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陽還五湯出自清代王清任所著《醫(yī)林改錯》,由生黃芪、當歸尾、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七味藥組成。 功效:補氣活血通絡。本方是體現(xiàn)王清任所創(chuàng)氣虛血瘀理論的代表方劑。常用于中風后遺癥的治療。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脈緩或脈細無力為證治要點。 近年來筆者根據(jù)藥物組成特點對所治療疾病有所拓寬,發(fā)現(xiàn)補陽還五湯加減對很多疾病都有明顯的效果。 補陽還五湯治療面癱 面神經(jīng)癱瘓簡稱面癱,西醫(yī)稱為面神經(jīng)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疾病。 面癱絕大多數(shù)為一側性,多表現(xiàn)為病側面部表情肌癱瘓,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 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于病側的齒頰間隙內(nèi),并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于淚點隨下瞼外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治療面癱常用的方有牽正散,但是筆者以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亦能收到明顯效果。茲舉例如下: 患者,男,54歲。因喝水時左側漏水,左側面部歪斜麻木兩天來診。左側鼻唇溝變淺,閉眼不能,伸舌偏向右側?;紓日砗箢^痛,但是四肢感覺和活動無異常。 診斷為面癱。患者舌淡苔薄白膩,脈細滑??紤]氣虛血瘀,痰濁阻滯,經(jīng)絡失養(yǎng)。 治以補陽還五湯加減,處方如下: 黃芪30克、當歸12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紅花9克、赤芍9克、 地龍9克、法半夏12克、陳皮9克、茯苓15克、炙甘草9克、秦艽15克、葛根20克、石菖蒲9克 以上藥7劑,日一劑水煎服兩次。同時每日肌注維生素B1和B12各一。 方中以補陽還五湯益氣活血通經(jīng)絡為主方,加二陳湯燥濕化痰,加石菖蒲開竅豁痰,秦艽祛風除濕,葛根升陽解表,有很好的改善頭部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 患者治療1周后,復診癥狀明顯減輕,除了面部還稍微看得出輕度歪斜,其余諸如流口水、不能閉眼睛等基本上消失。服完二診藥物后基本上無特殊不適。 補陽還五湯治療腦外傷后遺癥 腦外傷后遺癥又叫腦外傷后綜合征,是指腦外傷病人在恢復期以后,長期存在的一組自主神經(jīng)功能失調(diào)或精神性癥狀,包括頭痛、神經(jīng)過敏、易怒、注意力集中障礙、記憶力障礙、頭暈、失眠、疲勞、耳鳴等癥狀。而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并無異常,神經(jīng)放射學檢查亦無陽性發(fā)現(xiàn)。 患者,男,39歲。因交通事故導致顱骨骨折,頭部右側皮膚破裂出血較多,住院1個月后出院。 3個月后仍然頭暈乏力、容易疲勞,右側耳鳴嚴重夜晚加重,一直不能工作,在家休養(yǎng)。根據(jù)患者發(fā)病史和表現(xiàn),考慮腦外傷后遺癥,與局部失血較多導致微循環(huán)障礙有關,神經(jīng)失養(yǎng),故耳鳴嚴重。 刻診:舌紅苔薄白膩,左脈弦細,右脈弦數(shù)。 用藥如下: 黃芪30克、當歸12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紅花9克、赤芍12克、地龍9克、葛根20克、柴胡12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陳皮9克、熟地20克、制山萸肉12克、石菖蒲12克、丹參15克 首診10劑,處方以補陽還五湯為基本方,患者舌苔白膩說明內(nèi)有痰濕,于是加陳皮、法半夏、茯苓燥濕化痰;腎開竅于耳,以熟地、山萸肉補益肝腎;石菖蒲化濕豁痰,醒神益智開竅治療健忘耳聾;葛根、柴胡、丹參升陽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 二診患者癥狀改善明顯,繼續(xù)鞏固治療兩次痊愈。 補陽還五湯治療肩周炎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jié)周圍炎。是以肩關節(jié)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癥。肩關節(jié)可有廣泛壓痛,并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本病根據(jù)典型癥狀不難診斷,一些腦力勞動者或者辦公室人員亦常見,這部分人可能與長期姿勢不良等所產(chǎn)生的慢性致傷力以及現(xiàn)代人夏天多在空調(diào)屋里受寒有一定關系?;颊呒绮颗吕?,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患者,男,45歲,在外地干木工活,右側肩部疼痛、上臂酸麻脹痛三個月,診斷為肩周炎,服西藥及外貼膏藥效果不明顯?;颊哂疑现荒苌吓e,按肩周部位疼痛。患者自述肩部受涼或者吹風則刺痛。舌暗紅苔薄白,脈弦細。 治療以補氣活血,溫陽除痹,祛風通絡為原則,以補陽還五湯加減組方。 黃芪30克,赤芍12克,當歸12克,川芎9克,紅花9克,桃仁9克,地龍9克,桂枝9克,羌活9克,片姜黃9克,桑枝20克、雞血藤20克,炙甘草9克 首診處方7劑,日一劑水煎服兩次。二診患者自述好轉明顯,繼續(xù)以原方治療3周,基本痊愈。 本方以補陽還五湯補氣活血通絡。加桂枝、羌活、桑枝、片姜黃溫陽散寒祛風除濕,雞血藤補血活血舒筋通絡,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緩急止痛。 除了上述疾病外,補陽還五湯還對手腳麻木、腦供血不足、各種痹癥等凡屬于氣虛血瘀者均有較好療效。 |
|
來自: 昵稱BRWUA9ik > 《經(jīng)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