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0年代時,有一種叫做“路軍”的編制。其級別高于軍,原本是臨時的戰(zhàn)役、戰(zhàn)術(shù)編成,但在當時的年代則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其通常被授予非中央軍系的部隊,且有不同程度的獨立性。 如在山東的韓復榘部即為第3路軍,在上海參加淞滬抗戰(zhàn)的為粵系第19路軍,中原大戰(zhàn)失敗后投靠老蔣的孫連仲部則為第26路軍。 而本文所談到的第17路軍,為楊虎城將軍創(chuàng)建的部隊。雖然在當時也被稱為是西北軍,但與馮玉祥系西北軍不同,所以稱之為陜軍倒更為合適。 這支部隊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910年代中期楊虎城將軍建立的民團武裝,隨后在歷次戰(zhàn)事中不斷發(fā)展壯大。 至1930年時,楊虎城將軍主陜,所部改稱第17路軍,隨后逐漸發(fā)展至高峰時期的28個團、6萬余人。 關(guān)于28個團和6萬余人的數(shù)據(jù),多見于第17路軍的相關(guān)資料中,不過這28個團到底是哪些部隊?所有資料中都所談不多,或者是不太全面,我們根據(jù)當時第17路軍的編制,進行一個簡單的梳理。 前面說過,路軍的編制高于軍,第17路軍之下即有兩個軍的番號,即第7軍和第38軍。不過這兩個軍其實是空架子,因為每個軍的編制下其實各自只有一個師,即第7軍所屬之第42師以及第38軍所屬之第17師,分別由馮欽哉和孫蔚如統(tǒng)率。 雖然說是每個軍只轄一個師,但這種師可不是“小師”,而是“大師”。 以第17師來說,全師轄3個旅,每個旅又轄3個團,總計全師實力有9個團之多;而第42師轄2個旅,每個旅轄3個團,另外還直屬補充團,總計有7個團的實力,外加4個直屬營。 所以從實有兵力數(shù)來看,兩個師倒也與兩個軍差不了太多。之所以沒有更多師的番號,可能跟老蔣對地方雜牌軍的限制有關(guān),即級別給到位了,但具體的實編番號卻又沒給很多。理論上兩個軍的番號編6個師都不為過,但實際上卻只有2個師,如此可以限制雜牌軍將領(lǐng)的上升空間。 但是第17路軍的實力,并沒有限制在正規(guī)軍師番號中。 就其直屬部隊來說,即有特務營(原憲兵營)、教導營、炮兵營、騎兵團、衛(wèi)士隊及兩個特務團,實際的實力數(shù)大約可折合一個師。 除此之外,另有陜西警備第1旅、第2旅、第3旅,這三個旅雖說名義上歸省府所有,但實為正規(guī)軍建制。每個旅也都是轄3個步兵團,因此這一波又有9個團的兵力。 梳理上述建制,在很多資料中所提及的第17路軍有28個團的兵力,所指的就是: 第7軍第42師所屬的7個團、第38軍第17師所屬的9個團、路軍總部直轄的3個團(1騎兵2特務)、3個警備旅所轄的9個團。 值得一提的是,在1936年西安事變前后,第17路軍的實力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當時,還擴充了一些新單位,這在以往資料中是很少提到的。 以南京方面所掌握的情況來說,其認為第17路軍還新擴充了1個三團制的獨立旅,另外又組建了3個補充團和1個新兵團。這些單位是否與第17路軍的原有建制有重復統(tǒng)計尚不可知,但至少在南京方面則認為第17路軍是有這些單位的。 當然,在第17路軍的原有及新建部隊的構(gòu)成前,該部也發(fā)生了很大的分化。 其中馮欽哉部在事變之初即宣布投靠南京,隨后被授予了第27路軍的番號,所部以兩個旅為基干分別擴充為兩個師。 值得一提的是第27路軍為“路軍”建制的最大數(shù)字番號,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改為第14軍團,后又縮編為第98軍,并逐漸中央軍化。1945年初,該軍建制撤銷,兩個師合編為新的第169師撥歸他部。 除了馮欽哉部外,警備第2旅的2個團也投靠南京,后來被改編為獨立第19旅,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不久即被裁撤,補充到中央軍第166師中去了。 至于第17路軍其他的部隊,南京方面給的改編原則是不超過步兵18個團、騎兵1個團、直屬營3個。 具體的改編方案是: 取消第17路軍總部,縮編為第38軍,原第17師部隊和獨立旅的12個團,縮編為兩個步兵師。步兵師的編制為2旅5團制(4個正規(guī)團、1個補充團),因此這一波一共是編成10個團。除了第17師番號保留外,另一個師的番號為第177師。 另外2個特務團、3個補充團、1個新兵團則分別與三個警備旅合編,這一波又是9個團。 在直屬隊方面,特務營和教導營合編為教導團,炮兵營不變,騎兵團縮為營。 按照這個方案下來,實際編成的部隊是20個團外加2個直屬營。 當然這一方案其實是超過南京方面規(guī)定的18個團限制的,而且隨后又發(fā)生了第17師第49旅王勁哉的叛離事件,又帶走了兩個團。 不過對于王勁哉第49旅,南京方面的處理意見不同。顧祝同以該部紀律甚壞為由,建議不予收編。王勁哉則直接向老蔣發(fā)電,陳述絕對不能再回原部。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所以最后給了王勁哉獨立第20旅的番號。 當然這個番號也是臨時的,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不久即改為新編第35師,后又改為第128師。該部抗戰(zhàn)經(jīng)歷比較特殊,曾在正規(guī)旅番號外又增編若干獨立旅,巔峰時達到9旅之眾,實際成為小號的地方實力派。在抗戰(zhàn)后期的作戰(zhàn)中,該師一部被日軍消滅,一部投敵,王勁哉本人被俘。 經(jīng)過以上的這些風波后,第17路軍便以剩下的部隊合編第38軍,以孫蔚如兼任軍長。 其中第17師和第177師的10個團如數(shù)編成,另外充實整編了3個警備旅,不過據(jù)一些史料載,只有警備第1旅維持了三團建制,其余第2旅和第3旅則只有兩個團,這樣的話總計則為7個團。 另外特務營和教導營合編為教導團,騎兵團仍然保持了原建制沒有縮編,炮兵營可能是劃撥到了步兵師中。 上述部隊改編完畢后,總的兵力數(shù)大致是3萬人到4萬人的規(guī)模。 全面抗戰(zhàn)開始后,38軍升編為第31軍團,分編出了第38軍和第96軍,警備第2旅和第3旅分別改編為正規(guī)部隊,后來又改為第4集團軍。而警備第1旅則脫離原部,改為新編第27師,之后成為胡宗南系中央軍系統(tǒng)。 以上就是原第17路軍部隊,在全面抗戰(zhàn)時期的一些沿革變化了。希望能夠?qū)Υ蠹伊私膺@支部隊,有所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