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度的民間驗方,有方向的中醫(yī)藥文化傳承,請關注上方“國醫(yī)世家老號”公眾號!每天都能學到新知識。 黃褐斑令人難堪,黃褐斑又叫蝴蝶斑。是一種對稱性緩慢發(fā)展的后天性面部褐色黑變病。多發(fā)于中青年女性,尤其是孕婦最容易出現(xiàn)這樣情況,這個時間段發(fā)生的都稱之為“妊娠斑”。主要發(fā)生部位是兩頰和前額部位。這種斑男性相對少見。黃褐斑雖然不是什么大病,卻是影響容貌的因素之一。 那么黃褐斑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跟以下因素相關: 一,內分泌失調。(妊娠,口服避孕藥等) 二,長期紫外線照射。 三,遺傳與種族因素。 四,某些藥物和化妝品。 五,營養(yǎng)失衡與一些疾病 六,精神因素。 那么中醫(yī)如何認識黃褐斑呢? 黃褐斑屬于中醫(yī)學“黑酐”,“面塵”的范疇。早在《黃帝內經(jīng)》之中就有外邪侵犯少陽經(jīng)脈,可令“病口苦,甚則面有微塵”;侵犯足厥陰經(jīng),也可以得“面塵”。隋朝《諸病源候論》從臟腑、氣血、痰濕、外邪等方面論述了黃褐斑的病因。明朝《外科正宗》中指出:“黧黑斑者,水虧不能制火,血弱不能華肉,以致火燥結成斑黑,色枯不澤”;《醫(yī)宗金鑒》又說:“憂思抑郁,血弱不華,火燥結滯而生于面上,婦女多有之”。 中醫(yī)認為,黃褐斑的發(fā)生與肝、脾、腎有密切關系。其總的病機是血虛、血瘀。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肝氣郁結,氣滯血瘀。 憂思抑郁,七情不調,心煩急躁,肝失條達而導致肝氣郁結。氣結氣滯則血運化不暢,導致氣滯血瘀,血瘀積于面部而生成黧黑斑,因此中醫(yī)有“無瘀不成班”之說。 二,脾胃虛弱,氣血不足。 脾胃是人體后天之本,胃氣不足則納少不化,不能營造氣血,氣血兩虛,肌膚失養(yǎng),脾失健運,不能升清降濁,則濁氣上犯,蘊結肌膚而生斑。 三,肝腎不足,陰虛火旺。 肝腎陰虛,則沖任失調,陰虛火旺導致陰精更虧,脈絡空虛,肌膚失養(yǎng)。腎氣不足,腎水不能上承于面無光華,虛火上炎,燥熱內結,熏蒸肌膚則面部干燥失養(yǎng)而生“面塵”。 四,排泄不暢,痰濁內積。 二便與例假正常,通暢,則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升降出入正常,人才能神清氣爽。顏面滋潤。否則清氣不升,廢物不出則精微難生,痰濁內積,停于面部則生污穢之斑。 那么,這些情況清楚了,具體表現(xiàn)又是什么呢? 肝郁氣滯型:主要表現(xiàn)為色斑深褐色或略帶青藍,彌漫性分布,面頰部為主,兼有情志抑郁,胸脅脹滿或失眠多夢。面部紅熱,月經(jīng)不調。舌潤有瘀斑,舌苔薄或黃,脈多弦細。治宜疏肝理氣,活血消斑,可以用逍遙散或者疏肝活血湯加減,處方:柴胡、陳皮、川楝子、當歸各10克,茯苓、白芍、白術各12克,紅花,凌霄花各6克,生地15克,水煎服。 脾濕不運型:主要表現(xiàn)為色斑黃褐,狀如塵污,額、唇周為主,兼有肢體困倦,食欲不振,白帶多,經(jīng)期紊亂錯后,舌多淡潤或有齒痕,脈多濡或軟,治宜理氣健脾,活血消斑,方用實脾丸加減,處方:黨參、生地各12克,白術、木香、當歸、雞內金各10克,薏米,冬瓜皮各30克,雞血藤20克,水煎服。 肝腎不足型:主要表現(xiàn)為色斑黑褐色,邊界清晰,狀如蝴蝶型,面色晦暗不光亮,兼有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治宜滋補肝腎為主,可以長期服用金匱腎氣丸,至少5個月以上,也可以用菟絲子、女貞子、桑寄生各30克,墨旱蓮、雞血藤各20克,生地,熟地,丹皮各15克,當歸,天花粉,茯苓各12克,水煎服。 常用的中成藥: 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麥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二至丸,可以用于治療肝腎陰虛型黃褐斑。 歸脾丸,空腹用,可以用于治療心脾兩虛型黃褐斑。 參苓白術丸,可以用于脾胃虛弱型黃褐斑。 香砂六君丸,可以用于脾胃虛弱,寒濕滯于中焦者。 逍遙丸,加味逍遙丸,舒肝丸,柴胡舒肝丸,用于治療肝郁氣滯型黃褐斑。 益母草膏,可以用于治療黃褐斑血瘀血虛證者。 看完文章的朋友,如果覺得本文分析透徹,請點擊右下角:“在看”,讓更多人看到本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