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病在臨床上常見于西醫(yī)的肝腎疾病,如腎病綜合征、肝硬化等。胡希恕先生在治療水腫時常使用兩個處方:如果是由腎病引起的水腫,則常使用越婢加術湯進行加減治療;如果是由肝病引起的水腫,則常使用茯苓導水湯進行加減治療。 越婢加術湯成分包括生石膏40~45g、炙麻黃12?18g、生姜5片、炙甘草6g、大棗6枚(劈)、炒白術15g。 脈沉是里水的主要表現(xiàn),里水是因為小便不利而導致全身內外腫脹的病癥。與黃疸所表現(xiàn)的橘黃色不同,里水所呈現(xiàn)的黃色微淡。胡希恕先生認為,《醫(yī)宗金鑒》中將里水改為皮水是不正確的。一般情況下,兩者都會出現(xiàn)浮腫。皮水的脈象偏浮,病程較短,水腫較淺,適宜使用越婢湯。里水的脈象偏沉,病程較長,水腫較深,需要使用越婢加術湯來促進小便排泄。如果小便自行排出,導致體內津液不足而引起口渴,那么越婢加術湯就不能使用。雖然甘草麻黃湯和越婢加術湯都適用于里水,但甘草麻黃湯的寒性較少,熱性較多,而越婢加術湯則相反,其寒性較多,熱性較少。 越婢加術湯常用于治療急性腎小球腎炎初期及腎病綜合征引起的全身面目黃腫,伴有小便不利等癥。如果出現(xiàn)便秘,可以加大黃;如果出現(xiàn)惡風、四肢不溫、舌質淡,可以加附子。據(jù)胡希恕先生所言,本方證對腎炎引起的水腫、腹水都很有效,并常被使用。但對于肝硬化引起的腹水,本方則無效。對于源于腎的浮腫、腹水,先要治療小便不利,多用越婢加術湯;對于源于肝的浮腫、腹水,先要治療病血分而有瘀,多用茯苓導水湯。 茯苓導水湯主要由茯苓、豬苓、白術、澤瀉、木香、木瓜、檳榔、大腹皮、桑皮、砂仁、蘇葉、陳皮組成。該方主要用于治療水腫脹滿等癥狀,特別是由水氣濕邪傷及脾肺引起的水腫。癥狀嚴重者可以加枳殼以破結,腿腳腫者可以加防己以利下濕,呼吸困難者可以加葶藶以瀉上水。該方劑出自《醫(yī)宗金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