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波斯奈國遇上了饑荒年,有個農(nóng)民把自己的父母活埋了。街坊鄰居不但不阻止,反而爭相模仿。最后這竟然變成了這個王國的明文規(guī)定。直到有個孝子出現(xiàn),事情才有了轉(zhuǎn)機。 街坊鄰居看到巴沙的行為,紛紛詢問緣由。巴沙也不藏著掖著,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街坊鄰居不但沒有反對,而且覺得巴沙的話非常有道理,回到家就效仿起來,紛紛把自己家的老人推入坑中活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最后傳到了王宮。國王聽說后,竟然也覺得巴沙的做法很有道理,直接出臺了一條法律:家里的老人到了不能干活的年紀(jì),子女就要把他們活埋。違令者處以死刑。 有一個名叫以利的青年,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他覺得父母把自己養(yǎng)大很不容易,自己應(yīng)當(dāng)讓父母過上好日子,而不是把父母活埋。這樣的法律簡直是太不人道了。 然而,一個人的力量對抗不了整個社會風(fēng)氣。以利的孝道,只能偷偷摸摸地進行。他在家里挖了一條密道,把父母藏在密道里,每天定時給父母送水送飯。可是這么做不是長久之計,一旦秘密被發(fā)現(xiàn),以利一家人就兇多吉少了。 國王想了三天三夜,也沒有想出4個問題的答案,只好貼出告示,尋找知道答案的高人。 以利看到后,就把告示撕了下來,跟著官兵來到了王宮。 國王問道:“你說說,答案到底是什么?” 以利回答:“誠信是最富有的,公正是最快樂的,實話是最美味的,智慧是最長壽的。因為誠信待人,就能獲得天下人的支持,人心才是最大的財富;事情處理的公平公正,所有人都會很快樂;說實話的時候,人的口舌是最舒服的,比吃了蜜糖還要舒服;不管到了何時,人們都會追求智慧,智慧是永恒的話題。 國王詢問以利。以利說:“我哪有這么聰明啊?陛下,跟您說實話,這些都是我的父親和母親告訴我的?!?br style="color: rgb(34, 34, 34);font-family: system-ui, -apple-system, "Segoe UI", Rototo,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font-size: 18px;letter-spacing: normal;text-align: start;white-space: pre-wrap;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你的父母還活著?” “是的。陛下。我愛我的父母,所以違背了您的旨意,把他們藏在了密道里。老人并不是沒有用的,他們活得時間長,見多識廣,經(jīng)驗豐富,可以解決我們年輕人解決不了的問題。而且,父母為了養(yǎng)育子女,辛苦了大半輩子。子女應(yīng)當(dāng)報答父母的恩情,而不是做出活埋父母這樣殘忍的事情。陛下,您也有老去的那一天,難道您希望自己不得善終嗎?” 聽了以利的回答,國王幡然醒悟。他立刻修改法律,規(guī)定從今以后,任何人都不能活埋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應(yīng)當(dāng)盡自己所能,贍養(yǎng)家里的老人。違令者處以死刑。 更令人吃驚的是,周圍的人看到了巴沙的行為,竟然予以贊同,連國王也認(rèn)為這是個好辦法,還把這種行為納入了法律。足以看出,當(dāng)時那個王國,上至君王,下至百姓,思維已經(jīng)完全麻木了。 好在,眾人皆濁之時,還有以利這一位清醒者。在天使的幫助下,他終于說服了國王,改變了不妥的法律制度。 與這個故事相對的是,《二十四孝》中“埋兒奉母”的故事。郭巨為了省下糧食給母親吃,準(zhǔn)備把兒子活埋,幸好有那一壇黃金,才救了兒子的命。 其實,不管是“埋兒奉母”,還是“埋母養(yǎng)兒”都是極端的。老人辛苦了半輩子,理應(yīng)安享晚年。孩子是未來的希望,也應(yīng)該得到照顧。或許現(xiàn)實生活中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