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深圳蛇口赤灣伶仃洋(平水韻)。 赤灣遠目縱峰巔, 潮擁雄關(guān)蒼海連。 皇裔于今懷宋土, 天妃自此佑唐船。 伶仃慷慨秉正氣, 虎太悲歌除惡煙。 萬里西洋經(jīng)行處, 高樓巨港換桑田。 兩廣門戶,粵省前哨。深圳赤灣,是以天后宮為中心,集海光山色、帝陵古剎、赤灣炮臺、南山峰煙、武林圣地、歷代碑刻于一身的壯麗景色。 赤灣天后宮,其創(chuàng)建遠溯宋代,明清兩朝歷經(jīng)重修,規(guī)模日漸增大,成為當時沿海比較重要的一座天后廟宇,也是深圳歷史上著名的人文景觀,在港澳臺及東南亞各國享有很高的聲譽。
天后宮附近,有明清時期的烽火臺,赤灣炮臺在深圳市蛇口半島南端赤灣兩側(cè)的小山頂上。赤灣地理位置重要,據(jù)史書記載,古代船舶往來廣州與南洋諸國,皆經(jīng)此地。從明代起,官府已在附近的南山設置墩臺以防海盜,清康熙年間(1662——1722)始于赤灣修建炮臺。炮臺雄踞赤灣兩側(cè),左右呼應,扼險而守?,F(xiàn)存左炮臺,平面為長方形,坐**南,分臺體和圍墻兩部分。全長26.2米,寬15.5米,臺高4.5米,圍墻高3.78米。下部用石塊、上部用青磚砌筑。臺上有營房7間,分屬兵房、官房、神堂、廚房和彈藥庫等。據(jù)嘉慶《新安縣志》及道光《廣東海防匯覽》記載,赤灣炮臺歸屬廣東水師提標左營,由南頭炮臺把總指揮。炮臺上各有駐兵20名,鐵炮7門。**戰(zhàn)爭期間,赤灣炮臺在發(fā)送敵情訊號方面起過不少作用。光緒年間(1875—1908)廢置?,F(xiàn)炮臺已被辟為旅游點,并在其側(cè)豎了一尊2米多高的林則徐銅像。如今赤灣勝概的大多文物旅游景點已修茸告竣,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四海賓朋前來觀光、旅游、尋根。
伶仃洋位于中國 廣東 省 珠江口 外,為一 喇叭形 河口灣 。又稱零丁洋、 珠江 口。其范圍北起虎門, 口寬 約4公里,南達香港、 澳門 ,寬約65公里,水域面積約2100 平方公里 。 伶仃洋上架設有 虎門大橋 ,直通 東莞 虎門和 廣州 南沙,伶仃洋更曾是南中國大門上的一道防線,南沙及東莞等地仍有抗擊外來侵略者所修建的炮臺遺址。鴉片戰(zhàn)爭前,伶仃洋和伶仃島曾被英美侵略者的鴉片販子用 躉船 和快艇強占,成為對我國進行鴉片走私的跳板。 除此之外世界最長的 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 也在伶仃洋上。 伶仃洋南沙段建有世界上第二大 媽祖 神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