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紀念用鏡頭記錄雷鋒的人—張峻老先生音頻:00:0015:21 【紀念用鏡頭記錄雷鋒的人——張峻老先生】 文:邴文科 誦:芳華 今年3月5日是毛主席等老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為雷鋒題詞59周年紀念日,我想起了已經(jīng)相繼離世的老英雄郅順義、雷鋒的接兵人戴明章,第一個宣傳雷鋒的人、《雷鋒的故事》主要作者陳廣生,也想起了用鏡頭記錄雷鋒的人張峻老先生,這使我覺得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從心里發(fā)出一聲嘆息。在我們雷鋒的第二故鄉(xiāng)、雷鋒精神的發(fā)祥地撫順,乃至全國對雷鋒感興趣的人,每當看到雷鋒像片就總能想起他的主要拍攝者張峻,因為是他把雷鋒的瞬間形象定格在方寸之間,定格在人們的心中成為永恒,這都應該屬于他對學習和發(fā)揚雷鋒精神的歷史性貢獻。 我第一次見到張峻老先生是在上世紀末一次學雷鋒紀念活動中。他個頭不高,胖瘦適中,談吐流暢,精神飽滿,六十多歲數(shù),講起有關雷鋒的故事繪聲繪色、有血有肉、生動豐富,不知道累。由于我所在單位做宣傳工作很多年,我們單位又有著用雷鋒精神建隊育人的光榮傳統(tǒng),多年來與許多單位結成學雷鋒“共建”對子,所以使我有機會經(jīng)常參加社會上以學雷鋒為主題的各種紀念活動、座談會,社會公益活動等,也就有機會經(jīng)常見到許多與雷鋒有關的社會公眾人物,包括張峻。 每次見到張峻老先生他都是胸前挎著相機,不時拍照。每次活動儀式上,張老都是座上賓,但他自己在座談會上發(fā)言前對著會場和人物拍照,發(fā)言后又離座去拍照。我本身是攝影愛好者,攝影又是本職工作需要,有時我主動向他請教攝影方面的一些知識。張老說他以前單位分配的膠卷得計劃著用,要求每照一張都要保質保量,減少浪費,用彩色膠卷是為《解放軍畫報》提供照片才有機會拿到。我說現(xiàn)在有了數(shù)碼相機可以隨便照,這樣就有很多好鏡頭可供選擇。雷鋒生前戰(zhàn)友、解放軍海軍副政委冷寬將軍說:“數(shù)碼相機確實好,但一開始掌握起來也挺麻煩,現(xiàn)代化的東西逼迫你使用啊?!蔽艺f:是啊,我一開始使用時,由于不熟練,現(xiàn)場用起來更耽誤事兒,有的抓拍的不成功?!闭f完我心里想,我這歲數(shù)的人都沒學過電腦,何況你們七十多歲的人了。在室內(nèi)拍照時,我總是隨張老去拍照同一個畫面和對象。 在室外拍照時我也是隨著他去抓拍或取景,但經(jīng)常出現(xiàn)很有趣兒的情景,就是他在記者群里向外拍照時,他自己卻成為眾多記者拍照的對象,因為他本身是特邀嘉賓的身份,記者都認識他,但圍觀群眾就納悶兒了,不知道這個不起眼的老頭兒是什么重要人物。 在場有認得我的人問我這老頭兒是誰?我告訴他,雷鋒紀念館里的雷鋒照片大部分都是這老頭兒拍的。說完,周圍的人立即用驚異和敬重的目光投向了他。張老當年在沈陽軍區(qū)工程兵政治部任干事,主要是做攝影宣傳工作,1960年夏天開始,沈陽軍區(qū)派張峻和季增專門跟拍雷鋒同志,張峻先后9次雷鋒拍照,與雷鋒相處79天,雷鋒現(xiàn)存于的被發(fā)現(xiàn)的照片300多張,有223張是他拍的。其中著名的《雷鋒擦汽車》、《雷鋒幫助喬安山學毛選》、《雷鋒打手電學毛選》等照片,他先后在報刊雜志上發(fā)表學習雷鋒方面的照片2萬多張,舉辦320多場雷鋒圖片展覽,作雷鋒事跡講演1268場之多,宣傳雷鋒自費投入40多萬元。 我最后一次見到張老是在2010年12月17日上午,由我市雷鋒精神鋒精神研究所主辦的,在雷鋒紀念館影視廳舉辦的《雷鋒講壇》講演會當年最后一期,主講人就是張老。由于張老最近身體狀態(tài)不太好,這次來撫講演是由他的老伴兒和女兒專程陪同照顧,他的老伴兒和女兒也正好被安排在我身邊坐下。 張老今天講演的內(nèi)容是他新近整理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資料,如為雷鋒照過相的人共有10人,這些人得姓名叫什么;我為什么要補拍雷鋒照片;有的照片為什么擺拍?都是誰擺拍的;被“修改”的雷鋒照片是怎么回事;雷鋒給我拍攝 的一張絕版照片;雷鋒有三張女青年照片是怎么回事;雷鋒每到一地,每做一事必照相的謎底,以及他為了彌補從未與雷鋒合過影的遺憾,自己合成了一張等等。 張老在講演完畢后,觀眾可以遞紙條的方式提出一些有關問題并做解答。張老就新拍有關雷鋒的網(wǎng)絡電影中,體育明星田亮扮演的雷鋒引起的社會爭議風波的話題,聯(lián)系到當前社會上出現(xiàn)一些關于詆毀雷鋒形象的奇談怪論時有些激動,他說:“我今年80歲了,趁我們這些雷鋒事跡的見證人還活著,我們必須維護雷鋒形象,抓緊向社會澄清事實,回擊那些加在雷鋒頭上的不實之詞。有些雷鋒照片雖然是補拍的,但都是雷鋒實實在在做過的事。 我今天特別感受到,我們這些當年的雷鋒戰(zhàn)友身上,應當承擔的歷史責任格外重?!彼f:“用鏡頭記錄雷鋒、留住雷鋒,這是我終生的事業(yè),讓雷鋒的光輝形象永駐華夏,讓雷鋒精神代代傳承?!庇捎跁r間關系,我沒有來得及當場遞上寫有請教問題的紙條,就把紙條交給了張老的老伴兒,張老的老伴兒對此表示歉意,并說一定把這一問題帶回去。以后,我一直在媒體上關注張老的言論和活動信息,關注是否有關于我所請教的問題的觀點。 其實,我手里有他家里的電話,可以直接電話請教,但是沒有這樣做,一是不愿意打擾張老休息,二是自己覺得我所請教的這個問題有些太淺薄了。那么我請教的問題是什么呢?就是雷鋒文化產(chǎn)業(yè)化問題。在上一期也就是2010年10月28 日的一期《雷鋒講壇》上,講演人舉例子說在某地準備搞一次學雷鋒宣傳活動,苦于買不到雷鋒畫像,由此引伸出“開發(fā)雷鋒文化產(chǎn)業(yè)”這一概念或叫議題。當時我認為,“產(chǎn)業(yè)”一詞屬于經(jīng)濟學范疇,提到“產(chǎn)業(yè)”就能想到“利潤”,就能想到利用雷鋒掙錢的行為,這是否是有悖于雷鋒精神的做法?這是否意味著雷鋒紀念館可以恢復售票參觀?所以我認為“開發(fā)雷鋒文化產(chǎn)業(yè)”這一叫法不妥。 我認為張老肯定有一個合理的解答,因為我知道張老曾經(jīng)將他拍照的雷鋒像片向國家注冊了版權,而當時另一位雷鋒像片的拍照者,也是張老的戰(zhàn)友季增為代表的部分人,對此持反對意見并在媒體上產(chǎn)生爭論。后來我逐漸覺得“開發(fā)雷鋒文化產(chǎn)業(yè)”與將雷鋒像片注冊了版權似乎有著共同點。事實上張老也確實無須回答這個問題,也不愿意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將他拍照的雷鋒像片向國家注冊了版權就已經(jīng)做出了解釋。 2013年3月6日,我從報紙上得到了張老去世的消息后,很震驚,很難過,后悔以前怎么沒有打電話給張老?!,既然不請教問題,那么嘮嘮家常也行???! 哪知道今后張老卻永遠離開了我們,再也沒機會通電話了。據(jù)報道3月5日下午,張老在沈陽軍區(qū)學雷鋒座談會上做了人生最后一次精彩演講報告后,倒在了會場上……。“雖然我已經(jīng)耄耋之年,我還是把有限的生命繼續(xù)投入到無限的'留住雷鋒’的事業(yè)”。 張老實踐了他的宿愿,他給我們留下了永遠的雷鋒。 作者簡介 邴文科,遼寧省撫順市人,滿族,稅務工作者,主要寫作稅收業(yè)務和財務會計方面的文章在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同時也在國家、省市級報刊雜志、電臺電視臺上發(fā)表新聞報道、理論學習、雜文、散文、故事、報告文學等作品。 主播簡介 芳華, 熱愛生活,熱愛藝術 ,希望能用聲音帶給大家美好與快樂! 責 編:紫燕笙歌 版式編輯:易水寒編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