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總以分別對錯 以此探索世界的邊界 此前陳小妞與我講秦檜,講高俅奸臣四人黨,講張邦昌,表示對這些奸佞小人十分唾棄
孩子的對錯總更為鮮明一些 看待世界的眼光顯得單純許多 對于人性也解讀得非黑即白
君子固然應(yīng)該是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有風骨與仁心的
但如果你用望穿秋水般的渴望 去望盡一個人 那你就不僅僅看到黑或者白 你會看到更為磅礴 因緣交錯的世界
相比對錯,其實我們更應(yīng)該看到光明的重要性。在黑暗和懵懂里我們都在摸索前行,踉踉蹌蹌中,總會沖撞世俗的邊界
好或是壞,諂或媚,看似一些違倫常的人或事。不過都是黑暗行路人罷了
圣人只予光明,所以才有儒釋道照破蒼穹之光的經(jīng)典存在
若不把世界分出太多應(yīng)該或不應(yīng)該,平等才是內(nèi)心的合一,是自性的圓滿,是真君子
大概這就是人生應(yīng)該追求的自由,無礙而寬闊,從此天高地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