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為了任務寫感悟的一天。390個朋友啦謝謝謝謝!今天早上討論反應限度,整體時間把握還行,內容基本也都介紹了,缺陷就是由于自己精力有限對于很多學科問題的本質可以研究得再深入些,沒辦法時間擺在這里,慢慢來吧,還好目前狀態(tài)算是可以持續(xù)發(fā)展的,保障日?;A工作的基礎上,還能夠多做些別的,雖然不多,但畢竟多做了些什么這就夠了,精力投入還算合理均衡。 從拜讀鄭教授的著作,到今天聆聽鄭教授的講座,每每都有新感受,我僅就我感想最深的幾點作分享。 一、“神是”大于“形似” 從過去推崇探究式教學,到今天推崇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每每有一個新的教育名稱誕生,人們都趨之若鶩。但究竟什么是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許多時候我們以為貼上了五個核心素養(yǎng)的標簽就可以稱作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其實不然。鄭教授為我們打開了全新的視角——認識化學物質世界的本事、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創(chuàng)新的本事——重在“本事”,希望學生掌握“本事”以后,能夠學會舉一反三。對于教師而言,踏踏實實地研究、扎扎實實地進行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幫助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而非單純靠著貼標簽做一些面子工程。當然作為新教師在逐漸掌握教學要領的過程中,或許會經歷“形似”階段,那么就要多反思多比較多模仿多創(chuàng)造。 二、注重對世界的追問 從認識化學物質世界,到解決實際問題,若要想帶給學生如此本領,給予學生一杯水,首先教師要有一桶水。很多時候我們的初衷是好的,希望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問題解決的思維路徑,但是由于自身素養(yǎng)的缺乏,導致無法給予學生更多幫助。因此作為教師應多想多思,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普通的原電池,不僅僅是兩個電極片那么簡單,如何從功能成分來認識物質?如何基于電功視角來認識原電池?我們老師所需要思考與認識的未知世界還有太多,只有不斷上下求索欲窮其盡。 三、對自我的寬慰 我個人在教學中一直在追求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但卻不一定達標,有時難免失落,今聽鄭教授說,并不要求每節(jié)課都是素養(yǎng)課,我的心寬慰多了。但他也強調,對于核心概念、大概念的討論需要避免死記硬背的機械訓練,我想我最近所教授的必修熱能、電能部分正是此意,需要引導學生建構思維框架,而非平鋪直敘。厲害的老師能夠大量閱讀新鮮資訊而后直接用于課堂,這樣的老師永遠走在教育的第一線,值得模仿學習。但的確大部分教師還在為每日繁瑣事務掙扎,無法確保每節(jié)課都熱情飽滿。 或許現(xiàn)實如此,但是我們仍然有理由行走在路上,唯有不忘初心,才能夠走得遠些、更遠些。或許終究無法達到彼岸,但終有一日回望來路時,原來自己也為化學教育事業(yè)做了不少貢獻,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