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溫馨的家庭照片里,父母和孩子圍坐在一起,共享美好時光。他們笑容燦爛,看似其樂融融。 然而,這幅畫面下可能隱藏著一個令人心痛的事實——孩子內(nèi)心深處卻感到孤獨和缺愛。 “ 這句話常常出現(xiàn)在看似幸福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口中。為什么會這樣呢?答案可能在于一種隱蔽的傷害:情感忽視。 情感忽視是美國心理學家喬尼絲·韋布提出的概念。她在《被忽視的孩子》一書中寫道: “ 什么是情感忽視? 簡單來說,情感忽視指的是孩子沒有得到足夠多的關注,家長沒能對孩子的情感需求給予足夠多的支持和回應。當孩子需要安撫和安慰時,父母要么不在身邊,要么情感上與孩子疏離。 情感忽視藏在父母的"不作為"中,而非"作為"中。比如,家長沒有耐心欣賞孩子精心畫好的畫;孩子傾訴時,他們表現(xiàn)出不耐煩;孩子的情緒起伏,他們漠不關心。這些"不作為"阻礙了孩子以健康方式釋放情緒和感受。 情感忽視的典型表現(xiàn)
值得注意的是,偶爾的忽視并不可怕,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長期重復的忽視模式。這種模式會讓孩子感受到深深的"被拒絕感",進而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我不夠好,不值得被爸爸媽媽在意? 情感忽視對孩子的傷害 情感忽視帶來的傷害往往是長期的、難以察覺的,它會影響孩子成年后的生活。一位讀者分享了她的故事: “ 這種被忽視的經(jīng)歷,很多人都曾體驗過。有些傷痕會被時間撫平,有些卻難以愈合。 喬尼絲·韋布指出,遭受情感忽視的人往往深陷悲傷、焦慮或生命的虛無感中。他們無法表達這些感受,也找不到解釋。他們通常善于滿足他人的需求,但無法識別和描述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 當孩子長期面對來自家長的情感忽視時,會產(chǎn)生被拒絕的感覺,內(nèi)心充滿恐懼和不安。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重要性和價值,逃避自己的需求,甚至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缺愛的孩子與缺愛的父母 令人遺憾的是,情感忽視常常是一種代際傳遞的傷害。很多父母在自己的童年里也遭遇過諸多的情感忽視。上一輩的教育往往更注重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而忽視了情感需求,教育方法也更加簡單粗暴。 這導致許多人在長大后無視自己的情緒,內(nèi)心始終籠罩著孤獨感。當他們自己成為父母時,即使全心全意地為孩子付出,也可能無意識地把"有害"的相處模式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如何告別情感忽視?
每個孩子都應該清楚地明白:自己是被父母深深愛著的。遺憾的是,生活中有太多缺愛的孩子。愛孩子是本能,但愛意被好好地傳達,卻需要智慧。 愿每一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都能被接收到; 愿每個孩子,都能被愛滋養(y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