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脈的深處,有一座被稱為“南方大寨”的村莊,它就是長峪鋪村。 當你走進村莊,就宛如看到一幅山水畫,梯田、農家、流水。好似詩句里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但在幾十年以前,長峪鋪村確是人們口中的“長峪鋪,窮山峪,瘦坡爛地干溪溝”。是人們眼里種不出糧食的山溝溝。而這一切都被一個人改變了,她就是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獻給了基層和人民的黃炳秀。 黃炳秀出生于湖南慈利縣的一個貧農家庭,溫飽一直是困擾一家人的難題,更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幸好,新中國成立后,結束了紛亂的社會動蕩,積極普及教育,黃炳秀也有了上課學習的機會。 自此,黃炳秀便從小立下誓言,要將她的青春和熱血,奉獻給國家和人民。 黃炳秀沒有辜負自己年少時的誓言,在短短14年的時間里,她從長峪鋪走到長沙,從一個村支書做到了湖南省委書記,從一個普通黨員做到了中央候補委員。 但讓人驚訝的是,1977年的一天,她卻選擇從省委書記的位子上退下來!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黃炳秀的故事到底是怎么樣的呢? “南方大寨”長峪鋪年少時的努力讓黃炳秀早早成了一個共產黨員,而她也從來沒有辜負黨的信任,憑借著優(yōu)異的成績,年僅21歲,她就被任命為長峪鋪村的村支書。 長峪鋪村位置處于湖南張家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遍地是石頭和溶洞,崇山峻嶺之間地勢險惡,根本沒有合適的土地用于耕種。
面對長峪鋪村幾百年來的貧瘠土地,黃炳秀沒有望而卻步,當時的她,從省貧代會上聽聞了大寨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yōu)秀事跡,她堅信大寨村能做到的,長峪鋪村也能做到。 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長峪鋪村的惡劣環(huán)境是百姓幾百年來沒有解決的難題,好在黃炳秀年紀雖小,卻有廣闊的見識和智慧。面對險惡的地理條件,黃炳秀決定效仿古人愚公移山。 長峪鋪村里全是山,那就把它炸成田,地里全是石頭那就把它填滿土,就這樣黃炳秀帶領村民們一起炸山填土、劈石造地,這一造地就造了整整十多年。 十多年里黃炳秀帶領村民改造干溪溝、開墾花家凸、造地犀牛坡,手里的鋼釬一寸寸磨短,地里的土地卻一點點變厚。黃炳秀和村民的做法不亞于把長峪鋪村改天換地。 而改天換地的第一場戰(zhàn)斗,是長峪鋪村一個叫“巖板溝”的地方,板巖溝是村子里的爛石溝,里面各種亂石林立和突出的板巖。而且?guī)r板溝面積也不算小,長度有100米左右,寬度也有20多米。 1964年的冬天,黃炳秀帶著村民開始了征服巖板溝的戰(zhàn)役。村民和黃炳秀頂著嚴冬寒雪,在溝壑里炸掉了一個又一個石巖,砌筑了大大小小幾十米長的巖墈,讓原本只有幾分地的巖板溝,有了3畝多的梯地。 在治理巖坂溝的半年里,黃炳秀越來越堅信人民的力量,很多村民都不顧嚴冬的寒冷,依舊在地里揮舞鐵錘,沉重的鐵錘給雙手磨出老繭給虎口震出傷口,但他們都沒有懈怠,停下自己的工作。 還有很多女同志不顧勞累的工作,哪怕懷孕了也要在田地里搞建設,甚至還有老人和小孩,也會幫忙抬石、搬土、夯地。 在黃炳秀的帶領下,他們炸掉了一座又一座山,在全是亂石和板巖的長峪鋪村,建造了近2000畝梯田。 后來長峪鋪村的劉守元回憶說:“黃書記帶著我們沒日沒夜的干了很多年,終才把長峪鋪村跑水跑土跑肥的石頭地,變成了如今這塊保土保水保肥的好良田?!?/p> 治理了土地,黃炳秀又把目光轉向了干溪溝里的水源,干溪溝是當地干涸的一個廢溝。因為常年無水,只有在下雨時才會形成河流,所以才被叫做干溪溝。 干溪溝這種地貌,也讓溝壑里幾乎沒有一絲有營養(yǎng)的土壤,而村民辛苦運來的土,一到下雨天也被沖的一干二凈。 黃炳秀走訪很多村莊,又找了很多農業(yè)學家請教,最后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之下,終于找到了治理干溪溝的方法。 黃炳秀帶人先用石頭搭成,再領著人從六公里外的溇江挑來客土,填進干溪溝的拱橋上。讓水流從拱橋下流走。 黃炳秀用這樣的方法,在干溪溝建出了一條近4000米長的涵洞,一到雨季時,就造就了“上面種地,下面跑水,打起仗來做戰(zhàn)備”特色景象,干溪溝的耕田也一下子漲到了1000多畝。 之后幾年,黃炳秀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建設長峪鋪村上,在黃炳秀的帶領下,長峪鋪村幾乎把每一寸能用的土地都變成了耕地。修建了兩座水庫,壘砌了300多條巖墈,開墾出了2000多畝梯地。 黃炳秀還請來了很多農業(yè)學家,讓他們在長峪鋪村的土地上研究指導,在科學的種植方法下,長峪鋪村的糧食終于可以自給自足。 短短數十年,在黃炳秀的帶領下,長峪鋪村成功從一個滿是碎石的山溝溝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南方大寨”。 晉升高位卻選擇回到基層長峪鋪村多年的農改終于在黃炳秀的帶領下取得了顯著成功,一時之間,長峪鋪村成了湖南省的一面旗幟。 很多改革村都不遠萬里來長峪鋪村學習先進經驗,而黃炳秀也成了湖南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長峪鋪村的成功農改,黃炳秀被選為先進勞動模范,逐漸被黨組織所關注,并大力栽培。 此后幾年,黃炳秀被多次晉升,1973年,當她被任命為湖南省常德地委書記時,才只有35歲。 但仕途的連續(xù)升遷并沒有讓黃炳秀迷失自我,她依舊堅持自己的初心,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后來回憶中黃炳秀總是說:“我文化水平不高,從來沒想到會進入省委工作,是人民把我推到了這個位置上。” 為了不辜負組織和人民的信任,黃炳秀始終不敢懈怠,始終拼命工作在一線。 她深知自己在學識和文化方面始終不如別人,就堅信勤能補拙。在工作時一旦遇到不能解決的難題,黃炳秀就會夜以繼日的查資料,尋找解決方案。 一旦人民群眾有所需求的時候,她也總會趕往基層視察工作。逐漸的,黃炳秀為人民辦的實事越來越多,就當大家以為黃炳秀會將省委書記一直做下去的時候。黃炳秀卻突然地卸下了省委書記一職。 原來多年的工作,讓黃炳秀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早年在文化方面的短板,讓她很難彌補。于是,在1977年黃炳秀果斷選擇辭去湖南省委書記,回到家鄉(xiāng)慈利縣。 對于這件事,黃炳秀說這是她一生中最正確的決定,當時的國家更需要有學識有遠見的知識分子來建設,自己文化不高,不應該占著位子不做事。 回到家鄉(xiāng)的黃炳秀被任命為慈利縣公社副書記,再次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崗位和土地。 但是也有很多人對于黃炳秀的主動辭職表示不解,畢竟省委書記可是人們眼中很大的官職。便紛紛覺得黃炳秀太傻,放著高官不當,跑回家當個小官。
回到家鄉(xiāng)的黃炳秀依然保持著工作熱情,在工作時她還會和工人們一起工作一起吃飯。會深入孤寡老人的家中,仔細了解他們的所急所需。 黃炳秀沒有泡下自己的理想,她說不管在什么崗位都要繼續(xù)為人民發(fā)光發(fā)熱。其實在那段時間,像黃炳秀這樣的人有很多。他們被歷史推到了高位,但是像黃炳秀這樣主動回到基層的卻很少。 黃炳秀說,與其坐在辦公室里出謀劃策,她更希望回到基層做實事。要腳踏實地的為老百姓做幾件看得見的實事,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把機會留給更適合的人。 現在的長峪鋪村2021年6月,湖南省慈利縣村史館長峪鋪村史館正式建成開館,很多人都慕名而來。村史館里一張張泛黃照片,記錄著當年黃炳秀和長峪鋪人民艱苦奮斗的歷程。 還有很多人在慈利縣見到了八十四歲的黃炳秀書記,已經耄耋之年的黃炳秀書記,依舊精神矍鑠,舉手投足間絲毫沒有同齡老人的滯緩之色。 很多人都會向黃老問道當年帶著長峪鋪村改天換地的壯舉。黃炳秀卻總是謙虛的表示:“都是過去的事情了,不值一提了?!?/p> 對于過去的功績她從來不愿意掛在嘴上,她說:“美好的生活都是艱苦奮斗出來的,不管什么時候,都不能把艱苦奮斗的精神拋在腦后。” 在黃炳秀等人的艱苦奮斗下,長峪鋪村早就成了人們口中的“南方大寨”。人均純收入也早已突破萬元,公路齊全交通便利,被國家評為“綠色村莊”。 村民在接收采訪時興奮地說道:“現在村里的環(huán)境越來越美,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家家戶戶都有小樓房、小轎車,我們過得日子不比城里人差?!?/p> 黃炳秀說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是帶領長峪鋪村走向富饒的法寶。所以直到現在長峪鋪村還流傳著黃炳秀當年的大寨精神。沒有坐享其成,懈怠腳步。 而是不斷努力發(fā)展鄉(xiāng)村產業(yè)。在村委的帶領下,他們把黨建和鄉(xiāng)村結合起來,發(fā)展傳統(tǒng)養(yǎng)殖業(yè)和休閑農業(yè),宣傳老一輩的艱苦奮斗精神,把長峪鋪村打造成了縣級黨建示范點。 現在的長峪鋪村早已經不是當年亂石林立,到處是石溝、石坑的山溝溝。黃炳秀當年帶領長峪鋪人民炸山填土、埋石造田、大修水庫,以一種“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精神,徹底帶領長峪鋪人民走出了貧困和饑餓,讓長峪鋪村重煥生機。 對于這些黃炳秀說過,他們并不是一味的蠻干、苦干,他們尊重科學,當年也是請了很多學者和專家前來調查和指導,按規(guī)律辦事才能把長峪鋪村變成現在富饒的樣子。 在黃炳秀的帶領下,長峪鋪村已經變成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特色農村,不再是當年人們口中的“瘦坡爛地干溪溝”。 而當年黃炳秀帶人修建的千畝梯田、干溪溝拱洞、龍虎天坑等地,也已經成了長峪鋪村的特色景點。這種種改變,都是因為黃炳秀。 總結黃炳秀出生在一個貧苦人家,她從小就深知人民的苦難。所以她不斷努力帶領家鄉(xiāng)的人民走出貧困,把長峪鋪變成了湖南省農業(yè)改革的一面旗幟。自己也因此成為了全國的先進人物,被組織關注重點培養(yǎng)。 她用不到十年的時間,從村支書升到湖南省委書記,成了一個省的父母官,在黨的十大中,又被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可對于她來說,她深知自己的不足,她知道自己的能力并不能勝任這些工作,所以她果斷離開,回到了熟悉的基層。 在我們現在看來,黃炳秀書記是被歷史的洪流裹挾,在當時的特殊背景下,成了湖南省的省委書記。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黃炳秀也是因為自己的多年的努力和優(yōu)秀的政績,才被黨關注和培養(yǎng)。 而她也沒有辜負黨的培養(yǎng),在基層,她把長峪鋪村變成了“南方大寨”,造福一方百姓。哪怕身居高位時,也能及時認清自己,把機會留給更多的年輕人。 黃炳秀把一生都奉獻給了人民,她把長峪鋪村從貧困的山溝溝變成了現在的特色農村,把長峪鋪村民從食不果腹變成了現在的全面小康,在老百姓心中她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父母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