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7條理由,“討要”鄧小平,毛主席猛抽煙:我怕你們合不來。 所謂劉鄧不分,出自鄧小平之口,講的是劉伯承和鄧小平兩人的神仙友情。兩人好到什么程度呢?就連鄧小平兒子的名字都是劉伯承給起的。 這樣好的友情始于一次陰差陽錯地調(diào)崗。那時為補政委一職,中央推薦了許多人選。雖然鄧小平不是劉伯承首選的,卻是他排除眾人主動提出的。 1937年,八路軍129師原政委張浩不得不離開。他是我黨最早的工人黨員之一,在“五四運動”時就參加了革命。曾在蘇聯(lián)留過學,系統(tǒng)的學習過軍事知識,是為數(shù)不多能跟上劉伯承節(jié)奏的人。 可惜,這樣一位有資歷有水平的政委卻由于身體的原因不得不退居休養(yǎng)。早年間張浩因叛徒出賣被抓,受盡酷刑。而隨著年齡的增大,繁重的工作以及病痛的折磨讓這張浩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 而隨著張浩的惜別,劉伯承也失去了一個合適、融洽的政委。毛主席對于讓誰來補他的位置可謂是傷透了腦筋。畢竟政委素來是黨指揮槍的一個重要代表,在關鍵時刻的決策權非常重要。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我們熟悉的四野。在羅榮桓猶豫不決時,林彪也能代表中央。 但正是因為羅榮桓在共事期間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林彪才如此敬重他。甚至在其去世時不顧身體也要單獨和他的遺體告別??梢娏_榮桓對于林彪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既要有過硬的軍事本領,又要能和主帥相處融洽。政委一職這樣關鍵,再加上129師又是我軍主力,所以一定要多方斟酌、細細思量。 經(jīng)過排除也是有兩個人選被舉薦到毛主席跟前。一個是徐向前,一個是任弼時。 徐向前曾擔任過129師的副師長,這支隊伍的主力早前是他帶起來的,所以他的確是非常合適的人選。而他也是在所有黃埔學生中,第一個當上軍事主管的。其能力之突出讓當時看錯眼的蔣介石都懊悔不已。 但是這樣一個人才,毛主席卻不同意他任政委。原因是他要讓徐向前擔任縱隊軍事主管。當時八路軍已經(jīng)在山西和河北一帶扎根下來,毛主席想要建立一些直接隸屬于八路軍總部的縱隊。 這些比肩師一級的縱隊將在戰(zhàn)場上發(fā)揮重要作用。而徐向前作為一名武官,是毛主席的首選。 當時還有一個人選也被推薦到毛主席眼前,他就是任弼時。多年以來他一直跟在毛主席身邊,論資歷絕對能服眾。而且作為中央的人,在傳達中央命令時也會更有優(yōu)勢。 但最終毛主席還是沒同意這個提議,因為任弼時那時候已經(jīng)在延安擔任要職了。別說突然調(diào)離容易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毛主席也希望他能繼續(xù)在黨中央?yún)f(xié)助自己, 一連拒絕兩個合適的人選,毛主席也沒有了辦法。始終下不了決定后,認為還是要和劉伯承當面談談,聽聽他的想法。 事情緊急,毛主席當即把劉伯承召回延安,想讓他自己舉薦一個人。劉伯承開始也是舉薦自己的副師長徐向前。甚至提出兩種可能:要么徐向前當政委我當師長,要么我當政委他當師長。 由此可見劉伯承對于徐向前是非常滿意的,兩人的關系也可見一斑。但是在毛主席說出徐向前將有別的重擔,希望另選人才之后。劉伯承沉默了很久,最后才認真地向毛主席“討要”鄧小平。 當時鄧小平33歲,比劉伯承小了一輪。對于為什么想要鄧小平也是有原因的。 鄧小平是四川人,非常符合當時基本全是四川人的129師,溝通起來肯定沒問題。其次,論資歷:鄧小平領導過百色起義,指揮作戰(zhàn)能力突出。還參加過遵義會議,在思想上值得信賴。 論學識:他曾任《紅星報》主編,不僅能鼓舞士氣,還能團結眾人。而且在法國留過學,與周總理等人很熟識。 至于能不能服眾。鄧小平當過中央秘書長,現(xiàn)在又任政治部副主任,是非常合適的人選。最重要的是,129師需要一個能接替劉伯承的年輕的首長。 劉伯承的極力舉薦,打消了毛主席對于兩人第一次合作共事的擔憂。于是,1938年,鄧小平正式前往129師任職,劉鄧也開始了長達13年的完美配合。 雖然劉鄧的處事風格很不一樣,但是兩人卻可以相輔相成、互為依靠。13年的相處,讓兩人一起面對了許多艱難困苦、歡聲笑語。 最讓人記憶猶新的是在劉伯承的一只眼睛失明后,鄧小平怕他看不清,親自舉著蠟燭隨著劉伯承的手一下一下地慢慢移動。這樣的感情不禁讓人感慨:劉鄧之間,放不下一個頓號! 時光已逝,無論是劉還是鄧都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但是劉鄧不分這四個字卻成為了一代傳奇,這份友情也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在閱讀此文后,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
|
來自: 西醫(yī)也在學中醫(yī) > 《共和國先驅(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