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身心健康,和親密關系的質(zhì)量息息相關。 從幼齡到成年,成長的每個階段,都需要我們給予男孩不同的情感守護。
來源 | 家庭治療研究院(ID:strken)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發(fā)布一系列關于親子教育的相關數(shù)據(jù),有這樣幾個數(shù)據(jù):
(圖片來源:中國教育部官方) 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目標,健康安全占比65.95%,是第一位,其次分別是習慣養(yǎng)成、日常學習、人際交往等,其中,情緒情感占比11.93%,位列最后。當孩子面對父母給予的壓力時,男孩選擇“向父母反抗”和“忍耐”的比例明顯高于女孩。對于興趣班的選擇,22.21%的男孩選擇“父母決定”,比例則高于女孩。從以上數(shù)據(jù)不難看出,父母對男孩女孩的教育方式,是有明顯區(qū)別的。僅有11.93%的父母會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說明父母更在意孩子是否成長和成才,對建立親密親子關系、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的重要性認識還不是很足。面對父母給的壓力,男孩大多選擇反抗或忍耐,這表示男孩很少主動跟父母溝通,也不太擅長與父母交流。因此要么反抗,與父母產(chǎn)生沖突;要么忍耐,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當面臨關鍵抉擇時,大部分男孩都由父母決定,可見父母對于男孩的教育方式是比較獨斷的,在某些事情的決定上沒有給予男孩選擇的權利。這三組數(shù)據(jù)的背后,透露出與男孩子建立密不可分的親密關系的秘訣: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及時給予回應;積極與男孩溝通,充分理解;給足男孩自由抉擇的權利。想要與男孩建立親密關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合適的階段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在《養(yǎng)育男孩》一書中介紹到:男孩的成長要經(jīng)歷幼齡期、少年期、青春期三個階段。在每個成長階段,男孩在行為、性格、心理等方面的發(fā)展特點都是不同的, 父母的角色和定位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對待男孩的教育方式也應該不一樣。幼齡期 被推開無數(shù)次的孩子會怎么樣? “幼齡期指的是男孩子0-6歲的時候。 對于此時的男孩來說,他們正處于屬于母親的階段,也是母子之間建立良好安全的依戀關系的最好階段。” 在訪談節(jié)目里,一位靠社交賺錢的時尚公關卻和媽媽的關系親近不起來。原來小時候,兒子第一次學滑冰時摔跤了13次,媽媽卻一次也沒有扶他。 最后一個跟頭的時候,媽媽向他豎起了大拇指,卻不知兒子內(nèi)心有多失望。媽媽驕傲地認為自己的教育非常有效,說是故意讓兒子有挫敗感。“糙養(yǎng)”和“窮養(yǎng)”,是眾多家有男孩的養(yǎng)育觀念。有相關研究顯示:0-6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此時用愛澆灌的孩子會和母親建立起密不可分的親子關系。孩子的內(nèi)心是敏感細膩的,小的時候媽媽就是孩子的一切、就是孩子最安全的港灣。但是被用“不許哭”推開無數(shù)次的孩子,自己的情緒沒有得到接納,會感受不到媽媽的愛,會認為自己被媽媽拋棄了。沒有在媽媽這里得到愛的孩子,會開始隱藏自己的情緒,不再渴求媽媽的安慰和抱抱,因為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是不被媽媽接受和認可的。如此一來,孩子關閉了情感通道,媽媽再也不是自己最親密的人了。
少年期 不被認可的孩子會怎么樣? “少年期指的是男孩子6-13歲的時候。 此時的男孩會突然變得男子氣十足,渴望像爸爸一樣充滿力量感?!?/span> 有網(wǎng)友提出了一個問題:我為什么這么討厭我的媽媽?他說他很討厭自己的媽媽,一點也不愿意跟媽媽待在一個地方。自己吃餃子,筷子有點拿不好,媽媽就說:筷子都拿不好,真笨。兒子正在做作業(yè),思考的時候喜歡轉(zhuǎn)筆,媽媽看到了,又被一巴掌打在頭上,讓孩子認真點。還有兒子練琴,一個音沒有彈好,就使勁踹一腳,直到兒子練好。還經(jīng)常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都比你好……”。兒子說被打擊時,自己真的好痛,不是身體上的痛,而是心痛。在某訪談節(jié)目里,25歲兒子問媽媽還記不記得,有一次她發(fā)脾氣一巴掌把他的牙打掉了,他哭著滿地找牙。媽媽卻說不記得了。兒子說:我的童年真的過得很不開心,因為媽媽總是要求自己要很聽話、很成熟。很多父母都傾向于給予少年期的男孩“挫折教育”,認為“男孩要抗挫”。但對處于少年期的男孩來說,他們在這個階段是感受到了內(nèi)心“男人”屬性的召喚,他們渴望成為像父親一樣的“真男人”,希望自己像男性一樣有力量感,像“超人”一樣厲害。此時孩子所需要的是足夠的支持和力量,讓孩子堅信自己可以很好地完成很多事情。在這個階段,媽媽給予打擊的話,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的“男子力”沒有得到認可,媽媽可能永遠無法給我認可、永遠無法理解我。當自己最親密的人卻不認可和理解自己時,男孩就很難與媽媽親近了。青春期 被“管太多”的孩子為什么哭泣? “青春期指的是男孩子14歲以后。 男孩進入另一個發(fā)展階段,他們想要自己做主自己的一切。” 記得看過一則新聞,在杭州有個小伙,因為媽媽管太多要跳樓。當時男子已經(jīng)爬到了窗戶上說:“我媽老是管我,什么事情她都要管?!?/span>持續(xù)10多年的包辦,從衣食住行再到工作,媽媽什么都要管,他實在受不了了。 被警察勸下來后,兒子表示要出去單獨住,遠離媽媽,還拒絕了母親的示好。媽媽明明是為了兒子好,才操心了那么多,為什么兒子還不領情呢?伊能靜被視為尊重兒子天性的天花板,她曾經(jīng)也像其他父母一樣,在兒子青春期時,試圖用自己的經(jīng)驗幫兒子做決定。她的兒子想學習剪輯課,但是伊能靜希望他能學編劇課,兒子不認同,就大吵了起來。爭吵中兒子大聲說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嗎,我的未來你又沒有去過。”相信很多媽媽是真的愛孩子的,尤其是即將成年的男孩,我們更擔心其在思想和行為上有不恰當?shù)牡胤健?/span>但是此時的男孩內(nèi)分泌不平衡、心理發(fā)展不成熟,情緒又不穩(wěn)定。父母的過多干涉和管制,會給孩子的青春期狀態(tài)“雪上加霜”,會讓孩子感到“窒息”。孩子的領地感覺受到了“侵占”,彼此的邊界變得模糊,孩子就容易產(chǎn)生心情很煩躁和自我失控的感受。當孩子無法跟強勢的父母進行溝通,就會對父母的過度干預產(chǎn)生抵抗情緒,產(chǎn)生不滿和怨恨的負面情緒。漸漸地,孩子會用反抗和疏遠來表示抗議,親子關系也岌岌可危了。 有些媽媽覺得兒子長大后就跟自己不親密,其實不是孩子跟我們不親密了,而是在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中,我們的角色站位不正確。幼齡時期的男孩正是建立安全感的好時候,此時我們要做合格的“父母”,給予男孩滿滿的愛。在少年時期的男孩,“男子氣”開始萌芽,此時我們要做孩子的“朋友”,時常鼓勵和支持男孩的“男子氣”。在青春期的男孩更渴望自我空間時,我們要扮演好“老師”這個角色,給予適當?shù)囊龑Ш蛶椭?/span>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不止孩子在成長,做父母的也要學習和成長。我們也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不斷調(diào)整養(yǎng)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只有不錯過孩子的每一步成長且共同成長,才能跟孩子越來越親密。
* *作者:樂秋,90后教育工作者,主業(yè)教育,愛好寫作,堅信文字即力量。來源:家庭治療研究院(ID:strken),面向全球華人做兩性關系、親子關系、情緒管理、性格分析,短程快速治療、原生家庭的科普及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