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大牛市(1982-2004):漲升與崩盤》(2)公眾號: 心平歡樂的投資世界 A.1962年,“藍色星期一”創(chuàng)造了1929年以來道指最高單日跌幅34點,此時公募基金(共同基金)剛剛?cè)〈?h-char unicode="ff0c">,成為股市主力軍,公募基金的發(fā)展壯大推動道指在1963年再創(chuàng)新高,由此60年代的活躍市場開始了;小高潮出現(xiàn)在1966年2月,道指首次突破1000點; ——20210327【閱讀】《大牛市(1982-2004):漲升與崩盤》(1) B.與之相伴的是一輪小盤科技股的泡沫,這批以“ONICS”結(jié)尾的電子股,就是90年代以“.COM”結(jié)尾的電信股的前身,泡沫通常標志著重大的技術(shù)進步、新的資源或新的土地發(fā)現(xiàn);1966年到了階段性高點1001點后,調(diào)整到744點,到1968年再次超越1000點,又垂直下滑到800點; C.追漲殺跌者虧損慘重,但保守投資者仍有很好的賬面盈余;1957年巴菲特開始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用“合伙企業(yè)”幫助客戶管理資金,10年后道指漲了122%,而巴菲特的收益達到1156%;1969年,巴菲特的信提到“這場游戲是輕信易騙之徒、半癡半傻之徒、憤世嫉俗之徒在玩”; D.他決定在1969年5月清算所有合伙公司,并把大部分錢轉(zhuǎn)入市政債券,僅剩伯克希爾和多元零售兩家公司的股權(quán);1970年5月,道指從800點暴跌至630點,恐懼終于降臨了,公募基金開始抱團取暖,精心挑選了“一次決策,終身持有”的一組高成長藍籌股,包裝成“漂亮50”; E.柯達、寶麗來、雅芳、默克、德州儀器、IBM,由于這批股票在前期調(diào)整中的良好表現(xiàn),追漲殺跌而虧損慘重的散戶告別了60年代的太空泡沫、電子泡沫和集團企業(yè)泡沫后,開始相信公募基金所持有的成長型藍籌股可以穿越周期,于是涌入公募基金,掀開“漂亮50”行情; F.這批“漂亮50”股票,高峰期以平均80倍的PE進行交易,并帶動道指在1973年1月第三次突破1000點,創(chuàng)出了1071點的新高,下一次突破要等到8年后的1982年了;在1973-74年的暴跌中,巴菲特開始一家又一家的買進,并號稱“有些日子起床后跳著踢踏舞上班”; G.1968年到1979年的滯漲期間,除了股票和債券外的其他類型投資,黃金年化漲幅19.4%,鉆石11.8%,單戶住宅9.6%,石油34.7%,歐澳遠東指數(shù)12%,而道指在1979年末才到達831點,離高位仍有20%的差距,這一年《商業(yè)周刊》寫下了《股票之死》; H.1980年,道指回升到950點,讓人看到了希望,接著又是1981-82年的暴跌,因為之前油價暴漲,令與石油相關(guān)的股票占據(jù)標普500接近1/5的市值,當美聯(lián)儲主席沃爾克用20%的利率讓全球經(jīng)濟衰退后,油價風險也解除了,石油相關(guān)股票拖累道指暴跌了27%; I.實際上,大部分股票沒跌多少,因為在那時候仍然持股的人已經(jīng)不可能拋售了,“那頭熊在咬一具尸體”,而1971年創(chuàng)立的以科技股為首的納斯達克指數(shù),自1978年開始逐漸拉開超級牛市的帷幕,在石油股崩盤的1981年,納斯達克指數(shù)首次突破200點; J.在大跌后的1982年低點,經(jīng)濟和利潤并不理想,失業(yè)率高居不下,唯一的正面信號是通脹在減弱,通用電氣10倍PE,寶潔8X,高露潔7X,汽車三巨頭則比20年前還要低,通縮與產(chǎn)能過剩的陰影揮之不去,但集裝箱時代降臨了,這些低估值企業(yè),即將成為全球化的巨頭; K.回看熊市期間的CPI,77年6.7%,78年9%,79年13.3%,80年12.4%,81年8.9%,巴菲特在82年初給股東的信中描述了通脹是“一條巨大的企業(yè)蛀蟲,靠企業(yè)的利潤喂飽自己”,他當時對長期通脹表示悲觀,但奧馬哈圣賢這次錯了,CPI在82年底下降到3.8%,股市則提前于8月見底…… 思考: 我特別想知道,從1969年5月結(jié)束合伙企業(yè),到1973年開始重新買進,期間這3年巴菲特是怎么過的,這幾年他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大部分非“漂亮50”的股票,其實在這三年間是不斷下跌的,至少有相當一部分是比較便宜了,否則芒格也不會一直持有甚至加杠桿去買,但巴菲特就一點都不心動嗎? 好比去年,我們大概都知道中國版本的“漂亮50”有泡沫,正常的思考邏輯是,既然這邊有泡沫,那么剩下的一大批估值比較便宜的,也多少會受益于泡沫,其股價也會追落后吧;結(jié)果,卻迎來了大小風格的極致分化,便宜的更便宜,貴的更貴,如果放在巴菲特身上,老人家會一直等待,直到今年春節(jié)后“漂亮50”殺估值時,才會“跳著踢踏舞上班”嗎? 第二個思考點,是在滯漲的70年代,真的就沒有股權(quán)投資的機會了嗎?并不是的,書中提到1968-1979年間,歐澳遠東指數(shù)的年化漲幅為12%,與索羅斯在1970年共同創(chuàng)立量子基金的羅杰斯,也在醞釀他的全球投資之旅; 我記得《臺灣股市大泡沫》的作者就提到了70年代日本經(jīng)濟和股市的繁榮,并帶動整個東亞的繁榮,作者才會從美國總部被派往臺灣尋找投資機會;如果未來中國可能陷入“滯漲”中,那么缺乏投資機會的過剩資本必然會發(fā)生外溢,東南亞、印度、南美等新興經(jīng)濟體的股權(quán)市場,也許會有機會; 第三個思考點,是讓我聯(lián)想到羅杰斯早年的困境反轉(zhuǎn)投資案例——1974年大熊市中,由于越南戰(zhàn)爭結(jié)束,生產(chǎn)飛機和軍用設(shè)備的美國洛克航空公司利潤大幅下降,市場紛紛傳言其即將破產(chǎn),股價落花流水的跌至2美元; 羅杰斯發(fā)現(xiàn),在1973年中東戰(zhàn)爭期間,埃及和敘利亞的部隊大舉進攻時,以色列傷忙慘重,以色列震驚的發(fā)現(xiàn),自己雖然擁有更佳的飛機和飛行員,卻被埃及空軍占據(jù)了優(yōu)勢;這一不尋?,F(xiàn)象的背后,是蘇聯(lián)供應(yīng)給埃及先進的電子設(shè)備,而美國當時的國防工作重點是常規(guī)性的越戰(zhàn)補給,忽視了長期科技研發(fā); 羅杰斯認為,一旦美國國防部意識到這點,大規(guī)模的投入將勢不可免,洛克公司將得到大量的政策性扶助;基于這種預(yù)見,他大量買入股票,不久后洛克公司在寂靜中爆發(fā),從2美元漲到了120美元;與此同時,羅杰斯還買入洛克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當時還是默默無聞的E系統(tǒng)公司,并在股價從0.5美元漲到45美元的過程中獲利甚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