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榮與驕傲是截然不同的東西,然而大家常常把它們當同義詞來用。一個人可能驕傲而并不虛榮。驕傲多半涉及我們自己怎樣看自己,而虛榮則涉及我們想別人怎樣看我們。 ——簡·奧斯汀 簡·奧斯汀和《傲慢與偏見》 文 | 毛姆 一 簡·奧斯汀的一生,三言兩語就能說完。她出生于古老世家。就像英國許多名門望族一樣,奧斯汀家也是靠羊毛業(yè)致富的,羊毛業(yè)一度是英國的主要工業(yè)。他們發(fā)跡后,也像其他家族一樣買進土地,最后成了一戶鄉(xiāng)紳人家。 簡一七七五1775年生于漢普郡斯蒂汶頓村,父親喬治·奧斯汀牧師是當地的教區(qū)長。簡是七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她十六歲時,父親退休,帶著她母親、姐姐和她一起去了巴斯,此時她的幾個哥哥已長大成人。她父親于一八〇五年去世,她們姐妹幾個和母親一起移居到南安普頓。不久,哥哥愛德華繼承了肯特和漢普郡的地產,他愿意為母親買一座莊園。母親選擇了漢普郡喬頓的一座莊園——此時是一八〇九年,簡后來就一直住在那里,偶爾才出去探親訪友,直到后來病重不得不去溫徹斯特,因為那里有比較好的醫(yī)生。她于一八一七年在溫徹斯特去世,葬于當地的大教堂。 據說,簡長得很討人喜歡:“身材苗條,亭亭玉立,步履輕快而穩(wěn)重,時時給人一種朝氣蓬勃的感覺。她膚色淺黑,臉頰豐滿,嘴和鼻子小而勻稱,淡褐色的眼睛很明亮,還有一頭天然的棕色鬈發(fā)?!?/p>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2007) 但我看到過她唯一的一幅肖像,那上面她是個胖胖的年輕女人,有一雙圓而大的眼睛和高聳的胸部,相貌很一般,也許,這是因為畫家畫得不好的緣故。她生來就有一種罕見的幽默感。據她自己說,她平時說話和她所寫的書信是一樣的,而我們知道,她的書信寫得情趣橫溢、詼諧有趣,可謂妙語連珠。由此推想,她的言談也一定是才華橫溢的。 她留存下來的大多數信件是寫給姐姐卡桑德拉的。她非常喜歡她姐姐,在她生前只要和姐姐在一起,兩個人就同住一間臥室。小時候,姐姐去上學,她也跟著去。那時她年紀還小,到女子學校去根本就聽不懂什么東西,但她不能離開姐姐,一離開就會覺得傷心。她母親曾說:“要是卡桑德拉被人拉出去砍頭,簡也會跟著去的?!笨ㄉ5吕人L得漂亮,性格也更為文靜,甚至有點憂郁,但她“有個優(yōu)點,就是能控制自己的脾氣,而簡呢,她很幸運,生來就有一種不需要加以控制的好脾氣”。 許多狂熱崇拜簡·奧斯汀的人對她的書信感到很失望,覺得從這些書信中似乎看不出有什么高尚情操,她感興趣的好像只是些日常瑣事。這種看法使我甚為驚訝。她的書信是一點也不矯揉造作的。再說,簡·奧斯汀大概連做夢也不會想到,這些寫給姐姐的書信到她死后還要公開發(fā)表。她在書信中談到的當然只是她認為姐姐卡桑德拉會感興趣的事情:社交界正流行什么服飾、她買印花薄紗花了多少錢、她結識了哪些新朋友、她遇到了哪些老朋友,以及她聽到了怎樣的流言蜚語,等等。 《成為簡·奧斯汀》(2007) 近年來出版了不少名作家的書信集,當我讀這些書信時,心里總感到很疑惑。我想,這些名作家在寫這些書信時,是否已經想到自己的書信總有一天是要大批印刷出來的。因為他們給我的印象是,他們的書信是完全可以一字不改地在文學雜志的專欄里發(fā)表的。為了不使最近才去世的名作家的崇拜者難堪,我不想提到他們的名字,但狄更斯已去世多年,對他說幾句閑話大概是不至于得罪人的。狄更斯每次外出旅行,總要給他的朋友寫長長的書信,洋洋灑灑地描繪他所見到的景色。正如他的傳記作者所說的,這些書信用不著動一個字就可以付印。 我想,大概在那個時代人們都很有耐心,要是在今天,你收到一封朋友寫來的信,信里若一味地給你描繪他所見到的山嶺如何如何、他所拜謁的紀念碑如何如何,那你一定會覺得大失所望,因為你想知道的是:他有沒有遇到有趣的人、參加了什么聚會,托他買的書、領帶或者手帕買到了沒有,如此等等。 二 簡·奧斯汀寫的每封信幾乎都很風趣,常使人啞然失笑。為了和讀者分享這種樂趣,我想摘錄幾段最具她個人風格的文字。只是篇幅有限,我不能摘錄得太多。 “獨身女子對于受窮有一種可怕的癖好,這是她不贊成婚姻生活的一個強有力的理由。” “請想想,霍爾特夫人死了!可憐的女人,這是她在這個世界上能做的唯一的一件不受人攻擊的事?!?/p> “謝勃恩的霍爾夫人昨天生了個死嬰。由于受了驚嚇,比她預料的早了幾個星期。我猜想,這是因為她在無意中瞧了她丈夫一眼。” “我們出席了W.K.夫人的葬禮。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喜歡她,所以對那些活人也就漠不關心了,但我現在對她丈夫倒很同情,覺得他最好娶夏普小姐為妻?!?/p> “我佩服恰普林夫人,她的頭發(fā)做得好,此外就沒什么新感覺了。萊莉小姐和別的矮個子女孩一樣,長著大嘴巴、大鼻子,衣服時髦,胸口袒露。斯坦波爾將軍倒像個紳士,只是腿短了點,燕尾服長了點?!?/p> 簡·奧斯汀喜歡跳舞。下面是她對舞會的一些趣談: “只有十二圈舞,我跳了九圈,還有幾圈因為沒有舞伴而沒跳成。” “有人告訴我,有位先生,柴郡的一個軍官,一個很漂亮的年輕人,很想經人介紹和我認識,但是他的愿望沒有強烈到足以使他采取行動,我們也就無緣相識了。” 《成為簡·奧斯汀》(2007) “美人不多,僅有的幾個也不漂亮。伊勒蒙格小姐臉色不太好,布倫特夫人是唯一受大家奉承的人。她還是九月份時的老樣子,同樣是寬臉蛋、鉆石頭帶、白鞋,還有一個同樣是穿著時髦、頭頸肥粗的丈夫?!?/p> “查爾斯·勃勒特星期四舉行了一次舞會,這自然使他的鄰居們大為不安,你知道他們對他的經濟狀況非常感興趣,希望他快點破產。他的妻子很愚蠢,又很奢侈,而且脾氣壞,這倒是他的鄰居們所希望的。” “理查德·哈維夫人快要結婚了,但這是大秘密,只有半數的鄰居知道,請你千萬不要泄密!” “霍爾博士一身重孝,一定是他母親、他妻子或者他本人去世了?!?/p> 簡·奧斯汀小姐和母親一起住在南安普頓時,曾去拜訪過一戶人家,關于這件事,她在給卡桑德拉的信中是這樣說的: “我們發(fā)現只有蘭斯夫人在家,除了一架大鋼琴,不知道她有沒有也值得夸耀一番的子女……他們生活很奢華,看來她喜歡富有,我們讓她明白了我們一點也不富有,所以她不久就會覺得和我們交往是不值得的?!?/p> 奧斯汀家有個女親戚和某個曼特博士有了私情,致使博士的妻子一怒之下回了娘家,于是人們便議論紛紛。對此,簡在信中寫道:“由于曼特博士是個牧師,他們的私情不管多么不道德,總有一點一本正經的味道。” 她有一張利嘴,有著不尋常的幽默感。她自己喜歡笑,也喜歡逗別人笑。一個幽默家想起一件可笑的事,如果你要他把這件事藏在心里不說出來,那是強人所難。愛開玩笑而又要人不覺得刻薄,天知道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天生善良的人往往是不太有趣的。簡·奧斯汀敏銳地觀察到了人們的荒唐愚蠢、自命不凡、裝模作樣和虛情假意,但她并不為此感到苦惱,反而覺得有趣,這實在令人欽佩。 她雖然由于良好的教養(yǎng)而不忍心公開說出傷人的話來,但在給姐姐的信里取笑一下周圍的人,她認為是無傷大雅的。實際上,即使在她最具諷意的言詞中,我也看不出任何惡意,她的幽默是真正的幽默,是以精細的觀察和坦率的心態(tài)為基礎的。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2007) 曾有人指出,她一生經歷了歷史上許多轟轟烈烈的事件,如法國革命、恐怖時期、拿破侖的興起和潰敗等,但在她的小說里卻一點也沒有寫到。她為此受到責難,有人說她過于超然物外。然而,應該記住,在她那個時代,婦女參政是有傷風化的。那是男人的事。那時的婦女甚至都不讀報紙。由于她沒有寫到那些事件,就以為她沒受到它們的影響,這毫無道理。她熱愛自己的家庭,她的兩個哥哥都在海軍服役,而且經常身處險境,她給他們的書信表明,她對他們一直是魂牽夢縈、日夜惦記著的。 至于她在小說中不寫那些事件,那不是正好說明她見識不凡嗎?她生性謙虛,從未想使自己青史留名。反之,如果她那樣想的話,也就不可能這樣明智了。她在自己的作品中拒不涉及那些事件,原因就在于,從文學的觀點來看,那些事件不過是曇花一現的小事。譬如,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小說過去幾年出版了許多,現在卻早已無人問津了,它們就像每天發(fā)行的報紙一樣,只是過眼云煙而已。 奧斯汀·李在《簡·奧斯汀傳》里有一段話,我們只要稍加想象就能知道,簡·奧斯汀在那漫長而寧靜的歲月里過著怎樣一種鄉(xiāng)間生活: “一般說來,由仆人去做的事情很少,更多的是由主人或女主人親自照料。我相信,女主人往往還要親手配制家釀的酒,用藥草制成家用的藥和烹煮一些上等的菜肴……夫人們并不輕視紡紗織布,有些夫人還喜歡在早餐或茶點后親自洗滌碗具?!?/p> 奧斯汀小姐對衣帽、圍巾很感興趣,還擅長針黹刺繡。她喜歡漂亮的年輕男子,有時也和他們調調情。她不僅喜歡跳舞,還喜歡看戲、打牌和其他一些輕松的娛樂。她“擅長于玩那些需要手指靈活的游戲。譬如,她撒游戲棒撒得比誰都好,而且能十拿九穩(wěn)地一根根取走。她玩杯球也很出色,聽說在喬頓玩這種游戲時,她能輕而易舉地連續(xù)接一百個球。所以,毫不奇怪,孩子們都特別喜歡她,他們喜歡和她一起玩耍,也喜歡聽她講那些永遠講不完的故事”。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2007) 雖然沒有人會把簡·奧斯汀說成才女(對才女,她本人也不屑一顧),但她顯然是個很有教養(yǎng)的女人。研究簡·奧斯汀小說的權威杰波明,曾開出一張長長的書單來列舉簡·奧斯汀讀過的書。 毫無疑問,她讀過芬納·伯納、瑪麗亞·艾奇沃斯和瑞克里弗夫人的小說,她也讀過法國小說和德國小說的英文譯本(其中有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其實,只要能從巴斯和南安普頓的流動圖書館借到的書,她都讀。她很熟悉莎士比亞的作品,和她同時代的作家中,她讀過司各特和拜倫的作品,但她最喜愛的詩人好像是柯珀。這不難理解,因為柯珀那種冷峭、綺麗、睿智的詩風對她特別有吸引力。她還讀過約翰遜博士和包斯威爾的著作,讀過大量的歷史書和為數不少的宗教文獻。 三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她自己寫的書,這就是我下面要談的。她年紀很小就開始寫作。后來在她臨終前,她曾托人從溫徹斯特帶過口信給她的一個喜歡寫作的侄女,意思是說:如果她愿意接受她的忠告,那么她最好到十六歲之后再搞創(chuàng)作,因為她一直覺得,在這之前(十二到十六歲之間)應該多讀,少寫。當時,女人舞文弄墨是被認為不合體統(tǒng)的,孟克·路易斯就曾這么說過:“我厭惡、可憐和蔑視一切女文人。她們手里應該拿著針,而不是筆,只有針才是她們運用自如的工具?!?/p> 小說在當時還是一種受人輕視的文學樣式,簡·奧斯汀本人就曾對作為詩人的司各特爵士表示過驚訝,因為他竟然會熱衷于寫小說。她自己呢,總是“小心翼翼地不讓仆人、客人以及除家里人之外的任何人知道她在寫小說。為了不讓人發(fā)現,她使用很小的紙片,因為小紙片容易收藏,或者可以臨時用一張吸墨紙蓋住。在她的房門和仆人住的下房之間有一扇門,一推就會嘎嘎作響,但她一直沒有讓人把它修好,因為她覺得門會發(fā)出聲響對她有用:當她躲在屋里寫小說時,只要有人一推門,她便會知道,這樣她就有時間把稿子迅速藏起來”。 她的哥哥詹姆斯甚至都沒有告訴他當時還是小學生的兒子,他正津津有味地在讀的書就是他姑媽簡寫的;另一個哥哥亨利則在回憶錄里這樣寫道:“要是她還在世,不管會給她帶來多大的名聲,她也不會把自己的名字署在作品上。”正因為這樣,她發(fā)表第一部作品《理智與情感》時,扉頁上僅署名為“一位女士”。 《理智與情感》(1995) 其實,《理智與情感》并不是她最初寫的作品。最初的一部小說名為《第一次印象》。為這部小說,她哥哥喬治·奧斯汀曾代她寫信給一個出版商,希望以自費或者其他方式出版“一部和伯納小姐的《伊沃林娜》篇幅相近的小說,總共三卷”,但遭到了出版商的拒絕。 《第一次印象》是她在一七九六年的冬天開始寫的,到一七九七年八月完成;一般認為,它其實就是十六年之后才出版的《傲慢與偏見》。其后,她接續(xù)不斷地寫出了《理智與情感》和《諾桑覺寺》。這兩部作品運氣不佳,雖然五年后有個叫理查德·克勞斯貝的先生以十英鎊的價錢買下了后一部作品(當時書名為《蘇珊》),但他并沒有拿去出版,最后又以同樣的價錢賣掉了。由于簡·奧斯汀從不署真名,所以這位先生一直不知道自己以如此低廉的價錢賣掉的手稿,就是后來備受歡迎的《傲慢與偏見》的作者所寫的。 一七九八年完成《諾桑覺寺》后直至一八〇九年,這期間她似乎輟筆不寫了,僅寫了一部名為《華青家史》的小說的部分章節(jié)。一個才華橫溢的作家輟筆時間如此之長,當然要引起人們的多方猜測。有人猜測她是由于墜入情網而無暇顧及寫作了,不過這也僅僅是猜測而已。一七九八年她才二十三歲,正值青春妙齡,很可能不止一次地墜入情網。她是個很奇特的女人,很可能一次次地戀愛,結果雖然都是不歡而散,但在精神上并沒有給她蒙上陰影。 對她長時間輟筆的最可信的解釋是,由于出版商都不愿意出版她的小說,她覺得灰心喪氣了。她只好把自己的小說朗誦給親朋好友聽。雖然他們聽得心醉神迷,但她頗有自知之明,而且很可能自己得出過這樣的結論:她的小說只在那些喜歡她的熟人眼里才有魅力,因為他們一眼就能看出,小說中的那些人物是以生活中的哪些人為模特兒的。 電影《傲慢與偏見》(2005) 四 總之,在一八〇九年她和母親及姐姐一起定居于寧靜的喬頓小鎮(zhèn)之后,她就開始修改原先寫的舊手稿。一八一一年,《理智與情感》終于正式出版。那時,女人寫作已成天經地義之事。當時的情況,斯貝瓊教授曾在皇家文學協(xié)會的一次有關簡·奧斯汀的講演中引用艾麗莎·費的《印度來信》中的序言來加以說明。在一七八二年,曾有人勸艾麗莎·費發(fā)表她的書信,由于當時社會輿論十分厭惡“女士作品”,她只好拒絕。然而,到一八一六年,她卻這樣寫道: “從那時起,在公眾情感方面已逐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我們不僅已有許多可為女性爭光的女作家,而且還有更多謙遜質樸的女性毫不畏懼種種批評,敢于把自己的小船直駛浩淼的大海,把娛樂或者教育帶給讀者。” 一八一三年,《傲慢與偏見》出版,簡·奧斯汀以一百十英鎊的價格出讓了版權。 除上述三部小說,她還寫有另外三部,即《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和《勸導》。她以這幾部小說為自己贏得了穩(wěn)固的聲譽。她總是要等很長時間才能找到一個出版商,但是一旦找到后,她的才華便立刻得到公認。后來,連最有聲望的人也開始贊揚她了。我在此不妨引用一下司各特爵士的一段話,因為他對她推崇備至: “這位年輕的小姐在描寫人們的日常生活、內心感情和許多錯綜復雜的瑣事方面確實很有才能,這種才能極其可貴,是我從未見到過的。雖說我也能像一般人那樣寫些平平常常的文章,但是要我用這樣細膩的筆觸,把這樣平凡無奇的事情和人物,描寫得這樣惟妙惟肖,那我實在很難做到?!?/p> 奇怪的是,司各特竟然忘了提到這位小姐最寶貴的才能——幽默感。她雖然具有深邃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情感,但使她的觀察顯得那么深邃而中肯、使她的情感變得那么豐富而感人的,卻是她的幽默感。她的生活經驗很有限,她的每部作品中的故事都大同小異,她筆下的人物也無甚變化,都是些從不同角度加以觀察的相同的人物。不過,她很有自知之明,比誰都了解自己的弱點。她的生活既然被局限于外省社會的一個小圈子里,她就以此為滿足,以此為題材。她只寫自己熟悉的事情,人們已注意到,她從來不寫男人們單獨在一起時的談話,因為這樣的談話從根本上說是她無法聽到的。 電視劇《艾瑪》(2009) 她和她的同時代的人有相同的看法,這從她的小說和書信中都可看出。她對當時的社會狀況十分滿意。她毫不懷疑社會等級的重要性,認為社會有窮富之分是很自然的。紳士的兒子可以去當牧師或者繼承一大筆遺產為生;年輕人可以靠有權勢的親戚在為國王服務中得到提拔;女大當嫁,這是女人的本分;結婚當然為了愛情,但也要考慮經濟狀況是否令人滿意。所有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沒有跡象表明她對此有任何反感。她的家庭只跟牧師和鄉(xiāng)紳有關系,她的小說也就從不寫其他階層的生活。 五 在她的那些小說中,很難斷定哪一部最好,因為它們都是上乘之作,而且每一部都有忠實的、甚至狂熱的崇拜者。麥考萊認為《曼斯菲爾德莊園》是她的巔峰之作;另一些同樣著名的批評家則更喜歡《愛瑪》;迪斯累利把《傲慢與偏見》讀了十七遍;今天則有許多人說《勸導》是她最成熟的作品。我卻相信,普通讀者大多把《傲慢與偏見》看作她的杰作是很有見地的。因為一部作品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并不在于批評家的一致稱譽,也不在于教授們的分析講解或者大學課堂里的悉心研究,而在于歷代讀者能從中獲得樂趣和教益。 以我個人之見,《傲慢與偏見》從總體上說是她所有小說中最令人滿意的。我討厭《愛瑪》女主人公的那種勢利習氣,因為她對社會地位比她低下的人總擺出一副屈尊俯就的樣子,而對佛朗可·丘吉爾和簡·凡凡可斯之間的風流韻事,我也不覺得特別有趣。在簡·奧斯汀的所有小說中,唯一使我感到冗長的就是這部作品。 《曼斯菲爾德莊園》中的男女主人公愛迪芒特和范妮,則是令人難以容忍的道學家,而對不拘小節(jié)、生氣勃勃的亨利和瑪麗·克勞福德,我卻非常同情。 《勸導》有一種罕見的魅力,要是沒有柯伯在蘭姆雷吉斯的那件事,我會把它看作為最完美的作品。簡·奧斯汀在虛構不尋常事件方面并無多大天分。 在我看來,下面這件事就有弄巧成拙之嫌:露易莎奔上幾級陡峭的階梯,“往下一跳”,撲向愛慕她的溫迪華斯上尉,但他沒接住她,她一頭撞到墻上昏了過去。其實,只要他伸出手接她,就像他平時幫她“跳下”籬笆旁的階梯那樣,她是絕不可能一頭撞到地面上的,因為她跳下來的地方離地面還不到六英尺。她可能會撞在高大健壯的溫迪華斯上尉身上,可能會嚇得半死,但絕不會受傷。不管怎樣,她昏過去了,接著便是一片忙亂。對此的描寫也不可信,人人心慌意亂,連身經百戰(zhàn)、屢獲賞金的溫迪華斯上尉也嚇得手足無措。接下來,所有人的行為舉止都很荒謬,簡直使我難以相信,對親朋好友的疾病和死亡都能安之若素的奧斯汀小姐,怎么會在小說中寫出了這么一種笑話百出的慌亂景象。 電影《勸導》(2007) 學識淵博、文風詼諧的批評家加洛特教授曾說,簡·奧斯汀沒有寫故事的才能,不過他解釋說,他說的“故事”是指一連串富有浪漫色彩的、或者說不同尋常的事件。簡·奧斯汀確實不具備這方面的才能,也不打算在這方面努力。她的出色的觀察力和生動的幽默感使她從不耽于幻想;她感興趣的不是不尋常的事件,而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只要憑借自己敏銳的觀察力、生動的幽默感和巧妙的措辭,她便足以使最平凡的生活也變得不平凡了。 至于故事,大多數人是指一種連貫而清晰的陳述,其中有開始、發(fā)展和結局?!栋谅c偏見》以兩位年輕人的到來作為開始,以他們對伊麗莎白和她姐姐的愛情作為主題并加以發(fā)展,最后以他們喜結良緣作為結局。這種傳統(tǒng)的大團圓結局使那些深諳世故的人嗤之以鼻。確實,大多數婚姻,也許是絕大多數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再說,結婚也不是生活的終結,只是進入另一個生活階段而已。有許多作家把結婚作為小說的開始,一直敘述到它的結尾。這是他們的權利。我倒是覺得,普通人喜歡小說以男女主人公喜結良緣作為結局,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我認為,他們持這種觀點是因為他們有一種深切的、本能的感覺,覺得男人和女人通過婚姻完成了生物學上的職責;他們很自然地感覺到,聽人敘述一對男女之間如何產生愛情,后來如何經過曲折變化、相互誤解,最后又如何海誓山盟、傳宗接代,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對大自然來說,每一對夫婦只是長長的生命鎖鏈中的一環(huán),這一環(huán)的唯一重要性就在于它能衍生出另一環(huán)來。這就是小說家為什么常常要以男女主人公喜結良緣作為小說結局的理由。 在簡·奧斯汀的這部小說中,新郎最后得到一大筆地產收入,并將把新娘帶到一所漂亮的住宅,那里有花園,還有精美華貴的家具。這樣的結局,普通讀者是非常滿意的。 電視劇《傲慢與偏見》(1995) 我認為,《傲慢與偏見》的情節(jié)結構也很精巧。前后情節(jié)的銜接極為自然,沒有任何會使讀者感到迷惑不解的地方。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什么伊麗莎白和吉英這么有教養(yǎng),這么彬彬有禮,而她們的母親和三個妹妹竟會如此平庸。這確實有點唐突,但這種安排對奧斯汀小姐要敘述的故事來說又是必不可少的。我心里想,她為什么不把伊麗莎白和吉英寫成是班納特先生前妻的女兒,小說中的班納特夫人只是他的續(xù)弦,也就是三個小女兒的母親,這樣一來,問題不就避開了嗎? 在簡·奧斯汀的所有女主人公中間,她自己最喜歡的就是伊麗莎白。她曾寫道:“我必須承認,我把她看作在我的小說中出現的最令人愉快的人物?!卑茨承┤说目捶?,伊麗莎白的原型就是簡·奧斯汀本人——她確實把自己的歡樂、勇氣、機敏和見識都賦予了伊麗莎白這個人物。也許,還可以進一步作出推測:在她描繪溫柔、善良、美麗的吉英·班納特時,她心里想到的很可能就是她的姐姐卡桑德拉。 一般人總把小說中的達西看作無恥之徒。他的第一個過錯就是在舞會上拒絕和不相識的、也不想結識的人跳舞。但這并不是什么大錯。確實,他在向伊麗莎白求婚時表現出一種不可饒恕的傲慢態(tài)度,但是他對自己的出身、財產的自豪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缺了它就沒有什么可講了。再說,他的這種求婚態(tài)度也給了簡·奧斯汀機會,借此可以展現最精彩的戲劇性場面。 我想,簡·奧斯汀如果是在有了一定寫作經驗的情況下寫這部小說的話,那她就會把達西的態(tài)度表現得更恰如其分一點,也就是把他寫得足以引起伊麗莎白的反感,而不至于非要讓他說出那些使人難以置信的話來。 電影《傲慢與偏見》(2005) 對卡特琳夫人和柯林斯先生的描寫可能也略嫌夸張,但我覺得稍有喜劇因素是完全可以的。喜劇因素可以使生活顯得更加絢麗多彩,也更加冷峭嚴峻。在小說中即使用一點笑劇式的夸張手法也無傷大雅,因為有分寸地摻和點笑料,就像在草莓上撒些白糖,可以使生活的喜劇味變得更加濃郁。不過,談到卡特琳夫人,有一點倒是要記住的,那就是在簡·奧斯汀時代,當一個人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在一起時,他或者她總會表現出一種優(yōu)越感來的,對此,地位低的人也不會心懷不滿。如果說,卡特琳夫人把伊麗莎白看作是出身低微的年輕姑娘而在她面前有點趾高氣揚的話,那么請不要忘記,伊麗莎白自己對她姨母菲利普夫人的態(tài)度也好不了多少,原因也就是她只是個地位不高的律師的妻子。 在我年輕時,那時雖然已經和簡·奧斯汀所寫的那個時代相隔一百年,我還是能經常看到一些貴婦人。她們那種自高自大的樣子盡管不再像過去那樣荒唐可笑,但和卡特琳夫人也不相上下。至于柯林斯先生這種集拍馬奉承和傲慢無理于一身的人,即使在今天,又有誰沒見過? 沒有人把簡·奧斯汀看成偉大的文體家。她的綴字法很奇特,而且經常不顧語法,但是她的聽覺肯定很靈敏。從她的句子結構中,我覺得可以看出約翰遜博士的影響。她喜歡使用來自拉丁文的英語詞匯,而不常用普通英語詞匯,喜歡用抽象的而不是具體的詞匯。這使她的措辭稍稍帶上一點悅目愜意的莊重感。確實,也常常給她詼諧的語言增添了分量,使她本來辛辣尖刻的語言中又有一種一本正經的味道。 她的對話寫得非常自然。寫對話并不是把人物要說的話原封不動地記錄在紙上,而是要加以組織整理的,否則就會使人覺得沉悶。在她的小說中,有許多對話簡直就像現在的書面語,今天讀來顯得矯揉造作,但是在十八世紀末,年輕小姐確實就是那樣說話的。譬如,吉英在談到她情人的幾個妹妹時說:“對于我和他的關系,她們當然不會表示贊成,對此我并不覺得奇怪,因為他完全可以選擇一個多方面比我強的人?!蔽蚁嘈牛褪沁@樣說的,但我也得承認,聽她這樣說話真有點吃力。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2007) 至此,我還沒有談到這本書的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那就是它有很強的可讀性——比一些更杰出、更著名的小說更有可讀性。正如司各特所說,奧斯汀小姐描寫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內心感情和許多錯綜復雜的瑣事;雖然小說中并沒有發(fā)生什么了不起的事,但是每當你讀完一頁后總會情不自禁地翻過去,迫切地想知道下文如何;但那里仍然沒有什么大事,于是你又迫不及待地翻動書頁。能叫你這樣做的小說家是最有才能的小說家。 我時常想,這樣的才能是從哪兒來的呢?為什么你把這部小說讀了一遍又一遍,卻依然像第一次讀它時一樣興味盎然?我想,原因就在于,簡·奧斯汀不僅對她的人物及其命運深感興趣,而且對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一切都深信不疑。 本文摘編自 《小說要有故事》 作者:[英]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譯者:劉文榮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2022-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