愈后,打著南明朝廷圣諭的幌子,將她征入宮中充為歌姬,胳膊擰不過大腿,李香君無奈進(jìn)宮服侍。幸好不日南京被清軍攻陷,南明朝廷落敗而逃,李香君趁著夜色隨一些宮人逃出“牢籠”。碰巧被以前教曲的師傅蘇昆生搭救,隨落難人流奔往蘇州躲避。 而侯方域后來投入史可法的抗清隊伍中,南京城破當(dāng)夜,侯方域也在城中,他趕到秦淮河畔的媚香樓尋找李香君,只看到媚香樓陷入一片火海中,兩人陰差陽錯的插肩而過。 一年后的1645年,李香君重回南京,躲在棲霞山葆真庵,與昔日秦淮八艷的姐妹卞玉京相伴為尼。當(dāng)年秋,侯方域在棲霞山找到李香君,二人結(jié)伴前往河南商丘老家,隱姓埋名以妾身住進(jìn)候家西園翡翠樓,與公婆和睦相處;和侯方域的原配夫人常氏相敬如賓,姐妹相稱;與侯方域琴瑟和諧,舉案齊眉,度過了七年舒適安逸的時光。 可是,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就在侯方域外出公干的時候,公公候恂得知李香君真實身份后,把她趕出了翡翠樓。經(jīng)人說情,才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離城十五里的候氏柴草園安置下來。李香君終日郁郁寡歡,日久成病,不久患肺癆去世,年僅三十歲。 電視劇劇照 還有一個版本,說兩人再見時,是在李香君病中。侯方域已變節(jié)投清,并入仕為官,長辮烏紗,令李香君心如死灰,遂毀扇相訣。 據(jù)侯方域《李姬傳》所說,桃葉渡一別,此生二人再未相見。 但孔尚任寫《桃花扇》時,可能為了將李香君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更立體,讓她們在歷史的另一度空間里,再相逢。說南明滅亡之后,二人重逢。被棲霞山張道士點醒之下,這對癡男怨女便醒悟入道,雙雙出家。 如今,在南京夫子廟來燕橋南端,有一處老屋。三進(jìn)兩院,院內(nèi)有丹桂、藤蘿若干。又見蕉影婆娑,并有玲瓏太湖石與之相映成趣。又有思遠(yuǎn)堂、話雨軒。軒后是妝樓。這一處,便是“李香君故居”。在李香君故居處,可見這樣一首詩: 梨花似雪柳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 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興亡夢,兒女濃情何處消。 語出孔尚任的《桃花扇》。 而今,秦淮河邊槳聲不在,燈影猶存。 本作品圖文無侵權(quán)意圖,如有雷同,告知刪除。感謝您的關(guān)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