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欄目簡介 名稱丨張老師和小蝸牛 人物丨張老師:畢業(yè)于華東師大特殊教育專業(yè),現任特殊教育一線教師。 小蝸牛:張老師的9個學生,由于自閉癥、腦癱、唐氏等各種障礙影響正常發(fā)展,如同小蝸牛一樣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緩緩地挪動。 更新丨不定期更新 四十七、愿你們慢慢長大,也能永葆童真 學校每學期都會有一次“勞動驗收”,針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設計不同難度的勞動任務,一來是檢驗同學們的勞動技能,二來也是讓他們從中體驗勞動所帶來的成就感與幸福感。五一假期之前,學校組織了一場融合版的“勞動驗收”,來自某外企的志愿者們來到校園,和孩子們一起在勞動中體驗生活的美好與快樂。 志愿者中有剛剛入職的小姐姐,也有經驗豐富的漂亮阿姨,有陽光可親的大哥哥,也有高大魁梧的老外叔叔……疫情三年以來,孩子們很少有機會和這么多志愿者一起參加活動。他們的激動和雀躍在短暫的“適應”之后很快按捺不住地洋溢了出來。 妹妹是個美籍小華人,從小在外籍幼兒園學習的她能夠在引導之下大方熱情地和老外叔叔say hello,還饒有興致地和志愿者玩起了“石頭剪刀布”的游戲;軒軒格外喜歡漂亮姐姐,拽著她的手不放,臉上綻放出幸福的小酒窩;宇辰和志愿者阿姨“你一句,我一句”地交流著,毫不拘謹;笑笑對兩位老外叔叔的絡腮胡特別感興趣,好奇地跑上去觸摸他們的胡子,然后開心地大笑……一些可愛卻不逾矩的舉動逗得現場的大人捧腹不已。 好久沒有見到這樣的場景了。 小蝸牛們今年六年級,青春期生長旺盛的他們像雨后春筍般竄著個兒,儼然是一個個小大人的形象。因此,我常常把他們視作成“大孩子”——有著更嚴格的行為規(guī)范要求,培養(yǎng)著更高難度的生活技能,照著“六年級”的孩子應該有的模樣對他們有所期待……所以,教室中的他們也一年年地乖巧、懂事、更加融入集體,以一個個小主人翁的形象在這個集體中學習、生活。 但,長大的代價是丟棄天真與爛漫嗎?好像不是。 小小的教室里,孩子們在“鬧”,志愿者們在“笑”,這一刻的溫馨與歡樂,便是“融合”二字最好的闡釋。“你們班小朋友好活潑?!币慌缘闹驹刚邔ξ艺f。“哈哈,一直如此,從一年級開始就這樣,特別外向,特別開朗?!蔽疫吙粗麄?,邊回應著志愿者的話,語氣里滿滿的都是欣慰。 愿你們在這個紛繁的世界里,適應規(guī)則卻又不被規(guī)則所束縛,學會生存卻又不為生活所逼迫,善待他人也不遭受排擠,慢慢長大也能永葆童真;愿你們做個不給他人添麻煩,也沒有麻煩事兒藏心底的永遠快樂的“孩子”。 六年前,第一次見到這群天真懵懂幼小的孩子,我便這樣想著。 出于隱私,文中出現名字均為化名 文中所提觀點為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文中出現圖片、視頻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