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今天我們接著講課。 今天跟大家講五行生克。
五行,我們之前已經(jīng)講過了,但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對五行生克的概念理解的還不是很清楚,所以今天就再跟大家詳細講解一下。
要明白五行生克,首先我們要知道生克的概念,也就是什么叫生,什么叫克。
生是什么意思呢?生就是進的意思。生字,象草木出于土上。
生,不是生產(chǎn)的意思,不是說木頭可以點火,這就叫木生火。生,是順次傳遞的意思。
比如,春天過后是夏天,這叫春生夏。所謂進,就是進一步的意思。
比如一個人,先讀一年級,再讀二年級,再讀三年級,這就叫順次而生。
所謂生生不息,就是指不斷流動的一個狀態(tài)。
古人說,大道同圜,大道就像一個環(huán)一樣,萬物在環(huán)中流動,順次而生,生生不息。
這是描述的萬物運行的一個狀態(tài)。
生,不一定都是好的,也就是不一定都是給予,不一定都是被生的受益。它只是一種狀態(tài)的描述。
比如說,像擊鼓傳花一樣,五個人站成一圈,傳一個球,你傳給我,我傳給他,他再傳給下一個人,這樣依次傳下去,最終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這就叫相生。
同樣的,克呢,也不是刑克、刑害的意思。
克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之前講了,克是臨的意思,也就是不當臨而臨之,是越而傳之的意思。
如果說把生克理解成一對相反的意思,生是指的給予,克是指的刑害、制約,那相生和相克不就變成相反的了嗎?
比如說,如果這樣理解的話,那羊吃草而存活,那對羊來說,是草生羊,那對草來說,草不就被羊吃了嗎?不就變成羊克草了嗎?
這樣說的話,那所有我生的都是克我的了。比如我生了一個兒子,我要把我的錢財給他,那我是不是就受克了呢?
所以克不能理解成損害的意思。
克,也不能理解成制約的意思。
比如,如果克是制約的意思,我們說火克金,心火可以刑肺,但是心火本來就是要靠肺金的收斂才能下行的呀,那是不是也可以說是肺金在制約心火,使心火不上炎?那是不是就變成金克火了呢?
水克火,那火是不是也可以克水呢?
同樣的道理,那我生的,我是不是也都可以克了呢?比如我生了一個兒子,我撫養(yǎng)他,但是我是不是同時也在制約他呢?他如果不聽話,我就可以教育他。
如果這樣的話,那生克關(guān)系就亂了。
所以生克的概念,大家不能去隨便套用,不能把世俗理解的生克去隨便套用在五行的生克關(guān)系上。
大家只要記住其生克的本義就行了。生克描述的就是萬物流行的一種狀態(tài),凡是順次而傳,此便為生,凡是越位而傳,此便為克。
就像一個鏈條一樣,由五個齒輪構(gòu)成的一個鏈條,齒輪轉(zhuǎn)速一致,鏈條運行平穩(wěn),此便是相生的狀態(tài),如果其中一個齒輪運行快了呢,那整個鏈條就不穩(wěn)定了,此便出現(xiàn)了相克的狀態(tài)。
這是生克的基本含義。
那我們說這些有什么意義呢?對我們醫(yī)學來說,有什么作用呢?
這其實是我們治病的法則。
我們五臟如果運行平穩(wěn),五臟平衡,那人就是無病的狀態(tài),五臟安和。此時也就是所謂的貪生忘克,大家都依次相生。
那如果有一臟不平衡呢?如一臟氣過盛,那此臟便會去克其所克,而不會再去生其所生,此便是所謂的貪克忘生。
就還比如五個人傳球,如果其中一個人力量過大了呢?他就不能傳給他身邊的人了,而是會直接把球傳到隔一個人的手里。
內(nèi)經(jīng)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五臟受氣于其所生,傳之于其所勝,氣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
這里的受,是授的意思。
傳呢,也就是克的意思,就是越次而傳的意思。
我生者,謂之受氣,生我者,謂之氣之所舍,我克者,謂之我所勝,克我者,謂之我所不勝,不勝則死。
故,肝受氣于心,傳之于脾,氣舍于腎,至肺而死。心受氣于脾,傳之于肺,氣舍于肝,至腎而死。脾受氣于肺,傳之于腎,氣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氣于腎,傳之于肝,氣舍于脾,至心而死。腎受氣于肝,傳之于心,氣舍于肺,至脾而死。
五行生克,在內(nèi)經(jīng)中講的就是受傳舍死的關(guān)系。
經(jīng)中又說,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
也就是說,當五臟平和的時候,則五臟相通,移皆有次,此謂貪生忘克,而當五臟有病的時候呢,則會各傳其所勝,也就是會克其所克,此便謂貪克忘生。
這呢,其實是指導我們治病和用藥的方法。
我們在治五臟病證的時候,有直治法,有隔治法。
所謂直治法,如肝病,則直接治肝,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此謂直治法。
隔治法呢,就是肝病不直接治肝,而治其它四臟,利用五臟之間的生克關(guān)系,最終使肝臟得平,此謂隔治法。
那為什么要用隔治法呢?直接治不好嗎?
這是因為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使五臟得平,也就是五臟氣機運轉(zhuǎn)正常。直治則氣暴,隔治呢,則氣柔。也就是運動中的問題,最好是通過運動中的方式來解決嘛。
在氣機流轉(zhuǎn)中使五臟達到平衡,這樣是最好的。
這就是隔治法的意義。
那我們在治病中呢,用針和用藥又有所不同。
在針灸中,我們都知道有一句話,叫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
這也是一種隔治法。就是說如果一經(jīng)實呢,我們則通過瀉其子的方式,瀉其子,則子虛,子虛則母經(jīng)需要更多的經(jīng)氣來補充子經(jīng),如此則母經(jīng)自然不實。同樣的道理,虛則補其母呢,也是隔治,一經(jīng)虛,則補其母經(jīng),母經(jīng)充實則自然地可以更多的去補充子經(jīng),如此則子經(jīng)不虛。
這是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是針灸中用的。
為什么針灸可以這樣用呢?因為針灸和用藥不同。其實對人體來說,用針無所謂補法,所有的針,都只有瀉法。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對整個人體來說,用針無法直接給人體補充真氣,而都只會消耗人體的真氣而已。而所謂補瀉,只是各經(jīng)之間的補瀉,也就是把一條經(jīng)的經(jīng)氣引入另一條經(jīng)而已。而對人體整體來說,經(jīng)氣是并沒有增加的。
所以內(nèi)經(jīng)中說,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diào)以甘藥也。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整體已經(jīng)經(jīng)氣不足了,這時你用針再怎么調(diào),也是不行的。這時就不能用針,而是應該調(diào)以甘藥。也就是吃點好的,要先把身體養(yǎng)起來才行。
這是用針與用藥之間的不同,用藥是可以補到人的身體的。
所以呢,我們看有另一句話,叫,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
這是難經(jīng)中的一句話,是在談到瀉南補北時說的。
這句話很多人便不能理解,覺得母能令子虛這和虛則補其母不是矛盾了嗎?
其實這是用針和用藥的不同。
用針,一經(jīng)實,不會越傳他經(jīng),而用藥呢,一臟盛則會越傳他臟。也就是上面說的,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
所以肝實肺虛,則瀉南補北,也就是瀉心火,補腎水,瀉南和補北是一個意思,腎水盛則克火,火不盛則不克金,如此金氣得旺,金克木,則木氣得平。如此肝不實而肺不虛。
這就是五臟用藥中的法則。
但是呢,我們在用藥時要記得,就是不可虛其無病之臟。
也就是可以通過補一臟的方式去相傳相克,最終達到五臟平衡,而不能刻意去瀉一個本身平和無病的臟,否則最終達到的就是一種弱平衡了。
這是五臟生克在用藥中的應用。
當然五臟生克除了指導用藥之外呢,還可以用于對疾病預后的判斷。
也就是內(nèi)經(jīng)中說的,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貴更賤,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臟之氣,間甚之時,死生之期。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
其它的,以此類推。
這就是五行生克的基本意義和運用。
好了,我們今天就講這么多吧。
大家有什么問題沒有?
答疑
五角楓:老師,是否有通過銀針把真氣傳送給受針者這種情況?
歸真老師:這個問題我以后跟你講。
芠:老師好!受傳舍死的舍死是咋理解?
歸真老師:舍就是宿舍之舍呀,就相當于是氣在那里還沒有過來嘛。死就是盡的意思,就是至其所不勝則氣盡。
如心:老師好,為什么用針時,一經(jīng)實而不傳其他經(jīng)呢?我理解的是實了都有可能傳經(jīng)或者臟的。難道是經(jīng)不傳,臟才傳?
歸真老師:等講到針灸時你就明白了。
ZHANG:所以肝實肺虛,則瀉南補北,也就是瀉心火,補腎水。傷寒論中瀉心湯是不是瀉的心火旺?用的是苦味藥,心味為苦,苦味可以瀉心,酸味瀉肝,辛味瀉肺,咸味瀉腎,甜味瀉脾??梢赃@樣依次理解嗎?如果是補心用什么味呢?
歸真老師:我們還沒開始講傷寒呢。
MiuMiu:老師,請問臟氣過盛,如何理解呢?是功能過亢嗎?比如肝的生發(fā)太過。在《五味》中,您說,肝求自保時會用酸來自我壯大。收之太過這是臟氣過盛嗎?
歸真老師:肝主生,是升發(fā)太過。
圓康:老師。也就是內(nèi)經(jīng)中說的,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貴更賤,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臟之氣,間甚之時,死生之期。更貴更賤什么意思?
歸真老師:就是過猶不及嘛,春貴生,夏貴長,秋貴收,冬貴藏,此之類。
羚均:老師可否簡單說一下宗氣和君火是什么關(guān)系呢?
歸真老師:天地合精,合君火,謂之宗氣。
羚均:地之營氣與天之清氣合為精,精再合君火,生成宗氣?
歸真老師:可以這么理解。
歸真老師:今天講的內(nèi)容可能有點深了,需要大家下來再慢慢理解一下。
聲明:文章內(nèi)容歸“歸真醫(yī)學”所有,嚴禁私自轉(zhuǎn)載、盜用,嚴禁私自翻制音頻、視頻等內(nèi)容,嚴禁用于商業(yè)用途,轉(zhuǎn)載需經(jīng)過授權(quán)。文章內(nèi)容只為普及醫(yī)學知識,不構(gòu)成任何醫(yī)療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