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紫禁城 品讀中華情 ——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院游記 文/劉維斗(黑龍江雞西)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以飽滿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歷史情懷多次走進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入門級別的游覽參觀,最后一次是陪同雞西市文化局王局長前往國家文化部申請邊境文化建設經費問題,因財務司長在成都出差,需一周時間,我們只好在參觀游覽北京名勝古跡中度過這等候的時光,帶來著那敬畏與幢憧憬,使我再一次走進故宮博物院,進行了一次深度的觀賞著、游覽著、探索著宮殿之海。面對故宮,一派熙攘,一座座殿宇,一個個門庭,一級級臺階,一段段石路,這就是皇帝生活的地方,我躑躑站著、望著。重點參觀了東南城墻,東南角樓與東華門展廳;文華殿陶瓷館陳列;武英殿書畫陳列;寧壽宮珍寶館;奉先殿的鐘表館;壽康宮陳列專題展。再一次感到故宮之大,故宮之古老,故宮之厚重有洞若燭照之感覺,感受到了歷史女神春風般的溫柔,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這次游故宮是配備一臺導覽機,通過耳機自動感應收聽對應音頻內容,走到哪自動感應講解,游客可任意的手動選擇。故宮里每件珍貴文物都蘊含著一段美麗或凄涼,或豪壯,或旖旎,或跌宕的故事,像一面鏡子把歷代王朝的興衰和更替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提起北京故宮人人都知道,一個不走回頭路的皇城,但要說起北京紫禁城知曉的就不多了。為什么一個古建筑群有兩種叫法呢? 北京故宮位于北京中軸線上,這里曾先后居住過24位皇帝,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公元1368一1911),始建于1404年,1420年竣工,歷經十八年,由朱棣皇帝親自建造的皇宮。在1924年北京政變,趕跑了清朝未代皇帝,于1925年10月10日將皇宮紫禁城改為故宮并成立了故宮博物院。故宮被譽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美國白宮,英國白漢玉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北京故宮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完整的、完美的浮留了歷史。故宮本著前朝后寢,左祖又社原則,故宮72萬平方米面積,城墻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高7.9米,城墻周長3420米。護城河又叫內外筒子河,長3800米,寬52米,北水深5米。傳說故宮共建造房間9999半,據(jù)1973年測量故宮有龍樓鳳閣的大小院落90座,房屋980座,共有8707間,這個間的意思是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故宮的宮殿分南區(qū)是工作區(qū)為外朝,北區(qū)是生活區(qū)為內廷。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兩殿為兩翼,太和殿就是金鑾殿,是皇帝辦公人慶典和殿試的地方。內廷也叫三宮,即正宮,東宮,西宮。以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宮各有六院,故又有三宮六院之說,是皇后及妃子,嗣子居住的地方。故宮有四個城門,即正門為午門,東門為東華門,西門為西華門,北門為神武門。 故宮是明清兩朝皇宮,也叫紫禁城。關于說法有三,一種是與紫氣東來典故有關。二種是與迷信有關,天子住天宮,天宮又叫紫宮。三種是與北斗星有關,又因皇宮是禁止百姓出入的禁地,故爾又叫紫禁城。一般指后一個朝代對前一個朝代皇宮稱為故宮,而當朝皇帝的皇宮稱為紫禁城。 解放后,故宮對外開放,目前對外開放70%,還有30%沒有開放。故宮博物館展覽分常設和臨時展覽,而常設展又分原狀陳列和專題陳列。故宮現(xiàn)場不售票,設有紙制票,需要在網(wǎng)上預約,可掃描碼電子支付,故宮每天游客容量為6萬人。每天下午4時30分閉館,周一閉館。故宮除門票收入外,還有“故宮文創(chuàng)”和“故宮出版”兩大塊創(chuàng)收。走在故宮的高墻下,依然覺得紫禁城離我們很遠,依然覺得故宮離我們又很近,真乃是紅墻黃瓦,深閨不識。寸磚片瓦,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xiàn)帝王的至高無上的權威。故宮2017年參觀人達1670萬人次,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在2001年享譽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紫禁城音樂會,把古典迷人的音樂與華麗輝煌的紫禁城相得益彰,這場音樂盛會還是經過有關部門批準才在這里舉行的。一百年前一個名美國人參觀故宮后寫下這樣的文字:“不知為什么,在這里你會被你所見到的一切所打動。這里有一種獨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這又是一種讓你感到親切的美?!睆倪@些文字中我們也感同身受到故宮給人的是尊貴的美,震撼的感覺。 參觀故宮是單行路線: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神武門在神武門上高高掛著郭沫若寫的“故宮博物院”的牌子,對面是景山公園。隨意游會迷失路線,影響觀看的情緒。首先是過安檢。在高舉小旗幟的導游員的感召下,游客就如當年去皇宮早朝的臣子一樣,在廣場上留下自己歷史的瞬間。故宮有外內金水橋,外金水橋長200米,內金水橋長2100米,外金水橋在天安門、太廟、中山公園前,共7座,三孔拱卷式漢白玉石橋橋,橫亙在外金水橋上,南臨夫安門廣場,北倚天安門城樓,橋欄雕琢精美,形似玉帶,與古樸華表和雄偉石獅形成天安門巍峨壯麗景色。有“御路橋、“王公橋、“品級橋”、“公生橋”,不同身份走不同的橋。內金水橋位于太和門前廣場內金水河上,五座并列單孔拱卷式漢白玉石橋。太和門廣場而邊對應的兩頭銅獅,金碧輝煌的大門有9排81個門釘。參觀故宮重必須去的是太和殿,也叫金鑾殿,殿中72根大柱子,其中6根是鍍金的,上有金龍盤繞,龍椅是鍍金的,扶手是鍍銀的,4個香爐是檀香木做的,屋頂上雕塑刻l2只珍禽異獸,地上磚塊雕刻999種人物和植物,還有不少歷史故事。在大殿的屋頂由一位騎雞仙人領著十個小動物,一般為奇數(shù),等級越高,數(shù)量越多。什么叫富麗堂皇,什么叫金碧輝煌,這才是最好的回答。還有讓人驚嘆的中和殿后一塊石雕重300噸,長16.57m,寬3.07m,厚1.7m。上面刻的是波濤洶涌的大海和騰云駕霧的飛龍,這塊巨石是一萬人從百里外,冬天澆水成冰,在冰道上托到故宮。 參觀故宮還有許多有意思的軼聞趣事值得思考的。 1987年由著名意大利奧斯卡導演貝托魯奇執(zhí)導的電影《末代皇帝》獲60屆奧斯卡金像獎九項大獎。這是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許可在紫禁城內真實取景拍攝的故事片。時光洗舊的故宮雖沒有橫店那座故宮色彩鮮明,但卻是歷史確鑿的沉默見證,而那些由數(shù)碼CG創(chuàng)造出的巍峨光影更是無法與之相媲美。 全故宮有銅缸308尊,現(xiàn)在200尊,目的防火用。也叫太平缸、吉祥缸,不能叫防火缸,諱說火字??裳b水3000升。冬天為了下結冰,把缸架起來,缸底燃燒木炭保溫。如今銅缸上有劃痕,主要是八國聯(lián)軍的入侵者用軍刀把缸的鍍金劃掉了。這也是侵略者的侵略罪證。 故宮前朝三大殿沒有樹是什么原因呢?傳說一是為了避免火災,因為故宮建筑以木結構為主;二是為了皇帝舉行盛典因樹會影響隊伍陣容的威嚴;三是怕樹多藏刺客;四是五行中金與木相克。 參觀故宮發(fā)現(xiàn)有許多宮門沒有,門檻,什么原因?傳說與雍正帝有關,也有說與溥儀有關,1922年,已退位的溥儀16歲學會騎自行車,因為門檻太礙事,影響騎車,叫太監(jiān)把一些宮門的門檻鋸掉了,此事在紫禁城還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因為門檻象征權力與尊嚴。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道:“為了騎自行車方便,我們祖先在幾百年間沒有感到不便心:宮門門檻,叫人統(tǒng)統(tǒng)鋸掉。” 故宮太和殿上的龍椅為什么不能坐呢?主要因為是珍貴文物,游客來來回回坐著玩,不久就會褪色變形了。龍椅是皇權象征。未代皇帝溥儀在生命最后一段日子里,與夫人人買票直接就走向了太和殿,當他慢慢走進曾經的龍椅,準備坐時,突然發(fā)現(xiàn)椅子下藏著自己小時候的蛐蛐罐子,他心生感概。解說員問他坐龍椅有什么感覺,溥儀只說了七個字:這把龍椅不好坐。說完默默的走了。 游故宮必須觀看的一景是九龍壁,故宮的九龍壁是乾隆三十七年(1770)改建寧壽宮時燒連造的,由九條金色的巨龍組成,也是至今保留最完整巨大的古代璧畫。位于紫禁城寧壽宮區(qū),璧長29.47m,高3.59m,厚0.459m,是一座背倚宮墻而建的單面琉璃影璧。中國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三處,即故宮九龍壁、大同九龍璧和北海九龍壁,被稱為中國三大九龍壁。九尤壁主要用七色琉璃、彩繪、磚雕等材質制成。中國有一龍壁、三龍壁、五龍壁、九龍壁等多種形式,九龍壁最為尊貴。九龍壁是影壁的一種,漢族大門外,對大門以作屏障的墻壁,俗稱照墻,門內為“隱”,門外為“避”,慣稱影壁。故宮的九龍壁的壁前壁后各9條龍,整個共有638條龍。然而,故宮的九龍壁有個秘密。在九龍壁從東數(shù)第三條白龍身上,有一塊構件不是琉璃瓦材料,由本頭雕刻而成。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古人的聰明智慧,也打開了我國古代陶瓷藝術運用于環(huán)境空間的歷史畫卷。據(jù)說當時建造時,其中一塊被燒壞了,只好用木雕代替,刷上白漆以假亂真。如今200年過去了,這塊樸素的本質龍腹依舊艷麗如故,顯得愈發(fā)深沉、疑重。 參觀游覽過故宮的人不經意間都會在某個角落,式在琉璃瓦屋頂上看到英姿颯爽的故宮貓。故宮貓不是流浪貓,他們身份背景不簡單,比早九晚五的上班族還要尊貴。平帶故宮貓悠然自得,愛呆哪就呆哪。這些貓還有名字,叫平安、華華、金寶、二毛、大慶……故宮里一共有181只。被稱為皇家御貓,大殿養(yǎng)貓一直以來是故宮傳統(tǒng)。 故宮里有兩個最小的宮殿,卻擁有最厲害的名字,比其他所有宮殿都重要,恐怕絕大多數(shù)游客不知曉,這兩座宮殿在前清宮前兩側最小的鍍金宮殿,總稱為江山社稷殿,他的名字比故宮所有宮殿名字都霸氣,左邊的叫社稷殿,右邊的叫江山殿。 對故宮博物院也有稱故宮博物館,國內的博物館,有的叫館,有的叫院,名稱不太一致,但實際上是一回事,并不存在高低,這是英文名詞翻譯的不同。有記作“古玩庫”、“萬種園”、“積寶院”……稱院或館在使用習慣上有所不同,以及不同時間段舊稱的延續(xù)。1982年頒布了《文物保護》里使用博物館稱呼,從此通行的標準稱為博物館,博物院可以看作是博物館的別稱。博物院從名稱上永久性更強。 中國故宮當今有三處,即北京故宮,臺北故宮,沈陽故宮。 臺北故宮始建于1962年,開始叫中山博物館,不久更名稱臺北博物院。藏品有60萬件,三大鎮(zhèn)院之寶是:翠玉白菜,東坡肉形石,毛公鼎。 北京故宮藏品1,862,690件藏品,鎮(zhèn)院之寶有:青玉云龍紋爐,青銅方樽,乾隆款金甌永固杯。 沈陽故宮鎮(zhèn)院之寶有:乾隆為弘歷提寫的涂漆趕珠龍紋紫氣東來匾,金代交龍鈕大鐘,努爾哈赤龍虎御劍。 2011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成功聯(lián)展富春山居圖,實現(xiàn)了剩山圖和無用師卷三百年的團聚是中華民族歷史之見證。 趁著陽光正好,老年朋友讓我們淡然走出鬧市和寂寞,再次走進故宮,走進御花園的花海里,許多美麗的花兒,如霞似火的杜鵑花,嬌媚迷人的紅玫瑰,紅艷艷的牡丹花,香飄四溢的茉莉花……莫辜負這美好的時光和燦爛的夕陽。走出真正豐盈的人生,淡然心中的微芒,一路從容,一路無恙,無須留戀,無須帳然,回首含笑,如此安好。希望故宮有更多的空間開放,有更多的精彩乍現(xiàn)。
|