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某一個春日, 一個叫陸凱的詩人, 看到梅花盛開,摘下一枝, 托信使送到長安給好友范曄, 說: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真是浪漫。 古人的贈詩浪漫,古人的書信也浪漫。 詩詞君總結(jié)十篇古文, 都是古人寫給友人的書信, 四時美景,高逸志趣, 都在其中,不信,你來讀一讀!
與朱元思書 南北朝·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不少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吳均也因動亂而生發(fā)熱愛山水風光之情,《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 本文敘述作者乘船自桐廬至富陽途中所見,描繪了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創(chuàng)造出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讀后悠然神往,流露出對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視,含蓄地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之趣。 【評價】元人方回:“《與朱元思書》誠為叔庠佳作?!?/span>
與沈約書 南朝梁·任昉 范仆射遂不救疾。范侯淳孝睦友,在家必聞;直道正色,立朝斯著。一金之俸,必遍親倫;鐘庾之秩,散之故舊。佐命興王,心力俱盡;謀猷忠允,諒誠匪躬。破產(chǎn)而字死友之孤,開門而延故人之殯。則惟其常,無得而稱矣。器用車馬,無改平生之憑;素論款對,不易布素之交。若斯人者,豈云易遇?昉將蒞此邦,務在遄速。雖解駕流連,再貽款顧;將乖之際,不忍告別。無益離悲,只增今悵。永念平生,忽焉疇曩。追尋笑緒,皆成悲端。 【背景】一封寫給沈約的短短書信,傾瀉著對亡友范云多少追思的深情。 天監(jiān)二年任昉出為義興太守,離京不到二十天,范云卒于京城。任昉在去義興郡的路上聞此噩耗,無以消解心中的悲痛,寫下《出郡傳舍哭范仆射》一詩,同時修書友人沈約,褒范云之高義,抒心中之悲情。 【賞析】往事如煙,追思不盡,令任昉神往的,還有亡友那待人處世的烈烈高風。
答張纘謝示集書 南北朝·蕭綱 綱少好文章,於今二十五載矣,竊嘗論之,日月參辰,火龍黼黻,尚且著於玄象,章乎人事,而況文辭可止,詠歌可輟乎?不為壯夫,楊雄實小言破道,非謂君子,曹植亦小辯破言,論之科刑,罪在不赦。 至如春庭落景,轉(zhuǎn)蕙承風,秋雨且晴。檐梧初下,浮云生野,明月入樓,時命親賓,乍動嚴駕,車渠屢酌,鸚鵡驟傾,伊昔三邊,久留四戰(zhàn),胡霧連天,征旗拂日,時聞塢笛,遙聽塞笳,或鄉(xiāng)思凄然,或雄心憤薄。是以沈吟短翰,補綴庸音,寓目寫心,因事而作。 【背景】這篇《答張纘謝示集書》是作者向張纘出示自己的詩文集,并收到對方表示感謝的信之后所寫的回信。 信中所說有兩層意思:一是說詩文寫作非常重要,表述自己熱愛創(chuàng)作的心情;二是陳述自己寫作詩文的興感之由,說明其創(chuàng)作沖動系來自生活,來自外物的激發(fā)。 【評價】全文用駢儷文體寫成,對偶的文句,鏗鏘的音節(jié),使它具有語言聲色之美,而絲毫沒有妨礙思想情感的表達。前半段讀來覺得意氣揚揚,有破竹之勢;后半段則寥寥數(shù)筆,便形象鮮明,氣氛濃郁,富有詩意。
與朝歌令吳質(zhì)書 魏晉·曹丕 五月二十八日,丕白。季重無恙。途路雖局,官守有限,愿言之懷,良不可任。足下所治僻左,書問致簡7,益用增勞。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誠不可忘。既妙思六經(jīng),逍遙百氏,彈棋間設,終以六博,高談娛心,哀箏順耳。弛騖北場,旅食南館,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繼以朗月,同乘并載,以游后園。輿輪徐動,參從無聲,清風夜起,悲笳微吟,樂往哀來,愴然傷懷,余顧而言,斯樂難常,足下之徒,咸以為然。今果分別,各在一方。元瑜長逝,化為異物,每一念至,何時可言? 方今蕤賓紀時,景風扇物,天意和暖,眾果具繁。時駕而游,北遵河曲,從者鳴笳以啟路,文學托乘于后車,節(jié)同時異,物是人非,我勞如何!今遣騎到鄴,故使枉道相過。行矣自愛,丕白。 【背景】曹氏父子喜愛文學,招攬了一批文人墨客,賦詩談文,旅游宴樂,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曹丕以貴介公子的身分,平等待人,與吳質(zhì)兄弟相稱,吳質(zhì)也是曹丕政治上的心腹。 建安二十年(215),吳質(zhì)為朝歌令。當時曹丕正在孟津(今河南孟縣)游覽,便想起了吳質(zhì),特地派人繞道致此詩函,以抒思念之情。 【評價】曹丕動情地追憶當年與“七子”等的清談游樂,詩酒唱和的情景:朗曜白日、清風明月,有甘美的佳肴果品,清冽的泉水,六經(jīng)諸子的博談、飄逸妙捷的文思,娛心閑琴棋弈,逍遙馳騁,同游臥坐。 作者將溫馨的懷舊與憂傷的思念交織在一起,對有限人生的眷戀,對真摯友情的珍惜,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與周弘讓書 北周·王褒 嗣宗窮途,楊朱歧路。征蓬長逝,流水不歸。舒慘殊方,炎涼異節(jié)。木皮春厚,桂樹冬榮。想攝衛(wèi)惟宜,動靜多豫。賢兄入關(guān),敬承款曲。猶依杜陵之水,尚保池陽之田。鏟跡幽溪,銷聲窮谷。何其愉樂,幸甚幸甚! 弟昔因多疾,亟覽九仙之方;晚涉世途,常懷五岳之舉。同夫關(guān)令,物色異人;譬彼客卿,服膺高士。上經(jīng)說道,屢聽玄牝之談;中藥養(yǎng)神,每稟丹砂之說。頃年事遒盡,容發(fā)衰謝,蕓其黃矣,零落無時,還念生涯,繁憂總集。視陰愒日,猶趙孟之徂年;負杖行吟,同劉琨之積慘。河陽北臨,空思鞏縣;霸陵南望,還見長安。所冀書生之魂,來依舊壤;射聲之鬼,無恨他鄉(xiāng)。 白云在天,長離別矣!會見之期,邈無日矣!援筆攬紙,龍鐘橫集。 【背景】王褒是梁朝重臣,后來被西魏俘虜送往長安。后來陳霸先代梁為陳,兩國通好,陳國就將梁國許王褒等名士歸國,可梁國卻不肯放王褒歸國。 陳的先期使者周弘正到了長安,王褒百感交集,他曾和周的弟弟周弘讓交好。得知自己不能歸國,于是,寫下這封書信,交周弘正帶給故友周弘讓。 【解析】王褒渲染北地凄涼的景色,烘托了他望歸而不能的心情。他推想故友在南朝的生活,是適意而愉快的,羨慕望歸之情,呼之欲出。 信的結(jié)尾,作者想到自己暮年力衰,羈留塞外,與老友永無再見之日,不禁老淚縱橫。
與陽休之書 南北朝·祖鴻勛 陽生大弟:吾比以家貧親老,時還故郡。在本縣之西界,有雕山焉。其處閑遠,水石清麗,高巖四匝,良田數(shù)頃。家先有野舍于斯,而遭亂荒廢,今復經(jīng)始。即石成基,憑林起棟。蘿生映宇,泉流繞階。月松風草,緣庭綺合;日華云實,旁沼星羅。檐下流煙,共霄氣而舒卷;園中桃李,雜松柏而蔥蒨。時一牽裳涉澗,負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飄飄而將逝,杳然不復自知在天地間矣。若此者久之,乃還所住。孤坐危石,撫琴對水;獨詠山阿,舉酒望月。聽風聲以興思,聞鶴唳以動懷。企莊生之逍遙,慕尚子之清曠。首戴萌蒲,身衣缊袯,出藝粱稻,歸奉慈親。緩步當車,無事為貴,斯已適矣,豈必撫麈哉! 而吾子既系名聲之韁鎖,就良工之剞劂。振佩紫臺之上,鼓袖丹墀之下。采金匱之漏簡,訪玉山之遺文。敝精神于丘墳,盡心力于河漢。摛藻期之鞶繡,發(fā)議必在芬芳。茲自美耳,吾無取焉。嘗試論之:夫昆峰積玉,光澤者前毀;瑤山叢桂,芳茂者先折。是以東都有掛冕之臣,南國見捐情之士。斯豈惡粱錦、好蔬布哉!蓋欲保其七尺,終其百年耳。今弟官位既達,聲華已遠,象由齒斃,膏用明煎。既覽老氏谷神之談,應體留侯止足之逸。若能翻然清尚,解佩捐簪,則吾于茲,山莊可辦。一得把臂入林,掛巾垂枝;攜酒登巘,舒席平山,道素志,論舊款,訪丹法,語玄書。斯亦樂矣,何必富貴乎?去矣陽子,途乖趣別。緬尋此旨,杳若天漢。已矣哉!書不盡言。 【背景】《與陽休之書》是北朝文學家祖鴻勛創(chuàng)作的一封書信。陽休之是北朝文學家。 這封書信寫于北魏孝莊帝初年,彼時,朝政不穩(wěn),政治斗爭極為激烈。祖鴻勛看到了這種形勢,就棄官歸鄉(xiāng)。他的朋友陽休之仍在做官,并且參加了修起居注的工作,祖鴻勛認為這是很危險的事,因此寫信給他,勸他一同歸隱。 全文在結(jié)構(gòu)上截然分為上下兩段。上段寫己,寫歸隱,寫山川風光,寫愉情快性;下段寫人,寫在朝,寫名韁利鎖,寫跼蹐蹭蹬。兩相對照,效果強烈,涇渭分明。 此文雖取駢文形式,但文思清省,運筆簡潔,雖有風花雪月之姿,而無輕軟麗靡之質(zhì)。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唐·王維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jīng),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 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黃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維白。 【背景】這是王維寫給友人裴迪的書信。 裴迪是王維的老朋友了,他們曾在終南山隱居過,晚年,王維隱居在輞川,他們又經(jīng)常“浮舟往來生,彈琴賦詩,嘯詠終日” 。 全文描繪了輞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隱約的城郭、等景物,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寫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輕盈。 【評價】《山中與裴秀才迪書》雖然是一封書信,但可以說它也是作者以詩人的語言、畫家的構(gòu)思寫成的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記游散文,一首贊美自然風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詩。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然經(jīng)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吾昔讀書,得并介之人,或謂無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強。今空語同知有達人無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內(nèi)不失正,與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莊周,吾之師也,親居賤職;柳下惠、東方朔,達人也,安乎卑位,吾豈敢短之哉!又仲尼兼愛,不羞執(zhí)鞭;子文無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濟物之意也。所謂達能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以此觀之,故堯、舜之君世,許由之巖棲,子房之佐漢,接輿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數(shù)君,可謂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動,各附所安。故有處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論。且延陵高子臧之風,長卿慕相如之節(jié),志氣所托,不可奪也。吾每讀尚子平、臺孝威傳,慨然慕之,想其為人。少加孤露,母兄見驕,不涉經(jīng)學。性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轉(zhuǎn)乃起耳。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而為儕類見寬,不攻其過。又讀《莊》、《老》,重增其放,故使榮進之心日頹,任實之情轉(zhuǎn)篤。此猶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雖飾以金鑣,饗以嘉肴,愈思長林而志在豐草也。 阮嗣宗口不論人過,吾每師之而未能及;至性過人,與物無傷,唯飲酒過差耳。至為禮法之士所繩,疾之如仇,幸賴大將軍保持之耳。吾不如嗣宗之資,而有慢弛之闕;又不識人情,暗于機宜;無萬石之慎,而有好盡之累。久與事接,疵釁日興,雖欲無患,其可得乎?又人倫有禮,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臥喜晚起,而當關(guān)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釣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動,二不堪也。危坐一時,痹不得搖,性復多虱,把搔無已,而當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喪,而人道以此為重,已為未見恕者所怨,至欲見中傷者;雖瞿然自責,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順俗,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當與之共事,或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煩,而官事鞅掌,機務纏其心,世故煩其慮,七不堪也。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在人間不止,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fā),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統(tǒng)此九患,不有外難,當有內(nèi)病,寧可久處人間邪?又聞道士遺言,餌術(shù)黃精,令人久壽,意甚信之;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安能舍其所樂而從其所懼哉! 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濟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節(jié)也;仲尼不假蓋于子夏,護其短也;近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此可謂能相終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見直木不可以為輪,曲木不可以為桷,蓋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業(yè),各以得志為樂,唯達者為能通之,此足下度內(nèi)耳。不可自見好章甫,強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養(yǎng)鴛雛以死鼠也。吾頃學養(yǎng)生之術(shù),方外榮華,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無為為貴??v無九患,尚不顧足下所好者。又有心悶疾,頃轉(zhuǎn)增篤,私意自試,不能堪其所不樂。自卜已審,若道盡途窮則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zhuǎn)于溝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歡,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歲,未及成人,況復多病。顧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養(yǎng)子孫,時與親舊敘離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過欲為官得人,以益時用耳。足下舊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賢能也。若以俗人皆喜榮華,獨能離之,以此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若吾多病困,欲離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豈可見黃門而稱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時為歡益,一旦迫之,必發(fā)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獻之至尊,雖有區(qū)區(qū)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為別。嵇康白。 【背景】《與山巨源絕交書》是魏晉時期文學家嵇康寫給朋友山濤(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傳千古的散文。 這封信是嵇康聽到山濤在由選曹郎調(diào)任大將軍從事中郎時,想薦舉他代其原職的消息后寫的。 信中拒絕了山濤的薦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賦性疏懶,不堪禮法約束,不可加以勉強。他強調(diào)放任自然,既是對世俗禮法的蔑視,也是他崇尚老莊無為思想的一種反映。 景泰四年(263),嵇康被司馬昭處死,臨終前,他將兒女托付給了山濤,認為他是唯一可靠的人。 【評價】真正的魏晉人物,骨子里除了有貴族式的對詩意人生的追求,更具有那股不顧一切的堅持勁頭,不論是與世俗乖舛,還是被自己最深交的朋友撰文宣告絕交,都不能改變他們心中為之篤守的堅持。嵇康的高潔放任,山濤的雅量恢宏,都是對魏晉人物的絕佳詮釋。
與程秀才書 宋 ·蘇軾 某啟:去歲僧舍屢會,當時不知為樂,今者海外豈復夢見。聚散憂樂,如反復手,幸而此身尚健。得來訊,喜侍下清安,知有愛子之戚。襁褓泡幻,不須深留戀也。仆離惠州后,大兒房下亦失一男孫,亦悲愴久之,今則已矣。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然亦未易悉數(shù),大率皆無耳。惟有一幸,無甚瘴也。近與小兒子結(jié)茅數(shù)椽居之,僅庇風雨,然勞費已不貲矣。賴十數(shù)學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愧之不可言也。尚有此身,付與造物,聽其運轉(zhuǎn),流行坎止,無不可者。故人知之,免憂。 乍熱,萬萬自愛,不宣。 【背景】程秀才是蘇軾在惠州時認識的朋友,后來,蘇軾到了海南,程秀才父子給蘇軾寄紙、茶、酒、藥、米、姜、糖等物,此是他寄給程秀才一封書信。 【解析】蘇軾一生貶謫,貶到海南時,已是第三次,海南的生活著實不好:吃沒有肉,病沒有醫(yī)生,沒有住的地方,沒有朋友,夏天沒炭,冬天沒冰泉。 政治壓抑,生活困苦,但他依然樂觀:聚散無常,還好,我身體健康。 在最后,他依然展示出了東坡的曠達:就將我這一生,付與命運吧,也沒什么可怕的。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與顧章書 南北朝·吳均 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之樂,豈徒語哉! 【背景】吳均生活的南北朝時期,政治黑暗,社會動亂。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跡山林。這是作者辭官隱退,行將隱居時致友人顧章的一封駢文信。 【評價】這篇散文很短簡,僅八十四個字,就把石門山清幽秀美的風景,如詩如畫般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體現(xiàn)作者樂山樂水的文人之氣及隱居避世的高潔志趣、高潔情懷,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 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微信公號ID: tsgsc8) |
|
來自: 涂鴉吧 > 《文化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