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個城市,莫擔(dān)心漏了未到的地點,還會再去的”。二十年前,一位好友在自駕同行途中這么告訴我。的確是這樣。撫遠,中國最東的城市,中國地圖雞頭尖尖的位置,我又來了。 四月底,再臨黑龍江、烏蘇里江,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季節(jié)。本次參加自然觀察工作交流,其中一項是參觀撫遠魚市。
東極魚市
撫遠夠北,季節(jié)比武漢晚兩個月還多,柳樹剛剛冒芽。黑瞎子島北岸還有積冰。黑龍江不久前開江,魚貨豐富,東極魚市的老板們好奇我們這群只看不買的外省人,我們好奇地觀看和詢問各色花樣的魚。
在參訪魚市之前,我們先去參觀了撫遠魚博館,大家對本地魚類品種有了基本了解。在魚市,每人領(lǐng)了一項任務(wù),記錄三種不認識的魚。我記錄了銅羅、季花、重唇三種魚。另一個任務(wù)是記下一種個人最愛的魚。我選了狗魚,全名叫黑斑狗魚。 魚博館里的介紹遠遠不如魚市現(xiàn)場的真實體驗,不知哪根弦被絆動,忽然就想了解更多的魚名以及它們的故事。上面的銅羅銅羅是什么魚?誰也說不清,大體上分兩派,一說是板黃(細鱗斜頜鲴),一說梭鱸(外來的魚種)?!掇o?!飞削嫷慕忉屖菫貅k,也就黑魚。而季花,叫做花?;重唇叫做唇?,魚老板叫它蟲蟲。人們把喜歡吃、常吃、珍貴的魚的一些俗名,統(tǒng)稱三花、五羅、十八子。 黑斑狗魚
魚市碑刻的介紹文字中,說黑龍江有105種魚。在魚市的時間很短,鯉魚、鯽魚這些我熟悉就不花時間了。人生中第一次跟魚名較上勁,抓緊時間用手機拍下感興趣的幾種魚,記下魚名,希望下次見到還能記得。 黃瓜香魚
黃瓜香魚,魚老板讓我們拿起來聞,真是黃瓜味。查正名叫池沼公魚。 江鱈
江鱈,唯一的淡水鱈魚,淡水魚中唯一能做魚肝油的。 鱖魚 鱖魚,鰲花,三花之首。武漢也有,餐廳中是常見盤中品種。 烏蘇里白鮭
烏蘇里白鮭,又叫兔子魚。它背上具備特殊的脂鰭。 脂鰭,是一種由皮膚和脂肪構(gòu)成的鰭狀突起,與一般所說的鰭在結(jié)構(gòu)上極不相同,位置在背鰭與尾鰭之間。我們常說的魚鰭由鰭條和鰭棘組成,有背鰭、尾鰭、腹鰭、胸鰭、臀鰭。 老頭魚 一旁的小伙子說叫醬老頭魚,奇怪的名字,正名葛氏鱸塘鱧。有多種烹飪方法,比如醬燜老頭魚。鲌魚 鲌魚,又叫白魚、翹嘴鲌、翹嘴紅鲌。武漢人喜歡清蒸,還可以香煎。但黑龍江的野生鲌魚,個頭真是大,肥美誘人。 卸魚 拖魚的車到了,卸魚,魚市也有人做直播,介紹各種野生江魚。聽我們幾個外地口音的人聊魚,跟著問來做什么的。
大馬哈魚 撫遠人有曬大馬哈魚干的習(xí)慣,現(xiàn)在的用于曬魚干的魚大部分產(chǎn)自俄羅斯,能洄游中國境內(nèi)的大馬哈魚已經(jīng)很少了。 泥鰍 鯰魚
白鏈 泥鰍、鯰魚,怎么拍的都是我認識的。又順手拍了一張,魚老板說是胖頭魚。我以為是湖北人稱為鳙魚的胖頭魚,然而本地人把白鏈叫胖頭魚。 還記錄到其它魚種,圖片光線沒掌握好,就不放上來了。在撫遠,餐桌上的各種特色魚更美,這里不放照片了。喜歡的自己抽空來,一定值! 柳蒿芽
魚市還有少數(shù)攤位賣早春野菜。這種蒿子叫柳蒿芽。
自然筆記
晚上,我嘗試了寫作業(yè)。此前帶小朋友觀鳥和博物觀察,講完后總是看小朋友做自然筆記。這次自己獨立完成,感覺成年人靜下心來有難度。
馬蘇大馬哈魚
感謝天航和瑞睿指導(dǎo)大家認魚,瑞睿用超輕粘土手捏了一條大馬哈魚,魚市見不到哦。更專業(yè)的名字叫陸封型馬蘇大馬哈魚 魚皮衣
在撫遠,大家還一起去跟非遺傳承人試做了赫哲族魚皮畫。鞣制后的魚皮是厚紙的感覺,做成民族特色的魚皮衣,既傳統(tǒng)又時尚。 從黑瞎子島上遠望中國東極塔,烏蘇里江從這里注入黑龍江,背景的山在俄羅境內(nèi)。兩江都是界河,都盛產(chǎn)野生魚。 黑瞎子島是一處江心洲,面積很大,一半的島土回歸后建立了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qū),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在這里繁殖。 照片上這處界碑只能遠望,是當年兩國舉辦交接儀式的地方。有邊境圍網(wǎng)阻隔,只能用長焦拍下來,我猜反面是俄文的。 文末附上當?shù)氐聂~類圖鑒折頁。偶爾之趣,認魚也挺好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