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其風樸略,雖因心之孝已萌,而資敬之禮猶簡,及乎仁義既有,親譽益著。圣人知孝之可以教 人也,故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于是以順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揚名之義彰矣。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jīng)》?!笔侵⒄?,德之本歟?《經(jīng)》曰:“昔者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于公、侯、伯、子、男乎?”朕嘗三復斯言,景行先哲,雖無德教加于百姓,庶幾廣愛刑于四海。 嗟乎,夫子沒而微言絕,異端起而大義乖。況泯絕于秦,得之者皆煨燼之末;濫觴于漢,傳之者皆糟粕之余。故魯史《春秋》,學開五傳;《國風》、《雅》、 《頌》, 分為四詩。去圣逾遠,源流益別。近觀《孝經(jīng)》舊注,蝽駁尤甚。至于跡相祖述,殆且百家。業(yè)擅專門,猶將十室。希升堂者,必自開戶牖。攀逸駕者,必騁殊軌轍。是以道隱小成,言隱浮偽。且傳以通經(jīng)為義,義以必當為主。至當歸一,精義無二,安得不翦其繁蕪,而撮其樞要也。韋昭、王肅,先儒之領袖。虞翻、劉邵,抑又次焉。劉炫明安國之本,陸澄譏康成之注。在理或當,何必求人?今故特舉六家之異同,會五經(jīng)之旨趣; 約文敷暢,義則昭然;分注錯經(jīng),理亦條貫。寫之琬琰,庶有補于將來。且夫子談經(jīng),志取垂訓。雖五孝之用則別,而百行之源不殊。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數(shù)句;一句之內(nèi),意有兼明;具載則文繁,略之又義闕。今存于疏,用廣發(fā)揮。且夫子談經(jīng),志取垂訓。雖五孝之用則別,而百行之源不殊。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數(shù)句;一句之內(nèi),意有兼明;具載則文繁,略之又義闕。今存于疏,用廣發(fā)揮。開宗明義章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后 坐,吾語汝?!薄吧眢w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洞笱拧吩疲?#39;無念爾祖,聿修厥德?!碧熳诱伦釉唬骸皭塾H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然后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陡π獭吩疲?#39;一人有慶,兆民賴之?!敝T侯章 居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对姟吩疲骸皯?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鼻浯蠓蛘路窍韧踔ǚ桓曳?,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后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对姟吩疲骸百?/p> 夜匪懈,以事一人?!笔空沦Y于事父以事母,其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其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笔苏掠锰熘溃值刂?,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 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三才章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jīng),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 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于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云:'赫赫師 尹,民具爾瞻。’” 孝治章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于鰥寡,而況于士民乎?故 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況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 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对姟吩疲?#39;有覺德行,四國順之?!?/p> 圣治章曾子曰:“敢問圣人之德無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 四海之內(nèi),各以其職來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yǎng)父母日嚴。圣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圣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 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xù) 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 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兇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 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紀孝行章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 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寵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寵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也?!蔽逭邆湟?,然后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寵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寵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也?!蔽逍陶伦釉唬骸拔逍讨畬偃В锬笥诓恍?。要君者無上,非圣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睆V要道章子曰:“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紀孝行章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睆V至德章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对姟吩疲?#39;愷悌 君子,民之父母?!侵恋?,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廣揚名章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nèi),而名立于后世矣?!敝G諍章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 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 友,則身不離于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感應章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 廟致敬, 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对姟吩疲?#39;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笔戮伦釉唬骸熬又律弦?,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对姟吩疲?#39;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眴视H章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 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圣人之政也。喪 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 事 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nbsp; 翰林沈粲卷首題字:趙松雪金書 《孝經(jīng)》局部大圖欣賞 朕聞上古其風樸略,雖因心之孝已萌,而資敬之禮猶簡,及乎仁義 既有,親譽益著。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于是以順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揚名之義彰矣。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jīng)》。”是知孝 趙孟頫(1254 年10 月20 日-1322 年7 月30 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一說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蘭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至元二十三年(1286 年),趙孟頫被行臺侍御史程鉅夫舉薦,趕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禮敬。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晚年逐漸隱退,延祐六年(1319 年)借病乞歸。至治二年(1322 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謚號“文敏”,故稱“趙文敏”。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通經(jīng)濟之學,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的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chuàng)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chuàng)“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并稱“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精通音樂,善鑒定古器物,其詩清邃奇逸,書畫尤為擅名,篆籀分隸楷草書俱佳,以楷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贊譽很高。據(jù)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鐘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王世懋稱:“文敏書多從二王(王羲之、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tài)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对缆础?、《娑羅》體?!贝送猓€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書,他學石鼓文、詛楚文;隸書學梁鵠、鐘繇;行草書學羲獻,能在繼承傳統(tǒng)上下苦功夫。誠如文嘉所說:“魏公于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彼羌瘯x、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認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評價其書法“因熟而俗”。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于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于書法的精到見解。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薄皩W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痹谂R寫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前人得到古碑帖數(shù)行,專心學習,便能聞名于世。何況《蘭亭集序》是王右軍(王羲之)滿意的書法。如果不停地學習,怎么會擔心書法勝不過別人。”這些都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 元趙孟頫泥金書孝經(jīng)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翰林沈粲卷首題字:趙松雪金書 如果說,書法史上,影響力能達到王羲之的境界,只有寥寥幾人,其中就有一個達到書圣級的宗師,他超越古人,為書法續(xù)命800多年,包括現(xiàn)代人都深受其影響! 他就是趙子昂,尤其是帖學領域中,在其之后的元、明、清,乃至當代,都是籠罩他的書風之下。 他也是后世少有能超越古人的宗師級的人物,五體皆精,與唐代的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并肩,成為“楷書四大家”。 他力挽狂瀾,和鮮于樞等人一起扭轉了宋末元初書法頹靡的狀態(tài),在書畫領域用“文藝復興”的方式,再次拯救書畫,為書畫續(xù)命800多年了。 趙子昂的復古,是把唐代的“尚法”和宋代“尚意”完美結合起來,讓書法不失法度的情況,達到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境界。 尤其他獨創(chuàng)的趙體,以行入楷,法度嚴謹中不失靈動,以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他一卷金字行書《孝經(jīng)卷》為例。 全篇以藍底瓷青箋加金粉書寫而成,卷首是沈粲的大字題首:趙松雪金書。華麗非常,據(jù)說夜里金光閃閃,美得令人心醉! 《孝經(jīng)卷》字法上剛柔相濟,點畫精微,其細微的抖動和持續(xù)發(fā)力的頓挫之勢,都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趙子昂在章法上,更是別有匠心,他在布局上疏朗勻稱、和諧中正,絲毫沒有一絲狂野之氣。 由于是皇家皇家敕書的作品,用墨上也是非常講究,左右映帶、上下呼應、氣脈連貫、時而輕柔婉約,時而濃墨重筆,宛如夏夜中一首恬靜、悠揚、飄逸的樂曲,給人一種心曠神怡之感。 縱覽全篇,這卷《孝經(jīng)卷》給人一種“不激不厲而風規(guī)自遠”的中正平和之美,這是跟趙子昂的學養(yǎng)深厚有很大關系。 后世有些人,說他的寫的是“俗書”: 一種可能是自己沒有沒有足夠的眼界,沒有難洞察領悟其筆法的精微之處,未得其神,徒得其形,不是趙子昂的書法俗,而是沒有學到,把趙體寫俗了。 二則是企圖通過抹黑趙子昂,達到吸引流量,博眼球的效果,這種以“踐踏古人,抬高自己”的行為,實在有損人品。 關于趙子昂的書法我們是見過不少了,趙子昂的“金筆”書法作品你可曾見過?趙子那個的書法以行書最得眾人青睞,他的名作《洛神賦》我們也是非常的熟悉,今日給大家?guī)淼内w子昂名作《孝經(jīng)》也是行書作品。這也是目前遠方詩書閣發(fā)現(xiàn)的趙子昂唯一的“金筆”小行書,目前被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顯然的,我們看到上邊第一幅作品不是趙子昂的書法字跡,這其實是翰林沈粲為《孝經(jīng)》題寫的:趙松雪金書。沈粲是明代的書法家,是館閣體最高水平書法家沈度的弟弟,他為《孝經(jīng)》題寫的“趙松雪金書”也是讓其書法名聲得到加持。 趙子昂這幅《孝經(jīng)》巨作,全篇采用泥金墨水書寫,字字玲瓏,有著很高的欣賞價值,同時也是書法精品。在臨習書法這幅作品的時候會有抄寫《金剛經(jīng)》的感覺,不知道臨習過此作的書友是否有這樣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