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神不散 ——讀伍錫學散曲之印象 李孟書 今年5月26日,湖南詩友、著名新田園詩人伍錫學準備出版《伍錫學之散曲》,“委托行家給他點評”,我雖發(fā)表過曲,但不是行家,而深感恐慌。我與先生素不相識,但老先生對中華國粹的傳承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加之,先生是《東坡赤壁詩詞》早期推出的田園詩人,我不得不應允。 散曲,是我國古代文學體裁之一。興于元代,與唐詩宋詞同為一代之文學。又稱為“樂府”或“今樂府”。讀伍先生散曲,深感接地氣,能從人文情懷和自然環(huán)境中領悟,通過藝術手法,表現(xiàn)為散曲、并能有所創(chuàng)新。讀了伍錫學先生的散曲,我認為在思想與藝術上有四個方面做到了散曲神不散: 一、雅俗相融 這是散曲體的特征。因散曲由宋詞俗化而來,是配合當時北方流行的音樂曲調撰寫的合樂歌詞,是一種起源于民間新聲的中國音樂文學,是當時一種雅俗共賞的新體詩。伍先生的散曲,可謂雅俗相融,讓人看到了他四十年來一直對中華國粹的敬畏、堅守和傳承。如:《【中呂·滿庭芳】即事》:“肩扛鐵鋤,光頭赤腳,走出低矮茅廬。隨社員涌向田間去,割稻收菽。砌江墈、學習田父,插秧苗、追趕村姑。收工暮,傍蓬窗看書,小女撒嬌哭?!鳖}為即事,扛鋤,光頭、赤腳,出茅廬、割稻收菽,這顯然是記田園俗事??晌橄壬捌鼋瓑{、學習田父”就生雅趣了。因田父是《史記·項羽本紀》中一個種田的老頭。當項羽渡過淮河到達陰陵(今安徽省定遠縣)時,迷失了前行的方向,便向田父問路。行人問路,本是常事,可田父欺騙了他,漢軍因此才追上了他們。最終,項羽自刎而死。為什么田父要欺騙項羽?伍先生那時當然知道,因為項羽不得民心,所以才遭人們欺騙。后來插秧趕姑、小女撒嬌,就使“俗”而不俗,曲子見爐火,暗藏影射,增添更多熏烤襲人的純青雅趣。你看他在《【仙呂·一半兒】新娘摸螺螄》:“新衣新褲一新娘,端個膠盆摸水塘。辮子濕來臉蛋臟。笑聲揚,一半兒螺螄一半兒蚌”中,讓人在鄉(xiāng)俗中生雅趣,讓人在笑聲中有雅俗的歡樂。這正是當下何鶴先生說的:“能把自己在自然或藝術中所領略到的趣味表現(xiàn)到作品中,那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此可謂創(chuàng)造生雅趣。 二、家國情懷 詩人,應有家國情懷。這種情懷的釋放,往往通過詩人的言志而表現(xiàn)出來。詩言志。言志不是詩的專利,曲也言志,并在形象思維中超然脫俗。伍先生的散曲趣味生情懷,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如:《【中呂·賣花聲】志感》:“年糕當做糠粑咬,瓦罐當成鐘磬敲,沉香當做爛柴燒。把鳳凰趕跑,讓老鷹嚎叫。世情如此,守清貧,絕不賣身投靠?!鼻?,把年糕、糠粑,瓦罐、鐘磬,沉香、爛柴,鳳凰、老鷹連串對比起來,映襯“守清貧,絕不賣身投靠”,使“志”在不可想象中、不可理喻中,升華到一種全新的、超凡的、高大的境界。他當過社員、保管員、會計、文化輔導員、文學干事,后任縣文化局副主任科員。盡管他對“文革”這段歷史持不同看法,但他始終飽含憂國憂民的擔當情懷,并能在1975年就把犀利的目光,放射到了后40多年官員的道德淪喪。這顯然是人生勵志為國為民而秉筆吶喊的可貴之處。今天,何況不是“世情如此”?有多少官員能“守清貧”?不腐化?不變質?且看《【雙調·水仙子帶折桂令】局長被盜》:“平時冠冕堂皇,今日狐貍,被剝喬裝??烊〗饤l,贖回證據(jù),局長仍當。”這是荒唐對荒唐。再看《【正宮·塞鴻秋】主任被騙》:“心虛賊哪能受得他人嚇。顫巍巍銀行磁卡交,貪贓款全被乖乖刷。被雙規(guī)方知自己被騙心驚詫?!边@是骯臟對骯臟。如今,特別十八大后,在各級領導崗位上,不收手、不收斂,大肆貪財,收受賄賂的人仍大有人在,正玷污著黨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幽默機智 讀曲似讀人。從伍先生的散曲中,我們感觸到他可能是一位富有趣味美、幽默深邃、同情感強烈的詩人。他幽默得讓人合掌(不是指詩創(chuàng)作工對與對仗),你看《【正宮·柳梢青】初春》:“花千樹,鶯聲吐。山泉初響,擺尾銀魚。春游小車,男歡女呼。悠然我向田疇去。心愉,手中鐵鎬袋中書?!?讓人讀后不戀花、不羨鶯、不聽叮咚響、不為魚妞身、不慕小車男女,而為他“悠然我向田疇去”“手中鐵鎬袋中書”,而讓人喝彩鼓掌。他幽默得機智而深邃,你再看《【正宮·小梁州】訪女友不遇》:“誰知人去鎖柴門”,竟然“溫和婉麗多風韻”“如伴君,詩歌論”“含笑別知音”。筆鋒巧妙,轉到論詩遇知音。他幽默得富有同情感。你看2010年10月15日、17日,他一連寫了三首曲。一方面鞭撻弊政:既有《【雙調·折桂令】拜河神》:一隊農(nóng)民為討薪,“正寒風漫卷”“多方叩門”無果,卻無奈“長跪河濱”“焚香燃炮,祭拜河神” 訴求為證;又有《【越調·憑闌人】憑闌》:“夫到華南幫小工,小雪分離今立冬。祈求除夜逢,手機撥不通”思念為證。另一方面鞭撻時弊,《【越調·憑闌人】閨怨》:“夫去江東三四年,不見人還不見錢。偶聞同伴言,已遭師妹纏?!蓖榱羰孛玫恼煞颉耙言鈳熋美p”傷痛。他還在《【仙呂·一半兒】女歌手》中同情女歌手:“近日于歸大富人。抱金銀,一半兒聰明一半兒蠢?!痹凇丁鞠蓞巍ひ话雰骸科G舞》中同情“青春舞女”在“一半兒舉拳一半兒吼”中,為“脫個精光不害羞”而心酸。 四、生花妙境 伍先生的散曲確有妙筆生花之意境。且看他的《【正宮·塞鴻秋】一支筆》:把“春鳥林中躍”,“荷夏月塘邊”同“一本書秋雨窗前坐,一首詩冬雪爐邊和”,使“平生筆一支,創(chuàng)作尋歡樂” 形成優(yōu)美意象。再看他的《【仙呂·一半兒】作詩》:“一生最美作詩人,一首詩成四海聞。琢腎雕肝備苦辛。那時辰,一半兒清醒一半昏。”此時此刻,它把人帶進了讀書三境界,即書到用時方恨少,書山有路勤為徑,腹有詩書氣自華。伍先生曾為自己“手中鐵鎬袋中書”而“心愉”。如今他飽讀詩書,學有所成,吟詩作曲,才華橫溢,我們仿佛看到他那“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宋·蘇軾《和董傳留別》)的高雅光彩,正在激勵后人。當然,如要說伍先生的散曲有不足之處,我們認為涉嫌過于遷就物體的搭配組合,使其曲,難免在重客觀意象中生累贅感。也順祝伍先生的《寄生草》早日問世,啟迪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