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遇到一個好朋友很難。朋友不在多,有一兩個真心的就可以了。高山流水,可遇不可求。 遇到這樣的朋友,卻要面臨分別,就會感到很失落。 民國文學(xué)大師梁實秋,在散文《送行》的結(jié)尾這樣寫道: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對于自己真正舍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剎那像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yīng)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蒙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苦痛最好避免。一個朋友說:“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fēng)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賞識那種心情。 更往前的古人們,又如何書寫這人世間難能可貴的友情呢? 美學(xué)大師朱光潛先生曾說:“戀愛在從前的中國實在沒有現(xiàn)代中國人所想的那樣重要。中國敘人倫的詩,通盤計算,關(guān)于友朋交誼的比關(guān)于男女戀愛的還要多,在許多詩人的集中,贈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保ā吨形髟娫谇槿ど系谋容^》) 在《昨夜星辰》一書中,作者高盛元從離別主題讀唐詩,解讀友情中產(chǎn)生的失落、惆悵。“雖然我們也會談到重逢,可是重逢的下一站,大概也還是離別?!?/p> 本文經(jīng)出版社授權(quán)推送。 一、重復(fù)的聲音 我們先來看鄭谷的《淮上與友人別》: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shù)聲風(fēng)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如果我們反復(fù)讀這兩句詩,你會發(fā)現(xiàn)詩人在重復(fù)一個音節(jié)。我們不斷地回到y(tǒng)áng這個聲音上來。 詩歌是和聲音有關(guān)的藝術(shù)。我們今天讀詩歌,很多時候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形式。我們經(jīng)常把形式和內(nèi)容分開,然后花很多功夫去挖掘內(nèi)容,而置詩歌的形式于不顧。其實很多文學(xué)作品,它的形式即內(nèi)容本身。 我舉一個例子。剝洋蔥的時候我們以為第一層是個皮,于是把它剝下來了,我們以為里邊還有個瓤。我們接著剝,怎么還是一層皮呢?我們又剝,里面還是一層皮。再剝,還是一層皮。到最后我們淚流滿面,但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沒有其他東西了,剝完了。沒有我們期待的那個瓤。因為皮就是它的實,形式就是內(nèi)容。文學(xué)的形式是有意義的。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我們不斷回到y(tǒng)áng這個聲音上。這個反復(fù)出現(xiàn)的聲音塑造了一個人不舍得走的狀態(tài)。也許詩人不是有意這樣去做的。但對讀者來說,重復(fù)的聲音卻的確產(chǎn)生了這樣的效果。我們眼前好像出現(xiàn)了一個人,他離開,又回來,不斷回到原來的地方。他一個人在這里徘徊,留戀,彷徨。他不舍得走。 清 楊柳谷春鉤艇圖紈扇(局部) “數(shù)聲風(fēng)笛離亭晚?!笔裁词请x亭呢?古代的大路上,五里設(shè)置一個短亭,十里設(shè)置一個長亭。 李白寫過一首《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蓖な枪┤诵菹⒂玫?,旅途中停下來歇一歇。很多時候離別就發(fā)生在長亭和短亭中。所以它成了一個離別的背景。 長亭的意象很常見,比方說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再比如李叔同寫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朱之荊說:“'風(fēng)笛’從'離亭’生出,因古人折柳贈別,而笛曲又有《折楊柳》也?!保ā对鲇喬圃娬n》) 天色已經(jīng)晚了,夕陽西下,風(fēng)里是笛聲。 最后一句,他沒有說我想你,他沒有說你留下吧,他沒有說我不愿意走,他只是在描述一個客觀的事實,“君向瀟湘我向秦”?!安谎詯潉e,而悵別之意溢于言外?!保ㄍ貊恕墩饾砷L語》)朋友去湖南,自己去長安。兩個人方向相反,背道而馳。 郭兆麟說:“末句'君’字、'我’字互見,實指出'渡江人’來,且'瀟湘’、'秦’回映'揚子江’,見一分手便有天涯之感?!保ā睹费略娫挕罚?/p> 一邊是君,一邊是我,一邊是瀟湘,一邊是秦。對稱的結(jié)構(gòu)。他們共享的那個動詞是什么呢?是“向”?!懊Ce意,只在兩'向’字中寫出?!保ㄖ苊鬏o《增定評注唐詩正聲》)這個“向”是有速度的,它很快地把兩個人的距離拉開了。這個距離并不是物理上的距離,而是心理上的距離。 俞陛云說:“凡長亭送客,已情所難堪,況楚澤揚舲,秦關(guān)策馬,飄零書劍,各走天涯,與客中送客者,皆倍覺魂銷黯黯也?!保ā对娋硿\說》) 二、已覺是兩鄉(xiāng),何曾是兩鄉(xiāng) 我們再來看王勃的《秋江送別·其二》: 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 “歸舟歸騎儼成行”,他是一個送行的人,可是怎么偏偏看到的全都是歸來的人呢?他明明是要送人走,可是眼前卻都是回家的船,是回家的馬,他們都從遠方歸來。 如果我們在車站送過人,就知道這個感覺了。 車站有來有往,有的人是從遠方坐著車回家,但是有的人是在車站送別人走。當(dāng)我們送人走的時候,看到那些拖著行李箱回來的人,他們和他們的家人擁抱在一起,我們心里會很難受。 一個電影如果拍攝這樣的場面,是很能打動觀眾的。因為有對照,有映襯。有人團圓,有人分別,分別的傷感才會被凸顯出來。 王夫之在《姜齋詩話》里面提出一個說法:“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庇每鞓返膱鼍皝肀磉_悲傷的感情,悲哀的程度會更深。用黑筆在一張黑色的紙上畫畫,畫不出什么,因為顏色被底色吞掉了。如果換一張白紙去畫,就會很清晰。寫作也是這樣。 “江南江北互相望”,其實也沒有很遠,只是隔了一條江而已。朋友坐著船渡過江。到了江的對岸,他回頭看著我,我在這里看著他。 “誰謂波瀾才一水”,他說你怎么能說這只是一條窄窄的江呢?這不是一條江呀,在他眼里,這是兩個世界的分界線。 “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他說我覺得江這邊的山,和江那邊的山,已經(jīng)不在同一個地方了。這是兩個世界了。物理上的距離其實沒有那么長,一條江能有多寬呢?但是王勃“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這是心理上的距離。 我們把王勃的詩和王昌齡的《送柴侍御》做一個比較: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王勃說“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王昌齡說“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這是兩個人的區(qū)別。 王昌齡被貶到湖南,做了龍標尉。他送他的朋友離開,這個朋友要到武岡去,武岡也在湖南境內(nèi)。王昌齡說不要緊,你順江而下,我們一水相連,我們共享這一條江水,我們共享江兩岸的青山,我們共享云,我們共享雨,我們晚上還共享著一個月亮。 我們活在同一個世界里,你怎么能說我們分開了呢? 這首詩寫得很樂觀。唐詩里面有很多寫送別寫得很樂觀的詩歌,比方說“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你和我即便天各一方,只要我們兩個心在一起,我們也好像在做鄰居一樣。 還有高適寫的《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蹦悴灰?,未來的路上沒有我陪你,肯定還有別的人來陪你。你還會有新的朋友,你不會孤單。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蔽覀兺谝黄鹿庵?,我們有這一輪明月相聯(lián)系,所以我們也不算是分開。 可是送人走哪有不悲傷的?你如果和他真的是好朋友,是沒有那么樂觀的。我樂觀,我不悲傷,只是因為我不想讓你看到我悲傷,只是因為我不想讓你也和我一起難過。 我們的確共享著一條江水,我們的確共享著一片青山,我們的確共享著一輪明月。 可是,我們也只剩下這一片月光了。我們之間的聯(lián)系就只有月亮了。 雖然我告訴你“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我說“莫愁前路無知己”,我說“天涯若比鄰”,可是這個世界上的分別哪有那么輕松。 其實心照不宣的事實是,分別之后,“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保ǘ鸥Α顿浶l(wèi)八處士》)。 三、預(yù)先支取的思念 上面幾首詩談到距離,其實還是一個空間的問題,接下來我們要談時間的問題了。 之前在講《錦瑟》的時候,其實和大家談過,一個敏感的詩人,他不光會關(guān)注到現(xiàn)在的自己,他不光會關(guān)注到過去的自己,他還會關(guān)注到未來的自己。他會把時間線延長,已有的人生經(jīng)驗加上敏感的個性會讓詩人提前想到未來發(fā)生的情況。 王昌齡的這首《送魏二》也是這樣: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fēng)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這首詩前兩句給了我們地點,給了我們離別的場景。“醉別江樓橘柚香”,在江樓上,兩個人喝醉酒,你一杯我一杯,因為要分別了?!伴勹窒恪?,時間是秋天。 第二句,鏡頭從江樓轉(zhuǎn)換到了小舟上。“江風(fēng)引雨入舟涼”,兩個人從樓上下來,喝完了酒,該說的話好像也說完了。上船之后,風(fēng)也來了,雨也來了。當(dāng)然,這個涼不只是溫度上的涼,可能也是情緒上的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王昌齡想象船開走了之后,在某個晚上,朋友的船停泊在湘江上。“愁聽清猿夢里長”,晚上朋友聽著兩岸的猿聲。 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里說:“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痹车慕新暱偸菚屓烁械狡鄾觥!奥犜硨嵪氯暅I”(杜甫《秋興八首·其二》),聽到猿叫的聲音,不自覺地就流淚了。 詩人想象朋友在江上,一個人在舟中,在月光的照耀下。他不光是在現(xiàn)實里聽到了猿聲,感到了悲涼。他入睡了,猿聲也隨之進入他的夢里。不管你夢著醒著,這種悲哀的情緒始終環(huán)繞著你。而詩人之所以會預(yù)想那個晚上的情形,是因為他一直在跟著朋友走,不是身體在跟著他走,而是情緒在跟著他走,自己的心在跟著他走。朋友到哪里去了,其實自己也到哪里去了。 而在那樣一個時間,詩人會回想起兩個人今天分別的場景。 這兩句詩里的時間是非常復(fù)雜的。日本學(xué)者松浦友久說最后兩句是:“以離別后的某一個時刻為起點,由此'憶’起曾經(jīng)分手的魏二,同時,在那一時刻想起魏二當(dāng)下的情況……從現(xiàn)在的時刻(A)設(shè)定未來的某一時刻(B),由此回顧過去(A及A以前),再想象在那一時刻(B)魏二的境遇、情形?!保ā短圃娬Z匯意象論》)他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按照松浦友久的說法,這首詩是把時間復(fù)雜化了。這樣的時間顯然是心理上的時間。而時間的延長,并不僅僅是時間本身,它意味著情感的延長,意味著關(guān)切的目光一直望向未來。 戴叔倫有一首類似的詩,題目是《別鄭谷》,我們來看一下: 朝陽齋前桃李樹,手栽清蔭接比鄰。 明年此地看花發(fā),愁向東風(fēng)憶故人。 他在這里栽了桃樹、李樹,現(xiàn)在已經(jīng)綠葉成蔭,明年就開花了。他想到明年開花的那一刻,他看到開花后,又會回想起自己和鄭谷今天在這里分別。 又是一個預(yù)想未來,回憶現(xiàn)在的時間結(jié)構(gòu)。 古詩里面,尤其是唐詩,時間是復(fù)雜的,詩人描述的往往不是客觀的時間,不是物理意義上的時間,而是心理上的時間,是一個情感時間。 這種時間結(jié)構(gòu)最有名的詩就是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昂萎?dāng)共剪西窗燭”,我想象未來有一天我們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我們在西窗下回憶今天這個聽雨的晚上。 很多人讀到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之后,感到很驚奇,他怎么能把時間寫得這么復(fù)雜?《百年孤獨》的開頭是這樣的: 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但是這種寫法早在唐詩中就出現(xiàn)過。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明年此地看花發(fā),愁向東風(fēng)憶故人”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還有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在宋詞里也有這樣的寫法,“來歲花前,又是今年憶去年”(呂本中《減字木蘭花·去年今夜》),“料今朝別后,他時有夢,應(yīng)夢今朝”(周端臣《木蘭花慢·送人之官九華》)。 四、望到望不見為止 我們來讀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我們前面講過,李白非常崇拜孟浩然,他說“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可是這樣一個朋友要走了。 “故人西辭黃鶴樓”,黃鶴樓在武昌。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離開。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煙花,指的是春天群鶯亂飛、雜花生樹這樣美好的景象。 “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站在黃鶴樓上,寬闊的江面上不會只有一條船,但是他眼里只有一只漂蕩的小舟。他自始至終盯著的,只是孟浩然所在的那條船。 后來不光是孤帆消失了,帆在水面上的影子也消失了。在天盡頭,在水天相交之際,什么都看不見了。他要看到看不見為止。 《詩經(jīng)》中有一首《邶風(fēng)·燕燕》,也是一首送別的詩,里面有一句“瞻望弗及,佇立以泣”。我在這里遠眺,一直看到看不到你的身影為止。最后什么都沒有了,我就站在那里默默流淚。 李白這句詩是從這里化出來的。 “唯見長江天際流”,這一句很動人。唐汝詢說:“帆影盡則目力已極,江水長則離思無涯,悵望之情俱在言外?!保ā短圃娊狻罚┰娙说乃寄罹秃孟裱矍暗慕粯佑崎L。吳烶說:“孤帆遠影,以目送也;長江天際,以心送也?!保ā短圃娺x勝直解》)在看不到的地方,心還在繼續(xù)往前走。 他們的解釋都很好。 但是我想李白最后一句里的孤獨,其實超出了送別情境中那種具體的孤獨。讀到最后一句我們會發(fā)現(xiàn),只有江水,留給李白的只有永不停息的江水。 李白寫的是空。這個空不是事實層面的空。江上船只來來往往,現(xiàn)在未必是空無一物。他的空,是經(jīng)過過濾的,是心境上的空。他寫此外別無他物,只有江水在流。他也是在寫心情,心里空空蕩蕩。他把失落具象化,具象為寬闊平靜的江面,具象為高遠的天空。 但同時,我們也知道,江水是什么?“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ā墩撜Z·子罕》)江水就是時間。 我們會看到,在天地之間,在宇宙之中,在歷史的長河里,一個孤獨的個體。 留給他的只剩下孤獨本身。 五、延緩的分別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是送別詩里比較有名的,也叫《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眲傁逻^雨,雨把塵埃全都濕潤了,空氣很清新,道路兩旁的柳樹都被雨洗過。在這樣明媚的景色里,詩人卻要在渭城送別故人。 他不是在家里送別,他已經(jīng)和朋友元二趕了一天路。昨天晚上他們在客舍里歇下了,今天早上他要送朋友走,只是不能再送朋友去更遠的地方了。 “勸君更盡一杯酒”,再看一眼柳色吧,再喝一杯酒吧。 王維試圖做的,是延緩這個分別的過程。盡管他也知道,一杯酒并不能阻止這次分別。但是延緩的意義在于,它可以讓周圍的景物、氣息、情緒,在朋友的記憶里多停留一會兒。 而停留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堯衢說:“陽關(guān)外如有故人,君可不盡此一杯;如無故人在,則此故人一杯酒,安可以不盡?”(《古唐詩合解》)出了陽關(guān),就再也沒有老朋友可以對飲了。 讓這段記憶延長的意義就在于,在某個孤獨的夜晚,此時此刻的印象也許會成為一種陪伴。而這是送行者可以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他說,再喝一杯吧。甚至他都不需要說,他只是舉起酒杯,但對方已經(jīng)了解了他的意思。兩個人拿起杯子,一飲而盡。 酒在很多的時候替代了語言。有時候一腔心事,千頭萬緒,又不知從何說起,于是舉起杯子,再喝一杯吧。 六、這個世界下雨了 我們來讀許渾的這首《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 許渾在謝亭送別他的朋友?!皠诟枰磺庑兄邸!眲诟枋鞘裁锤枘兀縿诟杈褪撬蛣e的歌。 南京有一個勞勞亭。李白寫過一首《勞勞亭》:“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fēng)知別苦,不遣柳條青?!?/p> 該唱的歌已經(jīng)唱完了,該說的話已經(jīng)說完了,“解行舟”,把船的纜繩解開來,朋友要走了。 “紅葉青山水急流”,水未必很急,船也未必因此走得很快。但是在詩人的眼里,朋友坐的船很快地離開了。這是心理上的速度。 朋友走了之后,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了,還有沒喝完的酒,于是一個人把剩下的酒喝掉??墒恰芭e杯消愁愁更愁”。自己大醉一場,暫時地躲進去了,好像分別從來沒有發(fā)生過一樣。 但是這個夢,這個自我麻痹、自欺欺人的夢,遲早有一刻是會醒的。 詩人醒過來了,剛醒的一分鐘兩分鐘,他可能還是朦朧的狀態(tài),不明所以,他的情感還不會有什么波動。他覺得這個世界還像以前一樣運轉(zhuǎn),并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 但是當(dāng)他回過神來的那一刻,他會突然被悲傷擊中。我們能感覺到他的悲傷從胃里面翻涌出來。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痹娙艘幌伦右庾R到原來朋友已經(jīng)離開了,留給自己的是什么?留給自己的是滿天的風(fēng)雨。 最后他沒有寫自己如何不舍,如何難過,如何惆悵。 他寫的是,朋友離開以后,這個世界下雨了。 本文節(jié)選自 《昨夜星辰》 作者: 高盛元 出版社: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出品方: 磨鐵圖書 出版年: 2023-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