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寫作日更的第82/100天 你好,我是小何。 說到學習,我踩過1個大坑——光輸入不輸出。
2021年5月,我第一次接觸知識付費,學了很多課,包括人際溝通,理財,社群運營,吸金文案等課,記了好幾本筆記。
結果我發(fā)現(xiàn),學完以后,很多知識沒地方能用出去。我覺得很沮喪,情緒內耗,開始自我懷疑,否定自己的選擇。 01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其實,光學是沒用的,練習才是王道。因為學習的閉環(huán)是這樣的:輸入——理解——輸出(文字/口頭)——反饋(自我反思/他人反饋)/實踐"。 而我,只是單純的“學”,沒有練習,停留在輸入階段,當然學不會。
所以,真相是,不是課沒用,是我沒“用”。知識付費是否有效,歸根到底還是取決于用戶的學習能力。
02 那,我是如何覺悟到這點,完成學習閉環(huán)呢?
第一,輸入方面,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因為一切智慧都在歷史當中,我遇到的問題,前人一定遇到過,并解決掉,提供了方案。我要做的就是找到它們,思考,吸收,內化。
而閱讀,就是一種和前輩交流的機會。
比如,我讀了《這樣讀書就夠了》,才知道有效學習的5個原則,自我導向,關聯(lián)經驗,強調實踐,解決問題,內在驅動。
我讀了《認知覺醒》,才知道,道理只是空頭支票,改變是真金白銀,盯著“改變”去學習,可以破解很多焦慮和無用功。
我讀了《逆熵增成長之路》,才知道,學習就是模仿加練習,通過像素級模仿,執(zhí)行,反饋,才能把信息轉化為自己的。 …… 這些書籍,讓我輸入了關于學習的信息,破除了我在學習方面的誤區(qū)。
第二,輸出方面,培養(yǎng)寫作習慣。
因為教是最好的學,每寫一篇文章,就是在教別人。當你開始公開寫作,中途發(fā)現(xiàn)自己不懂的,不清楚的,總不好意思糊弄別人。
這就會倒逼你做輸入,主動查資料,看書,問老師,自己理解了,再寫出來,這個知識你就內化了。
比如,我在寫佛教的“空性”時,正好想到心理學的ABC法則,但自己還不太理解,我就去百度搜索基本概念,用自己編的案例,來解釋它,這樣,我就知道如何使用這個法則。
比如,我剛開始讀“課題分離”,不會用,直到我通過寫作,用自己的話解釋它,反復思考這個概念的使用場景,我才真正把學到的東西用出去。
所以,想要提升學習效率,內化知識,寫作是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第三,實踐方面,寫行動清單。
因為實踐是學習的關鍵,輸入了那么多信息,你不需要記住全部內容,只要有某個點觸動你,并且你用出去,發(fā)生改變,就能值回票價。為了做到這點,可以寫行動清單。
比如,我以前的感知力很差,會把別人對我的好當作理所當然。我看到阿滿,樂樂,羅羅等伙伴都經常寫感恩日志,他們超強的感知力觸動了我。
我也開始行動,日更感恩日志,小到一句話,一個點贊,一個批評,都值得感謝。每次我打下那些文字,有一種快樂涌上心頭,這提升了我的洞察力,補充內心的能量。
比如,我以前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正好讀了晉早的一篇文章——《人生規(guī)劃,你當學習B站“何同學”》
我深受觸動,寫了個讀后感《如何進行人生規(guī)劃?》,列下“持續(xù)寫作”的行動清單。
即使我當時寫作沒多少人看,沒多少人點贊,我也要像何同學那樣,把微弱的正反饋,放大到10倍,100倍,1000倍……。
所以,我一直在寫作,不想停筆。未來的職業(yè)方向,我也要和寫作掛鉤。
因此,短短的一句話,就可能改變你。關鍵是,碰到觸動你的內容,一及時停下來思考,寫感悟,行動清單,把它用出去。
最后總結一下,學習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大量閱讀。 第二板斧,寫作輸出。 第三板斧,持續(xù)踐行。
有了輸入,輸出,實踐這三板斧,才能完成學習的閉環(huán)。 祝:
打通學習的閉環(huán)~ 以上。 號主簡介?小何說書,一個喜歡閱讀,寫作的大學生。 如果本文對你有幫助的話,點贊,在看就是最大的鼓勵,感謝你的這份慷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